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湘西》主演者白靜雖然香消玉殞多年,但她飾演的女主角田穗穗還是令人印象深刻。今天搜檢電腦,偶然聽了劇中插曲,不能不與大家分享我若干年前關於該劇的評價:
2007年歲末之時,我先後兩次從湖南電視臺和中國商翼網星星影院上觀看了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我認為這是一部全面反映湘西風情與湘西人民抗戰史實的優秀電視劇。它的內涵豐富,既有拜儺公、賽龍舟、湘西兒女訴衷情的民俗風情,又有商旅馬幫的生活展示;既有國際友人救助的孤兒院生活,又有日本人發動的常德細菌戰的史實再現;既有湘西麻溪鋪竿子營與排幫的恩怨情仇,又有他們摒棄前嫌,為保護雷達站而與日本人血戰天坑嶺的慘烈情景。
作為「電視湘軍」打造的優秀作品,它的出現是難能可貴的。因為自從趙本山在央視春節晚會露面以來,東北方言、東北藝術乃至東北風情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大,在全國範圍內輻射力越來越廣。反觀南方多年來竟無力與之抗衡!南方製作的一些電視劇也不敢突出地方特色。當我看了《血色湘西》以後,我覺得那種湘西語言、那種南方風情十分充分地表現出來了,南方特色特別是湘西特色的話語權第一次勇敢地展現出來了,終於可以與中國其他地區語言及民俗的話語權分庭抗禮了!
我覺得湖南電視臺在攝製這部電視劇時,非常有魄力。男女主角都敢挑選初出茅廬的青年演員,而且表演非常成功,得到了觀眾的好評。青年演員白靜非常成功地飾演了劇中的女主角田穗穗。劇中的田穗穗集諸多優秀男兒的寵愛於一身,生得秀雅、清爽,面溢山林之氣,且帶有一絲淡淡的憂愁與嫵媚,眉宇之間充溢著一種中國古典的美感,這種美感在中國其他女星中並不多見。我喜歡她身著軍裝微笑而又自信地行軍禮的可愛鏡頭,也喜歡她身著湘西少女服裝在溪邊相思的樣子,我覺得她的身上更多的是一種中國古典的悲戚之美!這種美感的特點是越是相思、悲戚之時越是美麗動人,如果到了生命面臨重大挑戰(如過天坑賭命),或生命終結之時,這種悲戚之美就會綻放到它的極致。她的這種美麗使我等男兒倍生痛惜、憐愛之情!每當看到她的那張美妙的臉龐和那一頭搖曳的青絲,特別是看到她那似泣非泣的眼神和微微蹙起的眉頭,我的心就象被撞擊了一下,隨後感到心靈被洗滌了,有一種依戀、清亮、空靈、顫慄、滿足、企盼……交織在一起的感覺!劇中的田穗穗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令人感動,而她為了民族大義而捨棄愛情,毅然與鎖師長結婚的舉動更是令人尊敬!與田穗穗相比,劇中的童蓮則是另一種類型的南方女子,她雖然算不上是美女,卻有膽有識,眉目清朗,渾身透射出一種成熟的優雅,這種優雅就象文物古董經過長時間流傳和把玩而出現的「包漿」一樣,幽瑩而有韻味。劇中的瞿月月豐盈而嫵媚,是一種嫻靜少婦的氣質,遺憾的是嫁了一個不愛自己的龍耀武,好在最後龍耀武接納了她,並在她幫助下抗擊日軍,最後雙雙死於日軍的大火之下。
劇中男角色也各具特色,劇中的石三怒身壯如牛、身手矯健,五官端正,眼睛炯炯有神,為了愛情可以突破父輩的仇怨,為了民族大義可以被感化而參加抵抗日宼的拚殺之中。劇中龍太爺則是一個典型的南方老人,他恪守傳統道義,雖然與排幫、田大有存在糾葛並藉機報復,但還是能顧全民族大義,接納曾經犯錯的龍耀文回歸家族之中,最終為保護雷達站而毅然抱著重孫子跳崖而亡!劇中的田大有是一位「敏於行而訥於言」的君子與壯士,他技藝超群而深藏不露,愛女情深而能把握分寸。既是一位好父親,也是助人為樂的俠士!
作為一位南方男兒,我覺得劇中的語言非常親切而有特色。例如:「妹伢」、「伢崽」、「逮起」、「霸蠻」、「硬扎」、「說得清白」、「曉不曉得」……
劇中的音樂與聲音效果非常有特色、非常好。首先,電視劇的片頭曲就是一首悠揚而有韻味的情歌,片尾曲也是一首很美妙的歌曲。而劇中最令我著迷的是背景音樂和背景聲音。劇中遇到抒情或優雅的場面時,就會響起優雅的背景音樂;每當劇情緊張時,劇中就會響起悠揚而富有衝擊力且帶有幾分怪異的優美的無伴奏女聲哼唱;每當重大事件或重大抉擇時,劇中就會波濤般地蕩漾起非常震憾的合唱之聲,以強化這種氛圍。還有劇中主持祭祀儀式的老人在端午節划龍舟、祭屈原、拋棕子所喊的:「三江的魚龍莫食我大夫之體啊」、「九河的蝦蟹莫食我大夫之肉啊」「大夫大夫,楚之魂兮;大夫大夫,魂歸來兮」……等貫通天地的聲音,悠遠、高古而有悽厲的美感和無盡的韻味。
看完此劇後,我細細回味,覺得以下場景非常精彩:
首先,麻溪鋪的私塾老師瞿先生與日本軍官的辨論非常令人解氣。日本軍官雖然是帝國大學東亞文學系畢業的研究生,並首先挑起辯論。但瞿先生學富五車,胸懷浩氣,與日本軍官就「王化」、「先進與落後」、「佳兵不祥,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等問題進行辯論。辯論時瞿先生大義凜然,引經據典,辭鋒犀利,論點鮮明,駁得那位高學歷的日本軍官啞口無言,最後惱羞成怒,開槍射殺了瞿先生。由此看來,人的善良與否,和學歷高低沒有關係,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日本的教育培養的往往就是衣冠禽獸。這場被擄者與侵略者的辯論場面在其他抗戰影視中好象沒有見過,這也是這部電視劇非常獨特的地方。
其二,田穗穗與石三怒在端午節初次相見的場景。當時情竇初開的穗穗拜完儺公之後,來到龍舟競賽之處來尋覓自己的另一半,石三怒一見鍾情,用大膽直白的湘西民歌表達火辣辣的愛意,穗穗含羞不語、微笑諦聽,心中則情愫暗生。最後石三怒奪得龍舟競賽的第一名,並把冠軍獎品——牛角彎刀作為愛情信物送給了田穗穗。
其三,排幫與竿子營天坑賭命的場景。當精彩的前二局賭完之後,田大有因遭到暗算而無力上場,田穗穗毅然代替受傷的父親參加第三場比賽,她充滿山林之氣的清秀面容和甜潤嫵媚的眼睛中閃爍著堅毅的神情,展現了花木蘭代父從軍之風骨。特別是背景合唱音樂的渲染,更加重了這種氛圍。當她從獨木桿上走過天坑一半時,身體偶而晃動,有掉下天坑的可能時。作為賭命對手的石三怒,為愛而忘賭,叮囑穗穗不要向下看,看著他的眼睛,並引導她走過天坑……這種場面太令人感動了!
其四,當作為抗戰軍人的龍耀文來到自家門口被拒時,一身軍裝、英姿颯爽的穗穗慷慨激昂地與龍太爺評理。她曉之以義,動之以情,最後一語驚醒夢中人,使得龍太爺隆重地迎接龍耀文回歸家中,認祖歸宗。這一幕展現了湘西妹伢潑辣、果敢的一面,這一點我十分欣賞!作為南方男人,如果有這麼一位秀外慧中的妹伢做自己的紅顏知己,此生足矣!
其五,穗穗來到排幫,邀請石三怒退出排幫,兩人最後一起跳刀坑的場面。這時候的這對情侶,面對退幫的種種考驗,毅然接受,最後雙雙跳下刀坑,而排幫的大扛把子麻大拐子在他們跳下的瞬間,拉開刀坑,最終成全了他們。
其六,穗穗與鎖師長舉行婚禮時的矛盾衝突。當時情迷心竅的石三怒要帶穗穗走,剛受傷歸隊的參謀長龍耀文也黯然神傷,穗穗忍受愛與義有煎熬,悲淚盈眶!為了使鎖師長能夠指揮竿兵保衛雷達站,最後舍私情而就大義,還是選擇了鎖師長。
當然,這部電視劇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白璧微暇,存在著以下不足:
一、對日軍佔領麻溪鋪的殘忍表現不夠。片中反映的日軍對麻溪鋪百姓只是槍殺和刺殺,其實這遠遠不夠,因為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殘忍的民族,其殺人的想像力和殘忍程度是無以復加的。如果我是導演,我可結合數位技術來表現麻溪大屠殺的情景。既可展示日軍用刺刀從孕婦肚中挑出未出世嬰兒的嚎笑場景,又可展示日軍活活揭取麻溪人的頭蓋骨以吸食腦髓的一幕;既可以再現日軍把人剁成數塊掛在窗欞上的情景,又可以展示日軍強姦、虐殺婦女的種種殘忍手段……應該盡最大可能再現日本人的殘忍,以激起中國人永遠的仇恨,轉化為建設強大祖國的動力!
二、全劇結束時石三怒應該是重傷而不是陣亡,以使石三怒、田穗穗這對苦命鴛鴦的愛情有苦盡甘來的幸福。在這部電視劇中,導演對於穗穗的安排太不公平,無論是愛她的男人還是她愛的男人都無一倖免地先後死去,最後讓她孤獨一生,這不好。我認為最好的結局是愛她的男人全部陣亡,而她愛的石三怒只是身負重傷,經她精心照料後恢復健康,兩人最後天地一家春,共結連理!另外還有兩種結局也比電視劇中的結局好:一是穗穗香消玉殞,石三怒抱著她的玉體跳天坑殉情;另外還是穗穗陣亡,石三怒含淚埋葬她,發誓終生不娶,並領養「打鬼子」為自己的義子,讓他繼承將來的排幫。
三、劇中麻溪鋪的屈原塑像現代感太強,不符合當時的情況。我認為當時的屈原塑像應該是本地工匠或附近藝人採用傳統理念與技法所雕塑的,其雕塑風格應該與北京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的雕塑風格接近,應該是莊重、飽滿而大氣,而不應該是劇中所展現的那麼誇張和突兀。
四、劇中許多介紹情況的畫外音是童蓮所講的,那麼這個說旁白的人應該活到最後才合理,而劇中童蓮卻犧牲了,這樣一來,電視劇中的畫外音就成了無源之水了!
註:該文曾刊於2008年第5期的《中外軍事影視》(八一電影製片廠)。
關於作者:
聶朋,字智影, 博客、論壇暱稱為虛空夜點頭或虛空粉碎。這是一個被認為對文化和藝術頗有感覺的心靈獨立之人;一個永遠在路上的思索者。既是一個體制外的畫者,又是一位業餘攝影人。曾任文博系列副研究館員、副館長,現為江西新餘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兼任省旅遊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省作協會員、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市政協常委。對歷史和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有獨特的見解,對旅遊開發有自己的主張。由於多年的沉澱積累、現今的有感而發甚至是剎那的靈光一現,都將會在「虛空夜點頭」公眾號下不定期地發布文章。歡迎關注。
聶朋微信公眾號:niepeng963;公眾號名稱:虛空夜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