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奶酪的世界」系列講座之一:義大利奶酪
奶酪在西方非常的普遍,走進任何一家西人超市,通常都有奶酪專櫃,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接,可對於我們多數東方人尤其英文不好的親們來講,對它都沒有清楚的認識和相關知識,所以北登君梅隊長特意請來了溫哥華酒店行政總廚 Mike Guy來為大家講講奶酪的種類和吃法,今天是系列講座第一講,介紹義大利奶酪。
Mike講最初做奶酪是由於牛羊遍野,牛奶嚴重剩餘,加工成奶酪可以保存長久,至今大約有1000的歷史了,在義大利每個地區都認為自己的最好,特別強調自己的地名。首先他介紹的是奶酪之王Parmigiano Reggiano,這是一種硬奶酪,每440公升牛奶制出一塊40千克的奶酪,製作時間通常在24個月以上,絕對是極致精粹的濃縮,整套製作工序一絲不苟按照傳統全人工製作。這麼多年來,製作工藝沒有改變,只是上巿場前有了統一的檢驗標準,為了保持口味的一致性,牛都在規定的區域吃草,好的奶酪味道厚重,烹調時用量也會少些,它有一種天然味精的味道,越聞越香,做通心粉時自己刨一點,做色拉和西紅柿、茄子等都能搭配,直接食用時與義大利香醋、餅乾相配。Mike講因為今天活動在上午,所以不能配酒,否則奶酪配酒尤其是配當地產的紅酒口味更佳。
介紹的第2種奶酪是Gorgonzola, 藍紋奶酪的一種,產於義大利高緯度地區,工藝和第一種類似,只是注射青黴進去,黴種進去長出不同的樣子,12公斤的小輪。存放檢測和第一種一樣,可配蘋果、核桃、無花果、無花果醬、色拉、通心粉、蘑菇,配當地味道醇厚的酒更好,不過它的味道呢就像中國的臭豆腐,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聞一下都難受。Mike講,如果和老公吵架了,做個披薩上面抹上厚厚的一層,哈哈,估計這個老公不能吃這種奶酪,屬於一種溫柔的懲罰。
第三種奶酪Taleggio,半軟,時間越長越軟,製作工藝和貯存不同,貯存山洞裡,體積小,利於旅行攜帶。40天做好,水洗軟質奶酪,裡面味道淡,保存時外面要經常刷鹽水防腐,故外皮顯出橘色,重口味可配蘑菇和幹櫻桃等。
第四種奶酪Pecorino Toscano, 義大利北部養牛,南部趕羊。此款奶酪乃是山羊奶製成,也是小型,攜帶方便,製作周期20天到4個月,手工製作,產量高可配梨、蜂蜜食用,味道更鹹一點兒。此種奶酪生產周期短,產量高,深受當地人歡迎,常常是餐桌上的紅酒伴侶,義大利的浪漫影片中就總是有它的鏡頭。
短短的兩個小時,Mike講,君梅譯,每一款介紹完,大家還在Mike的指導下搭配合適的小食品嘗,不管吃沒吃過的,都很踴躍,難怪李隊歸納「佩服大家勇於嘗試舌尖上的舞蹈」。今天的講座讓我們大家都受益非淺,我們移民到加拿大,多了解西方的各種文化包括飲食文化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本次活動除了感謝主講Mike Guy,還得謝謝負責採買和全程提供翻譯的君梅隊長,一如既往提供場地的李隊和幫助收費的蘭瑛。
備註:今天在現場聽幾位親說愛吃奶酪,可怕長胖,我特別查閱資料提供一些信息給大家:奶酪又名芝士、乳酪或乾酪,英文名Cheese,具有營養高、奶香濃、吸收率高、不易致肥、食用方便等特點,被喻為「奶品之王」。 奶酪是用奶放酸之後增加酵素或細菌製作的食品。奶酪通常是以牛奶為原料製作的,但是也有山羊,綿羊或水牛奶做的奶酪。每公斤奶酪是由12公斤新鮮牛奶提煉而成,它濃縮了牛奶中豐富的蛋白質、鈣、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有益成分。奶酪營養豐富,是純正的自然食品。源於自身的珍貴特性,奶酪含有豐富的鈣且容易被人體吸收,是理想的補鈣食品,且有利兒童骨骼生長和強壯、防止老年人骨質疏鬆。奶酪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可以增進代謝,加強活力,美化皮膚。 奶酪中的膽固醇含量比較低,對心血管健康有利,其中不飽和酸可降低人體的血清膽固醇,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十分有益,並且食用後不必擔心發胖。奶酪中的乳酸菌及其代謝產物有利於維持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穩定和平衡,可防治便秘和腹瀉,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