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讀《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必將大有作為?原來裡面藏智慧

2021-01-18 小剛視野

《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曾國藩讀數遍,稱它「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如《資治通鑑》講唐太宗用人之道:「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要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

講處事智慧,從故事中剖析出:「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即為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

講做人處事,需掌握勢態和度:「物極則反,器滿則傾」,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極端必會走向反面。

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是講做人、處世智慧。難怪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史書,涵蓋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

李嘉誠很小的時候就讀完了資治通鑑,他說,不管是經商創業、人生職場,有一部書不可不讀,那就是《資治通鑑》。梁啓超稱其為「帝王教科書」,曾國藩稱其是中國經世哲學巔峰之作。全書匯總中國古代政治智慧方面的成就。所以商場你要想不敗,這本書值得一讀。

馬雲的格局眼界智慧,李嘉誠老謀深算,在商場立於不敗之地,許家印的飲水思源、遊刃有餘,都是汲取了書中的智慧!

只是讀資治通鑑原著,古文生澀難懂,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讀它最佳方式是先讀通精品白話版。

今日便推薦這套精品之作,為市面罕見的白話本佳作,全套6冊,只要69元!

相關焦點

  • 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
    (為方便後面的敘述,就叫她阿敏吧)後來先生告訴我,那位女士上學的時候就是他們班上的學霸,非常喜歡讀《資治通鑑》。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國內某知名企業研發工程師。後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突然辭職,考入了某211高校做教師,據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先生最後感嘆一句: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話誠不欺我。
  • 為什麼說讀懂《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建議你先讀讀這3句話
    如果只讀一部中國的史書,相信很多人會選《資治通鑑》,至少它是我的首選。《資治通鑑》跨越中國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史學巨著。無論是權力的更迭、施政的得失,還是制度的演變、人事的興廢,《資治通鑑》都講得明白,看得通透。為什麼說讀懂《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
  • 《資治通鑑》:不只是帝王之術,還有為人處事的樸素智慧!
    為什麼說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資治通鑑》?清代史家錢大昕說過:「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鑑》。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2、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好目睹。釋義: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3、口有蜜腹有劍。釋義: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裡卻刁鑽歹毒得像劍一樣狠。這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4、用人所器,各取所長。釋義: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其長處而使用。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讀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鑑》,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 《資治通鑑》中的智慧,讀史使人明智,史書中的獨特魅力
    有一句話就叫「讀書使人明智」,並不是說只要多讀幾本史書就會變得聰明,沒有那麼簡單。讀史書的關鍵就在於領悟,要能領悟其中的道理,使其變成自己的智慧。在自己遇到相同的困難時,能夠應對的方法。要知道我們將要經歷的各種困難,都曾經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形式發生過。
  • 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到底是什麼書值得讓人反覆讀?
    歷史上的人物對這本書評價十分高,更是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並且每讀一遍就會在書上做好批註。開個小玩笑,如果你讀《史記》和《戰國策》,那麼人就會變得血氣方剛,就想著去當個刺客或者策士,夢想著向荊軻或者蘇秦那樣縱橫四方。但是如果你讀《資治通鑑》讀多了,那你就會變得成熟穩重,說話三緘其口,做事三思而後行。為什麼?
  • 為什麼說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資治通鑑》?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可以說,司馬光奉獻給後人的《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處世修身智慧的寶藏。司馬光在長期身居高位,加上宋朝賞識文官,給他們較高的待遇。在這種情況下,維持相對富足的生活比較容易,但是,司馬光始終堅持「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始終保持「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的生活狀態,《資治通鑑》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書中8個字,說透「成大事」的人的特質!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有勇氣讀完這部書,也算是我幾年來的一大進步,書中有8個字,算是說透了「成大事」的人的特質!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資治通鑑》能讓我們了解歷史,更能讓我們的思想穿越在各個朝代,與當時的人感同身受,讓我們考慮一下,如果我們在那些朝代,我們能比其中的人做得更好嗎?或者我們能有更大的智慧去處理那些歷史大事件嗎?這種與書中的交流,就是讀這部書的快樂所在!
  • 讀資治通鑑——豫讓
    他為何要把豫讓的事跡再一次寫出來呢,而且是放在周記這個並不長的時間段中?我又去細細的讀了一遍《刺客列傳》,再品了關於豫讓的記敘,才懂得司馬光寫豫讓的深意。從開始的君王治國,到選擇嗣子,再到豫讓,有一個明顯的脈絡——如何做君王,如何用臣子。豫讓是人臣的代表,所以司馬光要再敘述一遍豫讓的事跡。
  • 司馬光花十九年修《資治通鑑》,熊逸一天一句讀《資治通鑑》
    讀蘇東坡,不得不提到王安石變法,而談到王安石變化又無法避開他的對手司馬光。最近熊逸在得到讀起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一天一句。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從來都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本史學巨著,這是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包括從戰國初期到五代末期的一千多年的中國史,耗費19年時間。
  • 毛澤東讀一輩子《資治通鑑》,到底讀出了什麼?
    在汗牛充棟的歷史著作中,《資治通鑑》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資治通鑑》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北宋司馬光等撰,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 今讀《資治通鑑》應達到三重境界
    張國剛:《資治通鑑》作為一部編年體通史,充分體現了史德以及史學、史才、史識的高度結合,是了解戰國秦漢魏晉隋唐五代歷史的一部信史。梁啓超說它是迄今無法取代的通史藍本。毛澤東說:中國有兩部大書,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一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不得志的情況下撰寫的。唯其有才,故能寫出好書,值得閱讀;唯其不得志,故能寫出深刻的書,值得參悟。
  • 辛德勇教授教你怎樣讀《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介紹》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學著作,甚至可以說一部輝煌的史書,然而正如俗語所云,曲高和寡,好的,並不一定就是適合更多的人閱讀的,至少不一定是誰一上來就能讀、就能讀得下去並讀得出興味來的書籍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其中精華的10句話,教你古人智慧!
    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說起《資治通鑑》,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它裡面。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資治通鑑|後臺君答疑(二):讀《資治通鑑》的現實價值
    略有不同的是,後臺君在收到了不少謬讚和鼓勵的同時,也收穫了不少批評……例如有位盆友抱著極其恨鐵不成鋼的態度批評本後臺,說文章寫得雖然有趣,但是比起黃仁宇的作品還是缺乏厚重感,差點東西。當後臺君看到本條評論時,差點就把剛喝下的咖啡吐到了桌子上!
  • 讀《資治通鑑》對提升一個人的修養有什麼意義?
    讀《史記》多了,人會熱血沸騰,屁股一抬,就想離開椅子,去當遊俠、辯士或刺客;而讀《資治通鑑》多了,屁股又坐回來了,會考慮做大事前,先學一點邏輯思辨。《史記》等紀傳體史書看的主要是個人傳,個人命運,個人奮鬥。當然,《史記》各國世家,天子本紀,也都有年表大事,但那個太悶了。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讓我頓悟,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我用了半年時間,都沒有參透何為帝術,書中一過年小故事讓我頓悟,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過年是一件喜慶的事,新年新氣象!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會回顧去年一年讀了多少書,也會想想新的一年有哪些讀書的計劃,其實每讀一本書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歷,雖然書是別人去寫的,但是書中的那些經歷、智慧、思維方式卻是分享給所有人的,我們不用去飽受作者的那些人生痛苦,但卻能獲得作者的那些收穫喜悅,而這可能就是讀一本書的最大快樂,當然並不是所有書都是那麼容易讀的,比如有一本歷史巨著就非常難讀,這部歷史巨著就是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鑑》!
  • 張國剛 |讀《資治通鑑》的三篇序言
    宋亡不仕於元朝,專心注釋《資治通鑑》,年逾古稀去世。胡三省《資治通鑑》注中所表現出來的家國情懷、卓識洞見,陳垣先生在《通鑑胡注表微》裡有精到的分析。上引序文中那段評價的意義是說,無論什麼人,不管是君是臣、還是普通百姓(人子),乃至帶兵之將,都應該了解歷史,從閱讀《資治通鑑》這部大書中尋找知識和智慧,提升治理國家的能力、克敵制勝的本領,以及為人處事的技巧。
  • 為什麼開始讀《資治通鑑》
    讀書一事,最難言明,說易也易,說難也難。思考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違反人性,所以讀書思考知易行難。 平常喜歡看演義小說,看著看著,慢慢對一個個的小故事,一個個的歷史人物起了興趣,又在朋友的鼓勵下開始看歷史類的書籍,這也是硬著頭皮看《資治通鑑》的原因。
  • 如何讀懂一千年前的《資治通鑑》?
    (上海人民出版社供圖)   姜鵬師從經學史大家朱維錚,專研中國傳統文化。姜鵬倡導用思想史的方法來解構、理解《資治通鑑》,鉤沉隱性的史料價值,參悟個中三昧,發現歷史現象背後蘊藏的哲思。   姜鵬表示,以往對《資治通鑑》的研究注重探究其體例和材料,而忽視了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的時代背景和政治思想;以往讀《資治通鑑》,關注的是司馬光作為史學家的身份,而沒有重視司馬光作為政治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