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火鍋外賣發財的第一批老闆,已經跑路了

2020-12-26 騰訊網

文 | 商業街探案

疫情讓餐飲門店的日子不好過:

海底撈在1月26日宣布停止門店營業後,有機構預計,海底撈2020年營收或損失50億,而海底撈在高度分散的火鍋s市場僅佔到2.2%的市場份額,艾媒諮詢曾在2019年發布過一份報告,指出火鍋在中國餐飲市場中佔比份額最多,並穩步增長,有望在2020年突破7000億,可想而知,火鍋門店停業,空出了多大一塊兒市場。

於是就有創業者瞄準了火鍋外賣連鎖。商業街探案的一位讀者孫先生留言表達了他的思考和困惑:想趁著疫情期加盟一家火鍋外賣連鎖,因為他覺得需求很旺盛,而且非常時期,心儀品牌的加盟政策比較優惠,算抄底,但有位搞餐飲的朋友卻勸他,火鍋外賣在疫情期做起來的難度很高,而且就算火了,疫情結束後,95%的消費者都會回到門店的懷抱。

「短命生意,不要做。」這位朋友說。

曇花一現的火鍋外賣創業潮

專營火鍋外賣不是新事物。

在2011年6月就有一家臥底火鍋成立,其主打的就是線上配送,創始人邱星星認為:在所有的外賣中,火鍋是唯一既能保持溫度又能保證美味的品類。

臥底火鍋的經營數據因為年代久遠而缺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開始,外賣平臺的風口真正到來——美團在2014年完成了460億交易額,創始人王興在當時提出2015年是o2o決戰年,但臥底火鍋似乎沒抓住補貼大戰的機會,把外賣發展壯大,倒是在16年於北京潮地工體開設線下店,其店店面面積有1000多平米,206個座位,以o2o的概念拿到A輪融資,此後再無融資消息。

今天,在大眾點評定位臥底火鍋的誕生地北京,已經搜索不到該店,並且也無法在美團外賣中搜索到該店。

另外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董火鍋主打「掌上一小時速達火鍋外賣」,定位在年輕白領,號稱「懶人經濟」,創始人董國斌也高度看好火鍋外賣,認為聚焦外賣的火鍋品牌利潤空間比傳統火鍋品牌至少提高了20%,遺憾的是,在其成立地北京,大眾點評僅兩家店鋪在營業中,美團外賣無法找到該店。

事實上,業界公認的火鍋外賣創業元年在2015年,除臥底火鍋和董火鍋外,大批火鍋外賣創業者入局,但有數據統計,在2016年,其中90%的品牌倒掉了。

同年入局的淘汰郎創始人趙子坤認為,這些火鍋外賣品牌死掉的原因是客群定位出現了偏差,他們模仿海底撈做大鍋、家庭消費,導致客單價普遍較高,卻忽視了這部分群體只是海底撈堂食的延伸,不代表大眾市場。

外賣火鍋

饈饈小火鍋的創始人馬永傑則認為,本來外賣火鍋的基數就小,這些創業者的運營還不專業,活不下去是必然的。不過,目前只能在大眾點評上查到8家饈饈鄰家外送小火鍋,都在山東境內。

按照淘汰郎的說法,他們是大浪淘沙後,成功活下來的品牌。

趙子坤認為,火鍋是特殊品類,要點很多單品,比如海底撈,點完三、四百元的客單價,一兩個人吃不了,人多了以後又不方便,只有小火鍋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淘汰郎打出了99元外賣小火鍋模式。

同時,淘汰郎自建加工廠,由工廠直接供給成品到店,每個城市設置5-15個門店,每個門店不做堂食,相當於前置倉,覆蓋範圍為5公裡。在17年7月,淘汰郎拿到A輪融資,同時從自營模式轉為加盟模式,到2019年3月,覆蓋全國230座城市,近400家門店,累計銷售額突破4.4億元,但再無融資消息。

加盟活下的品牌?不合算

因為火鍋外賣的特性,加盟存活下來的火鍋外賣品牌似乎不是個好主意。

商業街探案在年前了解到,淘汰郎的加盟費是6.98萬元,另外需要付保證金1萬,品牌管理費9800元一年一店,合同有效期在3年。

對於加盟的商戶,淘汰郎會提供開業前的選址服務,營養裝修和培訓,開店後會提供產品研發、市場營銷方案、門店運營管理和外賣平臺運營等服務。他們同時還給諮詢者提供了盈虧分析:

(淘汰郎盈虧分析)

以一線城市為例,只要能滿足客單價210元,每日客單量25單,每月客單量750單,那麼一個月的交易額會在157500元,然後扣除食材成本63000元,配送成本15750元,房租12000元,人工15000元,平臺佣金及活動補貼2325元、水電雜費1500元,一個月的利潤將達到26625元。

但從事餐飲多年的郝振(化名)告訴商業街探案:「你要付出的資金遠遠高於他給你看到的價格。」

他分析:「房租即便算12000元,一般正常情況下壓二付三,光是房租就要先投入5到6萬。此外,人工15000元是完全沒有計算吃住的價格,也別以為不做堂食就不用裝修了,他們開始不會告訴你,但交了加盟費後就要往裡砸錢了,裝修費用大概也要3萬,最後前期投入到可能會在25萬左右。」

郝振同時認為,淘汰郎給出的盈收前景,即月售750單,客單價210元的目標很難達成,要持續盈利很難。數據顯示,即便擁有客單價低、擴張成本低(加盟)兩個「優勢」,淘汰郎的體量也沒蓋過海底撈的外賣業務——從美團外賣可見,其在上海虹口區有兩家店,一家是上海1店,1月月售在151單,一家是虹口店,月售350單。而海底撈在同樣區域內,兩家門店外送在1月分別是306單和227單(截止於發稿時數據)。

另外一家存活下來的火鍋外賣品牌鍋sir(2016年10月18日成立)銷售額也不穩定,上海美團可查一共有9家鍋Sir,9家店的月銷數量很不穩定,一家10月開店的鍋Sir(上海店)至12月底,月訂單訂單數只有16單。另外一家鍋Sir(金橋店)月銷售卻高達578單。造成這種現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金橋屬於上海郊區,周圍沒有大型火鍋品牌做競爭對手,而其上海店卻位於上海靜安區東寶興路,屬於內環城市,競爭力巨大。

而針對疫情期火鍋外賣的需求,火鍋外賣品牌還要和各大傳統火鍋、商超火鍋外賣做競爭:

大龍燚通過旗下「包煮婆火鍋菜」品牌,與盒馬鮮生及外賣平臺合作,在19年年掘金外賣市場。2019年6月中旬,小龍坎初次試水外賣代運營。

盒馬在2019年10月17日,就在全國20多個城市的盒馬門店和App將推出火鍋外賣業務,帶動了家樂福等超市進入火鍋外賣賽道,疫情期,調料、底料幾乎都在各大商場賣到斷貨。

也是在疫情期,重慶的周先生一家點了人生中第一次火鍋外賣,結果非常失望,因為付出了300元,卻沒吃到什麼東西,周先生吐槽:「如果不是疫情,我根本就不可能點火鍋外賣這種東西,我花這麼多錢點個火鍋外賣,還只有這麼幾口。而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自己買火鍋底料自己煮,幾塊錢買幾根黃瓜,我們一家人吃它不香嗎?」

值得一提的是,周先生點的「火鍋外賣」是重慶一家知名的火鍋店,由此可見,連老火鍋店的外賣都讓周先生有了「自己去超市採購來吃」的想法,想臨時殺入做外賣火鍋專營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相關焦點

  • 重慶人的火鍋外賣,老闆一天賣出二百單,顧客可坐等火鍋上門
    因為他們吃不到火鍋啊,重慶人不可一日無火鍋可不是瞎說的,所以最近也是有幾個貼心的火鍋店老闆開啟了戰時特殊戰略。其實剛開始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小編還是以為記者是來到了什麼醫院或者是防疫中心來了,因為就看到兩個裹得嚴嚴實實的人在動來動去,然而鏡頭一拉近,我們才發現這些人手裡忙活的是火鍋底料和火鍋的食材?其實這就是老闆為了讓客人們吃上火鍋特殊準備的,讓送餐人員武裝到牙齒。
  • 重慶火鍋老闆送外賣,2000個居家隔離的吃貨加他微信
    今年2月,鄭健的一位顧客按捺不住想吃火鍋的心,借著3天出小區購物一次的機會買了電磁爐、鍋具,再在線上下單預訂了火鍋底料和燙火鍋的菜品。火鍋外賣送到家後,客人將底料一股腦兒倒進鍋裡加熱……結果,糊了。鄭健接到電話後趕緊指導顧客,在得知底料需加水同煮後,於是客人一口氣往熱鍋裡倒入了大量的水……結果,鍋炸了。
  • 被疫情「推了一把」的火鍋外賣
    大年初一,湊湊內部拍板決定做火鍋外賣。三周後,湊湊的火鍋外賣業務在北京的6家門店正式試點上線。「確實是疫情催促了我們快點把這個事完成,」負責此次火鍋外賣業務統籌的湊湊CMO楊婷婷告訴虎嗅,「原先有在思考怎麼做(火鍋外賣),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 疫情間一批餐廳外賣爆單了!
    在大家都在抱怨平臺扣點高、外賣難做的時候,有一批餐企外賣卻爆單了:「我做火鍋外賣,最高一天營收6萬多,情人節火到關店!」「我在三四城市賣包子,一個大肉包6元,一天能外賣出1000多個!」「我在社區做烤鴨外賣,線上拉了一個小區購物團,一小時有8戶居民搶著下單!」……樂凱撒陳寧說:「未來三個月堂食機會不大,機會主要在線上!」我們職業餐飲網這就採訪了一批早早就開始做外賣的餐飲老闆,它們真實的生存狀態怎樣?從那些外賣爆單的餐企中,我們又能看到哪些外賣新機遇?
  • 【圍觀】宅家照樣涮火鍋!「無接觸配送」火鍋外賣來啦
    「無接觸配送」火鍋外賣來啦 2020-02-22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點火鍋外賣,鍋送給你了
    浙江在線11月27日訊 陰雨天氣大幕拉開,氣溫快速轉涼,撩撥起杭城吃貨們飛奔向火鍋的心。最近,你吃火鍋的方式變了嗎?記者了解到,「火鍋外賣」在今年秋冬更火了。  在今年特殊的環境之下,外賣到家的火鍋業態成為了新賽道,傳統餐飲企業、上遊食品公司、同城物流配送平臺也聞風而動,紛紛瞄準火鍋外賣市場發力。
  • 沒經驗能開火鍋外賣店?
    火鍋位於餐飲的前三名,很多人對火鍋都有比較看好,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還有了火鍋外賣這種新品牌。火鍋外賣更是在餐飲市場比較新穎的品牌,不能堂食,抓住了消費者對它的好奇,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有的時候創業者在想自己沒經驗可以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嗎。
  • 一個品牌每天接三四百單 重慶火鍋外賣爆單了
    配送的火鍋、凌晨打爆訂餐電話、火鍋店半夜營業、與火鍋合影……市民的朋友圈已經被火鍋外賣攻佔了。近日,家住九龍坡區的李鶴髮了一條朋友圈動態,配圖裡是火鍋菜品,以及身著護目鏡、口罩、手套、防護服等全副武裝的配餐人員。  記者聯繫上李鶴,他告訴記者,之前他對火鍋外賣的要求是比較低的,作為重慶人已經半個多月沒吃火鍋了,他覺得能沾沾火鍋香氣,滿足下自己的胃也好。「結果味道比我想像的好,菜品也很新鮮。」
  • 火鍋外賣,你願意下單嗎
    疫情拉升外賣服務,寒冬激發火鍋熱情。火鍋外賣,在今年秋冬火了。   加入火鍋外賣大軍的品牌越來越多,海底撈外送業務比重持續增長。9月底,盒馬鮮生火鍋正式在全國盒馬鮮生上線,11月4日,在餓了麼平臺同步上線發售。   「『雙十一』店裡也有活動,下一步準備開拓外賣。」11月12日,長沙蘇達其滷味火鍋的老闆告訴記者。
  • 88年小夥靠小火鍋外賣年賺2億,入選福布斯精英人物!
    2015年,以淘汰郎為代表的一批外賣小火鍋品牌應運而生,營業流水直逼傳統火鍋門店。消費群體悄然變化外賣小火鍋蘊藏新機遇一個小火鍋外賣,月銷售10萬餘單,全年營收額近3億,誕生僅5個月即拓展100座城市,目前已在全國250座城市布局近500家外賣店鋪。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重慶火鍋卻在淡出火鍋外賣該怎麼玩?
    近期,隨著全國溫度驟降,盒馬火鍋銷售周環比增長40%,單日銷售也破了記錄,川渝地區盒馬火鍋銷量名列前茅。火鍋外賣市場尚需進一步開發如果說火鍋已經成為盒馬頭牌心智產品,那麼火鍋到家則是為外賣領域的新增長點。
  • 火鍋加盟店怎麼建立自營外賣體系?
    在疫情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不少火鍋店已經通過外賣的形式獲取了不錯的去存庫效果,有一些之前因為翻臺率較高,所以並沒有重視外賣這個渠道的火鍋店老闆也開始著手思考外賣這一渠道了,但正所謂跟風不能成為領頭羊,更一些火鍋店管理者已經在更加深度的思考自己建立火鍋外賣體系了,那麼這到底啥意思?
  • 巨頭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卻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   不過,就在巨頭加緊布局火鍋外賣的當下,大多重慶火鍋品牌卻在淡出火鍋外賣市場。   火鍋外賣是坑還是寶藏?是否只歡迎巨頭玩家?傳統火鍋的線上機會又在哪裡?
  • 99元的火鍋外賣送鍋送勺不虧嗎?老闆:開店就盈利,年入1個億
    下面的評論裡炸鍋了,許多人在懷疑,99塊錢的套餐帶這麼多食材還送鍋和餐具,老闆不虧嗎?到底賺不賺錢,還得老闆本人說了算。火鍋和外賣,聽上去不搭配的兩樣東西,相遇之後卻風生水起。作為火鍋界的代表,海底撈從2010年就開始做外賣,到了2016年,更是把外賣完全獨立於門店運營。
  • 「宅家吃火鍋」引發商家暗戰 火鍋外賣和商超火鍋節等蓬勃發展
    「冬天就很喜歡吃火鍋,而且在家吃的話可以隨時想吃就吃,還可以看著電視,很舒服。」火鍋食材超市在青島已經不是新鮮業態,今年,宅家飲食也催生了本土供應商開起終端店鋪的念頭。隨意打開一款外賣App搜索「火鍋」關鍵詞,可選品牌很少,麻辣燙、冒菜、串串這些非火鍋類也都被列入了外賣火鍋一類。火鍋外賣食材也均以速凍丸子、凍肉卷等冷凍品類為主。
  • 酷暑與火鍋才夠味,在辦公室裡吃外賣火鍋是什麼體驗?
    3位麥粉在辦公室裡吃現煮火鍋,親測火鍋外賣……品牌:喜記潮牛莊火鍋套餐:潮汕牛肉火鍋鍋底:牛骨鮮湯鍋>辦公室火鍋外賣測評標準①【包裝】密封性、衛生安全性②【鍋底口味】香、味③【菜品豐富度】配菜的分量④【性價比】人均價格低,外賣免配送費以下測評結果僅代表3位麥粉的個人主觀觀點
  • 後疫情階段,平價火鍋已經成為了新趨勢?
    後疫情階段,香天下火鍋客單價整體下調20%,大龍燚上線「包煮婆麻辣火鍋」外賣店,主推客單價50元左右的火鍋菜外賣。   「平價」是一個刺激消費的手段?還是已然成為了火鍋界的新趨勢?隨著堂食的恢復,火鍋外賣單量快速下降,不過我們還是在考慮怎麼做外賣增量。」   雷星進一步解釋:在外賣這個賽道上,火鍋因為價格高,相對低頻。因此,大龍燚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火鍋菜產品,類似於冒菜,但用的是火鍋底料和火鍋菜品來呈現,外賣客單價在50元左右。火鍋菜可以當作工作餐,相對就比較高頻,推出這個系列菜品也是順應了目前的市場趨勢。
  • 火鍋便當遇冷,火鍋生包正流行|便當|外賣|火鍋店|外賣平臺|重慶...
    也有媒體報導稱,在2020年疫情初期崛起的火鍋外賣,如今卻在逐漸淡出外賣市場。火鍋外賣的現狀到底如何?熱報記者通過多方走訪了解到一新現象:一些線上生意依然紅火的火鍋外賣,已從以往的火鍋便當轉型為火鍋生包。
  • 奶茶要升杯 火鍋外賣快速回暖
    復工後的成都吃貨開始「報復性消費」: 奶茶要升杯 火鍋外賣快速回暖   近日,隨著各行各業逐步有序復工,成都人肚子裡的「饞蟲」也爬了出來,出現「報復性消費」:火鍋要牛油加辣,奶茶要升杯加料。
  • 政府組織火鍋店送外賣,生怕我們忘了火鍋是啥味兒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以來,已經整整24天了。自1月24日,重慶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已經整整23天了,火鍋店都陸陸續續暫停營業了。三千萬重慶人,已經20多天沒吃過火鍋了!聞不到火鍋味的重慶,總感覺不對勁,失去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