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湘西》丨探求湘西固守的韻味

2021-03-03 味道湘西

味道湘西|weidaoxiangxi

發現最有味道的湘西風物,好吃,好玩,好看。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右下角「寫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支持:湖南新力傳媒等

責編:米賽優

湘西這座小城坐落於武陵山區,向來神秘是它的代言詞。紀錄片《湘西》用鏡頭記錄湘西地區人類文明的痕跡,尋找湘西大自然的美,優美的風景帶來的是嚴峻的生存環境,這裡隱藏著人類生存的偉大智慧。記錄片拍攝歷時2年,共六集,於CCTV-9頻道播出。

在《湘西》第四集固守的韻味中,介紹了湘西的傳統美食和相關習俗。衝擊味覺,刺激味蕾的湘西傳統美食,已經升華為絢麗多彩的味覺藝術盛宴

鳳凰古城,優美的景色,便利的交通

多少讓人忘記了這裡曾經的崎嶇

但有種與崎嶇相生相伴的味道

還是固執的承襲了下來

在大米和糯米中放入臘肉與蔬菜一起炒,然後悶一段時間,社飯就做好了,這是一種讓人產生飽腹感的食物。

曾經穿山行路,過午不食的需求,積累出的加工方法,造就了這一美食。也早就的鳳凰人今天的口感。

湘西苗族人常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躥。

「酸肉」是湘西獨特的美食,將鮮肉切成小塊,蘸上米粉之後,裝在罈子裡面,放置一段時間,肉在罈子裡發酵,會產生酸味。

酸肉要用鳳凰人特有的方法烹飪,酸肉在油鍋裡翻炒,加上湘西特辣辣椒,口感酸、回味香。這邊是讓鳳凰人魂牽夢繞的鳳凰酸肉。

花垣,大卡村

大自然賦予了湘西太多的禮物

湘西由於常年雲霧繚繞,溫度較高

具備了最適合釀酒的條件

   

在湘西,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玉米,或者大米,隨著季節的變化,釀出來的酒也不盡相同。

52度的「包穀燒」是用祖傳秘方釀造傳統酒。把煮熟的玉米攤開,蒸發水分,用手拍,如果手不打溼,沒有水分,就說明它幹了。為了加速水分蒸發,放入酒麴並混合。發酵時間因季節而異。釀酒時溫度很重要,溫度高容易燒壞酒麴子。用玉米釀出的酒,喝玩胃不難受。

用天鍋釀的包穀燒,深受湘西人喜愛,口感好,香味重。但這種釀法出酒率低,三百斤玉米才出一百斤酒。

喝好酒如飲甘露,一杯酒能感受到自然,也能感受到時間的沉澱,還能感受到湘西只求最好。

通道 · 三省坡

一邊是湖南,一邊是貴州,一邊是廣西

「三省坡」因此而得名


這裡的竹筍很特別,冬天才長出,且這種竹筍是實心的,產量極低。

越是珍貴的食材,做法越簡單。為了保持食材原有的味道,切好的竹筍裡只放入一點辣椒碎,再撒一點鹽醃製。這就是湘西地區的代表性美食,這種滋味的地道,源自採摘這種食材的心力。

吉首 · 巖壠村

湘西,有大自然創造的獨有的味道

湘西燻烤臘肉

上料、火候、時間控制

完全憑藉多年的經驗,經驗在湘西人眼裡,完全是一種肌肉自覺

臘肉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前沒有冷藏保鮮技術,所以在肉上塗抹香料,把生肉做成臘肉,來保存肉類食品的傳統就產生了,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湘西有獨特的臘肉製作方法,食鹽、花椒、桂皮、山草、白糖等配料,攪拌均勻,撒在切好的豬肉上面,塗抹均勻,可消除腥味,然後放在罐子裡,醃製一到兩周後,將其掛在通風處自然風乾,然後再燻烤。

燻肉的煙,也是決定臘肉味道的重要因素,產生的煙味持久又濃重的木柴,才最好。柏枝樹、椿樹、茶籽樹、茶籽殼、柑橘、柑橘皮以及稻殼,這些可以燻烤臘肉。

臘肉一般在冬天到三月份的時候製作,這與火爐和灶臺,在燃燒做飯的同時,還能供暖的傳統有關。經過烈火的濃煙洗禮後,肉裡的蛋白質依然存留。

一片好臘肉,就像琥珀一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臘肉的味道會更加香醇。這便是象徵著湘西的美食,用雙手固執的堅守,才能保留下來的原汁原味。

古丈 · 九龍村

秋天過後,冬天就會到來

這是自然界的規律

湘西的大自然是美食的寶庫

樹木是上好的柴木

湘西人在春節前都要上山準備柴火,主要收集紅衫樹枝和梨樹枝。收集的柴火都會放到「神龍洞」誰也不會弄混位置,誤把人家的柴火拿走。

洞裡的柴火都是春節要用的年柴,柴火的「柴」象徵「財產」,把年柴放在這個「神龍洞」,是為了企求來年的好運。

燒柴火,保佑一家人來年風調雨順,這是從很久以前留下來的傳統。臨近苗年,一切準備妥當,要用這些柴火做年夜飯,要一直燒到正月十五,要溫暖這個冬季的夜。

湘西的冬天冷的刺骨,家人都圍坐在火堆旁,用火塘燒飯、炒菜、熬湯。食物的味道會因為火候而異,湯必須要在小火上慢慢熬才有味道。用火爐做出來的米飯,吃著更香。火塘散發出來的熱量溫暖了著整個家。湘西人認為,火越旺盛人和財就越興旺。

久違的湘西老家,還是原來的樣子,不論什時候都是令人懷念的景象。小時候在這條路上和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好久不見的房子和父親,也都是老樣子。

對於湘西人來說,雖然現代能源更為方便安全,但年節中的木柴與火塘,以及它們加工出的食物,才能帶上「年」的溫度。

回味著傳統,即便是走出大山的湘西人,每逢年節,一定要回到山裡,這是對家的執念,火塘薪火在續,鍋裡熱氣騰騰,如齒輪咬合,歲歲年年,這是老家的韻味。

第二挺從早上開始合攏宴,這最能體現湘西人的熱情好客,歡聚團圓,一張張木桌椅首尾相連,醃製的肉、魚、雞鴨、酸菜及小炒,配上自釀的米酒,滿滿的擺上餐桌,招待遠方的來客,合攏宴上,賓主暢飲。時光在湘西,也變得柔軟。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聯繫請註明「版權」。

更多交流合作請加微信:Lct280676033

投稿:280676033@qq.com


相關焦點

  • 大型文獻紀錄片《湘西》開機!
    日前,大型文獻紀錄片《湘西》開機儀式在州博物館舉行。州委副書記、州委宣傳部部長唐湘林出席開機儀式並致辭。開機儀式上,大家觀看了《湘西》導航片,聆聽了《湘西》九集劇情梗概朗誦。紀錄片《湘西》由州文廣新局出品,共分為九集,每集40分鐘。
  • 湘西趕屍是怎麼回事?央視揭秘湘西趕屍真相(有人背著走)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聽說過湘西趕屍的故事沒有,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關於央視揭秘湘西趕屍的真想。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湘西趕屍之謎湘西趕屍是一種能將死者帶回他們身前家鄉入土為安的蠱術。湘西趕屍有三趕三不趕的說法,三趕就是砍頭、絞刑、站籠死的那些冤死的人可以趕,而病死的、投河上吊而死的、被雷打死的不趕。
  • 「土哥苗妹」央視唱響湘西民歌!超級好聽!
    湘西苗妹「翠翠」與「土哥」張明松這次把湘西民歌唱到央視去啦~在10月8日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的《2017中國民歌大會》 上,素有「湘西百靈鳥」之稱的「翠翠」吳庭翠和酉水船工號子傳承人張明松,組成「土哥苗妹」組合登上央視舞臺,通過《只怪棒棒不怪郎》、《挑擔茶葉上北京》兩支民歌,把湘西的歌聲和山水展現給了全國億萬觀眾
  • 《怒晴湘西》爆火,來湘西能尋找到什麼?咱龍山裡耶鎮也被關注了
    ;美食紀錄片裡的湘西,不是辣椒泡菜,就是臘肉苞谷酒;對於湘西,我們忽略和遺漏了太多東西:,為湘西保留了一份原始純真的風貌,一朝出世便有如芙蓉出水華麗轉身……來湘西,爬最美的山,喝最美的酒。丨交通信息丨1、飛機:湖南有長沙黃花、張家界荷花、邵陽武岡等多個機場。
  • 湘西不只有美景美物,還有好故事上演……
    (女主丨麻妹   扮演者丨陳瑾)(男主丨楊英俊   扮演者丨王學圻)影片將目光投向了湘西這片靈秀迷人的土地,在充滿詩意的畫面裡,影片融精彩於方寸、展內涵於毫末類    型:生活角色互換類,新生態紀錄片製作公司:湖南衛視節目製作中心《變形計》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大型生活角色互換節目,曾獲得亞洲電視節真實電視節目獎和年度公益節目等獎項。
  • 湘西湘西,念茲在茲——杜家毫的湘西情結
    殺年豬、燻臘肉是湘西群眾傳統習俗,可以說,在湘西,一家人日子過得殷不殷實,就看房梁上掛的臘肉多不多。「今年豬肉價格比較貴,老鄉家裡開始做臘肉沒?」 在湘西團,杜家毫向省人大代表、鳳凰縣縣長趙海峰了解當地老百姓特別是貧困戶的生活近況。趙海峰說,鳳凰對全縣3000多戶兜底貧困戶和城市困難家庭,按照人均15-20斤新鮮豬肉的標準免費提供,目前這項工作正有序開展。
  • 湘西湘西 ,念茲在茲 ——杜家毫的湘西情結
    殺年豬、燻臘肉是湘西群眾傳統習俗,可以說,在湘西,一家人日子過得殷不殷實,就看房梁上掛的臘肉多不多。「今年豬肉價格比較貴,老鄉家裡開始做臘肉沒?」 在湘西團,杜家毫向省人大代表、鳳凰縣縣長趙海峰了解當地老百姓特別是貧困戶的生活近況。趙海峰說,鳳凰對全縣3000多戶兜底貧困戶和城市困難家庭,按照人均15-20斤新鮮豬肉的標準免費提供,目前這項工作正有序開展。
  • 《魅力湘西》:到張家界必看演出,了解湘西文化的最佳途徑
    《魅力湘西》以湘西文化為靈魂,張家界雖然不屬於湘西州,卻是實實在在的大湘西範圍,這是一片廣袤神奇的土地,生活著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仡佬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
  • 發揮紐帶橋梁作用 譜寫湘西文藝華章
    美術創作描繪錦繡湘西,先後舉辦了「湘西畫家畫湘西全州美術雙年展」「美麗鄉村入畫來全州美術精品展」「全州抗擊新冠肺炎主題美術作品展」等30多個展覽,各類作品入選全國美展20多次。 民間文藝在傳承中弘揚振興,《湘西土家族詞典》《湘西州金石通纂》《湘西州民族古籍叢書》先後編撰問世;州民協先後拍攝製作湘西州民族、歷史、文化、民俗、藝術、醫藥、民間體育等紀錄片21部,共26集,其中《湘西土家族婚俗》《湘西苗族婚俗》專題片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 組圖丨湘西柑橘紅了!
    紅網時刻湘西12月23日訊(記者。田園 通訊員 劉海花)近日,湘西柑橘熟了,漫山遍野的柑子園裡「橘」香四溢,橙紅果大的柑橘掛滿枝頭。果農將柑橘採摘下樹,通過合作社、電商、外地大車收購等形式發往全國各地。瀘溪椪柑。
  • 組圖丨湘西柑橘紅了
    紅網時刻湘西12月23日訊(記者。田園 通訊員 劉海花)近日,湘西柑橘熟了,漫山遍野的柑子園裡「橘」香四溢,橙紅果大的柑橘掛滿枝頭。果農將柑橘採摘下樹,通過合作社、電商、外地大車收購等形式發往全國各地。瀘溪椪柑。
  • 原創)電視劇《血色湘西》觀後雜感回顧
    今天搜檢電腦,偶然聽了劇中插曲,不能不與大家分享我若干年前關於該劇的評價:2007年歲末之時,我先後兩次從湖南電視臺和中國商翼網星星影院上觀看了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我認為這是一部全面反映湘西風情與湘西人民抗戰史實的優秀電視劇。
  • 聽過湘西趕屍嗎?小編帶您了解神秘湘西
    而這在湘西等地,對應的便是「趕屍」。結合地理環境來看,湘西地處雲貴高原,地勢崎嶇、車馬難行、崇山峻岭,公路和馬路更是不通。在這種情況下,想將死者運回家鄉安葬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就只能找趕屍匠幫忙。湘西的山路崎嶇,長途跋涉,這用不了多久屍體的手臂就會脫落。事實上,自稱「湘西最後一位趕屍匠」的田鐵武大師的說法,與臺灣對岸的解讀是有些相似的。都是活人用竹竿扛著屍體,讓屍體有了直立起來的力量。
  • 張家界魅力湘西雞年首演受寵
    張家界魅力湘西主打節目《追愛》     「果然名不虛傳,這臺大戲讓我穿越了大湘西的千年神秘!」1月28日晚,張家界魅力湘西大劇院內人頭攢動,來自廣東的遊客劉先生不停地用手機拍下臺上演出的精彩瞬間。據了解,當天火爆的演出為張家界魅力湘西雞年「首秀」,而馮小剛版《魅力湘西》或將於今年4月份正式問世。
  • 湘西人物訪談:丹青聖手鄧光明(預告)
    《湘西人物訪談》以初心的姿態,推出《老男孩系列》、《女人花系列》、《遊子夢系列》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現奮鬥在湘西各領域的平凡而有所成就的人物,從而展現這個時代的風貌和心靈特徵。以他們的故事參照,尋覓我們自己的靈魂和歸宿,在狗血的現實裡,翻檢幸福和美好,欣喜和失落,借鑑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
  • 湘西血戰嘉善的128師師長顧家齊,抗戰鐵血將領,晚年卻遭暗算
    顧家齊,湘西鳳凰縣沱江鎮人,從小志向報國,其父早逝,由母親帶大。民間算命先生說他是將星之命,是大貴之人,但煞星太重,易遭人嫉妒,要謹防小人。他從小勤奮好學,早年畢業於今天常德市一中,後加入湘西軍官團學習,畢業後加入湘西巡防軍,一路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副軍長升上去,最後授國軍中將軍銜,可見他戰功顯赫,他也是湘西王陳渠珍手下能徵善戰的第一戰將。
  • 湘西三大邪
    湘西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有三大邪,其一為「湘西趕屍」其二為「放蠱」,其三為「落花洞女」。
  • 《怒晴湘西》番外《湘西密藏》播出,全新鐵三角來襲,期待嗎?
    在《怒晴湘西》的最後,鷓鴣哨孤身一人尋找雮塵珠就此告別,雖然鷓鴣哨、陳玉樓、紅姑娘的結局都很悽涼,但後來關於神秘湘西的描述並不多。》的網絡大電影宣布定檔,該影片號稱《怒晴湘西》的番外篇,以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為主角承接《怒晴湘西》的故事,繼續為大家揭秘神秘湘西。
  • 湘西人物訪談 陳永健:專畫吊腳樓的湘西漢子
    湘西人物訪談以初心的姿態,樸素的風格,清新自由活潑的形式,走近民間才子的生活,探尋他們的內心世界,展現他們人生的喜怒哀樂,跌宕起伏。你會發現,當你沉下心來聆聽,每一顆靈魂都是那麼的斑斕多彩!03期 陳永健—專畫吊腳樓的湘西漢子
  • 《怒晴湘西》。
    儘管《怒晴湘西》號稱百分之八十還原原著,但對人物設定的犧牲還是很大的。影視人物與小說人物的差異就像一條鐵道上搬出的岔口,初期不顯山露水,隨著故事展開,差異越來越大,等到觀眾驚覺差異時,二者已經大相逕庭了。《怒晴湘西》本可以創造《鬼吹燈》劇集的新高峰,卻不斷被人物塑造的問題往下拽,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