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2020-12-23 蕭然CU

原創:蕭然CU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美國電影末路狂花拍攝於1991年,是一部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公路電影。

影片中女主角塞爾馬,是一個14歲戀愛,18歲成家的普通家庭婦女。婚後她整天蓬頭垢面,忙亂不堪,丈夫對她漠視並且粗暴。在忍受了十幾年如一日身心俱疲的婚姻生活過後,她決心瘋狂一把,約上好朋友路易斯,與家人不告而別,去朋友的小屋度假。

兩名30出頭的漂亮女人,不過是打算從疲憊乏味的生活中暫時逃離,尋找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可旅途對女性並不友好,危機四伏。

被丈夫控制了十多年的塞爾瑪,在放飛自我的第一晚,就和異性跳起了貼面舞,雖然氣氛曖昧,情調還算愉悅。然而,劇情急轉直下,塞爾瑪險些遭到男舞伴強暴,危急時,是閨蜜路易斯拔槍保護了她,男人惱羞成怒,出言挑釁,路易斯情緒失控,對準男人的胸口,一槍將其斃命。

賽爾馬說報警,路易斯卻說,酒吧裡每個人都看到你和那男人曖昧調情,說他強姦你,誰會信?

實際上路易斯在德州曾經遭遇過類似的暴行,警方並沒有為她主持公道。

於是度假之行變成逃亡之路。她們打算逃去墨西哥。

逃亡之路也並不順遂,遇到獻殷勤的牛仔,在一夜春宵過後偷走了她們好不容易籌到的跑路費。她們只好打劫商店,搶了些錢。

在這部公路電影中,兩人在自我意識徹底覺醒以後,開始真正享受旅行。

(小流氓牛仔由彼時還是小鮮肉的布拉德皮特扮演。嗑顏ing……)

她們換下度假長裙,穿上了無袖緊身衣和牛仔褲。戴上雷鵬,跨進雷鳥敞篷車。在她們身後,天空遼闊,黃塵飛揚,她們一路向南,踏上末路之旅。

隨身攜帶的一隻點三八手槍,在整部電影裡具有重大意義。既象徵女性自我覺醒以後的權利,手槍的每一次使用,又把劇情推動往前遞進。

她們用槍殺死強姦犯,用槍搶劫來逃路錢,用槍戲弄代表公權力的警察,用槍點爆一路用言語侮辱她們的司機駕駛的油罐車。

在電影中女性的意識和力量一旦覺醒,如洪水猛獸般無安頓之處,賽爾馬對路易斯說:「至少我現在很快樂,我不要回去過之前那樣的生活。」

於是在被警車追逐包圍的時候,她們選擇義無反顧,衝下懸崖。

女性的解放只能依靠女性自己,為了保護自己覺醒的自我意識,她們寧可付出死亡的代價。

《末路狂花》是一部性別意識相當強烈的電影作品,它描述的並不是女權主義。它只是真實地反映了現實中的性別關係和女性處境。

時間過去了三十年,現代社會的女性生存環境有沒有好一些呢

似乎並沒有。

女性在家庭中額外承擔的壓力,在職場中額外受到的歧視,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再說沒多大意思。

最近聽說了個讓人不解的詞兒:「厭女症」。

「厭女」這個詞原本來源於日本作家上野千鶴子的作品。現在在中國也非常流行。

厭女症由MISOGYNY翻譯而來,厭女症在男性身上表現為「女性蔑視」,在女性身上則表現為「女性的自我厭棄」。

上野千鶴子在《日本社會的女性厭惡》一書裡談到日本女性,受三種標準評分:學業分數(社會成功可能性)、男性給予的分數(男性中受歡迎程度)、女性給予分數(女性中受歡迎程度)。

男性評分標準裡,把女性分割成為兩種,一種是賢妻型,溫柔體貼、隱忍持家;一種是情人型,張揚妖魅,帶的出手。一個滿足世俗生活需要;一個用來滿足私慾。

實際上患有厭女症的男性其實很嚮往女性,明明「厭女」卻又「喜歡女人」。他們並不把女性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他們只是把女性視為「物」,一個滿足他們各種欲望的道具,和從小陪伴他們的泰迪熊一樣,不具備獨立屬性。一旦發現他們喜歡的女人居然有自主意識,能夠獨立思考,他們便會從心底裡生出厭惡,要麼打壓控制,要麼損害毀滅。

前不久,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在校男生李某,因為在網絡直播時公然對多名女生出言不遜,侮辱騷擾,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廣泛抨擊。6月23日,西安財經大學發布通報稱:李某除此次直播侮辱女生外,此前在直播間和微博也存在不當言行,為嚴肅校紀校規,學校決定對其給予留校察看處分。

短短一天之內,此話題的微博評論區裡,就湧進了數萬條網友評論,絕大多數留言網友都對李某的行為極為憤恨,並認為其受到的處分過輕。

僅從李某的具體行為上看,我們很難解釋,網友們為何會對這起事件如此激動。儘管其偷拍女生、對女生進行身材羞辱、在視頻中多次爆粗口等行為,確實十分惡劣,但與其他暴露出來的性騷擾事件相比,這樣的情節似乎並不足以讓李某「爆紅」。

深究下去,才發覺原來這是一次長期積累後的爆發,女性對這樣的長期侮辱實在是受夠了。

迫於各種壓力,李某在網上po出了道歉信,不和諧的是,網上居然有了力挺的聲音。

李姓男生還有很多那些對女性的無端侮辱更嚴重的評論,因為會引起人強烈的不適,在此略過。

女性的自我主張就被稱為女權,獨立自主,敢於為自身權利發聲的女性被稱為,「拳師」,公然侮辱女性的男生被封神。

真是滑稽。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經濟獨立,人格獨立,世界竟然沒有因此而變得更美好,在有些人那裡對女性的污衊和打壓反而更嚴重,兩性的矛盾似乎更尖銳了。

對應「厭女症」產生的詞語,是女性的「恐男症」。

《2020年女性置業報告》顯示,近4成受訪女性計劃獨立購房。計劃在5年內置業的女性受訪者佔比達到了81.7%,其中,打算在今年買房的女性佔比22.5%。

女性置業比例的提高,一方面是因為女性經濟地位的上升,另一方面,女性希望不論是否進入婚姻,都希望能有自己的獨立資產和容身之地。

這也算是恐男症的副產品。

上野千鶴子總結過,厭女者正是通過將女性物化、性化,將其作為男性的所有物,以此凸顯男性的存在價值與優越性。

在這樣的前提下,女性自我意識和自身權利都是對男性的挑釁和冒犯,因此,李某之流對女性公然地觀看、挑剔,侮辱甚至侵犯指摘甚至被侵犯,都是合理的。

30年前的《末路狂花》,導演借同情女主的警探之口嘶喊出:每年有多少女性要遭到家庭暴力和男性侵害?

電影裡他的聲音被打斷,被忽視。

今天的現實裡,男性對於女性的自我意識尚未接受,女性為自身主張權利的道路,依舊漫長。

相關焦點

  • 《末路狂花》:為自由綻放的生命之花背後,是對自我價值的追尋
    《末路狂花》是一部上映於1991年,由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冒險公路類影片。影片榮獲次年的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以及其他五項奧斯卡獎提名,並獲得美國第49屆電影金球獎電影類的最佳編劇獎。與其他許多公路冒險類影片不同,《末路狂花》的主題並沒有以男女之間的愛情冒險為主,也沒有一貫地追尋個人英雄主義的老套故事
  • 公路電影中的「另類」《末路狂花》:玫瑰雖凋零,卻揮不散芳香
    電影《末路狂花》海報《末路狂花》導演雷德利在經典公路電影路途反映人生的內核之上,增加了新的內涵:女性主義。而《末路狂花》不同於這些公路片充斥著男性的荷爾蒙,以兩名女性作為電影的主角,從女性視角出發來表現女性在社會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和覺醒,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電影。女性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受到歧視、壓迫和不尊重的社會群體。
  • 公路電影中的「另類」《末路狂花》:玫瑰雖凋零,卻揮不散芳香
    而《末路狂花》不同於這些公路片充斥著男性的荷爾蒙,以兩名女性作為電影的主角,從女性視角出發來表現女性在社會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和覺醒,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電影。女性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受到歧視、壓迫和不尊重的社會群體。
  • 《紅河谷》從雪兒達娃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下面我們就從雪兒達娃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歷程,來淺析一下這部經典電影。總的看來,雪兒的成長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愚昧等死,魚死網破--機智勇敢,解決問題--不畏權貴,爭取愛情--勇往直前,為國捐軀 1.自我意識覺醒後的雪兒,為了自己的愛情,勇敢而倔強,敢於鬥爭和反抗,已經展示出了她內心的強韌和堅持。
  • 《厭女》:日本李銀河運用女性主義理論深入解剖「厭女症」現象
    這本書的作者上野千鶴子,是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也是日本女性主義理論和運動的領袖人物,她在日本相當於中國的李銀河。這本書的主題雖然是日本的女性嫌惡,但要把日本換成其他一些國家名,厭女症一詞也都是適用的。很遺憾,目前我們還很難想像一個完全沒有厭女症的國家。本書作者認為,在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的二元之性的秩序裡,身居於核心位置的便是厭女症。
  • 《末路狂花》:不自由 毋寧死 | 女性購車指南
    很多人都認為公路電影是專屬於男人的電影類型,我自己一開始也是,直到我看了《末路狂花》。
  • 《末路狂花》之感,最好的旅途是不歸路
    《末路狂花》始終記得蘇珊薩蘭登扮演的路易絲說完這句對白現身鏡頭時的表情,她的雙眼飽含熱淚。所以,當我看到末路狂花時,恩,我更願意把它的片名譯作她倆的名字Thelma & Louise,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那種感受,就仿佛在茫茫人海中,你突然發現你心目中幻想了千萬遍的女神,竟然分毫不差的出現在你面前。所有人都在將我們逼往不歸之路,惟有暴力解決一切,惟有自己可以信任。擁抱自由的那一刻我們已淪為萬劫不復。
  • 《維庸之妻》以現實主義手法讚美女性生命力頑強與自我意識覺醒
    《維庸之妻》以女性視角講述了,在戰後國民情緒整體頹廢的大環境下,女主人公女性意識覺醒,試圖衝破生活的重壓頑強反抗,但最終失敗的故事。太宰治使用現實主義手法讚美了女性生命力頑強與自我意識覺醒,這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真實的小說。本文將根據現實主義特點對其進行解讀。
  • 「厭女症」患者
    還有人寫道,《紐約郵報》的做法令他感到「驚訝與氣憤」,這是徹頭徹尾的「厭女症」。如果你覺得女性就該屬於廚房,不應得到與男性同等的尊重,那你就是名「厭女症」患者。Misogynist is a person who hates, dislikes, mistrusts, or mistreats women. 「厭女症」患者指的是討厭、不喜歡、不信任、或者虐待女性的人。
  • 也許,他們患有「厭女症」
    二、愛情模式經久不衰,卻是一種「厭女症」的表現這樣的情節,在無數本小說中屢見不鮮,卻未曾想過,其現象竟然源於一種近乎病態的社會特徵。上野千鶴子,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叫《厭女》,就講述了這樣一種社會病,名叫「厭女症」,就講述了這樣一種社會現象。
  •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命運的背後,折射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01通過三個女人的命運表達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影片通過對三個女性的細緻刻畫,向觀眾展現了三代人不同的命運,折射出不同時代女性自我意識的發展狀況,表達了對女性愛情、生活、命運的關注。1、茉的命運:自我意識的缺失,導致她獨自承受煙花散盡後的落寞茉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母親苦苦經營著匯隆照相館,表面上看起來安分的茉,卻有一顆不甘於平淡的心。她渴望著像電影明星一樣光彩奪目。對於上流社會的渴望,使她蠢蠢欲動,但是她卻不知道如何實現這個夢想。董老闆到訪匯隆照相館讓她看到了希望,她主動地投入到董老闆的懷抱。
  • 永不凋零的女權之花!25年了,《末路狂花》結尾依然那麼讓人動容
    不過隨著時光流逝,這些形象或是不夠流行或是年代久遠日漸聲微,唯有《末路狂花》中塞爾瑪與露易絲仍然保有現實的影響力。羅傑·艾伯特曾這樣評價《末路狂花》:「它在各個年齡層的女性觀眾中間有強烈共鳴,足見挑戰社會權威的經典作品有很大市場的,只不過這一次,挑戰者換成了女性。」
  • 以《諾丁山》為例,淺析好萊塢浪漫愛情電影對女性意識覺醒的刻畫
    可以說,《諾丁山》中主人公安娜將女性意識徹底覺醒的過程完整地展示給觀眾,讓觀眾看到了一位現代女性的成長、成熟之路,也讓觀眾見識到女性意識覺醒給人帶來的力量。影片中,主人公安娜女性意識之所以覺醒,是因為她雖然身份亮麗光鮮,實則深受男權社會的壓迫與束縛。
  • 不只是「爽劇」,《后翼棄兵》中的女性意識覺醒
    作者:尋 彧前段時間,網飛推出的大女主劇《后翼棄兵》一經上線獲得好評無數,豆瓣9分高居不下。該劇講述了一個天才少女的成長之路:女主角貝絲·哈蒙自幼對西洋棋有著極高的天賦,從孤兒院地下室一路「殺進」國際頂尖賽事,她在男性主導的領域內開疆擴土,每每能優雅地打遍全場,這樣堪比「開掛」的劇情十分過癮。
  • 《延禧宮略》:小人物逆襲+女性意識覺醒的傑作
    女性意識的徹底覺醒 很多言情戲的套路是:男豬腳愛我男配角也愛我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男人都只愛我所有都只愛我的男人都是高帥富 怎一個爽字了得?! 關注自我是女性意識崛起的第一步 魏瓔珞目標清晰,進宮的目的就是為姐姐報仇,隨後又加上了為勝似姐姐的富察皇后報仇,這一目標直到生命的最後都沒改變。 當上貴妃後和皇后的鬥爭告一段落,魏瓔珞也並沒有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孩子或者皇帝身上,而是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
  • 盤點幾部適合女性看的電影,《末路狂花》上榜,這些電影不可錯過
    《風月俏佳人》《風月俏佳人》單就劇情來時無疑是老套的,但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現代版灰姑娘薇薇安,這個即便卑微卻從不放棄夢想,善良的女性形象,卻讓這個故事變得並不違和做作,電影最終所真正著點的也並不是什麼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故事,而是在那足以為人陶醉的浪漫氣息下,即將一顆美好的純真之心賦予了辭喻橫生的形態,也誘發著人們對愛的共鳴。
  • 案例分析|女性意識覺醒影像錄——《致命女人》季終
    三位女主的選擇,實際上折射了三個年代背景下女性的困境,三段故事發生的背景,大致對應了美國歷史上女權運動發生的時期。而百年以來,女性的困擾,從來不僅僅只有不幸的婚姻。1963年故事線裡的女主Beth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婦形象,她從小夢想成為媽媽,照顧孩子,而Beth的丈夫也認為會照顧人的女生是最性感的。
  • 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因為,從小周圍都是和父親一樣的信徒,所以在這樣的圈子裡自己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問題;因為,從小父親不允準孩子們念書,所以她深感自己的好奇心是對父親養育自己的一種背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不對等的原因。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而爭取過,反而要為自己的進取意識而向成人認錯。
  • 公路冒險電影《末路狂花》
    《末路狂花》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蘇珊·薩蘭登、吉娜·戴維斯主演的公路冒險電影。
  •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有「厭女症」
    他一生有「厭女症」,終身未婚,也無固定情人。在歷代著名的哲學家中不愛女人的有;愛而不得的也有;戀愛一生的也有;像叔本華這樣被貼上「厭女症」標籤的幾乎甚少。在叔本華的《論女人》中,他說女人幼稚、輕佻漂浮、目光短淺、沒有理智、看事情只看表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女人最適合的職業是看護和教育兒童。叔本華為什麼會如此貶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