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做音樂,有的人做生意,陳鴻宇想兼得是否能如願

2021-01-17 澎湃新聞

陳鴻宇第二張個人專輯《一如年少模樣》在樂童的眾籌即將結束,籌得的數額已過38萬元,遠超計劃籌資目標77777元。他的「行歌·年輕人」巡演4月1日從北京起跑,北京和上海站售罄所用的時間分別是20小時和不到兩天。

既是作曲人、歌手,又是音樂平臺「眾樂紀」的創始人及主理人,陳鴻宇很忙,忙到婉拒了巡演路上的所有採訪(經紀人語)。

陳鴻宇第二張個人專輯《一如年少模樣》在樂童的眾籌頁面

他不走李志的路,不走趙雷的路,走了一條自己的路,在改變獨立音樂業態方面是有抱負的人。

獨立音樂行業裡,有的人做音樂,有的人做生意,二者很難得兼。陳鴻宇的解決之道是:「做音樂的時候不要考慮太多的商業,做完音樂之後不要太多地去談情懷。」

他以自己的方式成功了,因為不僅音樂內容緊緊抓住時代脈搏,推廣的方式也活潑高效。又非常地有自知之明,從電臺辭職最終決定全職做音樂的初衷是因為喜歡這個行業的方方面面,抱著能否做出一番事業,打造更好業態的態度投入其中。

陳鴻宇

落到自己的音樂本身則很謙遜,希望「眾樂紀」這個平臺能夠高於自己。換句話說,陳鴻宇做音樂的初衷既非強烈的表達欲望,也沒有能夠一直打造爆款,一直紅下去的信心,更像一個有想法的生意人。

在野生野長,始終沒有建立很好規範的中國獨立音樂界,二十年前冒頭的是因其一身反骨和振聾發聵的聲音,十年前冒頭的多因深厚的音樂、文學和閱歷積累,近幾年冒頭的則集中在對行業的推動和時代的歌頌上。

陳鴻宇的「行歌·年輕人」巡演4月1日從北京起跑。

拿陳鴻宇和李志、趙雷對比,因為他們的個案既特別,又體現了行業的不同可能性。

李志是不可複製的孤立個案,因其既經歷了漫長的積累期,其間差點因為做不下去而上了一陣子班。後來他以高度自律和契約精神把音樂這種天生具有散漫自由特質的藝術形式變成了一絲不苟的事業。從本質上來說,李志是以一己之力扛起從前唱片公司的責任,他走的仍然是傳統音樂行業的道路,但是對不甚興旺的獨立音樂界是一劑強心針。

李志

和李志一樣,趙雷也經歷了比較長的積累期。他的「地下」時期並未累積眾多鐵桿粉絲,但是他被《歌手》選中後迅速擴大影響力,又憑藉《三十歲的女人》和「兩會版」《成都》掀起話題。享受著幾代民謠歌手們攢下的紅利,又引發刺到大眾痛點的話題,趙雷的走紅雖然也與傳播方式和傳播偏好密切相關,但此後的落腳點想必也不過是出專輯,開巡演,上音樂節,上電視等傳統路線。

與他們不同,陳鴻宇既然從一開始就未把自己定位為純粹的音樂人,野心自然也比他們大得多。

趙雷

1989年出生於內蒙古的陳鴻宇外表文弱文藝而骨子裡能量充沛。中學就組樂隊寫歌錄專輯演出,大學念的是新聞專業,跟新聞沾邊的宣傳、策劃都做過,履歷上還有管理培訓、開餐館送外賣、拍紀錄片的經歷,電臺和樂童的工作使他最終明確了未來的方向。

陳鴻宇躋身充分擁抱網際網路紅利的一代人中,大學時代「沒好好讀書,混跡各種平臺,研究手機軟體,泡吧看帖」。因此還未成名時候他被十三月唱片的盧中強看中並投資,後者賞識的便是他初出茅廬卻已有一套完整的團隊運營思路。

創辦音樂人平臺「眾樂紀」和陳鴻宇的成名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理想三旬》和《行歌》推出在眾樂紀創辦(2015)之後不久,孰料很快就火了。「沒想到的是,我做眾樂紀的邏輯還沒有完全理清楚時,出的歌曲先火了起來。」

於是兩邊各自在摸索中前進。

看起來,眾樂紀就像早年那些臺灣音樂人轉型當老闆的唱片公司/廠牌,只不過更輕量,更靈活,「素昧平生一拍即合,勾搭成雙你來我往,寫點小詞談談唱唱。」陳鴻宇的初衷是利用自己的名聲和資源作為流量入口,從而帶動籤約的其他音樂人。

它擔當傳統唱片公司的角色,包括籤約音樂人,為其定位、製作、包裝、宣傳、做演出、舉辦線上線下的活動等。

從版權源頭到周邊,眾樂紀的經營範圍實際已廣於傳統唱片公司。截至去年年底,它的曲庫已擁有百餘首作品,並致力於幫助音樂人在國內外的流媒體渠道正規發行,並已完成了兩張合輯,舉辦了不少時髦的文創活動。

與其說陳鴻宇是獨立音樂人,不如說他更貼近自己當老闆的商業歌手。

他的創作方式亦更像唱片公司的操作模式——部分自己創作,部分外包給其他創作人,音樂製作的其它環節亦有人各司其職。

從首專的唐映楓包辦詞作,到第二張專輯擁有唐映楓、石文濤、李騰歡等多位詞作者,陳鴻宇的個人職責非常清楚——作曲及演唱。

以上關於陳鴻宇「成名史」的部分比較枯燥,對於行業來說只是一個成功的老瓶裝新酒的故事。

陳鴻宇真正有趣的地方不在於他擁抱了網際網路並在短時間內賺得紅利,而是他身上的時代性。

民謠像人生,人生當百味。陳鴻宇的民謠,卻是無味的。

他作的曲不壞,聲音沉著乾淨,編曲懂得去繁就簡且品位不出錯,詞卻患時代文藝病,擅長故作瀟灑或戲謔,避重就輕的結果就是說了/唱了很多卻好像什麼都沒說。

陳鴻宇在途中

《看見音樂》做過一次別致的採訪,所有的問題都出自這張新專輯裡的歌詞。這裡摘取幾段問答。

問:

成長過程中經歷過最「苦澀」的事?

行歌,誰在一邊走一邊唱一邊回頭張望

那些苦澀始終都要去嘗

——《行歌》

答:

一次喝了十幾罐啤酒。

問:

春夏秋冬最喜歡哪個季節?

春天戀夏天倦秋天困住冬天

鄉音未變只少了心心念

——《額爾古納》

答:

秋天,涼爽的略帶悲涼。還有,秋天裡一件外一件穿衣服好搭配。

問:

去過最遠的地方是?

你說不再虛設遠方

誠然才理解

何為遠方

——《來信》

答:

另一個人的心裡。

問:

最近比較喜歡的「書」?

臂彎做衣架

搖晃在庭前

腰杆做長椅

你輕靠

或躺下看書

——《早春的樹》

答:

《故事會》。

陳鴻宇就像他的音樂一樣,不是發自個體之肺腑(儘管有《額爾古納》這樣的作品),而是順應時代的流水線作品。

它不好也不壞,聽了不會犯噁心也不會頭暈;能夠滿足年輕人對浪漫和文藝的幻想,又不會傷筋動骨嗆出鼻涕眼淚,一切都剛剛好在安全範圍內。

城市青年愛他,因為他就是其中一員。李志和趙雷是苦哈哈的城鎮青年掙扎著一路往上爬,再早些的獨立音樂人們千姿百態,但大都曾經詩酒不輟,音樂是用生命刻刀刻出來的。

他們都不是我們中的一員,卻能夠觸到靈魂,因為境遇的不同並不是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不同。

馬頔

宋冬野

而陳鴻宇,或者馬頔、宋冬野們都是正宗的城市青年,他們的面相出奇的相似。他們試圖代表的這一代年輕人不會餓死,也沒有太大的野望;每日生計繁忙耳目不得閒,心裡卻還有浪漫嚮往。

酷烈的深厚的百味陳雜的音樂往往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容不下,陳鴻宇們的音樂不擾人而悅人,即便歌詞空虛得緊,偶爾聽到一耳朵也不會覺得出格。

用不痛不癢的撫慰心靈,用「喪」文化排遣失落為空虛找到共鳴(著名的百憂解《馬男波傑克》),粗製濫造的負責吐槽取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多撩人),城市青年的三大法寶,件件背後都藏著一張不快樂的臉。

最後反駁一個時下流行的觀點:在渠道如此發達眾多的今天,你不成名,只能是因為你不夠優秀。

優秀的不能成名,也許只是因為時不我與。成名的,也未必就是優秀的。

比如很欣賞的一支新樂隊「假假條」,血性到簡直是杜鵑啼血,聽得人頭皮發麻,音樂本身又非常精細耐咀嚼。但是他們太嗆人,侵略性太強,遠不及陳鴻宇們春風化雨。

但是有陳鴻宇的嘗試仍然是好的。行業壯大,儘管良莠不齊,總歸機會多一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小鮮肉」陳鴻宇:做音樂和做經營,我都覺得很有意思,都是真喜歡!
    他是陳鴻宇,內蒙古人,但外表看起來並不像是「套馬杆的漢子你威武雄壯」,而是有些文弱,戴個眼鏡顯得斯文,正是小文藝小清新喜歡的那款。但陳鴻宇又不僅僅是個歌手,也不僅僅是個創作人,他還是一個組織「眾樂紀」的主理人,還有說這個品牌已經拿到了200萬的天使投資,所以陳鴻宇更靠近「麻油葉」的馬頔,不單單是音樂人,更是經營者。
  • 為何有的人能從音樂中獲益,有的人卻很糟糕?因為你選錯了音樂
    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環境變得超級有能量,你才會超級有能量。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音樂。有的音樂你聽起來就覺得好快樂、好舒服、好感動,有的音樂一聽起來,就馬上回想起過去的傷心往事。但是現在市場上95%的音樂都是令人傷感的。因為它讓你傷心了,它讓你回味了,所以你一聽,聽完一盤換下一盤都沒效,都不能激勵你。所以,一定要遠離負面,包括遠離那些負面的歌曲。
  • 為何有的人天天做夢,有的人卻一夜無夢?夢做得多,說明睡眠差?
    早上來公司的路上遇到了同事,同事和我說她做了一夜的夢,醒來之後整個人非常的疲憊,困得想再回去睡一覺。確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天天都做夢,但有的人卻能一夜無夢好眠到天亮,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差別?是不是夢做得越多,睡眠就越差?為什麼有的人天天做夢,而有的人一夜無夢?
  • 陳鴻宇就是陳鴻宇,那個能將民謠唱出散文詩味道的大男孩
    而無論是《濃煙下的是個電臺》還是《一如年少模樣》,陳鴻宇就是陳鴻宇,那個能將民謠唱出融化的散文詩味道的陳鴻宇。 對於陳鴻宇的簡介很簡單,寥寥數語,卻每一句話都是與音樂相關,對於他,我寧願去說他是一位獨立音樂人而不是一位民謠歌手。
  • 有的人愛到死,有的人怕到死,這樣做卻搶著吃!
    榴槤真是水果界的尷尬存在,有的人愛到死,有的人卻避之不及。不喜歡榴槤的人怕的是它的味道,其實處理好了大家都愛吃,用榴槤做甜品就是很不錯的選擇。今天茶茶教大家用榴槤做榴槤馬芬蛋糕+mini榴槤千層,香甜可口,不愛吃的人也能吃好幾口呢~配料:玉米油60克、白糖50克、鹽2克、低筋麵粉110克、無鋁泡打粉2克、淡奶油60克、雞蛋一個、榴槤一瓣、白糖10克 烹飪步驟:1.先處理榴槤,取核,加入10克白糖
  • 對話民謠歌手陳鴻宇:從《理想三旬》到《與荒野》音樂始終是愛好
    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有著渾厚、低沉聲音的個子高、面目清秀的大男孩是個有著天然「反差萌」的民謠歌手;在陳鴻宇自己看來,他更願意把自己定義成「業餘」的獨立音樂人;而在記者看來,「業餘」、「獨立」和「音樂人」三個標籤之下,是一個愛思考的靈魂,有著獨特的好惡。陳鴻宇:「業餘」獨立音樂人1.音樂始終是愛好
  • 你好,我是陳鴻宇
    在內蒙古,陳鴻宇讀的是新聞系。後來到北京,當過外賣員,跟人合夥開過餐飲店,也曾被某音樂網站拒之門外。,再公開徵詞或邀人作詞、編曲、錄音、製作,在做音樂這件事上,他很認同「聯合生產」的理念,也因此有了「眾樂紀」。
  • 陳鴻宇的「理想三旬」,可能是喝杯梅見做個夢
    原標題:陳鴻宇的「理想三旬」,可能是喝杯梅見做個夢「成名要趁早」,這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一句話,但是「厚積薄發」也常常被人提及。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所謂的成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親眼目睹一個從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的男生到成為眾樂紀創始人的全過程,你會深深喜歡上這種真實的逆襲感。
  • 陳鴻宇《理想三旬》:額爾古納的音樂少年與他的夢想
    《理想三旬》是由唐映楓作詞、陳鴻宇作曲,陳鴻宇演唱的一首城市民謠歌曲。收錄在《濃煙下的詩歌電臺》。據說,這首歌是當時陳鴻宇走在由北向南的火車上,孤身一人,回憶以前並不是形單影隻,依稀還記得以前坐車往南走路上鄰座的人,還有身邊的她。
  • 到了癌症晚期,為什麼有的人撐不了多久,有的人卻能多活好幾年?
    人活著最怕身體出毛病,尤其是大病,一提及該問題,人人都談之色變,這仍是十分棘手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一出現就難以逆轉的,也有許多成功緩解的例子,不過有不少情況,在早期的時候比較隱匿,使得發現時已經比較嚴重了,拖成晚期的,這對於人的心理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 喜歡聽陳鴻宇的這首歌?你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濃煙下帥哥電臺」裡的少年痞氣,自製音頻節目「音樂人攻略」裡的成熟大氣,這樣的陳鴻宇在音樂裡卻保持著從未改變的一股子倔氣—做自己的音樂。他聯合幕後圈共同發出對「理想三旬」的改編邀請,他展露出屬於音樂人的行業做專輯一樣堅持,那就是音樂的希望更多人能將自己的理想與三旬通過音樂表達出來。這一首即將發行的全新編曲的歌,會以特別的方式,邀請更多人加入到合唱當中,讓更多「理想」的聲音,被聽見,被感知。有人說「一旬敗給年少輕狂的理想,二旬敗給青澀無知的愛情,三旬敗給滄桑寂寥的現實。」
  • 流浪狗中有的會跟人回家,有的卻迴避人類,它是如何看待普通人的
    無論身處什麼狀態的狗,包括流浪狗,它們都希望有主人做其內心的依靠,同時這也是所有群居動物的本能,主人在它們心中的地位之重要,可以和它們的生命畫等號。所有沒有主人的狗,無時無刻地想擁入主人的懷抱,它們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它們不厭其煩地會為此去做嘗試,只是它們的表現方式不一樣;有的會表現得大膽而積極,有的卻因內心留有被人類傷害的陰影而缺乏自信,但不變的是它們都想有個主人成為其內心的依靠。
  • 陳鴻宇:從《理想三旬》入坑,到《茶酒伴》沉淪
    陳鴻宇,喜歡他的人可能他的每首歌都聽過,可能都去過他的演唱會現場,有關他的信息都時刻關注。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可能只是個陌生的名字,也不清楚他是幹嘛的。很多人把他定義為民謠歌手,但他說自己是獨立音樂人,做自己想做的音樂。第一次聽陳鴻宇的歌,是在2016年的夏天,我和很多人一樣,都是從那首《理想三旬》開始。
  • 陳鴻宇 | 民謠是我用心訴說的理想和故事
    直至現在人們接觸的音樂風格越來越多,電子嘻哈、流行樂曲、電音二次元等才發現,音樂不僅沒有國界,更沒有所謂的最高境界。每個時代,都有一群人誕生並創造一個時代的不同凡響。在這些風格迥異的音樂中,被稱為「小眾音樂」的民謠歌曲反倒增添了一絲平穩和地氣。
  • 有的人沒機會見,相見不如不見;有些想做的事,有了機會卻不想…
    有的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又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有些事一別就是一輩子,一直沒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公主在藥效發作前偷偷越窗溜了出來,想隨性逛逛民間以放鬆心情,但不久,因鎮靜劑的藥效作用,公主竟在廣場附近噴水池邊的一條長椅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與此同時,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裡恰好打完牌經過這裡,以為這是一個喝醉了的少女,就租了一輛計程車想把她送回家。可因公主睡得神志不清,無奈之下,喬只好把她帶回了自己的住所,並讓她睡在了沙發上。
  • 陳鴻宇:一個敢作敢為的「另類」獨立音樂人
    「眾樂紀」即「Enjoy Music Together」,是一個開放性的音樂計劃,鼓勵所有對創作一本專輯感興趣的人加入進合輯的創作中,在這張合輯中,愛好音樂的做音樂,愛畫畫的畫插畫,善於寫作的填詞,喜歡唱歌的有機會和音樂人同臺演出,它通過網際網路連接了每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貢獻者,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進來參與這場大眾創作的跨界融合體驗。
  • 同樣是胃腫瘤,為什麼有的人恢復得很好,有的人不久就復發了?
    有些腫瘤患者做了手術以後能夠生存很長一段時間,有的腫瘤患者做了手術以後不久就復發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和以下這4個因素有關。為什麼有的胃腫瘤患者不會復發,有的胃腫瘤患者很快就復發?1、和發現時間的早晚有關大家都知道腫瘤想要達到好的治療效果,想要儘可能地延長生存期,就要早發現。在腫瘤早期的時候就進行治療,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好,對於身體的損耗會比較小。
  • 陳鴻宇:民謠新生代,你了解他的成長軌跡嗎?
    陳鴻宇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從小就很喜歡音樂,他不同於其他的專業音樂人士,他接觸音樂的時間其實不如別人接觸得早,因為他很喜歡音樂,然而在他的堅持下,他的爸媽在他讀初中的時候送給他一把吉他,這可是他人生第一把,陳鴻宇十分珍惜它。那他為什麼會成為新生代唱將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他的故事吧。
  • 為什麼有的人耳屎是溼的,有的人耳屎是幹的?
    很多人疑惑,那麼耳屎究竟是什麼物質呢?其實他是耳道皮膚腺體分泌出來的物質,當然這裡面也包含塵土以及皮膚的一些脫落皮屑。即便是我們不去掏耳朵,耳屎也是可以自己排出耳道外面的。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有些人發現耳屎是溼的,有的人耳屎是幹的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的人耳屎是溼的,有的人耳屎是幹的?
  • 我有2萬塊,想做個小本生意,做什麼好呢?
    可能很多人都比較拮据。回家過年又沒有多少錢,關鍵是兒女讀書,沒有父母在家管教,學業也荒廢了。我現在有幾萬元錢想去做個小本生意,可又不知道做什麼才好,做生意沒有百分之百的賺錢,都是要靠自己去經營的,同樣的生意,有的人賺得滿盆金箔,有的人虧得血本無歸,都是經營方式不一樣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