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再如,佛經記載,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天花以讚嘆、供養佛陀。佛陀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除此之外,佛教經典中以「華」指代「花」,如《妙法蓮華經》。佛教裡也有許多與花有關的典故,比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等等。
以花供佛,功德殊勝。供花是佛教最提倡的供養方式之一。因為花清淨、美麗,最能代表人們的恭敬虔誠之心。「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採花供佛前」,佛教最重視因果,佛前供花,花代表「因」,「花開結子」,修好善因,自然能得到好的果報。供佛可供多種鮮花,以蓮花、蘭花、百合、康乃馨等清香氣味為宜。供佛的花要插得莊嚴,及時清洗、更換,以保證花的清潔、新鮮。心懷清淨,常與美好事物相伴,我們皆能處世如花。
以花供佛,功德殊勝。花是佛教最受歡迎的物品之一,其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的心。以花供養佛菩薩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傳說玉琳國師前世因為救雙胞胎弟弟而被火毀容。他曾以花供養藥師佛像,而後世妙相莊嚴,面容姣好,人天共贊,傳為佛門的美談。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教經典中記載了供花的種種功德果報。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
二者,身無臭穢,
三者,福香戒香,
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
六者,身常香潔,
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以前印度有一位貧窮的婦女,某天得到一朵很漂亮的花,她想,我以這朵花來裝飾自己這個業障之身也沒有多大意義,於是來到寺院,以虔誠恭敬的心把這朵花供養了佛塔,發願懺悔自己和天下一切女人的業障,恭敬頂禮起身之後,內心充滿歡喜,想要知道供養這朵花、發這樣的善願有怎樣的功德,就向幾位寺院裡的出家人詢問,幾位師父說自己修行時間短,無法了知,向她推薦寺院主持——一位已得六神通的聖者阿羅漢。
寺主入定觀察之後說,我的神通用盡也沒有看到供花功德的邊際,你稍等片刻,我去兜率天向佛的補處彌勒菩薩請示。他以神足通剎那之間到達彌勒菩薩座前,請問貧女以清淨心供養佛塔鮮花、並發願代一切女人懺悔業障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彌勒菩薩位居十地、補佛陀位、是即將成為賢劫第五佛的大菩薩,他告訴阿羅漢,以我現在的智慧,仍然無法了知她此次供花的功德邊際,等我成佛之後再可以告訴她。
不知大家看完之後是什麼感覺,反正我自己以前看過很多次,也有很多次看著看著眼睛就溼潤了。在此分享這個公案,流淚與否不是重點,重點是:
一、它可能會觸動我們的向善之心;
二、現在是鮮花盛開的季節,別只想到自己去欣賞和享用,可以像那位婦女一樣用鮮花來積累資糧;
三、小因可有超乎我們想像的大果;
四、別太相信我們自己那狹隘的分別念,世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現在無法理解,但又確實存在的,此案例中婦人的智慧、出家修道人的智慧、聖者阿羅漢的智慧、彌勒菩薩的智慧、佛的智慧,層層越勝,我們的智慧是處在第幾層呢?
五、貧窮不是問題,很少的物品,以信心、恭敬心、善良的發願心、歡喜心攝持,就可以累積起足以改變自己生生世世命運的善根。
以花供佛常載於佛典,如《法華經》中:
佛說法華經已,入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
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四種天花而散於佛及諸大眾身上。
以花供養佛菩薩,有四點意義:
1、表示對佛陀的尊敬
2、表示對佛陀的奉獻
3、表示對佛陀的感恩
4、表示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
花代表因,所謂「花開結子」佛前供花,提醒眾生播種成佛之因、求成佛之果,以一切利他善行、自淨提升,發露懺悔、大願精進等等,鋪就轉凡成聖之路,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好因、修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