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教科書《資治通鑑》,書中一小事,講透多少女人的心機!

2021-01-18 草民小二哥

權謀教科書《資治通鑑》,作為我的「睡前宵夜」,經常讓我「寢食難安」,書中一小事,誅殺十餘人,講透多少女人的心機!

網上經常有人說讀書無用,他們經常的話就是「讀了那麼多書,還不是去工廠流水線」,最開始對這樣的話,我可能還會反駁他們幾句,並且幫他們糾正他們的觀點,久而久之我都懶得反駁了,後面看到這樣的觀點,我都會直接回復一句「希望你的子孫後代都不用讀書,也不用去工廠流水線」!當然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讀書是我最大的愛好,讀書能帶給我許多的樂趣,並且能開啟我的智慧,尤其是讀歷史書,能讓我們從歷史的教訓中總結出經驗,並把這些經驗為己所用,就能幫助自己少走彎路,而在眾多的歷史書當中,有一部歷史巨著,它被稱為「帝王之書」,這部書就是《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之所以被稱為帝王之書,就是因為它的編著者司馬光編寫這部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帝王提供治國的經驗,所以這部書包含了帝王所需要的大部分治國韜略,裡面就涉及到了權術、用兵之道、用人之道、權衡之術等等,尤其是書中的權術權謀,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被眾多的帝王將相活學活用,生動地構建了封建社會的官場生態,所以這部書又被稱為「權謀教科書」,意思就是說,你可以從這部書中學會所有的權謀之道!

我非常喜歡讀《資治通鑑》,所以這本書就放在我的床邊,作為我的「睡前宵夜」,每天必讀幾頁,不過經常也因為裡面的內容,讓我「寢食難安」,比如書中就有一小事,但因此卻誅殺了十餘人,這件小事講透多少女人的心機!

這件事來源於《資治通鑑:73卷 魏紀5》,說西平人郭夫人被皇帝寵愛,所以皇帝就開始冷落皇后,然後皇帝邀請郭夫人去遊花園,郭夫人就給皇帝建議把皇后也邀請上,皇帝不同意,然後告訴周邊的人不要把去遊園的事告訴皇后,而第2天,皇后見到皇帝就去問:「皇上昨天遊園遊得開心不」,然後皇帝因為左右的人把遊園的事洩露出去,一連誅殺了十幾個人,最後命皇后自諡!

從《資治通鑑》記錄的上面這件事看,本身只是一個爭風吃醋的小事,但裡面涉及的權術,讓人不寒而慄,這件事真正的高手是誰?不是皇帝,而是郭夫人,郭夫人明知道皇帝不喜歡皇后,還故意讓皇帝去邀請皇后,也必然知道皇帝會拒絕,而且皇后在皇帝身邊有人,郭夫人也必然知道這些人會把消息透露給皇后,所以將計就計,借皇帝的手把皇后的一干人等全部消滅,由此可見,簡單的一個小故事就講透了女人的心機有多深,而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女人與這有著相似的心機呢?

《資治通鑑》適合每個人都去讀一讀,不僅僅是因為「讀史可以明智」,而是從這部書中我們能學到真正實用的知識,這些知識能讓我們用到職場,用在社會,能讓我們不被壞人的手段所陷害,這樣我們就能勇往直前,並且能駕馭人而不被人所駕馭,最終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在社會上獲得地位,在金錢上獲得財富,而這才是人生所應該追求的!

不到一頓火鍋的錢,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去購買!

相關焦點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短短15個字,講透帝王的「馭人之道」!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我每讀一頁,都「冷汗直流」,帝王不僅靠權力,更靠心機,短短15個字,講透帝王的「馭人之道」!「管理」的精髓,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鑑》!其實他們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大的聯繫,《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之所以編寫這部巨著,就是為了借鑑歷史的經驗,給當朝帝王提供治國的指導,所以這是一部治國之書,其中就包含了治國所需要的權謀權術、戰爭韜略、用人之道、識人之術等等,也正是有了這些東西,所以這部書又被稱為「帝王之術」,帝王能憑藉書中的東西去管理下面的臣民,甚至是管理國家,連國家都能管理的一部書,借鑑其中的內容,用在我們當下,那不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書中8個字,說透「成大事」的人的特質!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有勇氣讀完這部書,也算是我幾年來的一大進步,書中有8個字,算是說透了「成大事」的人的特質!說是看完了這部《資治通鑑》,當然有點自我吹噓的成分,因為這樣的書,能真正看懂,能明白其中歷史事件的道理,必然需要很高的水平,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可能也只是簡單的收穫了其中的一些權謀、人性等方面的認識而已!
  • 訪談︱姜鵬: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
    姜鵬自2007年起研究《資治通鑑》,曾承擔教育部青年項目「唐宋政治思想轉型視域下的《資治通鑑》」。最近他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採訪,談這部橫跨16朝1362年的史書。他認為,「學者官僚」司馬光帶著極為實用的目的撰寫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教科書」,而誕生了這部書的11世紀,則是中國古代政治最為文明、理性的時期。
  • 為什麼說讀懂《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建議你先讀讀這3句話
    如果只讀一部中國的史書,相信很多人會選《資治通鑑》,至少它是我的首選。《資治通鑑》跨越中國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史學巨著。無論是權力的更迭、施政的得失,還是制度的演變、人事的興廢,《資治通鑑》都講得明白,看得通透。為什麼說讀懂《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
  • 6-14歲必讀的《資治通鑑》,這套書給孩子講「活」了
    就是這套《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鑑》(全4冊),內容通俗易懂,插圖精美絕倫,讀來讓人震撼不已,孩子絕對會愛不釋手不同於市面上一般的版本,這套書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給孩子們講歷史,足足120個精彩故事,串聯起跌宕起伏的千年歷史,極為精彩。
  • 6-14歲必讀的《資治通鑑》,這套書給孩子講「活」了
    清朝歷史學家王鳴盛這樣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曾國藩評價其為「先哲驚世之書」,梁啓超稱讚它「亦天地之一大文也」。毛澤東,更是整整啃了17遍!說自己每讀一遍都受益匪淺……作家馮唐甚至堅定地表示:「如果只讀一本書,我就選《資治通鑑》。」這樣的一部絕世奇書,無論喜愛文學還是歷史的孩子,都絕對不可錯過。
  • 為什麼開始讀《資治通鑑》
    讀書一事,最難言明,說易也易,說難也難。思考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違反人性,所以讀書思考知易行難。 平常喜歡看演義小說,看著看著,慢慢對一個個的小故事,一個個的歷史人物起了興趣,又在朋友的鼓勵下開始看歷史類的書籍,這也是硬著頭皮看《資治通鑑》的原因。
  • 毛澤東讀一輩子《資治通鑑》,到底讀出了什麼?
    在汗牛充棟的歷史著作中,《資治通鑑》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資治通鑑》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北宋司馬光等撰,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 資治通鑑|後臺君答疑(一)
    在這共同經歷的數百年風雨中,很多朋友通過各種方式來與我交流,有提出建議和看法,也有指出文中錯別字的,在此我謹代表司馬光、姜太公、吳起、商鞅、孫臏、蘇秦、呂不韋、嬴政等一幹主創人員向大家表示謝意!(此處應有掌聲,請自行配音)另外有一些朋友也詢問我有關如何讀好《資治通鑑》的事情。
  • 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到底是什麼書值得讓人反覆讀?
    歷史書有很多:《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等等,數不勝數。但是最適合我們的到底是哪一本?如果有人問我學歷史要看那些書?我一定會告訴他學歷史必看的一本書-《資治通鑑》。要知道前段時間人民網、光明網大力推薦這本書,這本書不僅是公認的帝王之書,更是偉人最喜歡的一本書。歷史上的人物對這本書評價十分高,更是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並且每讀一遍就會在書上做好批註。
  • 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的《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6句金言!
    《資治通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史學典籍,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歷時一十九年完成,始啟於先秦周威烈王,橫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涵蓋十六朝,共三百餘萬字。《資治通鑑》之名由宋神宗趙頊欽賜,他認為此書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此書是後世政客都視若珍寶的必讀之書,可從中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曾國藩就曾點評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感言「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從這些先賢偉人口中就可看出此書是何等驚世駭俗。
  • 為何說讀《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必將大有作為?原來裡面藏智慧
    《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曾國藩讀數遍,稱它「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如《資治通鑑》講唐太宗用人之道:「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要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
  • 線上公益講座第七期國學經典《資治通鑑》第一講
    講座 介紹 概論《資治通鑑》是怎樣一部書,其在國學中的地位。司馬光、劉恕、劉頒、範祖禹四位作者情況,成書時代,成書原因,成書過程,編撰體例、全書卷目,主要內容,思想體系,以及對後世史學、哲學、學術、政治等的深遠影響。
  • 張國剛 |讀《資治通鑑》的三篇序言
    宋亡不仕於元朝,專心注釋《資治通鑑》,年逾古稀去世。胡三省《資治通鑑》注中所表現出來的家國情懷、卓識洞見,陳垣先生在《通鑑胡注表微》裡有精到的分析。上引序文中那段評價的意義是說,無論什麼人,不管是君是臣、還是普通百姓(人子),乃至帶兵之將,都應該了解歷史,從閱讀《資治通鑑》這部大書中尋找知識和智慧,提升治理國家的能力、克敵制勝的本領,以及為人處事的技巧。
  • 《資治通鑑》| 司馬光打造史學超級IP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中的佼佼者,並使編年體多了一個別名——通鑑體。編年體是中國傳統史書體裁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特點是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五經之一——傳說中孔子編訂過的《春秋》。早期編年體史書,記一朝一代史事,司馬光則第一次把戰國以來直到北宋以前的歷史貫通在一起。
  • 《資治通鑑》:不只是帝王之術,還有為人處事的樸素智慧!
    為什麼說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資治通鑑》?清代史家錢大昕說過:「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鑑》。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資治通鑑》講述了戰國初期到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等,以「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名傳千古、聞名於世。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於此,比如: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釋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取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讓我頓悟,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我用了半年時間,都沒有參透何為帝術,書中一過年小故事讓我頓悟,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過年是一件喜慶的事,新年新氣象!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會回顧去年一年讀了多少書,也會想想新的一年有哪些讀書的計劃,其實每讀一本書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歷,雖然書是別人去寫的,但是書中的那些經歷、智慧、思維方式卻是分享給所有人的,我們不用去飽受作者的那些人生痛苦,但卻能獲得作者的那些收穫喜悅,而這可能就是讀一本書的最大快樂,當然並不是所有書都是那麼容易讀的,比如有一本歷史巨著就非常難讀,這部歷史巨著就是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鑑》!
  • 為何偉人們愛讀《資治通鑑》?書中蘊含的道理,至今受用!
    除了《史記》以外,最值得讀的書恐怕非《資治通鑑》莫屬!《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從古至今,此書便是「帝王之術」的起源。《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約300萬字。
  • 《資治通鑑》只有帝王才能讀嗎?其實並不見得,老百姓也同樣適用
    北宋文學家司馬光歷經19年,記下了春秋戰國至宋朝建立之前期間,1362年歷史的發展軌跡,為的是為後世的統治者們總結經驗,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賜名為《資治通鑑》。梁啓超曾經說過《資治通鑑》成功的原因在於編寫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寫給皇帝看,《資治通鑑》也被稱為「帝王的教科書」,此書成書於北宋,據說在南宋的時候只能皇帝和太子才能看,別的皇子或者大臣看了都有謀反之嫌,會招惹來殺身之禍。但是是時至今日,《資治通鑑》已經在市面上流傳開來,但是還是有些人認為只要有帝王讀了才對自己有用,其實不是這樣的。
  • 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
    (為方便後面的敘述,就叫她阿敏吧)後來先生告訴我,那位女士上學的時候就是他們班上的學霸,非常喜歡讀《資治通鑑》。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國內某知名企業研發工程師。後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突然辭職,考入了某211高校做教師,據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先生最後感嘆一句: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話誠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