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螺絲轉和鹹蒸餅
是兩種常見的北京小吃
雖然都是「鹹」
卻各具特色 各有門道
鹹螺絲轉裡沒有餡兒
早些年卻能賣出包子價
鹹蒸餅鹹香暄軟
俘獲了無數人的「芳心」
今天,讓我們跟隨
一代小吃大師馮懷申的講述
尋找關於老北京小吃
「鹹螺絲轉」和「鹹蒸餅」的記憶
以下內容為馮懷申老師自述▼
螺絲轉
考驗麵點師的老北京小吃
螺絲轉一直都賣得貴,我小時候,買一個螺絲轉趕上一個鹹肉包子了。
那會兒不懂,覺得你又沒餡兒,憑什麼賣包子價。
後來自己幹了這一行,就知道了一個道理,你在飯店消費,花錢買的不是食材,是手藝。
我學徒的時候,專門跟老師傅學過螺絲轉。每一個螺絲轉一兩面,也像做燒餅似的,摔成小,抹上芝麻醬,捲起來,然後從中間一破兩半,再把兩半合在一起。這樣層兒就特別多。然後在手指頭上轉。轉出形狀,最後一烤就鼓起來,像螺絲的樣子。
這個的難點是發麵。面肥兌大了,出來的條是癟的。鹼大了,烤出來,螺絲條一根一根就都斷了。
做失敗那是經常的。
而且,不能偷懶,每一個螺絲轉的小山子都要摔。
您說不摔能吃麼?
能。但就不是那個玩意兒了。
鹹螺絲轉【原料】麵粉、老酵、芝麻醬花椒鹽、香油、鹼面、水【特點】外皮酥脆,內質鬆軟,味鹹香,有均勻而清晰的旋紋。
鹹蒸餅
樸實無華 一吃難忘
我們這一行,叫白案。顧名思義,就是案板上弄白面的。白案廚師根據烹飪手段的不同,又分炸、蒸、烙三個工種。雖然拿的錢一樣多,但是暗裡的地位不一樣。當然這是老的說法。下圍棋有個口訣,叫「金角銀邊草肚皮」。我們白案的三個工種也有個口訣,叫「金炸銀蒸草包烙燒餅」。一看就知道炸是最有地位的,烙燒餅的最沒地位。
我一參加工作,就被分配去學習烙燒餅。甭管心裡有多不願意,該幹的活兒,也得幹。雖然該幹的活兒,都幹了,但是,心裡難免一直想去幹金炸的活兒,實在不成,銀蒸也好。那會兒隆福寺小吃各個崗位,一個蘿蔔一個坑兒,人就真跟種坑兒裡一樣,每天的活兒,都扎紮實實的。但是我願意多學手藝。完成我自己的工作之後,我每個崗位都去看看,雖然沒有機會上手,但是我真看了不少。
1976年,我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趕上了唐山大地震。北京的房子也跟著搖晃。雖然沒有什麼大動靜,但是大家也不在家住了,都出來躲地震,自然也就不做飯了。東單體育場是個安置點。那麼多人,吃飯怎麼解決呢?我們單位就做蒸餅送貨上門。這應該是最早的外賣,我們就是最早的外賣小哥。鹹蒸餅又叫千層餅,是個非常傳統的主食。暄軟、層多、好看,本身是鹹的,不用就菜,也能吃飽吃好。涼的熱的都能吃,非常便利。因為需要的量大,所以我也直接進入了銀蒸的隊伍,每天蒸鹹餅。我覺得我的理想實現了。雖然它來的動靜太大了些……所以說,理想總還是要有的,而且要時刻準備著,萬一實現了呢?
鹹蒸餅【原料】麵粉、老酵、鹼、油、花椒鹽【特點】顏色潔白,層多不亂、均勻,鹹香暄軟。
資料來源:《小吃大藝:記憶中的老北京小吃》馮懷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