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是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作為校長,張桂梅撐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成百上千的女孩子,在張桂梅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走出了深山,改變了命運。
然而,一則關於張桂梅的報導,卻把她比作「中國特蕾莎」,引發了網友熱議。
特蕾莎修女,是慈善工作者、諾貝爾獎獲得者。
她在西方國家中擁有廣泛讚譽,卻同時又因為她的窮人救助服務和宗教觀點引發了廣泛爭議。
兩人之間如此類比,有網友執言:不合適!
圖源微博
都2020年了,還能看到「中國特蕾莎」這樣的表述,很多人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本著「言之有據」的基本準則,不妨翻翻這段話:
原博主的話,均有證據可查。張桂梅老師的部分,可以翻下面這些《女校長張桂梅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能救一代人是我最大的安慰》、《張桂梅:大山女孩的守護者》。
特蕾莎修女的成就和讚譽,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作贅述了。
今天只搬運較為少見的,特蕾莎修女的「爭議」行為。
在特蕾莎這裡,窮苦人得病了,怎麼辦?
他們被扔進特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的「臨終者之所」(Home for the Dying )。
在這裡,病人們根本得不到應有的醫療服務:
既沒有系統的治療,又沒有營養補給,連基本的止痛藥都拿不到。
在這樣一所連最基本的衛生條件都保障不了的醫院裡,修女和志願者們連病人的病情都分不清。
結核病人往往直接和普通病人混在一起。
不知道這是修女的「關懷」,還是病菌的屠殺。
這段內容不是我編的。
這是羅賓·福克斯(Robin Fox)對「臨終者關懷」醫院進行實地考察後寫的。
這篇文章被刊發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
圖源柳葉刀
特蕾莎自己生病了怎麼辦?
得肺炎時,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斯克利普斯(Scripps)住院治療。
斯克利普斯是什麼條件?全美前十。
圖源紐約時報
張桂梅生病的時候呢?
她主動把改變孩子們命運的三尺講臺變成自己的戰場,即使生病了,她也沒有下過火線。
她每天都要吃大量的止痛藥,就是為了能夠「多維持一天,多看她(女學生)們一眼」。
在很多人看來,特蕾莎把患者們扔進那樣一個「醫療環境」裡面,無疑於送他們去死。
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應該治療病人、減輕痛苦。
特蕾莎修女的很多行為,卻違背了這份初衷。
在名為《地獄天使》的紀錄片中,前志願者瑪麗·勞登(Mary Loudon)回憶,針頭使用過了,就用冷水衝一下,繼續給其他的患者使用。
一位15歲的小男孩腎臟有問題,但他沒有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療,病情惡化,急需手術治療。
有人對勞登說,修女是不會帶小男孩去做手術的,因為「如果他們為他做手術,那麼他們就必須為每個人做手術。」
單從一個醫護工作者的身份來看,特蕾莎可能連「合格」都做不到。
圖源kenheyman.photoshelter.com
特蕾莎給病人帶來了無窮的痛苦,這位修女卻不以為意。
她說:
「痛苦本身不是什麼。但與耶穌受難同受苦難是一份奇妙的禮物,是最美麗的禮物,是愛的象徵。」
「痛苦和苦難已經進入你的生活,但要記住痛苦,悲傷,苦難不過是耶穌的吻——這表明你離耶穌太近了,他可以吻你。」
特蕾莎自己生病的時候,可沒有和患者們一起擁抱上帝,她去美國治療了。
不過也不難理解,疼是疼在患者身上,跟特蕾莎能有什麼關係。
況且羊毛出在豬身上,各種捐款已經到帳了。
只是可憐了那些患者,抱著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友善和信任而來,卻用僅有的希望換了個「沒病變小病,小病成絕症」的「福報」。
特蕾莎修女和張桂梅並論,這是讓人很費解的。
張桂梅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她的胳膊疼得抬不起來。
她卻一直陪著老師、陪著孩子們。
她說:
「我知道這個病完全無法治……你花那麼多錢去緩解它,你幹什麼不行啊?我還不如就坐在這兒我幹點事兒,這點餘光我把它用在這兒多好啊!」
「不要把生命看得說,我活的年齡有多長,你怎麼多幸福,不是的。你能為別人解決點痛苦,活到幾歲都可以,你就是值了的。」
特蕾莎修女和張桂梅還有另外一個不同。
特蕾莎修女認為女性和窮人應該「認命」;張桂梅卻堅持,女性和窮人,都應該突破各自面對的不公,主宰自己的命運。
的確,特蕾莎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但也有人說,這個獎,特蕾莎不配。
圖源Outlookindia
外國網友何出此言?特蕾莎修女反對女性墮胎。
對於一位女性而言,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已經是一種傷害。
在特蕾莎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她致辭說,墮胎就是母親對孩子的謀殺。
她瞧不起那些墮胎合法化的國家:
即使在當下世界,女性依然面臨很多的不公平和壓迫。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20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婦女:趨勢和數據》報告顯示,全球就業適齡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比例不足50%,這一數字在過去25年裡幾乎沒有變化。
特蕾莎修女,這樣一個站在諾獎領獎臺上的人,這樣一個被不少文章吹捧的人,至今仍然將子宮、生育和女性綁架在一起。在修女這裡,一些人身為女性,卻連選擇生活的權利都沒有。
在特蕾莎修女這裡,女人應該「認命」,窮人也同樣如此。
她說:「窮人們接受他們的命運,是非常美麗的一件事。」
圖源《獨立報》
反觀張桂梅,她一直站在女性這邊,站在窮人這邊。
她想要改變對女性的不公,想幫助窮人找到一個出路。
她借錢也要辦免費的女子高中,圖啥?
張桂梅想通過教育,給孩子們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機會。
讀書、高考、走出去,去感受廣袤的世界,選擇心愛的事業,去選擇自己的感情和生活。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
這是她的心聲,這才是對女性應有的尊重和保護。
每一個女孩子都應該綻放自己的光彩,選擇自己的道路。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在自己的舞臺上發光,而不是被埋沒進塵土裡,成為牲口。
張桂梅,從來不認為窮人就應該「認命」。
她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扶貧事業。
在女子高中最艱苦的日子裡,她從來都沒有退卻過。
自己受苦,但貧窮的這份苦,不能讓孩子們再受了。
「扶貧」就是張桂梅選擇的陣地,一份永不失守的陣地。
她說:
如果在抗日戰爭年代,這個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個陣地都不會丟掉。我們剩6個黨員,我們能把這塊扶貧的陣地給黨丟掉?我說咱們開始重溫入黨誓詞。我們沒有錢,就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了上面。我們宣誓,沒宣誓完,全哭了。
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在「天賦人權」之後,後面還有兩句:
人生而平等、自由。
人人都擁有追求生存、幸福的權利。
特蕾莎修女看來,女性不能墮胎、窮人應該認命。
張桂梅卻在努力打破這個枷鎖:
你是女性也好,你是窮人也罷,你和別人都不應該有不同。你有權選擇生活,主宰命運。
用特蕾莎來修飾張桂梅,有網友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一萬個不願意:
圖源微博
小時候,人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國外的人權活動家的故事,文章會把他們大肆表揚一番。
當然了,這些故事現在人們依然能聽到。
只不過長大後,人們會再聽到一些道理,或可共勉:
「凡論一人,總須持平,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用事實說話。」
人民教師張桂梅,當然不會因為一句「中國的特蕾莎」而如何。
至於這個類比本身,相信時間、歷史、事實,還有你我的眼睛,會給出最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