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生前遺憾:沒能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

2021-01-08 基督教資訊平臺

 近日,鳳凰網事微博發布一則消息,特蕾莎修女曾多次訪華並謙卑地請求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窮人。但最終她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她臨終時表示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

鳳凰網事微博中說到,「特蕾莎修女把一生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歡迎她,她臨終說,『我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她去世時,印政府為她舉行國葬,遺物只有幾件衣服。」

此消息引來眾多網友評論,有人讚揚她是「偉大的基督徒」,「一生為窮人,用神的愛去幫助窮人,上帝真正的僕人。」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也被讚揚,「她的偉大在於讓窮人活的有尊嚴,讓他們感受到世界還有愛他們,關心他們的人。」

「祈求上帝憐憫中國的老百姓吧,但願中國的每一個人都能認識耶穌,信靠上帝得到永生的生命,祈求上帝祝福中國這片土地。」「願福音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

特蕾莎把一切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8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說過一句名言: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 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之一, 1979年,被譽為「活聖人」的特蕾莎修女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諾獎歷史上最沒有爭議最令人欣慰的得獎者。

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上,矮小瘦弱的特蕾莎修女激動而安詳地走上了領獎臺。她是那樣瘦小,以致人們努力抬頭,也只能看到他那張皺紋縱橫的臉。在授獎儀式上,她說「我願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接受這個獎項。」獲獎後,她把賣掉獎章的錢及19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民和麻風病患者。

2010年是特蕾莎修女誕辰100周年。特蕾莎出生地阿爾巴尼亞的政府,希望在其百歲誕辰到來之前,將其遺體運回國內重新安葬。印度方面則表示,「特蕾莎修女是印度公民,她如今在自己的國土上安息。」特蕾莎在1997年去世前,曾說過:「從血緣上講,我是阿爾巴尼亞人;從公民身份上講,我是印度人,但從信仰上講,我屬於全世界。」

相關焦點

  • 《特蕾莎修女》:「做一個住在窮人中間的窮人」
    看完特蕾莎修女這部電影後,我總是在想:是什麼力看使一個愛美的女子幾十年如一日,放棄了安逸的修女和教師生活,穿上了窮人的衣展,一天扎進貧民席、難民營和各種各樣的傳染病人中?是什麼力量促使一個柔弱的女子勇敢地擔起拯教窮人於水火之中的重任?換作是他人,偶爾為之尚可,一輩子像她這樣,真的很難。為什麼特蕾莎修女能夠做到呢?
  • 「我的天職就是愛」——紀念特蕾莎修女去世21周年
    今天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也是中國第三屆「中華慈善日」,之所以選擇這天,是為了紀念這天離世的特蕾莎修女。德蘭-特蕾莎修女一位無佳形美容,但卻因一生活出了愛,而感動世界的偉大女性。她的故事讓人看到,活出愛的美好,慈善的真諦和信德的馨香。
  • 特蕾莎修女,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拒絕過她
    小編最近看一本《特蕾莎修女傳》,可能很多人覺得修女的故事有什麼好看的,那你就錯了,她一輩子不為金錢所動,一輩子都在為窮人服務。她多次訪華並謙卑地請求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的窮人。但中國官員拒絕並告訴她:中國沒有窮人。
  • 【高清福音電影】《馬丁路德改教之旅》+《茅尾》(又名:亞馬遜悲歌)+《特蕾莎修女》+
    1956年,五名立志將基督之名傳播到蠻夷之地的傳教士進入蠻荒叢林地區,希望將上帝的福音傳遞到這裡,然而迎接他們的只有清晰的敵意和銳利的長矛,如今幾十年過去,這個部落已被現代文明完全改變,影片再一次將這段塵封的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
  • 說她是「中國特蕾莎修女」,真是小瞧了張桂梅
    然而,一則關於張桂梅的報導,卻把她比作「中國特蕾莎」,引發了網友熱議。 特蕾莎修女,是慈善工作者、諾貝爾獎獲得者。 她在西方國家中擁有廣泛讚譽,卻同時又因為她的窮人救助服務和宗教觀點引發了廣泛爭議。 兩人之間如此類比,有網友執言:不合適!
  • 特蕾莎修女為何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幾十年後,特蕾莎修女創辦的組織依舊在為窮人服務。特蕾莎修女的貢獻特蕾莎修女的貢獻是什麼呢?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於幫助窮人,她絕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特蕾莎修女發展了博濟會,建立了垂死之家。每天特蕾莎修女都要從髒亂的地方撿回傷殘患者。他們有的身上到處爬滿滿意,有的散發出惡臭的怪味。特蕾莎修女帶著修女幫助他們清潔,從不抱怨。
  • 特蕾莎修女:活著就是為了愛!
    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為真福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不為金錢所動,一輩子都在為窮人服務。她多次訪華並謙卑地請求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的窮人。她把一生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都歡迎她。
  • 《特蕾莎修女》,大愛境界的真實呈現
    《特蕾莎修女》,大愛境界的真實呈現。很多人對愛的理解有很多種,大多數的人心中都有小愛,何為小愛?就是親人,朋友,愛人之間的關心和愛護,但說到大愛,真正能做到的人又少之又少,有多少人能夠對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去付出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呢?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特蕾莎修女「顯名」於上世界80年代,那正是個全球經濟高速進步、各國權力更替的火熱年代,高樓、速度、GDP、戰爭等是那個年代的關鍵詞,即便是在梵蒂岡的權力場中,晉位出頭、頭銜的更替也如同凡俗社會一般,是大多數主教、牧師、修女的人生重心,能如特蕾莎修女一般將修行理解為出世奉獻的基督教徒,可謂少而又少。
  • 愛的奇蹟主保——特蕾莎修女|奉獻一生,讓窮人得到愛與尊嚴!
    特蕾莎修女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聯合國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修女一生獲得過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80多項榮譽和獎勵,其所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全世界127個國家和地區有600多個分支機構。
  • 人物品格|加爾各答的天使——特蕾莎修女
    她的一生獲得過80多項榮譽和獎勵,但她將所有的獎勵都用來救助他人。 她的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彎腰駝背,粗糙的雙手布滿裂紋,腳掌發炎以至於走路蹣跚。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她的眼睛裡永遠帶著悲憫。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也被稱為德蘭修女。一位信仰天主教的修女,一位一生從事慈善的人。
  • 特蕾莎修女:微笑是最好的慈善|愛與承
    二零一九年歲末我倆相約一起參加了在北京的「2019的中國慈善論壇。」會後,她再次邀請我給她的公眾號寫專欄,我這次沒再推辭,看似就隨口就答應下來了。但是坦白地說內心,確實一直湧動著一種責任感,一種無從拒絕的責任感。當下,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比起人們需要的物質幫助而言,也許更需要是愛的奉獻與善的引領。
  • 特蕾莎修女:有人認為她不是聖人的8個原因
    特蕾莎修女生前曾獲得120項著名獎項和榮譽,其中包括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表彰她在加爾各答(現加爾各答)幫助窮人的工作。在2016年9月被教皇方濟各正式封為聖人之前,由於她的慈善工作,她被稱為「排水溝聖人」。特蕾莎修女的名字成為「基督教慈善的代名詞」,她在全世界受到愛戴和崇敬。
  • 特蕾莎修女是如何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
    特蕾莎修女:堅強仁愛,終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特蕾莎修女,以仁愛無私聞名於世,但筆者不羨慕她的名聲,反而好奇她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從而更好地幫助別人的。看了關於她的傳記,筆者認為首先是來自她的家庭的影響。
  • 活著就是愛——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她1910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是阿爾巴尼亞裔人。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並預感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人士。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託修會,並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開始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三學期後,特蕾莎修女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聖瑪莉羅雷託修會中學擔任教職,主要是教地理。
  • 高考作文素材: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塵世間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 使特蕾莎修女成為聖徒的奇蹟
    使特蕾莎修女成為聖徒的奇蹟,在德雷莎修女死後,有兩種不同的治療奇蹟,使她有可能被冊封為聖德肋撒。特蕾莎修女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為加爾各答基地的病人和窮人服務。在她於1997年9月5日去世後,她的許多崇拜者和追隨者大聲疾呼要求她在天主教會中被任命為聖徒。1999年,布賴恩·科洛迪耶丘克神父被任命為促進她成為聖徒的人。
  • 【靈性之光】特蕾莎修女——一個愛的故事
    她本來不想領這個獎的,因為她牢記耶穌說過的話:「當你用右手行善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但是她還是去了,為了那些饑寒交迫、流落街頭和傷殘疾病的人們,以及那些被忽略未被關懷的人們。她告訴我們,所有的人,包括窮人都不僅需要活著,還需要愛,還需要有尊嚴。
  • 特蕾莎修女的愛(上)「轉」
    一九三七年,德蕾莎完成了修會的訓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並被指派到勞來多加爾各答分會擔任校長,在那裡教書將近二十年。1946 年秋,她決心「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並建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1952 年夏,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讓窮人找到愛與尊嚴。1979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5 年訪問香港、臺灣,並在香港和臺灣設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
  • 特蕾莎修女:讓垂死之人有尊嚴地死去,受世人尊敬的天使聖人
    這個學生會特別支持到外地傳教,12歲的特蕾莎就立下志願,將來要去外國傳教。(特蕾莎和姐姐)1928年(18歲),特蕾莎中學畢業後,隻身遠赴愛爾蘭,加入了洛雷託修女會。這個修女會在印度加爾各答有修道院,常派遣傳教士到印度傳教,和特蕾莎的想法非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