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皇家祭祀供養錢_藝術鑑賞_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0-12-22 中國金融新聞網

  筆者近年獲見銀質神明銀錢,為篆書錢文,陰陽面文字映像合背,皆順時旋讀,錢文略有隱起。錢體直徑33.60毫米,穿廣為11.58毫米,厚2.67毫米,錢郭厚1.5~2.0毫米,重12.53克。外郭與內穿皆精磨精修。此錢據傳20餘年前出土於河南洛陽、偃師一代,現為私人所藏。神明銀錢不見前賢著錄,為近年來新發現的創見品。因此,神明銀錢的鑄造年代和使用性質,便是值得研究與探討的重要錢幣學問題。

  

  漢代神明銀錢

  神明銀錢的鑄造年代

  神明銀錢的錢文為小篆書,其書法風格近似於兩漢篆書,且與漢代五銖錢極為相似。因此可以大致推定,神明銀錢的鑄造年代應在漢代。神明銀錢中的「銀」「錢」金字部的金字頭為菱形箭鏃狀,這與西漢部分赤仄五銖和武帝時期的上林三官五銖的金字頭較為接近,昭帝之後的五銖之金字頭呈三角銳長狀。表明神明銀錢的鑄造時間可能在漢武帝時期,與赤仄五銖和早期上林三官五銖接近。據《史記·平準書》記載:

  「郡國多奸鑄錢,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鐘官赤側,一當五」……「其後二歲,赤仄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五銖,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不得行。」

  依此記載,赤仄五銖的鑄造時間為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上林三官五銖則為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由此推斷,神明銀錢的鑄造時間或與此接近。

  神明銀錢所使用的權制和度制中,也透露了些許歷史信息,為我們確定其鑄造年代提供了重要的標尺與參考。神明銀錢直徑33.34~33.73毫米,接近於漢制1.5寸(漢制寸長約23.1毫米),其穿廣合漢制半寸整。考察錢幣尺寸,可知其性質基本符合秦漢之制。神明銀錢重12.53克(錢體未經清洗,可校正為12.50克左右),若以漢制1銖0.6445~0.65克計算,約為19.2~19.3銖,合漢制1.54兩;若以漢斤250克為標準,則應合漢制二十分之一斤整。若神明銀錢的權制是以漢制的銖或兩為單位,則分數較多,數值並不整飭。若以漢制的斤為權量則為整數。由此推斷,神明銀錢在鑄造時選擇的是以漢斤為標準權量,即二十枚神明銀錢為漢制一斤,其間為四五之數。神明銀錢的權量選擇體現了漢武帝時期的度量衡制度演進。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武帝正式推行新的曆法,推崇五德,將漢數定為五,捨棄了從戰國、秦至漢初的上六之法。有關的官方器物和制度也相應調整。《漢書·武帝紀》載:

  「夏五月,正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數用五,定官名,協音律。」

  張晏曰:「漢據土德,土數五,故用五,謂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之。」

  秦漢錢幣由半兩向五銖發展的軌跡,反映了從半分制向數用五這一理念的演進。神明銀錢重量中所包含的「四五之數」,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漢武帝「數用五」這一術數文化。綜合神明銀錢的尺寸、重量所透露的歷史信息,以及錢幣文字的書寫風格,基本可以大體確定銀錢的鑄造年代應在漢武帝時期。

  神明銀錢鑄造的性質

  根據華夏古泉公司使用牛津X-MET5000可攜式X螢光光譜儀,對神明銀錢進行了金屬無損檢測,顯示其含銀量為92.59%,被檢測物金屬成分具體為:銀92.59%,鐵2.93%,鉻0.27%,金0.22%,錸0.15%,銦0.12%。從中可知,神明銀錢的含銀量較高,銀質提煉較純。其他雜質的含量較小。《史記·平準書》有記載:「是時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神明銀錢的原料或是少府所貢。

  神明銀錢中的「神明」所指為何?《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變,以通神明之德。」《史記·封禪書》:「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採,若人冠絻焉。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神明銀錢上的神明應指神靈之意,此錢應是祭祀神明所用。漢武帝本人熱衷於祭神求仙,大搞封禪。漢武帝曾遵從公孫卿之言,在長安興建蜚廉桂觀,在甘泉宮建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 在柏梁臺焚毀後,漢武帝興建建章宮,其中便建有神明臺。《史記·封禪書》記載: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報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裡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壁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臺、井幹樓,度五十丈,輦道相屬焉。」

  

  漢代神明臺遺址(1)

  由此可知,神明臺應建於太初元年之後。此外,班固《西都賦》中也有「神明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卷十九亦有:「《三輔黃圖》曰:神明臺在建章宮中,上有九室,今人謂之九天台,即實非也。泬水又徑漸臺東。」《三輔黃圖》卷四引《廟記》:「神明臺,武帝造,祭仙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從此可知,神明臺興建於太初元年之後,為漢武帝祈求長生而興建祀神之所,並在此高臺之上承接甘露。上文已證,神明銀錢的鑄造時間應在漢武帝時期,具體可能在元鼎三年至太初年間,至晚應在漢昭帝繼位之前。這與神明臺興建的時間相吻合,二者有著密切的關係。另外,根據考古發掘,建章宮內便有西漢鑄五銖錢的遺址。神明銀錢或系漢武帝為祭神而鑄。若如是,則可知神明銀錢或為目前所見最早的皇家供養銀幣,也是所見最早帶有「銀」與「錢」字的中國古錢幣。

  為何用白銀而非金、銅

  另有一個問題,即漢武帝為何作神明銀錢,而不鑄金、銅?根據有限的資料,筆者以為,這可能緣於西漢中期前仍延續秦之制,《史記·平準書》記載:

  「及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可知在秦漢之際,白銀是以器飾的形式而寶藏之,並不作為貨幣參與流通。因此,在神明臺酬神祭祀之中,漢武帝很可能使用銀作為祭祀用品的原料。同時,漢武帝為彌補國用之不足,在國內強行推行白金三品(銀錫合金),五年後「白金稍賤,民弗寶用,縣官以令禁之,無益,歲餘終廢不行」,或許是秦漢之際不以銀為貨幣的側面反映。漢武帝是否曾鑄造過其他金屬的神明錢,尚待日後出現更多的考古和文物資料,或可解答此問。

  

  漢代神明臺遺址(2)

  據知情人透露,此銀幣於20年前見於河南洛陽、偃師一帶,而神明臺卻在陝西西漢未央區韓長安遺址內的孟家村,至今仍留有高大的夯土臺。若上文推論成立,神明臺的遺物為何會出現在河南洛陽。翻檢史料,《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景初元年注引《魏略》曰:「是歲,徙長安諸鍾懬、駱駝、銅人、承露盤。盤折,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漢晉春秋》曰:帝徙盤,盤折,聲聞數十裡,金狄或泣,因留霸城。」

  可見在三國時代初期,神明臺保存仍比較完好,魏文帝也曾將神明臺的銅盤遷走。魏文帝建都於洛陽,神明臺的銅盤很可能是準備搬到其新都,若如此,神明銀錢則也可能在此次搬遷之列。結合史料記載,神明臺的遺物見於洛陽、偃師的漢魏洛陽城遺址附近,則是有史可稽,並非無因。

相關焦點

  • 燒紙錢:中國提倡文明祭祀、禁燒紙錢,老外卻出高價搶購中國紙錢
    引言燒紙錢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習俗,千百年來深受民眾追捧,每年到了清明節、中元節,人們都會購置紙錢元寶,去先祖墓地焚燒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燒紙錢的習俗更受人們重視,無論身在哪裡,工作有多忙,到了日子是一定要趕回來,給祖先燒紙。
  • 賈珺:《中國皇家園林》這本書寫的是啥?
    這份《指導目錄》中包含四本建築類的圖書,分別為東南大學劉先覺先生的《建築藝術的語言》(小學)、清華大學樓慶西先生的《中國古建築二十講》(初中)、同濟大學阮儀三先生的《江南古典私家園林》(初中)和我寫的《中國皇家園林》(高中)。
  • 一場中西藝術對話,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即將上演「中國之夜」
    由中國「新生代」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主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世界著名交響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國際合作系列項目」即將於9月16日在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拉開帷幕。本場演出由吳氏策劃承辦。該項目的演出形式為中國指揮家執棒海外頂級交響樂團,並在音樂會中以中國作品展現中國文化藝術高度發展,推動不同風格文化藝術之間的「對話」。
  • 中國古老的祭祀儀式,血腥程度不被人接受!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血社火」,這是古老中國的一項傳統祭祀儀式,現在雖不被大家熟知,卻依舊存在著。
  • 她是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攝影系錄取的第一個中國學生
    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KABK)是荷蘭最古老的學院,也是世界上最古老鼎盛的藝術學院之一。KABK的攝影系也是非常厲害,導師包括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Aletheia Casey等著名藝術家。
  • 袁行霈:中國文學的鑑賞
    一、滋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鑑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鑑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
  • 中國藝術的中原腔調丨鄭州金融島書畫藝術展覽會
    12月18-20日鄭州金融島將攜手東裡學社舉辦《中國藝術的中原腔調》書畫藝術展覽會,用書畫的詩意色彩、水墨的清雅形態驅逐料峭凜冬的嚴寒。東裡學社立足於當代中原山水畫壇,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中原書畫的優秀傳統,深入地探索書畫功夫,開拓出當代中原山水畫發展的坦途大道。
  • 中國古代皇家建築雕梁畫棟的藝術美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屋頂種類繁多,而且有著嚴格的等級,中國古代皇家建築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金碧輝煌體現了皇家威嚴,從屋頂的裝飾以及屋簷下的彩繪裝飾都非常考究,體現了中國古建築屋頂、彩畫以及藻井,通過彩繪圖案、雕塑體現了中國古建築藝術之美。
  • 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舉行
    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舉行 2020-12-18 15:15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周瑜原)「五糧酒承千古業,五糧人釀萬年豐
  • 家門口有了「小銀行」_地方金融_中國金融新聞網
    別看楊勝明年齡大,開機、刷卡、點鈔等環節一點也不含糊,完全具備一個金融工作人員應有的業務素質。  以前,全州各鄉鎮村的農牧民群眾要辦理金融小額貸款或存取款等業務,都要到縣城或市裡才行。如今隨著村級惠農金融服務站及其「窗口」便民金融服務點的設立運行,無論是小額貸款、還是諮詢金融知識、存取款,在家門口就可以輕鬆實現。特別是像辛文彥這樣年事已高的老人,更是方便了許多。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成功舉辦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現場黃河新聞網運城訊(記者杜雅森)「時維九月,歷屬秋分。晨曦靄靄、大河湯湯。潦水盡、冠疫絕、大河清、五穀豐,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敬備鮮花時果、五穀三牲,共聚脽上,同祭后土……」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在萬榮縣后土祠舉行,伏祈民安康、國富強、四海安、天下同。
  • 中國佛教石窟,絲綢之路上經久不衰的藝術
    在公元一世紀,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從印度傳入中國,佛教石窟和壁畫藝術也隨之在中國傳播開來,數百個宏偉的洞穴藝術遺址遍布中國。中國有許多石窟和洞穴藝術遺址向公眾開放,以下是我們為你推薦的目的地。石窟最早是在公元366年由一個和尚雕刻而成的。這裡的藝術品在唐朝(618-907年)達到了創作的頂峰,如今該地也因其保存了1000年的佛教藝術雕像和壁畫而受到珍視。
  • 鑑賞|絲路上的克孜爾:中國石窟藝術的起始點
    鳩摩羅什學貫東西,精通胡、漢語言,所以能夠「手持胡經,口譯秦言」,力求保持佛經語言中國化和原文語趣的生動性。一千多年前他翻譯的《妙法蓮華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至今仍在哺育激蕩著中國、韓國、日本等地佛教徒的心靈。鳩摩羅什的東去傳教,也將佛教藝術傳入東方,為中國佛教藝術尤其是石窟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最早的孫悟空漫畫形象原來是他創作的!
    但你知道中國最早的孫悟空漫畫形象是誰創作的嗎?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走近「中國動漫奠基人——張光宇,欣賞、了解張光宇的動漫藝術。☟ 昨天,「中國動漫奠基人——張光宇漫畫展」開幕。此次展覽由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烏鎮雅達文化藝術中心主辦,曾輝、李大鈞擔任策展人。展覽時間將持續至8月26日。
  • 2017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
    活動時間:2017年7月21日 13:00-17:00活動地點: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789號世貿皇家艾美酒店9樓皇家宴會廳主辦單位:理財之家聯合主辦:《理財周刊》、眾籌家指導單位:
  • 陳曦、唐有元:朱雀雲——藝術+科技+新零售,開啟文化藝術新商圈(《中國藝術金融》2018-08)
    作者:陳曦(南方文交所副總經理)、唐有元(南方文交所業務支持部副總監)來源:《藝術品鑑證(中國藝術金融)》雜誌2018-08
  • 首位問鼎英國皇家肖像畫協會金獎的中國藝術家--劉雙
    近日,全球久負盛譽的英國皇家肖像畫協會公布第129屆年度展大賽評審結果,來自中國上海的青年油畫家劉雙作品《施泰德美術館中的婦人》從世界各地報名的近兩千多幅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英國皇家肖像畫協會年度展最高獎項————「昂達傑爵士獎」,成為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位獲得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開創了「昂達傑爵士獎」無中國人問津的先河!
  • 中國金融品牌年會舉行 頒發多個金融品牌重要年度獎項
    中國金融品牌年會舉行 頒發多個金融品牌重要年度獎項 發布時間:2020-12-20 06:51: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 「中國珠寶季」邂逅珠寶藝術風潮
    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藝術鑑賞正逐漸走近生活圈。各大藝術博覽會、展覽館的觀展人數也與日俱增。藝術酒店、藝術文旅、藝術地產越來越成為商業中個性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對藝術市場的關注早已不再僅局限於高端市場,中產家庭正在進入藝術品收藏的通道。
  • 華夏文明的傳統文化清明節祭祖及祭祀改運功德和禁忌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延續香火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之一,祭祀在一年當中有許多的活動。除了先祖忌日的祭祀之外,在一年當中還有四個比較重要的祭祀時間,分別是春節、清明、重陽、中元四大節日。在四個節日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祭祀日子就是清明節。這種傳統蘊涵著中華民族飲水思源、以孝為本的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