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創新元素 花式「曬書」打開南京國寶脈絡

2020-12-28 南報網

2020-10-30 08:40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近期,南京圖書館以多場展覽、展示以及線上線下的互動,再次開啟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曬書」傳統。

融入創新元素 讓傳統走近大眾

花式「曬書」打開南京國寶脈絡   

世無二帙的鎮館之寶,走出庫房,讓讀者一睹國寶的魅力;出神入化的絕妙技藝,現場演示,呈現古籍修復背後的匠藝;逐漸遠離大眾的傳統風俗,華麗轉身,以全新的姿態走近大眾…… 

近期,南京圖書館以多場展覽、展示以及線上線下的互動,再次開啟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曬書」傳統。「曬書」融入了全新元素,通過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統等一系列接地氣的文化活動,在傳承國寶古籍脈絡的同時,又多了一層當代含義,讓流傳千年的古籍與傳統走入大眾日常生活。 

曬古籍  近距離感受國寶魅力

從8月底至今,南京讀者享受了一場古籍國寶盛宴。 

8月底,南京圖書館將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向大眾開放展出,隨之一起的還有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明刻本《鐵崖文集》和元代醫書《永類鈐方》。雖然僅有短短一小時的露面,觀眾卻實打實、沒有玻璃罩隔閡地近距離感受了國寶的魅力。這些鎮館之寶,連南圖工作人員自己也難得一見。 

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距今已有近800年歷史,採用蝴蝶裝形式,清新悅目。宋版書存世量少,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稱。目前存世的宋版書僅3300多部,南圖藏有60餘部。 

《蟠室老人文集》更有一段佳話。「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為南圖獨藏,世無二帙,也是我館的鎮館之寶。」南圖歷史文獻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957年《中國版刻圖錄》在全國重點圖書館搜集圖錄時,這套文集被著名文獻學家趙萬裡先生選中,帶回北京修復。1959年,被譽為近現代古籍修復「國手」的張士達先生以整舊如「舊」的方式,採用「黃裝」形式對原有的蝴蝶裝進行改造,使其更為堅固。修復完成後,放在楠木書盒中,送回南圖,「現在第十四卷護頁中間的下方,仍粘有一張寫著『一九五九年一月張士達裝』字樣的籤條,非常珍貴。」 

已年近700歲的元代醫書《永類鈐方》,也相當珍貴。這部綜合性醫書,尤以骨傷科見長,所記載的治療方法領先世界五百餘年,在醫學領域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這是這部書現存最早的版本,元刻本傳世少,目前全國三家單位藏有此書,都是殘本,南圖收藏了其中兩冊,所以非常珍貴。」 

這一場近距離的接觸,讓南京讀者意猶未盡。 

9月,被稱為「寶書」的《玉琴齋詞》,在線上與大眾見面。作為現存收錄清初文學家餘懷詞作最多的一部個人詞集,南圖的《玉琴齋詞》為作者手稿,已屬罕見。「而此書集有江左三大家之一、婁東詩派開創者吳偉業,清代文學家、戲劇家尤侗,清代著名校勘學家顧廣圻,清代著名經學家、藏書家、目錄學家孫星衍等人的題跋,幾位名人親手題跋僅居其一已屬難得,而此本竟多種齊全,且近代藏書家許增、學者陳三立、柳詒徵亦留墨其上,更加罕見。」南圖歷史文獻部副研究館員陳曉明介紹。 

《玉琴齋詞》與南京還有一段收藏淵源。《玉琴齋詞》稿本最初由康熙時期的江寧織造曹寅收藏。清末,此稿本為名揚海內外的丁氏八千卷樓所得。眾所周知,八千卷樓藏書最終售歸江南圖書館,即南京圖書館前身,此《玉琴齋詞》稿本也由私人手中轉至公共圖書館收藏至今。 

目前,南圖所珍藏的《四庫全書》底本,也以圖文展的形式與大眾見面。「《四庫全書》的底本,就是乾隆當年徵集來、沒有修改、編撰之前的藏書。」工作人員介紹,《四庫全書》的底本來源,既有皇家本身的海量藏書,又有民間徵集來的藏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是從明《永樂大典》裡輯錄出來的前代散佚圖書,非常珍貴。 

「大眾對珍貴古籍的興趣比較濃厚。」工作人員介紹,一場場聯通古今的時空對話,讓大眾更多地閱讀、了解古籍,了解古籍背後的淵源與故事,讓古籍在當下具備更豐富的意義。 

曬技藝 打撈古籍傳承脈絡

在南圖,打開國寶古籍脈絡的不僅僅是一本本珍貴古籍,更有一群匠人通過絕妙的技藝,在努力保護傳承著千年的文化。 

全國僅存三部的《永類鈐方》此前破損較為嚴重,不少書頁斷裂。「2017年,我館啟動了『館藏珍貴古籍修復項目』,在國圖修復專家、國家級古籍修復傳習中心江蘇傳習所導師朱振彬的指導下,對該書進行了全面修復,目前已基本完成。」南圖歷史文獻部修復組主管陳緒軍告訴記者,這也是《永類鈐方》第一次公開亮相。 

在亮相的同時,南圖別具匠心地向在場讀者現場演示了一把古籍修復背後的匠藝。在南圖鮮少對外展示的古籍修復室內,平時深居幕後的修復大師們,走至大眾視野,不僅「曬」了一把修復過程中的精湛技藝,更向讀者分享了藏書防黴、除黴的小技巧,以及古籍收藏的注意事項。 

擁有技藝精湛的古籍修復師的南圖,早在11年前就讓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落戶南京。「當年在全國古籍修復師不足百人的情況下,南圖就擁有10餘位修復師。」陳緒軍告訴記者,多年來南圖古籍修復室積極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並與讀者「面對面」,以各種豐富的「探秘」活動,讓大眾了解古籍保護與修復背後的點滴。 

「如此系統地『曬技藝』是近期才開始,但是讓大眾走進古籍探秘、體驗古籍修復的活動,這些年南圖一直在進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多年來,南圖的「古籍探秘」活動每年至少有5-6場,場場爆滿。「這些年來,我們的活動形式與內容不斷推陳出新,陸續推出了中國傳統書寫工具、圖書裝幀、雕版印刷、四庫全書等古籍知識講解,以及紙張修復、裝訂、刷版等體驗活動。」該工作人員介紹。通過一次次體驗活動,讀者不僅了解古籍裝幀、修復技藝的亮點,更對古籍的傳承與保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曬創意 讓傳統走進大眾生活

如果說花式「曬書」是讓大眾更深刻了解國寶、經典以及修復技藝,那麼對傳世名著的花樣解讀,真正讓大眾走進傳統文化,讓千年的傳統重新走近大眾日常,讓逐漸遠離大眾的南京點滴再次歸來。 

在前不久的「食光機」活動中,南圖歷史文獻部的工作人員將南京傳世名著中的《隨園食單》以另類的方式呈現給大眾。「袁枚寫就的這部飲食文化大作,詳細論述了中國14至18世紀中葉流行的三百多種菜式。袁枚本人並不做菜,那麼他寫就的食譜是否可信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還原《隨園食單》菜餚蔣侍郎豆腐與梨炒雞,並以視頻拍攝的方式,展現給讀者。 

「這兩道菜,目前已經基本沒什麼人在做,但是我們還原出來後發現,這肯定是兩道江南美食,非常符合江南人的口味。」通過兩道菜餚的還原,讀者再一次領會到經典《隨園食單》的傳統美食文化精髓。 

其實,這一系列的「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統」的活動,都是南圖積極響應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而推出的「曬書」系列傳統活動。「曬書,又稱曝書,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因此多在此日曝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天曝曬書籍。」這一傳統始於漢代,興於魏晉,到唐宋時期逐漸形成制度,是中國書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飽含著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懷。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相關焦點

  • 南京:臺灣青年藝術家以多彩文化連接寧臺兩地情
    通過創意設計和跨界創新,傳承文脈,呈現出形式多樣、廣受歡迎的藝術作品;同時以「我們的節日」「國潮風」為創作脈絡,展現中華傳統文化,正在成為兩岸年輕人了解歷史文化,增進交流的新紐帶。臺灣青年藝術通過在南京的生活,把對南京自然人文環境的喜愛融入了作品之中。
  • 「年」元素融入新疆冬牧場:「冬窩子」裡曬「福」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3日電題:「年」元素融入新疆冬牧場:「冬窩子」裡曬「福」新華社記者郝玉、丁磊臘月二十七,新疆伊犁河谷最大的冬季牧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阿合牙孜冬牧場天空高遠、湛藍,氣溫零下二十幾攝氏度。
  • 體育+科普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融入體育元素
    體育+科普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融入體育元素 發布時間:2020-11-24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字體:
  • 《國寶奇旅》的南京情緣:傳統文化一線牽
    雖然故事始於故宮,但是《國寶奇旅》與南京的淵源頗為深厚。南遷的過程是從北京故宮到南京,至今南京博物館朝天宮的地下庫房仍存有大量故宮文物,原著作者章劍華創作靈感正來源於此。,他因為工作進入南京博物館朝天宮的地下庫房,那裡整齊地碼放著兩千多個裝有故宮文物的大木箱。
  • 從國產綜藝發展脈絡看其應該如何創新...
    我國的綜藝節目的發展脈絡如何?未來又應該如何創新發展從而走向世界的舞臺呢?我國綜藝的發展可以說到目前為止經歷了三十餘年, 也產生攬很大的變化。在2013年 1月18日開播的《我是歌手》則正式成為韓國節目模式打開中國市場並成為現象級節目的開山代表作。我國的綜藝開始進入到韓國綜藝模式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湖南衛視2013年1月份原版引進韓國MBC電視臺《我是歌手》的節目模式,開啟了韓式全景記錄真人秀的風格。此後,湖南衛視又在2013年10推出《爸爸去哪兒》也獲得了滿滿的好評。
  • 你知道麼,書是要「曬」的,是曬太陽的「曬」!
    如果書能立起,直接將書頁翻成傘狀,不必再動。不易攤開的膠裝書,就從中間打開,排排趴下,還可以疊羅漢。騎馬釘的圖畫書,也從中間打開,騎在晾衣繩或衣架上,高高掛起。輕薄的膠裝書或線裝書,同樣可以騎曬,但最好從書脊紙張摺疊處打開。晾衣繩金屬的最好,又細又直,如果房子安有可承重的護欄,將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護欄的兩側,騎上一排書,在太陽底下,亮瞎人的眼。陽臺上的晾衣杆,不比護欄上的效果好,打開窗戶,效果也不差。
  • 《如果國寶會說話》主題曲登陸酷狗,發送國寶驚喜「留言」
    與此同時,由實力音樂人張暘傾情演繹的第三季同名主題曲《如果國寶會說話》及MV在酷狗首發上線。當潮流國風與千年淵源文化碰撞火花,璀璨歷史被生動唱響,趕快來酷狗接收這份「國寶們」道出的最新「留言」。《如果國寶會說話》,是深受無數觀眾喜愛的歷史文物紀錄片。
  • 融入「夏雨荷」等元素,濟南首屆文旅創新創意大賽獲獎作品出爐
    ,風物泉城—文創產品類創新創意獎、時尚泉城—新媒體藝術創新創意獎、品味泉城—文旅服務創新創意獎等新鮮出爐。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孫亮在頒獎現場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創客節的舉辦為創業者搭建了展現才華、對接項目的舞臺,為創新創意發展培育了新標杆和新動能。現場宣布了濟南首屆文旅創新創意大賽獲獎名單,「兔門神」酒包裝設計、「泉城八景」系列茶等作品獲創新創意獎。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國寶背後的故事
    「國寶守護人」是《國家寶藏》經典的節目模式。第三季中,馮小剛、張子楓等演藝界人士將分別「代言」27件國寶,通過藝術化的歷史演繹、跨學科的立體解讀,揭示國寶的基因密碼。 首次擔任國寶守護人的導演馮小剛,向記者表達了守護國寶的榮幸和興奮。「20年前我拍攝電影《大腕》,曾在午門前取景,僅僅是走近它的時候,就已經心存敬畏。」
  • 《如果國寶會說話》首播6億閱讀量,國寶點燃青年一代文化身份認同感
    符合網絡審美的創新表達,將國寶的魅力「推」到大眾面前。(均資料照片)製圖:李潔  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前不久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輪播放。紀錄片口碑再創佳績:在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嗶哩嗶哩網與豆瓣網上分別獲得了9.9和9.5的超高分,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六億。
  • 打開國寶們的神秘朋友圈,探尋「未知的秘密」
    前有會「說話」的國寶,後有火星探測器發射全記錄。  打開不一樣的紀錄片朋友圈,刷新認知妥妥的!  探究未知之境,橫跨古今千年,  360度揭示各種鮮為人知的秘密。  「奇遇記」探險即將啟程,  Ready Go!
  • 從《如果國寶會說話》看文化類紀錄片的創新探索
    從《如果國寶會說話》看文化類紀錄片的創新探索 時間:2020.07.11 來源:光明網 作者:彭楚欽
  • 萬曆皇帝的定陵國寶、時隔六百年「首聚」的執壺 盡現「兩京展」
    值永樂遷都北京600年之際,南京市博物總館攜手多家文博單位,再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大展的風採,開國六王的丰神秀逸,萬曆皇帝的定陵國寶……通過340件(套)明代精品文物,講述600年前從南京到北京的故事。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國寶檔案」系列(5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版每一道紋飾都是一次文明的觸碰,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央視《國寶檔案》欄目創辦於2004年10月4日,每天只有10分鐘的日播節目,這是央視第一次以電視欄目的形式,為國寶級文物重器進行揭秘建檔。節目形態以實物舉證、故事講述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現、專家點評,講述巍巍中華燦爛文明,集權威性、故事性、觀賞性於一體。
  • 南京創新周成功閉幕 雨花臺區「風光無限」
    央廣網南京6月28日消息 創新,讓城市更美好!6月27日下午,隨著閉幕大會的舉行,2020南京創新周閉幕。作為南京規模最大、層級最高、涉及面最廣、成效最為顯著的科技創新「主場活動」,此次創新周共達成籤約項目或合作意向346項,總投資額超過1080億元,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 「把南京帶回家」!城市文創:和城市文化共生長_南報網
    從六朝瓦當到長江大橋,從博物館到高鐵站,通過對城市點滴的再解讀,極具特色的南京元素融入一件件文創產品中。作為城市文創集聚地,以南京設計廊、南圖文創藝術中心、好一朵茉莉花、城市遊禮文旅商店等為代表的多個文創空間,遍布在城市各個角落,匯聚了成千上萬件文創產品,在傳統非遺、南京元素中糅入時代的新元素,不斷推陳出新,講述了文博精品的故事,傳遞了「我們的節日」的喜悅,綿延城市文化的積澱,定格了城市印記。
  • 南京博物院,道不盡的六朝風流
    如果想要領略這個城市的風俗文化,有一個地方絕對不能錯過,那就是南京博物院。相信大家對去年年初的《國家寶藏》都還有印象,在《國家寶藏》中,南博的3件國寶驚豔了全國觀眾,也讓大家對南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南博歷史館陳列脈絡清晰、館藏豐富,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能在這裡充分了解古人類以及中國各朝的歷史,有所收穫。
  • 武漢市場中秋月餅融入漢文化元素
    手繪黃鶴樓圖案的文創月餅 業內稱,過往月餅多在口味上做創新文章,隨著文創風的興起,中秋月餅也成為文創的時令載體,在特殊時候講述特殊的武漢故事
  •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三季》您有一條國寶基本信息匯總,請注意查收(有圖,請在WiFi狀態打開)
    這是《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三季》所涉及25件(類)國寶的基本信息匯總,還配有圖片!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已經忘記了《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的第一季和第二季都是在2018年首播的,可以說第三季是姍姍來遲,但是有一說一,等待是值得的。
  • 「益」起文明丨唐宋風韻與日本國寶的那些事兒
    日本國寶文物與中國唐宋「前世緣起」謝田指出,日本國寶文物諸多是由中國船渡過去的,特別是在唐朝時期中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日本先後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赴唐朝學習交流,其中包括大批使者、留學生和僧人。沿著「千年」時光的脈絡在交流碰撞中激起浪花在精彩的分享會結束後,謝田老師與現場的聽眾進行交流互動,大家踴躍提問,揭秘更多文物的精彩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