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一通,萬病無蹤! 1 個穴位通肝膽, 5 大疾病全搞定!

2021-01-11 網易

  這世上,萬事萬物不在變化之中。我們人體,也是一樣。

  

  人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氣化和運動之中。

  脾氣主升,散脾精於肺,肺氣主降,輸精微於腎。還有胃、大腸、小腸,無不以通降為要,分清降濁,令體內糟粕源源不斷排出體外。更有腎水在腎陽的鼓舞下,不斷上濟心火,使之不會過於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斷溫煦著腎水,使之不會過於寒涼……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身體內的五臟六腑,作為一個整體,就這樣不停地運動者、變化著、配合著,從生下來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我們的生命終結。

  

  那麼,支持這樣運動變化的基礎,是什麼呢?

  基礎之一,就是我們的肝膽。

  中醫認為,肝臟屬於「五臟」的序列,而與之對應的「腑」正是膽。肝主藏血,有儲藏調節血量的作用,在五體主筋,開竅於目。膽附於肝,為六腑之一,貯藏與排洩「精汁「,主決斷。

  膽汁之所以能正常發揮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洩功能;反之,膽汁排洩不暢也會影響到肝。肝和膽這一對親密的戰友,對人體的運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說,肝膽互為表裡,主條達和疏洩。一身氣機的升降出入,務必有肝膽條達之性的支持。如果肝氣不舒,膽氣不降,疏洩失常,氣機升降出入不暢,那麼整個人體的運動,都會有阻礙。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生病。毫不誇張地說,膽經和肝經一通,萬病無蹤。肝膽不通,百病自來。

  

  不信你看!

  肝鬱化火,我們會失眠;

  肝氣犯胃,我們會有消化系統疾病;

  肝經氣血不榮,我們會陽痿;

  肝經溼熱下注,我們有可能早洩、陰囊潮溼、白帶異常……

  對於形形色色的內科疾病,以肝論治,是醫家們的普遍心得。

  所以,我們要通達肝膽之氣。

  如何通達肝膽?

  在這裡,我們給大家推薦一個穴位,這便是——陽陵泉。用好這個穴位,我們的肝膽就不愁不暢了。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最初見於《靈樞》。其中的陽,指的是「外側」。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頭的「高處」。泉,指的是凹陷處,經水匯聚如泉。陽陵泉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穴位,還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合治內腑」,腑臟有病,我們第一個就找合穴。所以說,一些膽囊裡面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等,用陽陵泉穴治療就非常好了。

  同時,肝膽互為表裡。陽陵泉能調膽,則必然能調肝。所以,陽陵泉也是養肝的大穴。對肝經失調帶來的很多問題,比如口苦咽幹、寒熱往來等,可以用陽陵泉來調治。

  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陽陵泉」。還有《針灸甲乙經》也說:「口苦好太息,陽陵泉主之」。

  說到這裡,您應該明白了,這個陽陵泉穴,作為膽經合穴,有通利肝膽,疏肝解鬱的作用。肝膽經想要通暢起來,我們可以第一個選擇應用陽陵泉。

  具體來說,有下面這些疾病的人,應該在平時多用陽陵泉。

  黃疸、口苦、膽囊炎、肝炎等;

  

  為什麼?因為陽陵泉可以幫助我們疏利肝膽之氣。

  2

  胃痛、胃脹、嘔吐;

  肝胃不和者,可以通過調肝來養脾胃。肝木不再克傷脾土,脾胃病不就好些了嗎?

  3

  筋經、肌肉組織的運動系統疾病;

  比如落枕、頸椎病、肩痛、肢體麻木、中風後遺症、膝蓋不適等等。

  陽陵泉是筋之會穴,為筋氣聚會之外。《難經·四十五難》云:「筋會陽陵泉」。故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對於全身的筋脈病症有調治意義,特別是下肢筋病,臨床較為常用。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4

  胸脅部位疼痛;

  

  脅肋部位本身就是少陽經循行的地方。陽陵泉自然可以調理。這類疼痛疾病,包括肋間神經痛、胸肋挫傷、胸膜炎等等。

  5

  人體側身的疾病。

  包括頭痛、耳鳴、耳聾、半身麻木等等。為什麼?因為膽經循行於身側。

  陽陵泉,通過通利肝膽之法,對上述五類疾病產生調理作用,你說是不是神通廣大?所以說,陽陵泉,是養生的一個寶。我們不能不重視。

  那麼,如何刺激陽陵泉呢?

  1、艾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50分鐘;溫度:38-50℃;
艾條懸灸時間:10-20分鐘;
艾炷灸時間:5-7壯。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臏腫痛,腳氣,脅肋痛, 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現多用於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膝關節炎,小兒舞蹈病等。

  2、點壓

  很簡單,將五根牙籤捆綁在一起,每天點壓雙側陽陵泉30分鐘,上述疾病,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尤其是證屬肝膽經氣血異常的,效果當尤為明顯,日久必見奇效。

  3、按摩

  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陽陵泉穴約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

  常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降肝火,肝火小了,心情身體都好起來了。

  通達肝膽?還有什麼好妙招?

  當然,除了用好陽陵泉,以下這些妙招也可以用起來!操作起來也很方便

  1、手指梳頭

  「五指為梳,每日百下」,也就是用手指頭當做梳子梳頭,每天100下,這樣可以很好地抒發肝膽之氣。

  

  2、搓兩肋

  

  兩肋痛,都跟肝氣不順有關。兩肋是肝經循經上行路過的地方,揉搓、或者輕輕敲打這個部位,具有很好疏肝理氣的作用。

  3、推肝經,敲膽經

  早敲膽經生發陽氣、身體好,晚推肝經睡眠好。這是調節肝膽的法寶,重在堅持。

  早晨敲膽經:生陽氣,扶正氣

  每天早上起來,雙手沿著褲線位置來回敲,大概敲10分鐘,最好微微發熱。促進肝膽排毒,增強身體免疫力。

  

  敲膽經可以使膽經通暢,讓氣血活躍,陽氣增強,同時,還能緩解身體疲勞,提高抵抗力,預防疾病入侵。

  晚推肝經:排毒

  肝經和膽經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

  

  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先從左腿開始,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後右,反覆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疏調肝氣,使肝膽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疏通膽經的這2類中成藥,你了解多少?一文告知
    作為人體最重要的經脈,膽經有著多達44個穴位,這些穴位有著各自的功能和對應的區域,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區域進行敲打和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疏肝利膽,排毒養生的效果。一、膽經首先需要對膽經有一定的認識,膽經的全名叫做足少陽膽經,這條經脈有著很好的治療發熱等病的功效,膽經的穴位主要都分布在腳下,不同的穴位能夠治療不同的症狀。
  • 艾灸這個膽經上的穴位,讓寶寶變得聰明起來!
    常常有朋友問我:要灸什麼樣的穴位可以讓寶寶聰明一點?每次聽了我都一笑而過,因為寶寶的智力大多數都是遺傳的,不過我們偉大的中醫卻可以讓我們的寶寶變得更加優秀。艾灸用於小兒保健起源較早,古代有「小兒每日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的記載。小兒艾灸保健方法簡單易行,既能防病治病,又能提高小兒免疫功能。
  • 艾灸這個穴位,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都搞定
    一般膽囊切除的人,會經常偏頭痛,因為膽經循行於頭部兩側,膽囊有問題的人,一般膽經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一般都會有偏頭痛的問題。聽那個朋友講完,很多朋友都在問,那得了膽結石,又不能切膽囊,那老這麼疼怎麼辦呢?方法很簡單,按摩一個穴位:膽囊穴,這是個經外奇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直下1~2寸。
  • 足少陽膽經循行圖 膽經穴位圖 膽經經絡圖:flash動畫講解
    1.共收錄44個穴位。2.點擊列表中的穴位名稱查看該穴位詳細資料。下行腋部 側胸部,經季肋和前脈會於髖關節後,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行於足陽明和足太陰經之間,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明);足背部支脈:從足臨泣處分出,沿第一、二蹠骨之間,至大趾端(大敦)與足厥陰經相接。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膽經堵,全身都堵!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 回顧三焦經的七個穴位,開啟足少陽膽經的第一個穴位,瞳子髎
    ;翳風是治面癱、耳疾的局部重要穴位;耳門是專治耳疾的穴位;絲竹空是治頭痛、眼疾的穴位。簡單回顧了下三焦經,下面我們開始學習足少陽膽經的第一個穴位,瞳子髎。瞳子髎位置非常顯眼,在外眼角邊,在外眼眶邊緣。用針要小心,不要扎到眼球了,可以用按摩,禁止艾灸就是了。
  • 人體有一個不起眼的穴位,偶爾灸了灸,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統統搞定!大多數人不知道!
    這是個經外奇穴,叫膽囊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直下2寸。選取此穴時,可使患者正坐位或側臥,於陽陵泉直下2寸左右之壓痛最明顯處取穴。就是專門針對膽囊的疾病。為了加強效果,除了艾灸膽囊穴,還可以艾灸膽俞、日月穴、陽陵泉這些穴位,另外還可以敲膽經,膽經通暢了,膽囊的問題就慢慢解決了,還可以調理偏頭痛。
  • 逆來順受恭儉讓——膽結石、膽囊息肉的因|膽經,女性主義試金石
    頭面五官病:頭昏、偏頭痛、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痺、耳鳴、耳聾、近視。其他: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脅下痛、經脈所過處的肌肉痛。足少陽膽經:本經一側44個穴位,共88個穴位。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竅陰。不光是膽經的穴位,還通著膀胱經,是膀胱經和膽經交會的穴位。
  • 最齊全的「穴位拍打操」,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穴位健康操基本動作示意圖及功效1、對擊十宣穴【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個穴位【功效】清熱開竅。【功效】對肩背痺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起到很好的緩解症狀的作用。11、叩擊風池穴、百會穴風池穴:足少陽膽經刺激的是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循膽經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 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具體來說,穴位養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艾灸或者按摩穴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養生保健,也可以治療疾病,在我們身體中,有很多穴位是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的,而且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也是防未病的好辦法。穴位養生的終極目的無非是消除疾病和益壽延年。在我們麼個人的身體穴位中,有一些穴位是一些特殊的點和區域,通過一定方法的刺激,可以起到舒筋通絡和強身健體的作用。
  • 道醫穴解:足少陽膽經之足臨泣穴
    臨泣為足少陽膽經五腧穴之輸穴,五行為木。膽經為東方陽木,此穴亦為木,與五行之肝木相通,是為木中木。臨床內經並不稱為足臨泣,後世為別於頭部之頭臨泣穴,故加一足以別之。足臨泣後世為八脈交會穴,通於奇經八脈之帶脈。帶脈於人體腰部橫行一圈,如帶束於腰部,故名帶脈。帶脈以腰部肚臍為界,肚臍以上為天,肚臍以下為地,處於天地之間而為上下陰陽交會之樞機。而
  • 溼熱體質讓人苦惱,同仁堂龍膽瀉肝丸治療肝膽溼熱更有效 - 復禾健康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同時由於很多人對身體保養方面的認識不足,由此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在生活中,有不少患者深受肝膽溼熱症的困擾,中醫學分析認為,肝膽溼熱症為溼熱內蘊、肝膽功能失常所致的病症,屬實症,臟腑同病,病位在肝、膽,往往涉及脾胃,長期過食甘肥厚味生溼助熱,影響肝膽功能所致。
  • 女人常揉三陰交穴位美麗一生!(三陰交穴位位置圖)
    女人只要氣血足,那些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不來月經等統稱為月經不調的疾病都會消失。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
  • 血痣,肝膽病變的前兆?真的要注意,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氣鬱化火,會引發血熱,所以血痣是紅紅的一句話總結血痣的來歷:先是肝氣不舒,影響了肝的疏洩能力,又吃了很多肥甘厚膩,身體痰溼多,痰溼排不出去就會堵在肝膽生熱化火,火發出來就是血痣。血痣越大越多,說明肝的代謝功能越差,脂肪代謝差,容易血脂過高,膽固醇過高。就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等疾病!
  • 解除肝膽溼熱病痛煩惱,同仁堂龍膽瀉肝丸專業配方更有效
    近年來,不少患者都會因為肝膽溼熱症而煩惱,據了解,肝膽溼熱症為溼熱內蘊肝膽功能失常所致的病症,常因感受溼熱之邪或脾虛水溼內生、日久化熱或長期過食甘肥厚味生溼助熱,影響肝膽功能所致,屬實症,臟腑同病,病位在肝、膽,往往涉及脾胃。中醫藥行業知名老字號--同仁堂出品的龍膽瀉肝丸從豐富的經驗出發,採用專業配方,為患者解除肝膽溼熱病痛煩惱。
  • 皮膚瘙癢的穴位有哪些?醫生著重介紹三個穴位
    正常人,皮膚有點癢,抓一抓就好了,但有疾病的人,抓沒用的,抓完當場舒服一下,後面又癢起來。 我這邊歸納了三個穴位來聊一聊止癢的問題。 首先是風市穴。 這個穴位在祛風止癢的領域裡用得是最廣的,無論什麼類型的癢,基本都會想到它。相當於一個經驗用穴一樣了。 上面已經有說過了,血虛則身體沒辦法得到滋養,皮膚毛髮就容易出現異常,而癢是最常見的症狀了。
  • 身上有反射區,專「治」膽病,結石、炎症繞道走
    所謂肝膽相照,最開始就是指肝膽之間的關係,肝膽相互依存,其中一個出了問題,另一個也會出問題。膽囊炎症是不可忽視的,由於大量細菌毒素刺激,使得膽囊發炎,肝也會受到波及。肝臟分泌膽汁,膽管內有結石,膽汁無法疏送到膽囊,就會有黃疸,也是肝病的一種表現。
  •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藥房!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按摩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減少對藥的依賴.我們吃藥就是通過藥的各種性能,通過胃的消化,肝腎的解毒,腸的吸收,提供臟腑特別缺少的各種營養物質元素,使人體陰陽平衡。足三裡=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氣海=當參。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