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香港人的英文居然比他們差?

2021-02-19 港漂圈

 

說起香港人的英文水平,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國際化城市,英文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再加上不少港劇裡演員都是臺詞中夾雜著頗深奧的英文單詞,比如之前很火的《ON CALL 30小時》,電視中出現的病例很多都是直接用英文表達的。

 

於是,香港人=英文不錯這個概念深入人心。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去年11月,英孚教育(EF)公布了第六版的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EF EPI)結果,分析了2015年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英語水平。

 

報告顯示,香港的英語水平屬於中級程度,即能參與有關其專業領域的會議和為熟悉的題材撰寫工作電郵等,排名第30位。但是,在第二版(2012)和第三版(2013)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中,香港分別排名第25和第22位。

 


2016香港EF EPI全球排名30


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國家分數排名

(圖片來源:搜狐教育網)

 

反觀內地,雖然排名39,仍處於中低度水平,但在包含港澳臺地區的中國城市排行中,上海排名超過香港,英語熟練度位居全國第一。而實際上,自2014年開始,上海的英語熟練度指標分數就已經超過了香港。

  
2016英語能力指標報告城市版

(圖片來源:搜狐教育網)

 

其實不少媒體新聞之前也都報導過香港英文水平退步這一事實。

 

Wall Street English英語學院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去年第三季電話訪問約500名18歲或以上的港人「笑死我」英文如何表達,僅得1%答對,甚至有人直譯「laugh die me」,受訪者也對其英文水平的信心指數偏低。


 

甚至在回歸之前的1988年,英國《金融時報》就已經刊登了第一篇有關港人英文退步的文章,報導稱,香港大學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擔心,於是決定為三年期的課程增設為期一年的預科。

 

那到底什麼改變了香港人的英文水平呢?

是因為教學語言改變嗎?

1997年香港回歸後,政府推行兩文(中文和英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全新的語文政策,並將普通話列入學校的必修科目。與此同時推行母語教學,在1998年母語教學的學校比例由英國統治時的12%劇增至70%。

因此有學者認為強制實行母語教學減弱了學習英文的成效。加上近年港府一刀切減班殺校,市民一向心儀的傳統名校也全面縮班,相應減少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而這些都影響英文水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講華語運動」儀式時,指兩文三語政策影響香港人的英文水平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由於《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實施及泛珠合作構想的落實,香港與內地經貿的速度正在加快,這使得一些人在重視普通話的同時,出現了輕視英語的傾向。

曾經就有不少香港零售企業表示,聘請一名銷售員,普通話好是第一,因為服務對象主要都是內地人。

是因為官方文件都採用中英對照嗎?

香港英語權威詹德隆(曾於1987至1989年間為香港電臺教育電視主持三輯《聽歌學英文》)慨嘆九七回歸後很多文件都中英對照,市民使用英文機率降低,英語自然倒退。



《南華早報》早前也埋怨政府很多高官談及施政及政策的網誌,皆只有中文而沒有英文,懷疑所謂中、英文都是香港官方語言的政策,只是聊備一格。

而對比香港與內地的英文水平,圈君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香港的人口語和聽力更好,而內地人在閱讀和寫作部分做得比港人好。

恰巧最近圈君有個香港朋友去了北大讀研,她在北京呆了一個月後微信圈君:「是不是內地學生的英文閱讀和寫作都辣么可怕?我只剩下口語能站得住了」!

 

於是乎,圈君特別做了功課,比較了兩地在英文聽、說、讀和寫這四個方面差距的原因。

兩地考試側重點不同

香港DSE文憑試(相當於內地高考)中英文的考核包括了聽、說、讀和寫四部分,佔分比重均衡。而內地的英語考試重心都放在了閱讀和寫作上面。所以兩地同學的學習側重點自然不一樣。

是否聘請外籍教師影響學生英文水平

香港學校為了提高學生英文水平,請了不少外籍教師。香港的大學除了個別語言科目,基本上也是全英教學。但是在內地,只有一些較為頂級的學校才會聘請外籍教師,學生根本沒什麼練習口語的機會。

英語是否為日常用語

香港最初官定語言就是英文,後來才加入了中文。因此,在香港使用英文的概率比在內地要多得多,加上香港的孩子在幼稚園就開始接受英文教育,港人的英文聽說能力可以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英語是職場必備技能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負責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許多港民哪怕看不懂英文,也能侃上兩句。反觀內地,許多人也許英文過了四六級也開不了口說英文,包括一些外企,大多數員工之間也是以普通話交流,只有極少數高層需要與外籍客戶面對面溝通。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內地人英語閱讀比口語高了不止一個水平,而港人恰恰相反。

好在,如今香港人已開始有了憂患意思,正在努力保持自己優勢的同時,也加強自己弱勢的改善。圈君也希望港漂們擁有了一個新環境之後,可以善用這個環境,大聲地說出來,練好自己英文。

圖片及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ID:gangpiaoquan)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請發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

相關焦點

  • 談談香港人的英文水平
    ,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國際化城市,英文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那到底什麼改變了香港人的英文水平呢?是因為教學語言改變嗎?1997年香港回歸後,政府推行兩文(中文和英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全新的語文政策,並將普通話列入學校的必修科目。與此同時推行母語教學,在1998年母語教學的學校比例由英國統治時的12%劇增至70%。
  • 香港律師英文水準到底如何?
    鑑於此,從我在香港讀JD和PCLL的經歷,當時班上有不少牛劍、斯坦福畢業生,親身感受到和看到的實際情況是,在香港律師中,英文好的可能比母語為英文的可能還要好,因為本身有許多母語為英文的外國律師,在讀PCLL時他們這幫人,主要是香港國際學校畢業的學生和外國學生,偶爾會討論到雅思如何考到9分的秘訣,即主要是提醒寫作要考到8分,雅思才容易考到9分滿分。
  • 為什麼香港人說話總愛夾帶英文?其實,他們還真不是為了裝X……
    的肥皂劇中長大的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香港人每句話總要夾帶幾個英文單詞 「張總的schedule已經full了,下次請提前make appointment」「等我check一下email,順便download個attachment」「這個case就交給你follow了,deadline之前搞不定presentation就fire
  • 語言||香港土著的真實英文水平是怎樣的?(附視頻)
    本文轉自:英語視頻說起香港人的英文水平,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國際化城市,英文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 香港的英文水平在變差嗎?
    事實上,尤其在以英語為主的跨國商業交往中,香港在這方面仍然體現出很大的優勢。再講講曾經輝煌的香港電影業的一個細節,我們從中也能感受到其國際化。當年很多電影都會海外發行,加上法例要求,需要配上英文電影名和中英雙語字幕。這些翻譯很多都非常妙。給我的感覺,香港的譯員應該是長期專門從事電影翻譯的,而且除了語言外,還受過相關傳播和市場營銷的訓練。
  • 95年香港深水埗差館為何又被稱為「猛鬼差館」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有一部香港鬼片,叫做《猛鬼差館》,1987年上映,由張學友和許冠英主演。內容講的是香港有一間警局,三十年前曾是日軍侵略香港時的軍營。因為戰敗,日本軍官在裡面切腹自殺了。據說他們的陰魂不散,魂魄依然逗留在這所警局當中,並會在孟蘭節當天出沒。金麥基(張學友 飾)與孟超(許冠英 飾)都在這所警局裡面當警察,但他們一直不相信警局裡面的恐怖傳說。直到在孟蘭節當天他們親眼目睹了逃犯蛇仔明(樓南光 飾)遇到太陽化作了灰土,原來蛇仔明在監獄內看到了日軍的鬼魂,被咬後變成了殭屍,他們才相信警局內的確有陰魂。
  • 香港「鐵血差人」林志偉
    處置反修例暴亂期間,兩名「鐵血差人」最能代表香港警察,一個是「光頭」警長劉澤基,另一個則是現任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因為一張在街頭持槍發射催淚彈的照片,「光頭劉Sir」在內地爆紅,同時獲得了官媒的力挺,還得到了國慶期間赴北京觀禮的榮譽。
  • 張國榮的英文名有什麼含義 張國榮的英文名叫什麼
    但是,張國榮也是很多人不願想起的痛點,因為遺憾,因為可惜。張國榮的英文名有什麼含義?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我們有必要對他有多一份的了解。  今天是愚人節,對有一部分人來說卻是一年一次的讓人難過的日子。張國榮的英文名有什麼含義?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張國榮有一個英文名吧,但是具體的含義和原因你們了解多少呢?
  • 香港今天這聲「反對」細思極恐:我們講英文,他們講普通話……
    港府官員:兩地有緊密溝通是正常港媒:香港醫療資源瀕臨崩潰,需要內地防疫經驗與資源。香港新冠疫情持續惡化,醫療資源瀕臨崩潰。香港商報日前報導稱,特首林鄭月娥向中央求助,協調內地醫務人員來港提供緊急施援。香港護士協會23日發聲明表示「反對」,稱此舉不符合香港有關規定。
  • 贏在起跑線算什麼?香港家長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香港小孩子的幼升小,讀2間幼稚園,三四歲就已經沒有娛樂時間,天天學學學,趕時間,就差廁所裡學習。大街上看到什麼,都要問認不認識啊?大概就差媽媽跟進廁所。指著一個英文問你 認不認識啊?18、平時放學後,你會和誰一起,多數會做什麼啊? 19、爸爸媽媽下班後會和你做什麼啊?  20、節假日,你會和爸爸媽媽去哪裡?做什麼?  21、家裡各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四、生活常識題:測試考生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家長的教導等。
  • 【港島故事④】香港人起英文名字:每個人身份的標籤,有人會用一...
    香港人作自我介紹時,很少會告訴別人中文全名,一般都只是介紹自己的英文名。我的英文名叫Jenny(珍妮),但如非必要,我都會介紹自己為「芷淵」。這個故事要從小學講起。 雖然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有英文名,但取英文名在香港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小學二年級那年,英文老師讓我們一人想一個英文名,方便她上課時喊我們名字。
  • 「車釐子」的英文怎麼說?「士多啤梨」又是什麼鬼?
    最近很多地方的車釐子價格大跳水,不少人一下子實現了車釐子自由!大家都知道櫻桃的英文名稱是 cherry,那麼車釐子的英文名稱是什麼呢?我先告訴你「車釐子」這三個字是怎麼來的吧。然而它居然是——草莓!strawberry [ strɔːb(ə)rɪ] 草莓之所以在港臺地區把草莓叫做士多啤梨,還是因為,它的粵語發音跟士多啤梨是非常相近的。又是一波英→粵→中。
  • 當粵語和英文碰撞後 你還能聽懂「香港話」嗎?
    要問香港人的廣東話和廣東人的廣東話有什麼不同?香港人講話三五句裡面一定會夾雜英文單詞。不過像香港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又有著被英國殖民的背景,方言如此「洋化」也是情理之中。  比如,形容很合乎潮流,他們會說「好in呀」!所以「你好潮」即是「你好in」。
  • 欺負亞洲人英語差?中泰網友告訴美國人什麼叫規矩,什麼叫體統!
    廣告▼#泰國社會頭條# 欺負亞洲人英語差中泰網友告訴美國人什麼叫規矩,什麼叫體統!   2018年環球小姐大賽將於12月16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泰國媒體連日來日常更新各國佳麗的美照,把選美氣氛推向高潮。然而就在決賽前夕卻鬧出負面新聞,24歲的美國小姐Sarah在直播中嘲諷越南小姐和柬埔寨小姐不會英文,稱「可憐的柬埔寨」,遭網友指責,稱她不尊重別國選手,沒資格當環球小姐。
  • 譯論||阿爾米汗居然喜歡看《鹿鼎記》!但它的英文翻譯是認真的嗎?
    本以為只能在電影圈和這位大咖神交,卻沒想到這樣一位認真的演員,居然喜歡中國的武俠小說《鹿鼎記》。本來以為他就是說說而已,沒想到這位還是重度金庸迷,為了看《鹿鼎記》,晚上竟然只睡了兩個小時!在談話中,他再次向大家介紹他喜歡的中國小說,英文名字叫《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 她狂飆英文驚呆香港人,怒撕海報以一敵三,「對不起,我們拒絕被代表」
    然後!高能的來了!這個視頻呢,不僅僅在大陸火了在香港也是火起來了許多香港人在facebook上表示,>大陸女生真的條理滿分,英文又說得好反觀香港這邊就👇甚至都有人表示:"作為香港人,覺得有點丟臉"還有人表示擔憂:這英文又不行,中文也不能,香港的未來總不能讓那個學生去管理啊!
  • 外婆的英文清單
    昨天昨天,大小努爾終於在爸爸單槍匹馬的帶領下,從香港飛倫敦,再接著轉機,順利到達了布達佩斯。 一路上經歷了什麼,我今天還會詳細問問努爾爸爸。看著努爾爸爸零星記錄的照片,應該是把我給他準備的「工具」全部用了一遍,聽說,一路上還得到了空乘人員的幫助。
  • 「哭溼枕頭」的英文QQ個籤:我居然渴望他們愛我,我真可憐……
    「哭溼枕頭」的英文QQ個籤:我居然渴望他們愛我,我真可憐……
  • I.T居然不是服裝品牌,那我們去他們店買的是什麼品牌呢
    it我們最早接觸的英文,it is經常掛在嘴邊,我們接觸網絡的時,it成了網絡的代名詞,當我們接觸時尚時,it又稱為服裝品牌的代名詞,今天咱就說說這個i.t,在服裝時尚這個圈子裡到底是一個什麼地位和品位
  • 因英語差遭人恥笑的九位大牌明星
    葛優在片中有大段的對白是純英文。真是趕鴨子上架.葛優的英文發音帶有非常重的中國口音,聽上去很蹩腳。主持人問他「人山人海怎麼說?」葛優不假 思索說到:「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對人們的鬨笑,他還不解地問「笑什麼,我說得不對嗎?」散粉思考者看他真是佔了以往幽默角色的便宜。這掩蓋了他的不足。大家往往把他的「拙」朝 著喜劇化的方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