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得了膽結石、膽囊炎是十分痛苦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膽結石發作的患者痛得滿地打滾,除了切除膽囊,還有什麼痛苦小、效果好的方法嗎?這裡給大家講述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
有一次跟朋友聚會,正當大家玩得忘乎所以的時候,突然有個朋友捂著肚子,不停叫疼,頭上直冒汗,看上去很痛苦的樣子。大家一時慌了手腳,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原來,是他的膽結石又犯了。
看他那麼痛苦,突然想起來一個對付膽結石的特效穴——膽囊穴,於是就給他按揉兩側的膽囊穴,很快他的疼痛就慢慢減輕了。他表示,由於每次發作都疼痛難忍,他都想把膽囊割掉了。
這時候,另一個朋友趕緊跟他說,切膽囊要慎重!然後就講了自己的故事:我那時候也是腹痛檢查出來得了膽結石,膽結石發作的時候太疼了,疼得打滾,當時就恨不得馬上把膽囊拿掉,就不疼了。但是想想畢竟是自己身上的器官,拿掉就沒了。可是一次比一次疼,吃藥也只能緩解,最後沒辦法,只好切了。現在就覺得身上少了膽囊,很多東西都不敢吃,還經常偏頭痛。
一般膽囊切除的人,會經常偏頭痛,因為膽經循行於頭部兩側,膽囊有問題的人,一般膽經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一般都會有偏頭痛的問題。
聽那個朋友講完,很多朋友都在問,那得了膽結石,又不能切膽囊,那老這麼疼怎麼辦呢?
方法很簡單,按摩一個穴位:膽囊穴,這是個經外奇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直下1~2寸。膽囊穴是專門針對膽囊疾病的穴位,長期按揉此穴對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等病都有效果,如果艾灸效果更好。
膽囊穴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膽經陽陵泉穴直下1~2寸壓痛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為了加強效果,除了艾灸膽囊穴,還可以艾灸膽俞穴、日月穴、陽陵泉穴、丘墟穴這些穴位,另外還可以敲膽經,膽經通暢了,膽囊的問題就慢慢解決了,還可以調理偏頭痛。
膽俞是膽的俞穴,是膽的精血輸注於後背的穴位。
膽俞穴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日月穴是膽的募穴,只要是膽經淤阻的問題,像膽囊炎、膽結石等,日月穴處都會有很明顯的痛點,多揉揉它,就可以預防膽囊問題。
日月穴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陽陵泉穴有清利肝膽溼熱、肝鬱氣滯、肝膽實火的作用,是肝膽保健調理的主要穴位。膽囊炎、膽結石急性發作時按摩此穴,有即時鎮痛作用,長期規律按摩陽陵泉穴可以有效減少發病次數,降低發病頻率,從而起到調理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的作用。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丘墟穴可清肝明目,通經活絡,可調理腳踝與關節疾病,適用於腳扭傷、腳跟痛、坐骨神經痛、足踝疼痛、足部肌肉血液循環不良、小腿抽筋。對於肩頸僵硬疼痛、胸部疼痛、暈眩等疾病也有改善的功效。此外,指壓此穴若感到劇烈疼痛時,則表示可能患有膽結石。
丘墟穴:是膽經的原穴,在外踝尖前方凹陷處。
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有的人說,我膽囊拿掉了,再敲膽經和艾灸這些穴位是不是沒用了?
正相反,即使膽囊拿掉了也依然可以,原因是手術只是把局部有形的病灶切掉了,但不能保證不再形成淤阻,因為淤阻是肝臟裡面的毒素排不出去造成的,所以更應該疏通膽經。
還有,膽囊雖然拿掉了,但膽經還仍然相通,經絡並未受到損傷,所以不僅可以接著敲,而且還應該多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