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家的統一與王權的威望在宗教戰爭期間嚴重受損,亨利四世甚為重視恢復和強化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並採取一切措施來現固他的權威。如他停止召開全國性的三級會議,要求巴黎高等法院對國王的敕令必須先行登記,然後才能諫諍;清除最高權力機構王室議政會中的反對派大貴族,提拔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中小貴族進入決策機關。亨利四世還要求各省的三級會議亦對他絕對服從。
當聞悉波爾多即將發生叛亂時,亨利四世用極為強硬的語氣正告波爾多人:「我是你們的合法國王,你們的首腦。我的王國是身軀,你們的榮譽就是充當四肢,服從身軀,並且添上血肉、骨頭以及一切有關的東西。」為了使因戰爭滿目瘡痍的法國儘快得到復興,亨利四世對恢復與發展經濟頗為重視。在這一過程中,他得到了自己昔日的同伴、精明能幹的蘇利公爵的鼎力相助。蘇利在出任財政總監後,在整頓財政,改革稅制方面採取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國庫很快真正富足了起來。
亨利四世與蘇利公爵都深知國以農為本的道理,故對復興農業十分關注。為此,當局一方面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一方面招撫流散農民,讓他們有地可種有農活可幹。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政府在組織人力排乾沼澤,疏通河渠,興建堤壩,開闢荒田的同時,大力引進新的作物和耕種技術。當時,享利四世曾宣稱:「如果上帝假我以天年,我將使王國裡沒有一個農夫鍋裡弄不到一隻雞。」②享利四世的這句話使其在農村大得人心。此外,亨利四世也非常重視扶掖工商,保護關稅以及海外殖民活動。
凡此種種,使法國很快恢復了元氣,重新成為歐洲第一流的經濟強國。隨著國力的增強,法國在歐洲的國際地位也明顯提高。雖然亨利四世得到了國人的普遍擁戴,但對其恨之入骨者也依然有之。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在赴佛蘭德爾徵戰前タ,在馬車中被位狂熱的天主教徒弗朗素瓦拉伐亞克用匕首當場刺死。人去政亡,這是封建專制君主制下屢見不鮮的現象,而當一個英明的統治者由一個庸弱無能的後繼者接替時,間題就會更為嚴重。亨利四世死後,由其子路易十三繼位。是年,路易十三年僅9歲,故由母后美第奇家族的瑪麗攝政。
攝政母后是一位目光短淺、缺少政治識見的婦人。面對在亨利四世死後又變得不安分起來的王公顯貴,她最大的能耐似乎就是用金錢收買貴族,籠絡一幫親信寵臣。當時,最受她信任的是一位名叫孔奇尼的義大利人。在母后的寵幸下,孔奇尼不僅成了巨富,而且還權傾朝野。1614年,「王公們」決定與攝政母后決裂,力圖恢復往昔的封建特權。為此,他們在回到各自控制的省份後,起兵作亂,要求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利用三級會議來達到削弱王權的目的。同年10月27日,三級會議在巴黎奧古斯丁修道院開幕。讓人始料不及的是,由於第三等級在三級會議上起而與特權等級作對,反使特權等級將王室當成了靠山,竟表示擁戴攝政母后,增強王權。
這一結果顯然有違「王公們」的本意,使其對召開三級會議懊悔不迭。正是在這次三級會議上,一位後來被人稱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最謀略、也最無情的政治家」出場了。這位政治家名叫黎塞留。作為教士等級的代表,時任呂松主教的黎塞留出席了這次會議。由於他在會上積極支持宮廷,且語出驚人,引起了孔奇尼的注意,遂把他引薦給了攝政母后,並委以國防和外交國務秘書的要職。由此,黎塞留開始了他的宦途生涯。1617年4月,在準備親自執政的路易十三的唆使下,孔奇尼被殺。路易十三親政之初,得到了其朋友、心腹和寵臣阿爾貝德呂伊納的鼎力相助。
被提升為公爵、法國世卿( Pair de France)並身兼大將軍與皮卡爾迪省長等要職的德呂伊納在路易十三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地把原先不可一世的義大利人趕出宮廷。孔奇尼的妻子、攝政母后的同乳姐妹埃勒奧諾拉加莉蓋被當作女巫受審,孔奇尼任命的大臣則被逐一革職。攝政母后怕遭毒手,倉皇逃往布盧瓦。在這種情況下,原先深得攝政母后與孔奇尼重用的黎塞留也被迫避難於教皇領地阿維尼翁。黎塞留在阿維尼翁期間寫成了《保衛天主教信仰的主要原理》一書。為此,教皇格利哥裡十五不久擢升他為紅衣主教。1619年,黎塞留因在促成國王和母后之間的和解過程中出力甚多表現出色,初得路易十三的賞識。
不久,黎塞留開始被國王視為得力助手。1621年,德呂伊納去世後,黎塞留得以進一步接近權力中心。1624年,黎塞留進入樞密院,同年8月又排除對手拉維厄維爾而成為首相。從1624年至1642年,黎塞留擔任首相凡18年。黎塞留本人體弱多病,但性情剛烈,並具有鐵的手腕。在這18年期間,他操縱著性格軟弱的路易十三,成為一個大權獨攬的統治者。儘管如此,這位紅衣主教出身的首相對路易十三卻稱得上始終是忠心耿耿。黎塞留出任首相後,把鞏固與發展法國的專制君主製作為自己的頭等大事對此,他後來在總結其一生政治活動的回憶錄《政治遺囑》中明確宣稱「我的第一個目的是使國王崇高」,「我的第二個目的是使王國榮耀」。縱觀黎塞留執政期間的文治武功,應當說,他確實很好地完成了其自定的任務。正是他的內政外交,使法國的專制君主製得到了明顯的現固與發展。為了「使國王崇高」,黎塞留不得不與那些驕橫跋扈、肆意叛亂的王公顯貴們進行長期不懈的鬥爭。不肯服膺王權的既有胡格諾派貴族,又有群集在太后周圍的天主教貴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黎塞留執政期間幾乎一直處在封建貴族的陰謀和叛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