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電視劇想火,要麼有小鮮肉壓陣,要麼有人氣小說原著作保,最不濟也得有婆媳大戰、小三上位、宮鬥撕逼等話題元素。
所以,最近讓人看不懂的就是《人民的名義》居然收視長虹,並引爆了各種社交網絡,顏值早已過了巔峰的達康書記甚至成了網紅。可為什麼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也能這麼火?
因為這劇裡面有著權謀的味道,不信,請回想一下劇裡幾位高官開會時的場景,是否劍拔弩張、扣人心弦?
中國官僚體系的歷史,是全世界最悠久的。相應的,論及權謀術的高超和官場文化的深厚,恐怕世界上任何民族都難與中國比肩。
今天,就向大家推薦幾本書,從多個方面展現官場與權謀。
No.1
《潛規則》
作者:吳思(歷史學者、思想食堂講師)
潛規則一詞,如今大家早已熟悉,但這個詞並非古已有之,它的發明者就是歷史學者吳思老師。吳老師在讀史的過程中,發現明文規定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套不明說的內部規矩。支配著生活運行的經常是這套規矩,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制度。
可能有人認為這樣的解讀有偏頗,但這是從民眾角度出發的思考,是在提出警告,值得我們深思。
No.2
《江湖中國》
作者:於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麼退出?」在中國,江湖永遠是個脫不開的話題,職場像江湖,官場也像江湖。江湖一詞,可以用作醜化官員的腐敗和商人的貪婪,但一定意義上卻實際地反映了官商之間的蠅營狗苟;也可用來歌頌伸張正義的行為,反映了我們對於社會公正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書以「江湖」解讀中國,反思歷史,從制度改革的角度給出了治療近代江湖頑疾的藥方,既立意深遠,又妙趣橫生。
No.3
《我在大清官場30年》
作者:黃雲凱
張集馨,是清代一名朝廷大員,經歷道光、鹹豐、同治三朝,在宦海沉浮三十年。他把自己在官場的種種見聞記錄在自己的年譜裡。他這本年譜叫做《道鹹宦海見聞錄》,書中對官場的鬼蜮情形刻畫入微,不亞於清末各種諷刺小說。
《我在大清官場30年》是黃雲凱以《道鹹宦海見聞錄》為藍本,將其轉寫成更適合當下讀者口味的白話文,並且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刪繁就簡,將史實重新連綴成文,大大增加了可讀性。
No.4
《硬球:政治是這樣玩的》
作者:[美]馬修斯
推薦完了中國版的宦海沉浮,再來介紹一本美國版的。上世紀70年代初,克裡斯·馬修斯從國會山的警察開始做起,不斷經營,擴展人脈,最終讓他的政治生涯迎來巔峰:他擔任過總統的演講撰稿人,還做過眾議院議長的首席助理,長期活躍在華盛頓的政治高層。
本書是馬修斯所撰寫的政治謀略課教程,暢銷多年,被無數人奉為圭臬。不管是處在政壇、商界還是職場,這些來自美國政治人物的經驗教訓,對你來說都會有極大的啟發。
No.5
《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在中國發生了若干細枝末節的小事,但這些易於忽視的事件,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至於萬曆朝中各種官場怪象,也都在書中被詳實地加以描述和分析。
這部經典作品在30多年中,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累計有90次印刷,暢銷已逾130萬冊,被譽為「像一道匕首,撕開了由意識形態統治歷史寫作的鐵幕」。
No.6
《高官反腐錄》
作者:羅昌平
從1983年到2013年的30年間,中國共處分了456名省部級高官。如果只看這個數據,那麼高官可能是中國最高危的職業之一。本書匯集了120位高官貪腐樣本,剖析錢權色交易內幕和官場潛規則,展現「高官高危」背後的真相。
本書作者羅昌平,是中國知名的反腐調查記者,四次獲得《南方周末》傳媒致敬,曾追蹤過「嘉禾拆遷事件」「郴州官場腐敗窩案」,更實名舉報過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巨額騙貸的內幕,堪稱中國記者的良知與楷模。
No.7
《追問》
作者:丁捷
為什麼有些人在沒有掌權的時候都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而在掌權之後卻成了腐敗分子?
《追問》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反腐警示錄,通過一群落馬官員的口述紀實,描摹他們從光鮮到落敗的全過程,揭示腐敗分子矛盾複雜的內心世界,同時予人以警示。這是一部反貪主題的作品,也是一部描摹官場腐化能力的作品。
No.8
《是,大臣》 & 《是,首相》
作者:[英]林恩、[英]傑伊
最後推薦的是兩本好玩的書。《是,大臣》《是,首相》是英國BBC在80年代拍攝的著名情景戲劇,曾斬獲多項大獎。英國下院議員為收看該劇會翹班回家,甚至連當時的首相柴契爾夫人也心癢客串過一集。
這兩本書是該片的兩位編劇根據劇本改編的小說,銷量超百萬,譯本也非常多,位列80年代最受歡迎的圖書第二、第三名。雖是根據喜劇改編,跟嚴肅的政治鬥爭距離很遠,但也不乏對政壇和外交的經典解讀,像「政治就是玩弄可能性的藝術」這樣的金句,時不時就會出現。
瘦么么攜手大頭思想食堂
與最好的思想同行
在瘦么么購買,幫尋找同伴,一同前行
▽
組團同行,可聯繫瘦么么(微信號:18366391665)
▼▼任性不組團,單獨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