活著就是為了愛。——特蕾莎修女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
1910年8月27日,特裡薩修女出生。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特裡薩修女,以表彰她「為克服貧窮所做的工作」。她拒絕參加會後的晚宴,認為世上還有許多人忍受貧苦,參加這樣奢華的晚宴是不應該的。她被人們尊為「善良與光明的化身」,她去世的日子(9月5日)被聯合國大會定為國際慈善日。(網絡綜合/江淳編輯)
特裡薩修女於2016年9月4日被冊封為聖人,全世界都在喜悅盼望她的封聖典禮。特裡薩修女的形象超越了一切信仰和文化,象徵著對受苦者的施恩和服務。在此刻有一個人心情與眾不同,她就是特裡薩修女唯一的侄女阿吉.博亞吉烏。博亞吉烏在年輕時便搬遷至西西里生活,現在已經70多歲。博亞吉烏於9月1日向梵蒂岡電臺講述了她的姑姑在家庭生活中的非凡之處。
答:特裡薩修女做多很多事,但不被人知。她做什麼都不張揚,在一切事上都是自動自發,不做作,即使是最辛苦的事。我見過她做一些非常沉重的體力活,例如洗床單,即使上了年紀。她還長期伺候病人,甚至是那些患了可怖疾病的人。特裡薩修女做的事令人驚嘆不已,處理傷口,幫助他人,成立修會,讓她的姐妹們延續她的工作、她的使命。我為她做的這些事感到欣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非常平凡的事。
問:她與家人在一起時也如此平凡嗎?
答:當然是了。她很熱情,並且給人一種平安的感覺。我與她多次交談,有時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和她說話時,就感覺與其他人不一樣。她給我一種平安的感覺,她的目光能看到我的內心。如果你注視她的眼睛,你就會覺得她看到了你的內在,你的心。在家裡時她很謹慎:比方說,他們的會規十分嚴厲,她很喜歡吃巧克力,但她從來不吃,因為這是一種奢侈的食物。她說:「因為我認識的大部分人都吃不起巧克力,所以我也不吃了。」後來,糖果也成了奢侈品,有人不斷地送給她糖果、巧克力等,她就把這些東西分給大家吃,自己什麼都不留。她一生中收到的禮物統統送給了其他人。她還把義大利裔美國人送給她的曼陀林,轉送給我。她就是這樣,非常特別,也很平凡。你跟她在一起,不會覺得不自在。
問:是凡而不俗嗎?
答:對,很恰當的表達。平凡中的非凡。她和誰都處得來,願意為每個人效勞,總能在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對我們也是如此。她是我姑姑,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姑姑;既是姑姑,又是特裡薩修女,一種難以言喻的混合,一個非常特別的情感。
問:所有認識特裡薩修女或與她僅有一面之緣的人,都對她的祈禱方式印象深刻。您對此有何記憶嗎?
答:她總是勉勵我祈禱,說一家人要一起祈禱。我們有時做得到,有時不行;她非常關注這一點,關注家庭。她常對我說:「你應該照顧好家庭,照顧好你的家:陪伴你的孩子,順從你的丈夫,料理家務,照顧你的丈夫,照顧你的孩子,關心他們,知道他們做了什麼,沒做什麼。當你有空的時候,再去幫助他人」。她認為家庭是首要之務,認為家庭最重要。
問:特裡薩修女不僅滿臉微笑,還十分和藹、快樂,甚至也會調侃……
答:是的,是的!大多數人認為特裡薩修女總是那麼嚴肅、深沉,其實她很愛開玩笑,她說過一些談不上挖苦卻也有些捉弄人的話。我不得不說真話,她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她可不是假裝虔誠,這樣說不知是否合適?
問:我想是吧!這不也是特裡薩修女的女性特質嗎?
答:的確是的。例如,當她年輕的時候,當她還在阿爾巴尼亞的時候,她學過鋼琴。她喜歡彈鋼琴,喜歡組織同學去遊玩。她總是個組織者,從小就是,我父親也這麼說……。
延伸閱讀
江淳:江南的雪
江淳:直刺星空的梯子
江淳:期待一場凌厲的冬雪
江淳:人們在尋求一條大船逃離
江淳:行進的漩渦與歷史的拐點
江淳:臺海無戰事,中美難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