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論||阿爾米汗居然喜歡看《鹿鼎記》!但它的英文翻譯是認真的嗎?

2021-02-19 翻譯教學與研究

初次聽說阿爾米汗,是因為曾經火遍中國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作為主演,阿爾米汗簡直是正能量爆棚啊!

本以為只能在電影圈和這位大咖神交,卻沒想到這樣一位認真的演員,居然喜歡中國的武俠小說《鹿鼎記》。

本來以為他就是說說而已,沒想到這位還是重度金庸迷,為了看《鹿鼎記》,晚上竟然只睡了兩個小時!

最近,阿爾米汗亮相北京的」太湖論壇「,和大家一起交流中國文化。在談話中,他再次向大家介紹他喜歡的中國小說,英文名字叫《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看過採訪視頻後,網友紛紛吐槽:這部小說的書名翻譯真的是小學生水平,《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直譯過來就是《鹿與大鍋》,跟《鹿鼎記》想要表達的意思差太遠了。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要說,《鹿鼎記》的英文版書籍《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其實受到很高的評價。

莊繹傳教授在《翻譯漫談》中這樣介紹《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最近看到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一本書,題目是《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作者是Louis Cha,譯者是John Minford。

這位譯者,雖不認識,卻很熟悉,因為讀過他和David Hawkes合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紅樓夢》)。我還知道他在香港理工大學(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任教。

但我沒有想到他又將這本書譯成了英文,把書打開一看,我立刻被那流暢的譯文吸引住了,句子都是地道的英文。

英國漢學家約翰·閔福德(John Minford)

《鹿鼎記》由英國漢學家約翰·閔福德(John Minford)翻譯,這位譯者有著豐富的中國典籍英譯經驗,他曾經把中國古典名著,如《紅樓夢》(後四十回)、《孫子兵法》等譯成英語。

相較於大部分武俠小說英譯本所受到的冷落,《鹿鼎記》的英譯本一經面世就在中西方讀者中獲得不錯的反響,金庸對這一譯本也比較滿意。

那為什麼把《鹿鼎記》的書名直譯為《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呢?

原來,「鹿鼎」這兩個字,乍看沒有什麼聯繫和實質含義,但是細究起來,每個字的意思都很高深,無法略譯或者意譯。

金庸在本書第一回《人為刀俎》中解釋了「鹿」「鼎」兩個字的含義,用兩個成語概括就是:

「鹿」

「群雄逐鹿」

「鼎」

「問鼎天下」

在本書第一回,金庸借一文人和一孩童之口,解釋了「群雄」逐的為什麼是「鹿」?

鹿這種野獸,雖是龐然大物,性子卻極為和平,只吃青草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兇猛的野獸要傷害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給人家吃了。

The deer is a wild animal, but although it is comparatively large, it has a very peaceable nature. It eats only grass and leaves and never harms other animals. So when other animals want to hurt it or to eat it, all it can do is run away. If it can't escape by running away, it gets eaten.

世上的百姓,都是溫順善良,只有給人欺壓殘害的份兒,鹿的特徵都和封建時期的老百姓非常相似,是受欺壓、迫害的對象,所以古人就以鹿比喻天下百姓,漸漸就比喻成天下。

漢書上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In the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it says "Qin lost the deer and the world went chasing after it". 

那就是說,秦朝失了天下,群雄並起,大家爭奪,最後漢高祖打敗了楚霸王,就得了只又肥又大的鹿。

That means that when the Qin Emperor lost control of the Empire, ambitious men rose up everywhere and fought each other to possess it. In the end it was the first Han Emperor who got this big, fat deer by defeating the Tyrant King of Chu.

所以「逐鹿中原」(chase the deer on the Central Plain),就是大家爭著當皇帝(fight each other to become Emperor)的意思。

乾隆逐鹿

「鹿」是指天下,那麼「鼎」又是什麼意思呢?

金庸這樣寫道:

夏禹王收九州之金,鑄了九口大鼎,每一口鼎上鑄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圖形,後世為天下之主的,便保有九鼎。

King Yu of the Xia dynasty, the first dynasty that ever was, collected metal from all the nine provinces of the Empire and used it to cast nine great cauldrons with. "Metal" in those days meant bronze. Each of these bronze cauldrons had the name of one of the nine provinces on it and a map showing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of that province. In later times whoever became master of the Empire automatically became the guardian of these cauldrons. 

夏禹王制九鼎,上鑄九州山川,「鼎」就變成了江山和政權的象徵,因此後世為天下之主的,才能保有九鼎。如果有人要「問鼎」,便是心存不軌。

左傳上有這麼一個故事:楚子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In The Chronicle of Zuo it says that when the Viscount of Chu was reviewing his troops on Zhou territory and the Zhou king sent Prince Man to him with his royal compliments, the Viscount questioned Prince Man about the size and weight of the cauldrons. 

只有天下之主,方能保有九鼎。楚子只是楚國的諸侯,他問鼎的輕重大小,便是心存不軌,想取周王之位而代之。

Of course, as ruler of the whole Empire, only the Zhou king had the right to be guardian of the cauldrons. For a mere Viscount like the ruler of Chu to ask questions about them showed that he was planning to seize the Empire for himself.

《晉書·王敦傳》因而也云:「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問鼎」成了「篡奪」的替代詞。

所以「鼎」是不能隨便問的,問了就是居心不良。

因為這幾個典故,「逐鹿」、「問鼎」,便指代「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誰手」,就是不知哪一個做成了皇帝。

直接看書名,外國讀者可能有點懵,但是看完第一回之後,他們一定能和中國讀者一樣,理解deer和cauldron背後的含義。

不過遺憾的是,西方並沒有「鼎」的對應說法,cauldron在英文中指的是 a large metal pot with a lid and handle, used for cooking over an open fire.

就是一口帶提手的大鍋↓↓↓

Anyway,這可能就是不可譯性帶來的一點點「翻譯中的遺憾」吧。

這一點,你注意到了嗎?

本文轉自:中譯公司

相關焦點

  • 「一人千面」的演技,梁家輝算一個,還有阿爾米汗
    梁家輝演過很多黑幫題材的影片,他演「大哥」太生動了,「壞」、「可怕」、「手段殘忍」,入木三分的演技,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喜歡他。後來慢慢地看了梁家輝演正面的角色,才發現,這個演員真是演什麼像什麼,令人驚嘆。
  • 「印度劉德華」阿爾米汗:他拒絕所有頒獎,卻用電影改變一個國家
    跟王晶一樣,阿爾米·汗也出生在一個影視家庭,他的父親是製片人,伯父是一位導演。 電影公映後,阿爾米·汗自然真實的表演,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畢竟當時的印度電影,已經過於刻板,觀眾看到的是大同小異的劇情,以及表演刻意的演員。
  • 談談我看完《起跑線》的真實感受,沒有阿爾米汗也沒有讓我失望!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特別是阿米爾·汗的電影。《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你會發現,大部分火的印度寶萊塢電影,基本都可以看到阿米爾·汗的身影。然而,最近有部印度寶萊塢電影《起跑線》,已經上映一陣子了。據說口碑還不錯。
  • 阿米爾·汗「俗氣」了嗎?
    成龍和米叔是好朋友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據說成龍拍《功夫瑜伽》還得到過米叔的幫助。這位跟米叔同吃一塊皮蛋的鄧超,後來居然被米叔反表白了。平安夜那天還收穫了一隻扮成聖誕老人的男粉,同時也是米叔朋友的王寶強。只不過今年突然不一樣了,米叔用一個靠坑蒙拐騙為生的無賴弗朗基闖入賀歲檔,觀眾先會反應阿米爾·汗怎麼這麼顛覆。再看完整部片發現它就是一部輕鬆娛樂的商業大片,我們會想:難道是米叔開始向商業「妥協」了?
  • 鄧超帶阿米爾汗吃皮蛋,網友:用盡您畢生英文詞彙量!
    在視頻中,鄧超邀請阿米爾汗吃皮蛋,阿米爾汗欣然同意,隨後表示好吃。緊接著,兩人共同分享了那半隻皮蛋。這畫面真是相當的有愛啊,簡直是滿滿的 CP 感,有木有 ~~~~視頻中,鄧超時不時用幾個簡單的英文單詞:ok,great,amazing 來回應阿米爾汗。哇偶,這不是消滅星星的自帶音頻嗎!最後,鄧超在他語塞的時候用了完美的 say bye 結束視頻。
  • 神秘巨星阿爾米汗又一力作,眼淚中的微笑最美,絕境中希望最動人
    今天小編看了阿米爾汗監製的電影《神秘巨星》,其實在這部影片中阿爾米汗也有出演,不過他飾演的不是主角,而是其中一個幫助女主角實現夢想的歌曲製片人。當然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且他在影片中的形象也比較花心,不同於以往的勵志形象。當然,阿米爾汗以前的形象也大部分是樸素的,講究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而這一次卻是很奢華,完全是一個花花公子的形象,一口一個寶貝兒,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
  • 鹿鼎記翻譯成英語該咋說?
    《鹿鼎記》翻譯成英文名字是啥?
  • 看了一下被罵慘的新《鹿鼎記》,居然還有點兒喜歡?
    看劇到現在,我大概能理解那些不喜歡它的人——這部《鹿鼎記》與以往版本風格大相逕庭,與以往的韋小寶也全不「合襯」,它更像智能時代的新式金庸故事,太過嶄新,以至於你以為看了個假《鹿鼎記》。》十幾集看下來,我發現,它的劇情還算比較貼近當下現實。
  • 看到這些英文翻譯,你能猜到它的中文嗎?
    善於觀察生活的你是不是也發現過很多非常可笑甚至驚悚的英文翻譯
  • 魯豫當年素顏採訪阿米爾汗,吃當地飯菜卻無法下咽?網友:太髒了
    ,跟著團隊一起前往阿米爾汗的家中,雖然是在印度大紅大紫的一個演員,但是阿米爾汗的家在中國觀眾看來很普通,並不豪華,不過比起很多印度人來說,阿米爾汗的家已經是相當不錯。想必當時的魯豫也是非常尷尬的,一開始阿米爾汗可能是知道魯豫並不適應,這樣子用手抓飯吃,因此便打算讓魯豫用勺子吃飯,但是在猶豫了一番之後,魯豫決定還是入鄉隨俗,也跟著阿爾米汗一樣用手抓飯。
  • 翻譯與大眾文化:翻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除了傳導觀點與知識,翻譯也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承載著趣味與格調,在本土和異域之間傳遞著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在娛樂和媒體日益多元,翻譯行業的工作日趨商業化的今天,翻譯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在內容日趨碎片化、媒介日趨中心化的時代,翻譯工作的內容與作用是否也將迎來改變?從歷史與社會的角度看,我們又該如何評價翻譯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 譯論||優秀電影譯名的必經之路:遵循英文電影片名翻譯四大原則
    對於英文電影片名翻譯來說,片名的確定、選擇並非無目的、無原則,它是片商和觀眾之間相互溝通的第一個直接的窗口
  • 豆瓣評分2.6的張一山版鹿鼎記,它居然成了爆款
    相信最近大家都被張一山版鹿鼎記豆瓣評分2.7的消息刷屏了,但我要告訴大家一個最新消息,那就是這個消息過時了,現在它光榮地被廣大網友打了2.6的低分。不要小瞧這0.1分,大家應該知道得高分難,高分上加0.1更難,而相應的,雖然得低分簡單,但還要再降也難呀。而它做到了。2020爛劇有它一席之地。
  • 為什麼阿米爾汗在中國火的一塌糊塗,在印度卻受到當地人的謾罵
    近年來,印度的電影開始在中國大火,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是阿爾米汗的電影了,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在中國火的一塌糊塗的阿爾米汗,在印度卻會受到國人的辱罵,為何差別如此之大呢? 熟悉阿爾米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敬業而又有著正能量的印度演員,並且他是一個非常追求完美的人,這在他的電影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阿爾米汗除了對電影非常熱愛之外,更多的是想通過自己的電影,讓世界更加了解一個真實的印度
  • 為什麼阿米爾汗這麼火,卻遭印度人一片罵聲?
    而阿米爾汗的電影則是直接,準確的戳到了這一類敏感的社會話題。有一次阿米爾汗的電影在印度上映,受到了印度百分之九十男性的抵制。有觀看後的印度網友表示,這電影使他感到噁心,渾身不舒服。而阿米爾汗的回應則是:不舒服就對了,就是拍來給你們看的。為什麼印度這個國家卻不喜歡阿米爾·汗呢,提起它,我第一個想到的事情就是強姦。
  • 圖片中的英文也可以被翻譯出來嗎?
    圖片中的英文也可以被翻譯出來嗎?日常要翻譯英文,很簡單,在網上找一個靠譜一些的翻譯網站,然後將需要翻譯的英文複製到這個網站中,點擊一下即可實現翻譯。那麼如果我們面對的不是文字呢?而是一張一張的圖片呢?圖片中的英文又該怎麼去翻譯?如果你也曾經為這樣的問題而煩惱的話,下面,小北就來為大家分享一個實用辦法吧!一、什麼工具可以翻譯圖片中的英文網站的專業翻譯工具挺多的,不過今天小北要介紹的這個有點不一樣,因為它是一款業餘的工具,不過業餘歸業餘,功能還是很實用的,它就是迅捷OCR文字識別軟體了!
  • 金庸仙逝 |《射鵰英雄傳》是如何被翻譯成英文的?
    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夾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近似於傳統的話本小說,更大的難處在於0翻譯文化和意境。你知道《射鵰英雄傳》裡西毒歐陽峰的大招--「蛤蟆功」怎麼翻譯嗎?武俠小說裡的概念,和中醫概念一樣,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很難在英文中找到對應的說法,要用英文解釋起來,也是相當地費勁啊。
  •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我居然一直在追!!!
    鹿鼎記這部小說被翻拍了很多次,近期熱播的張一山版的鹿鼎記想必大家吐槽的不少吧!鹿鼎記從開拍時我就期待什麼時候上播,在期盼中迎來了更新。看了兩集後我就覺得這版鹿鼎記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嘛!浮誇的演技和表情,搞笑劇情,很多劇情的遺漏,人物情節發展的不連貫性,讓我一度吐槽不停。
  • 武漢【英文翻譯】_譯邦達翻譯
    武漢【英文翻譯】,譯邦達翻譯,十年磨一劍,我們建立了擁有豐富的專業語言資源的核心翻譯團隊,團隊雲集了海內外各大語言研究院專家、全國各地國家級專業譯審、外籍母語譯審、海歸行業專家與博士、外籍語言專家及學者、各大科研院所以及外交部、商務部的專業翻譯人員和具有多年翻譯經驗的外語專業譯者近30000餘名,核心團隊譯員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十年以上的相關行業領域翻譯經驗
  • 金庸小說書名的英文翻譯
    (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我們今天來看看這些書的英文名翻譯。金庸小說書名的英文翻譯Flying Fox of Snowy Mountain連城訣A Deadly Secret天龍八部Demi-Gods and Semi-Devils射鵰英雄傳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白馬嘯西風Swordswoman Riding West on White Horse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