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集權時代潮流下,查理四世為何要走上「逆流」分權之路?

2020-12-22 知行路上話歷史

了解歐洲史的朋友大概對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查理四世的印象都不壞,據說這位皇帝不僅待人謙和,博覽群書,更儀表堂堂,器宇不凡,是有名的美男子。

查理四世在位時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改革,令他流芳後世的是他親自參與的對布拉格的營建、修建塔樓、城牆等,還在布拉格附近興建了卡爾斯騰堡。他建立了布拉格大學,這是中歐第一所大學,並以重金聘請著名學者到布拉格大學任教,到查理四世去世時,這座新興的大學已有11萬學生。

他蓋章的黃金詔書說是改變了整個神聖羅馬帝國或整個歐洲的歷史也不為過,黃金詔書徹底解決了自薩利安王朝的羅馬皇帝亨利四世以來世俗王權與教權長達近3個世紀的紛爭,從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教皇幹涉德意志政治的局面。

但是查理四世作為一個強盛帝國的皇帝,無論黃金詔書多麼好多麼厲害,他可是將查理四世的皇權實打實地分了出去,究竟查理四世為何走上一條和中央集權相反的道路呢?

一、 查理四世自幼便接受著良好教育,長大後周遊列國,見識過權力爭奪的醜惡

1、 查理四世是少見的學者型皇帝

很多皇位繼承人自小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一個人承擔著如此大的權力,必定要與實力相匹配。查理四世也不例外,他自小便接受波西米亞最好的教育,寫日記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三十歲。

在中世紀,有許多馬背上的皇帝,沒什麼大學問,拎著槍桿子打天下,查理四世在這些粗人中可謂脫穎而出。他後來不僅建立了中歐第一所大學,還愛讀書,嗜好讀西塞羅、但丁的著作,更是翻譯過奧古斯丁的作品。

查裡四世推崇各種學者,喜好和有學問的人打交道,他與義大利著名詩人、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之一彼得拉克保持了長期的密切的聯繫,庇護並資助過義大利法學家巴爾託魯、《論國王與皇帝的權力》的作者盧波爾德等人。可以說查理四世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做皇帝,更有種提升自己的感覺。

從查理四世對學習的態度來看,就會發現他和別的皇帝的不同。就好像宋徽宗,但是查裡四世比起宋徽宗多了份智慧和遠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2、 查裡四世年輕時差點因為權力爭鬥而死,深感皇權鬥爭的危險

查裡四世的父親通過政治聯姻成為了波西米亞的國王,在德意志成為了最強大的諸侯,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有力競爭者。在查裡四世年輕的時候隨著父親四處出徵,這時候的他不僅讀萬卷書,更行萬裡路,為他以後做出正確的政治規劃打下基礎。

在徵戰時,查裡四世見到了戰爭的殘酷,後來在查裡四世的父親雙眼失明,查裡四世參與國家統治時,也見識到權力鬥爭的殘酷。

就在他初出茅廬的時候,就險些被政敵毒害。這時年輕的查裡四世已經預見到未來皇權鬥爭的結果,這位年輕的政治家開始為自己和整個帝國的未來做起了打算。查裡四世意識到:要是硬和其他實力強大的諸侯爭個高低,自己是討不到好處的。

二、 查裡四世天生就是做統治者的料子,謹小慎微,善於權衡利弊,這正是他選擇分散統治的原因。

1、 查理四世雖知民間疾苦,但真遇上事,也不是個心慈手軟的人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殘酷的,在統治者統治過程中,傷亡流血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許多人只聽過查理四世的美名,誤以為他是個心慈手軟的皇帝。並不是說心慈手軟是壞事,也不是說皇帝就需要一條血路走到黑。

歷史上真正有作為的統治者,往往殺伐決斷,為自己和人民利益最大化而做決定,很顯然查理四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中世紀的災難——黑死病來臨之際,人們將瘟疫歸結到猶太人身上,一時之間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席捲歐洲,就像中世紀無辜往死的女巫和貓,十多萬猶太人死於非命。

在這樣暴行肆虐的情況下,查理四世置若罔聞,任隨它去,甚至還在沒收的猶太人財產中獲取利益。查理四世的行為,為他之後諸多不太合常理的大膽改革提供了先例。

查理四世飽讀詩書,做過騎士,經歷了戰爭洗禮,在年紀輕輕便捲入權力鬥爭的中心,可謂是少年老成。在當時的德意志,並不是皇帝一人說的算,德意志境內有著許多勢力相當大的諸侯一直覬覦著皇位,稍有不慎,查理四世就會喪命他手。

因此查理四世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允許他做出違背人民意志的事情,何況在迫害猶太人的活動中,他自己還得到好處,一來得民心,二來不吃虧,我相信聰明如查理四世做出的選擇一定是對他利益最大化的。

2、 查理四世與別的統治者不同,不愛武力鬥爭

查理四世和中世紀統治者的不同不止在於書讀得比較多,一般的德意志統治者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四處徵戰,導致民心怨懟,統治者自己也不免損兵折將,雖然統治者的目的在一次次徵戰中實現了,但是這樣的方式顯然不是最好的。

查理四世的不同正在於此,他政治鬥爭的主要手段,是用金錢收買、聯姻、結盟等更溫和更智慧的方式。雖然查理四世在位的時候也進行過不少次戰爭,但都非常小,跟別人相比,幾乎就是撓痒痒的程度。

不排除查理四世是因為年少時期做騎士時受到影響,但他做騎士的時間太過短暫,很難影響到他。所以查理四世是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戰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別的方式可以達到目的,查理四世絕對會選擇更溫和的,甚至是雙贏的辦法。

三、黃金詔書的頒布,查理四世只為保全盧森堡家族的皇位

查理四世真正意義上走向與中央集權相反的道路,是在黃金詔書的頒布之後。在中世紀的德意志,雖然有皇帝,但是境內大小諸侯多達兩百個,許多城市自治並且有兵力,是相當鬆散的聯邦。

皇帝只不過是名義上的統治者,更多地像是一個大諸侯。德意志的諸侯們經過長期的鬥爭和聯盟,出現了七個實力雄厚的大諸侯:他們分別是特裡爾、科隆、美因茨三個大主教和萊因宮廷伯爵、薩克森公爵、布蘭登堡邊區伯爵、波希米亞國王四個世俗諸侯。

這是查理四世的皇位還坐不穩,為了盧森堡家族皇位的傳承,他必須想出對抗大諸侯的辦法。

說是想辦法,實際上也就兩種選擇,一個是聯合小諸侯一起對抗大諸侯,自己做上名副其實的大皇帝;第二個則是分散權力,和其他大諸侯一起統治神聖羅馬帝國。性格謹慎的查裡四世不意外地選擇了後者,這正是黃金詔書的由來,查裡四世選擇了一條和中央集權相反的道路

黃金詔書的主要內容是規定皇帝由七個勢力最大的選帝後在法蘭克福選舉產生,不再需要羅馬教皇的加冕。至此,神聖羅帝國的皇帝將是由羅馬人民民主選舉出來的皇帝。

不得不說在當時是個極大的突破。查理四世常和大學者交好,民主的意識較強,黃金詔書的頒布在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民主的,符合查理四世政治理念的。再一個是查理四世的家族盧森堡家族,跟其他六位諸侯而言並沒有什麼特殊優勢,為了安穩做皇帝,權力的分散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況黃金詔書中還規定了在無法判決出皇帝人選時,世俗選侯以波西米亞選侯居首。查理四世為了自己家族的長久未來還是做了很多打算的,即使以後競爭皇位,盧森堡家族還是更有優勢的。

三、查理四世的權力分散並非自願,實乃形勢所迫

查理四世流芳百世,不僅是因為他建立了中歐的第一所大學,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更是因為黃金詔書的頒布。黃金詔書一出,整個德意志的戰火都被熄滅不少,諸侯之間也將重心從聯盟鬥爭換到了爭奪民心上。

這些舉措,不管是查理四世為了個人的利益還是家族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結果,乃至影響了整個歐洲。

神聖羅馬帝國的上一個皇帝路易四世就將查理四世作為敵對皇帝看待,整個盧森堡家族都被諸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查理四世此舉也是形勢所迫,哪有統治者願意主動交出自己的權力的,只不過是查理四世沒有能夠拿捏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本事罷了。

參考資料:

《德意志歷史上的民族與宗教》

《民主德國的秘密讀者》

《羅馬帝國衰亡史》

相關焦點

  • 法國通史:亨利四世甚為重視恢復和強化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
    由於國家的統一與王權的威望在宗教戰爭期間嚴重受損,亨利四世甚為重視恢復和強化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並採取一切措施來現固他的權威。亨利四世還要求各省的三級會議亦對他絕對服從。當聞悉波爾多即將發生叛亂時,亨利四世用極為強硬的語氣正告波爾多人:「我是你們的合法國王,你們的首腦。我的王國是身軀,你們的榮譽就是充當四肢,服從身軀,並且添上血肉、骨頭以及一切有關的東西。」為了使因戰爭滿目瘡痍的法國儘快得到復興,亨利四世對恢復與發展經濟頗為重視。在這一過程中,他得到了自己昔日的同伴、精明能幹的蘇利公爵的鼎力相助。
  • 南巡天下 第二季EP03 查理城堡(布拉格Karlstejn)
    來到今天的布拉格,你會發現很多類似的地名:查理大橋、查理大橋、查理雕像等,仿佛布拉格就是查理一個人的城市,而這個查理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查理四世。沒錯,就是上期節目中我們提到的那個1356年在紐倫堡頒布《金璽詔書》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即便在700多年後的今天,查理四世仍被捷克電視臺評選為「最偉大的捷克人」之一。
  • 英王查理一世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後走上斷頭臺的?
    和他父親相比,查理一世有以下相同或不同點。他言而無信是表面的,目的都是要打壓新教徒和擴張王權,還要參與歐陸事務,這些他都要堅持到底。終其一生,查理一世都很想當個歐洲大陸式的國王。  他的各種做派,顯然和他幼年時受的教育有關。加上能力不行,所以逐漸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後走上了斷頭臺。如果不是出了個雄才大略的克倫威爾,英國後來的幾百年國運,極有可能斷送在他手裡。
  • 法式王權:讀《從查理五世到查理十世的法國加冕史》有感
    從查理五世到查理十世的法國加冕史法國的加冕禮有著歐洲最為悠久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加洛林時期的查理曼加冕禮。法國人Godefroy早在17世紀便出版了一本收錄了大部分重要加冕禮記錄的作品Le Ceremonial de Franais,從這一角度來說,在加冕儀式的記錄上法國人要早於其近鄰英國人。
  • 蘭開斯特三部曲:《亨利四世》上部
    而亨利四世之所以有名,不僅僅因為他是英國歷史上一代明君,更因為在莎翁筆下的《亨利四世》這部作品中哈爾王子浪子回頭、終成一代明君的感人故事。本期文章,以莎翁作品《亨利四世》和BBC《空王冠》為線索,基於史實,講述玫瑰戰爭的前夜:蘭開斯特三部曲《亨利四世》中的故事。
  • 世界上有兩種富翁:《亨利四世》福斯塔夫
    一、福斯塔夫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歷史喜劇《亨利四世》(分上、下兩部)中的人物。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卡佩王朝結束後,繼承法國王冠的君主是腓力六世,他是腓力三世的孫子,腓力四世的侄子,卡佩王朝末代君主查理四世的堂兄,法國進入瓦盧瓦王朝統治的時代。但是腓力六世的統治並不穩固,同樣要求繼承法國王位的還有兩個人同樣,一個是查理四世王后因為她正懷著一個尚末出生的嬰兒,另一個就是極具威脅性的查理四世的外甥,被腓力四世遠嫁英國的法國公主伊莎貝拉的兒子英國王愛德華三世。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越過海峽進攻法國,英法百年戰爭爆發。
  • 《天國王朝》麻風病國王,鮑德溫四世:宗教戰爭,教權和王權
    叔父鮑德溫三世並無子嗣,鮑德溫四世的父親身為國王的弟弟,繼承成為阿莫斯國王,阿莫斯國王卻又在壯年突然害病去世。年僅十二歲的鮑德溫四世,成為了耶路撒冷的守護者,也就是為人們所傳說的——麻風病國王。只是有一點不同,鮑德溫四世並不能像其他偉大的諸王一樣,脫下衣物,接受塗膏油禮。四年之後,一位庫德軍人的兒子,在橫蕩滅亡了法蒂瑪王朝,奪取了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之後,劍指耶路撒冷,他自稱為「薩拉丁」。
  • 查理卓別林
    可愛的查理《摩登時代》中我們的查理卓別林是位流水線上的工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重複的生產機器零件,單調枯燥。流水線的工人就像是個機器而已,機械的擰螺絲上螺帽一刻都不能休息,工人被逼成了神經痙攣性瘋狂症。修指甲的銼刀和擰螺絲的🔧為了提高產量資本家使用午餐投餵機以便節約時間成本,工人得要一邊吃飯喝湯一邊加班生產。那就是工業時代和那個時代的勞苦大眾,他們不能停歇,因為失業就意味著無法生存。
  • 1475年愛德華四世徵戰法蘭西,法王提供優厚條件讓英格蘭撤軍
    外交結盟部署完畢,從議會獲得戰爭經費後,愛德華四世效法亨利五世,找全國富人們逐個「談心」,說服他們捐款資助戰爭。經過數月籌備,1475年6月國王率20餘名貴族和1.2萬裝備精良的軍隊遠徵法蘭西,勃艮第查理公爵承諾在蘭斯為英王舉行加冕禮。形勢不同於60年前,法蘭西未爆發內戰,王權比以前更加強大,英明君主在位,擁有精良的中央常備軍。
  • 《摩登時代》:查理·卓別林默片時代的一去不返
    當一天,有個人告訴你,別這樣幹了,時代變了,之前的那套行不通了,我們的時代過去了。這個時候,你會不會黯然失落,巨大的無奈感將你帶入過去輝煌的記憶溫泉,但因為火山已死,溫泉的水溫也會最終慢慢變涼。查理·卓別林是默片時代偉大的電影大師,他參演的所有默片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因為當時的電影無法錄製和播放演員的對白,所有的內容都必須靠演員的肢體表現出來,查理·卓別林創造的表演方式非常深遠的影響了世人。但因為技術的革新宣告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同時也宣告了默片時代的終結,即使是查理·卓別林也無法阻止電影史的進程,而《摩登時代》則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默片電影。
  • 宜家家居為何走上了天貓之路?
    截至目前為止,粉絲已經突破了104萬,進店人數超過了155萬,大家之所以這麼狂熱,就是因為宜家一直深耕線下,對於線上的卻一直保持著謹慎的態度。而且這是一家在全球範圍內首次開設線上的官方旗艦店。1、進入中國22年,曾一度拒絕走線上渠道一直堅持的線下的宜家,為什麼第一次在中國開設線上旗艦店?到底有多少人希望宜家在線上開店呢?
  • 中國皇帝制度建立和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地方政府: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①實行王位世襲制,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為表裡。 ②以宗法制為核心。 ③族權和政權相結合,帶有濃厚的血緣和部族色彩。 ④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⑤具有開創性、繼承性和發展性。夏朝開創了我國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襲制。這些政治制度對西周政治制度的發展有直接影響。
  • 布拉格的查理大橋是如何建成的?3D動畫告訴你答案
    1357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下令在伏爾塔瓦河上建造一座石橋,以取代之前被洪水衝垮的木橋。  在水上架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首先,要建造一個圍堰,將水排空,露出地面,然後在地面上架設橋墩。捷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國家遺產研究所用3D動畫精心再現了這一過程。  建造圍堰的過程,先是將兩排原木插入河床,中間倒入沙子打實,接著用水車將密閉圍堰中的水抽出,再將地面夯實。然後放置一個橡木製成的格柵,並用大石頭壓住,石頭內部還有用鉛焊接的鐵條幫助固定。
  • 她幫卷福的祖先查理三世翻了案!
    查理三世統治英格蘭僅僅兩年就被奪取權杖。他最為人熟知是形象來自莎士比亞戲劇中那個跛足駝背的君王。面容扭曲,內心邪惡,甚至為了順利登基,不惜將其兄長的兩個兒子關入倫敦塔並殘忍殺掉。1485年,查理三世死於與亨利·都鐸的交戰中,隨後被匆匆埋在一個荒廢已久的修道院中,連棺材都沒有。2012年英國萊斯特大學考古隊通過先進技術發現並找回他的遺骸。
  • 布拉格查理大橋,很有藝術價值古老的石橋令人讚嘆!
    哥的查理大橋。這座大橋橫跨和爾塔瓦河連接者布拉格的老城區和城堡去。它修建於1357年經過40多年才竣工,建成之後就成為了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查理大橋他的建築非常有藝術價值,它是建築和巴洛克式雕塑的完美結合,橋梁的兩側都有30尊巴洛克式的巨大雕塑,都是衝子節課時7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博爾塔拉河兩岸各式各樣的古建築組成了歐洲最美的城市。
  • 博物館日|看一場「亨利四世」的畫展
    圖左為專家復原的亨利四世頭像圖右為復原像與鑑定確認的頭顱疊合影像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在巴黎費羅內雷大街遇刺身亡。1793年,法國革命分子洗劫亨利四世下葬的聖丹尼大教堂,亨利四世的頭顱便不翼而飛。
  • 內憂外患下,戴克里先為什麼要採用「四帝共治」制度?
    但用中央集權這一把水龍頭,根本衝不乾淨蘿蔔上的泥。當時,單一的中央集權面臨著治理廣袤地域空間的困境,也抵禦不了1萬公裡邊境時常來犯的入侵者。為了幫助羅馬渡過危機,為了鞏固自己的絕對地位,戴克里先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就是歷史上的「四帝共治」制度。
  •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與他的「理想」王國
    哈布斯堡家族的聯姻策略查理五世的父親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儲腓力一世,而母親是具有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皇族血統的胡安娜,因為聯姻的關係,腓力一世成為卡斯蒂利亞王朝的國王,這樣一來查理五世一出生就相當於擁有了西班牙國王(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繼承權,不過這段婚姻並不盡如人意,雖然胡安娜後來又為腓力一世生下了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