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資治通鑑》?
清代史家錢大昕說過:「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鑑》。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
《資治通鑑》講述了戰國初期到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等,以「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名傳千古、聞名於世。
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於此,比如:
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釋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取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
這句話可用來勸誡人們特別是領導應廣泛聽取意見,克服片面性。
2、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好目睹。
釋義: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3、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裡卻刁鑽歹毒得像劍一樣狠。
這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4、用人所器,各取所長。
釋義: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其長處而使用。
這句話用來告誡領導任用人才要根據個人的長處來使用,揚長棄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
5、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釋義: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得;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得。
可以說《資治通鑑》概括了人生的所有智慧。
有人說,讀《資治通鑑》的人都很可怕。比如,我們都知道的一代偉人就讀了17遍,全書做滿了標記和評語,並充分運用到實踐中。
而李嘉誠在很小的時候就讀完了這本書,他說:不管是經商創業、人生職場,有一本書不可不讀,那就是《資治通鑑》。
梁啓超稱之為「帝王教科書」,曾國潘稱其為「中國經世哲學的巔峰之作」,金庸說:我寫作的功底,正是來自於《資治通鑑》,它令我更了解歷史規律。
你會發現讀過《資治通鑑》並能讀懂的,都大有作為。不管是職場競爭、商場權謀、人生抉擇,這本書都能給到你最高智慧的指導,遠超市面上教你各種方法論的書籍,因為中國文化的「氣」,很大程度是靠著這些歷史經典傳下來的。你只要能看懂一點,你的格局和智慧也會超過身邊的人。
點擊下方商品卡,獲取《資治通鑑》白話文對照版,全6冊,原價258,現只要1/3的價格,99元即可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