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駐臺代表沼田幹夫(右三)和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左三)昨天(1月3日)在臺北一起出席了「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舉行的揭牌儀式。(路透社照片)
歲末年初發生的兩件事,第一,臺立法機構通過一項「臺灣外交正名」法案;第二,日本國駐臺機構從「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直接加注了「臺灣」兩字。與臺當局口頭上講的「不挑釁、有善意、不改變現狀」承諾南轅北轍,在宣示「臺灣獨立」的危險道路上越走越遠。
「臺灣外交正名」法案
日前,民進黨籍民代王定宇在臺立法機構外交委員會提案,建議當局各部會對外交往時,儘量採用「臺灣」名稱,或以與「中華民國」相同大小文字凸顯「臺灣」,以「掙脫兩岸同屬一中的死胡同」。該提案獲同黨民代陳亭妃、羅致政、劉世芳、呂孫綾,以及時代力量黨民代林昶佐連署支持,並在臺外事部門提議修正部分文字後順利過關。
王定宇稍後在其個人臉書發文表示,「定宇提案臺灣外交正名案……今天外交委員會通過了!」對此,臺外事部門表示尊重,並認為此案在實情上並無窒礙難行之處,將參酌辦理。
倘若該項法案落到實處,那就等於是正式宣布,陳水扁時期嘴上喊喊的「臺灣中國、一邊一國」,將會成為法理化,並具有法律效力。
「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
日本國於1972年9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邦交正常化,同年12月在臺灣設立「日本交流協會」取代原先的大使館功能,用以維持臺日經貿、文化等民間交流關係。臺當局則成立了「亞東關係協會」作為對口單位。
作為日本對臺窗口單位的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
想當初,在「交流協會」起名一事上,日臺還曾發生了一點爭議。日本希望定名為「日臺交流協會」,臺灣則主張取名為「日華交流協會」,雙方未能妥協,最後只稱「交流協會」。臺灣設在日本的「亞東關係協會」,知道的人更是寥寥無幾。請注意,這個協會名稱裡,既沒有臺灣、也沒有日本,這是當年達成的共識:畢竟,只有「國與國」才能在命名中並列出現。
與此同時,英國駐臺機構也改名了,只是將「英國貿易文化事務所」改為「英國在臺事務所」,並沒有稱呼為「英國臺灣協會」。
眾所周知,凡與北京建交國家在臺設立的外交機構,一般以「XX在臺協會」命名;臺灣駐外機構則大多稱「駐XX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例如:美國駐臺機構名為「美國在臺協會」,臺灣駐美機構則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而早在陳水扁時期就曾謀劃將駐外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臺灣辦事處」,以符合所謂「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與此同時,在「加入聯合國」這一問題上,陳水扁也有意改用「臺灣」的名義。實際上在2008年的「入聯公投」中,就直接使用了「臺灣」一詞。陳水扁就是要以所謂的「正名運動」來推動漸進式「臺獨」。
北京前後兩次發布關於臺灣問題的白皮書,其中2000年2月21日發表的第二部白皮書《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中闡明:「考慮到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臺灣同胞的實際利益,中國政府對臺灣同外國進行民間性質的經濟、文化往來不持異議;並在一個中國前提下,採取了許多靈活措施,為臺灣同外國的經貿、文化往來提供方便。」……「事實上,臺灣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保持著廣泛的經貿和文化聯繫,臺灣同胞每年到國外旅遊、經商、求學和進行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活動的人員多達百萬人次,年進出口貿易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
什麼意思?換句話講:中共從沒有斷過臺灣的財路。同樣,截止目前有164個國家或地區對臺灣民眾實施免籤證待遇,對民眾旅行自由並無影響,即使臺灣所謂的「邦交國」一個不剩,對臺灣民眾前往地球上任何地方也無實質性影響。由此可見,北京並沒有絕臺灣人的路子,兩岸分歧的焦點在於政治層面,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大陸方面對於臺灣參與國際活動事務的名稱問題,已有兩份白皮書明確的政策表述,雙方也取得了均能接受的共識,只是敵不過臺灣無恥政客、「名嘴」的歪曲、抹黑和栽贓,直至破壞共識的動作,其結果就是要打破兩岸和平發展的現狀,去實現那個遙不可及的「臺獨」夢,將兩岸同胞引向兵戎相見的危險境地。
關於臺灣問題第二部白皮書發表的同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3月15日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在回答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時強調,「先有兩國論,後有白皮書」,他指出「如果沒有兩國論的拋出,也許就沒有白皮書的發表。」、「拖下去,那不動武行嗎?」(摘自《朱鎔基答記者問》2009年版P24)
貪扁當政8年,臺灣所謂的「邦交國」數目由29個減少為23個;馬英九主政臺灣又8年時間,減少1個甘比亞,「邦交國」減少至22個;蔡當局上臺半年多,又減少1個聖普。
臺灣內部經歷20年的內耗、藍綠惡鬥,整體實力相較於大陸的體量已非對稱,如果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講真繼續在國際社會中頻繁作出「臺灣正名」的動作,「邦交國」「剃光頭」為時不遠,屆時真的成就了「獨」字,只不過這個「獨」是孤獨的「獨」。
資料:臺灣目前僅有的21個所謂「邦交國」
拉丁美洲:12國
中美洲:
巴拿馬、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貝里斯、加勒比海、海地、多米尼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南美洲:
巴拉圭
大洋洲:6國
帛琉、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索羅門群島、吐瓦魯
非洲:2國
布吉納法索、史瓦帝尼
歐洲:1國
梵蒂岡
@兩岸心觀察@ 微信公眾號,由熱心兩岸關係的青年志願者共同創辦,以「用心觀察兩岸」為使命,致力於為關心臺海問題的兩岸同胞,提供一個資訊傳播、熱點述評的平臺!
投稿與客服
laxgckf@126.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