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中國繪畫藝術鑑賞】徐悲鴻《奔馬作品選》

2021-03-01 美術江蘇

▲徐悲鴻《奔馬作品選》10枚、《群奔馬》小型張1枚,1978年5月5日發行,印量(1)1500萬枚、(2.3)2500萬枚、(4.5)1000萬枚、(6.7.8.9.10)250萬枚, 《群奔馬》小型張25萬枚。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被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奠基者。他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中國畫改良論》。

徐悲鴻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6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一洗萬古凡馬空」是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中讚揚唐代曹霸畫馬的名句,用它來評價徐悲鴻筆下的馬可謂恰到好處。看過徐悲鴻筆下的「馬」,誰都難以忘懷,為之精神振奮,「豪興勃發」。

徐悲鴻的馬之所以動人,正在於他將高度的藝術技巧同自己心中之「意」融合於一體。這個「意」,就是「蓋藝術,用民族生活之現象,思想之表現」。徐悲鴻早在歐洲留學時,就對馬速寫「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詳審其動態及神情」。

1940年在印度講學期間,徐悲鴻經常領略馬的雄姿,了解馬的脾氣、性情和氣質。將自己所掌握有關馬的技巧和感受,同中國畫的傳統筆墨結合,以塑造他心中之馬。他運用剛勁穩健線條,準確而生動地勾畫出馬的頭、頸、腹、臀、腿等結構要部,又以飽酣奔放的墨色筆勢,揮寫馬的鬃毛,同時在局部的處理上,吸收了西方注意光影明暗的表現手法,輔以變化有致的淡墨。

正是這種把中西畫法揉合得天衣無縫的畫法,使徐悲鴻筆下的馬既充滿了勃勃生機,又富於筆情墨趣。在我國美術史上,曹霸、韓幹、韋偃、李公麟等,都以畫馬而名垂一代。徐悲鴻在如此高度的藝術成就面前,更有所發展。悲鴻之馬不同於古今各流派畫家之作,一改中國傳統畫派的線描,運用西洋的素描、透視、明暗對比的技巧,以大寫意的潑墨方式,創造了中國水墨法畫馬的獨特風格。

徐悲鴻畫馬,下筆縱橫,淋漓揮灑,有粗有細,有濃有淡,有幹有溼,層層染之,使淡處為陽,濃者為陰,染之更淡則明亮。在表現馬的肢體時融合了隸書剛勁、雄健的用筆,畫馬的鬃毛和尾部則運用了書法中「飛白」的蒼勁,並使淡墨與焦墨相結合,形成剛柔相濟、潤燥相間的效果。

徐悲鴻筆下的奔馬具有馬的一切俊逸之特點,不甚像馬,在生活中也找不到這種馬。它有龍性,又有人性,自由奔騰,全無羈絆。一派天馬行空,一往無前、勢不可當的氣魄。它是一種意象,一種綜合特性的象徵,是解放、是騰飛、是即將奮起的中華民族的象徵,這種象徵性表現得十分完美。

徐悲鴻筆下的駿馬,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產物,他賦予馬以新的時代感情和新的藝術形象,真可謂前無古人的創新典型。「寄託高深」、「喻意象外」,是徐悲鴻對藝術創作的追求;「盡精微,致廣大」是他對藝術表現手法的概括。縱觀十枚《奔馬》圖、一枚《群奔馬》小型張郵票,就可以領略到大師博深的氣度和高超的藝術技巧。

十匹《奔馬》意態不同,馳騁向前,似要破紙而出。《群奔馬》圖上六匹駿馬雄姿各異,爭先恐後,奮蹄急馳,灑脫雄健,氣勢磅礴,一派萬馬奔馳之勢。

這幅畫分為三組,左邊的白馬幾乎是正面,頭向右側視與另外幾匹呼應,最右邊的黑馬全側面,佔畫面十分之四的位置,是重心所在,墨色富於變化,筆法蒼勁。

與它相鄰的白馬被它遮住後身。它們你顧我盼,有同氣相求之意。這兩匹馬畫得一濃一淡,互為襯託,相映生輝。淺棕色馬奮蹄奔馳向前,是群馬共進的方向,深棕色馬僅露出前身極少一部分,但其色彩絢爛,引人注目。最後面的一匹馬僅露出馬頭,以尺寸的縮小和用筆的輕淡與畫面拉開距離,顯示了縱深。

畫家運用了西洋畫中大角度透視的關係,展現出廣闊深遠的意境,下面的草地加深了這一意境,仿佛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際的草原,群馬風馳電掣,嘶鳴聲聲,大師筆下的匹匹駿馬,清新、秀麗、跑的飛快,饒有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小型張《群奔馬》圖案原畫橫181公分、縱95公分,1942年作於重慶。當時正處抗日戰爭最艱苦階段。描繪群馬昂首揚蹄,疾奔奮進,深深寄託著對國家和民族期望,是對正在與兇惡強敵浴血奮戰中國軍民祝頌和激勵,表達對抗日戰爭必勝信念和對未來美好憧憬。

《群奔馬》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問世迄今,佳譽盛傳。畫面氣勢磅礴,筆墨韻味淋漓盡致,代表了徐悲鴻先生繪畫藝術著力於中西結合、立足於筆墨意境的高峰,在畫馬領域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編輯:王潔   審核:逸文

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投稿信箱:admin@jsmsj.org.cn

http://www.jsmsj.org.cn

相關焦點

  • 【郵說畫家】除了奔馬,徐悲鴻還畫過這些呢!
    在徐悲鴻的眾多作品之中,尤以奔馬享名於世。我國郵政部門於1978年發行的《奔馬》郵票,採用的便全部都是他的作品。但如果你以為徐悲鴻只是擅畫奔馬,或是擅於國畫,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比如我國發行的「J.114 徐悲鴻誕生九十周年」郵票中展現的這幅《自畫像》便是一幅油畫作品。
  • 徐悲鴻畫馬的由來
    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近現代喜歡畫馬的畫家依然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當然非徐悲鴻莫屬,事實上,他的名字早已與馬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現代中國繪畫史上影響巨大的徐悲鴻,可謂人物、花鳥、走獸兼擅,尤其喜歡畫馬且能獨闢蹊徑,一生畫了多幅以馬為題材的作品,包括奔馬、立馬、走馬、飲馬、野馬、群馬等多種形式。
  • 徐悲鴻國畫作品欣賞
    徐悲鴻 (1895-1953),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後,任北平藝專校長。 徐悲鴻取法西方古典寫實繪畫,力倡用"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強調"盡精微、致辭廣大"、"惟妙惟肖"、"直接師法造化",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在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效果,宣布了從顧愷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間勾紅填色形式的大體結束和一代新形式國畫的誕生。他的寫實主張和從蘇聯引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併為一體,成為本世紀最大的主流畫派。
  • 徐悲鴻的作品「熔中外技法於一爐」,藝術造詣來源於真善美的統一
    他老人家的馬之所以可以畫活,因其常在馬後觀馬,看馬跑起來的樣子,他對作畫是非常著迷,整天沉迷在馬的世界裡,每天畫馬欣賞自己的作品。徐悲鴻先生在繪畫中品讀著藝術帶給自己的「萬馬奔騰」!◆徐悲鴻先生1895年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原名徐壽康,中國著名的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與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他所繪畫的國畫作品彩墨渾成,以「畫馬」而享譽於世,對中國畫壇影響甚廣。
  • 百年巨匠—徐悲鴻
    他學貫中西,將西方精湛的寫實技巧融匯到中國繪畫之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主張現實主義,作畫主張光線、造型,為傳統藝術的革新與發展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他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他就是藝術巨匠,同時也是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徐悲鴻。
  • 徐悲鴻作品賞析
    為保住島上五百人之性命,田橫帶兩名隨從赴洛陽見劉邦。在離洛陽城三十裡的地方他拔劍自刎,以表示不受屈辱。漢高祖以王禮葬他。島上的壯士們聞田橫已死,都拔劍自刎隨他而去。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從1928年至1930年,徐悲鴻花費三年時間完成這幅宏偉雄壯之作。作品表現的是田橫與五百壯士離別時的場景,悲壯氣概撼人心魄。
  • 世界最長郵票:2.8米堪稱郵票之王
    2013年8月23日於北京發行的「徐悲鴻奔馬大郵票」,這張郵票的總長達到了2.8米,簡直比一個人的身高還高出一倍,據說這款郵票是由中國郵政特別發行的「最大生肖紀念款」,是以1978年的《奔馬》郵票作為原型放大之後製作的。
  • 【賞析】徐悲鴻作品賞析
    為保住島上五百人之性命,田橫帶兩名隨從赴洛陽見劉邦。在離洛陽城三十裡的地方他拔劍自刎,以表示不受屈辱。漢高祖以王禮葬他。島上的壯士們聞田橫已死,都拔劍自刎隨他而去。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從1928年至1930年,徐悲鴻花費三年時間完成這幅宏偉雄壯之作。作品表現的是田橫與五百壯士離別時的場景,悲壯氣概撼人心魄。
  • 蘇富比中國藝術品拍賣呈獻的徐悲鴻《八駿圖》來襲!精美絕倫!
    徐悲鴻對西方美學有深刻的認識,留法歸來後,主持中央大學藝術系並任教授。後又任北平藝專校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參與創建了中央美術學院,並任第一任院長,兼任中國美協主席。他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也是當代中國美術界學院派的創始人。
  • 「藝術中國」——童志江繪畫作品鑑賞
    對於中國畫,其用功尤勤,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致力於營造構圖獨特、筆墨酣暢之藝術意境。童志江從藝事跡和作品先後被《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中國書畫報》、《四川青年報》等諸家新聞媒體刊載,並被美國、英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相關機構及國際友人收藏。
  • 一代宗師徐悲鴻直系傳人〈飛鴻武天慶〉鴻馬藝術之路
    師承於一代宗師徐悲鴻鴻馬掌門李成軍大師門下,在北京學習期間又受到徐悲鴻之子「恩師徐慶平」大師親傳指導,現主攻徐悲鴻先生聞名世界奔馬作品。我學習徐悲鴻鴻馬藝術,將近二十年,始而仰慕他的繪畫技巧,繼而崇敬他的處事態度和治學精神,進而在瀏覽了一些他的有關藝術論述之後,則感到對一位才能出眾、品德高尚的大師的認識,頗有學疏識淺之慨!隨著自己藝術實踐和年歲的增添,使我對鴻馬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徐悲鴻作品【下】
    該作匯合徐悲鴻一生中畫馬的各種姿態,飲水馬、回首馬、立馬、奔馬一應俱全,難能可貴;同時也表現了徐悲鴻嚮往自由的心聲,四處奔走的鬥志。徐悲鴻的動物畫,往往有著中國寄興託志的傳統,取材構圖均寓涵深意,本幅「金雞立石」,即為中國十大傳統吉祥畫題之一,以「石」諧音喻「室」,以「雞」諧音喻「吉」,寓意「室上大吉」;室即家資、家室,故此句即有合府吉祥,大吉大利之美意。
  • 徐悲鴻國畫貓賞析
    ,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其作品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的作品一直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從近年來不斷地刷新成交紀錄,可見徐悲鴻的作品無疑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的風向標。        徐先生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可才來者融之。」
  • 少白湯發周解味齊白石書畫拍了9.3億,那徐悲鴻的畫拍出多少呢?
    但他轉益多師,師古人又師造化,歷經數十年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成為融詩、書、畫、印,融文人藝術與民同藝術為一體的中國畫大師。【重點來了!重點來了!重點來了!】徐悲鴻《九雀》,92萬落槌。徐悲鴻《平安大吉》,690萬落槌。
  • 陳傳席專欄|聊藝術:徐悲鴻為什麼反對「中西結合」
    徐悲鴻在繪畫創作上是否是"中西結合",姑且不論。很多研究家和畫家都把徐悲鴻論為"中西結合"的繪畫領袖之一,是否正確?也姑且不論。但徐悲鴻在理論上是明確的反對"中西結合"的,完全否定"中西合璧",甚至嘲之為"中西合瓦",並主張"中西分璧"。
  • 畫家少白湯發周分享:2020年拍賣徐悲鴻字畫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徐悲鴻早期畫的馬頗有一種文*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徐悲鴻擅長以馬喻*、託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藏品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 徐悲鴻擅長畫馬,但《八駿圖》他可沒畫過!
    來源︱喜馬拉雅APP徐驥聊藝術的精品課《徐驥:100幅名畫裡的中國美術史》編輯︱Naivasha提到徐悲鴻
  • 徐悲鴻作品市面上真跡不足5% 畫馬眼有絕招
    徐悲鴻畫的「馬」,雖借用西畫素描法十分寫實,但在筆墨上卻仍注重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借用西畫的解剖思路,把「中國畫」自然寫意的傳統美學理論,融進微觀具象世界。可以說,「徐悲鴻塑造的」奔馬藝術形象是對中國傳統筆墨畫的突破和發展,創造了一代新的畫風。呼籲重視人才 畫《九方皋相馬》提到徐悲鴻的代表作,不得不提到《九方皋相馬》。
  • 看油畫「第一代」方君璧、李叔同、陳抱一、徐悲鴻、劉海粟作品選
    出生於名門望族,曾經留學法國,在巴黎期間其作品《吹笛女》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畫家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1984年巴黎博物館為她舉辦了"方君璧從藝六十年回顧展",給予這位在巴黎起步的東方女畫家的業績以充分的肯定。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