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兮鳳兮歸故鄉 | 琴歌《鳳求凰》

2021-03-01 老汪談琴

    上回說到《白頭吟》(願得一心人 | 《白頭吟》),傳說這是漢代大辭賦家,也是著名琴家的司馬相如在移情別戀後,他的妻子卓文君所寫。這個傳說是否屬實,因為年代久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了。只是老汪想起初學琴時,學過的一首琴歌《鳳求凰》,傳說是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時所唱。當時頗為八卦地搜來這段歷史記載,本篇就來聊聊。

    在漢代文學史上,司馬相如與史學家司馬遷並稱西漢兩司馬。不過他倆沒有親戚關係,司馬遷是陝西人,司馬相如是成都人。但他倆又有關係,因為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為司馬相如寫了一篇傳記,記載了相如大概的生平、文學作品。

    讀過《史記》的看官應該了解,《史記》的每一篇並不長,而相如的這篇傳記,因為收錄了他的八篇文章,所以真正記錄相如生平事跡的內容比較少。但其中有一大段,專門寫了相如娶卓文君的經過……令老汪不禁感嘆,從古至今,「八卦」的精神果真是歷史研究者必備吖……

    司馬相如少時,家境應當比較殷實,他不僅好讀書,也學劍法。爸媽很愛這個兒子,給他起名「犬子」,即狗子……後來相如讀書有了文化,仰慕戰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藺相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倆成語故事的主角),就給自己改名相如了。(大約狗子這個名字也不利於混職場吧……)

    相如的人品,在歷史上為人詬病,一個原因是他和卓文君私奔,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青年時當官的機會,可能與金錢有關。當然,通過當代學者分析,相如青年時第一次當官,是因為算是富戶,有被選舉的機會,並不是花錢買官。相如當時在漢景帝手下做事,漢景帝不喜歡文學,他工作沒幹勁兒,就辭職了。

    從漢景帝那裡辭職後,景帝的弟弟梁王喜好文學,身邊有不少文學家,相如就去梁王那裡工作了。為了愛好跳槽,不止是今天的小青年會做,兩千多年前的小青年司馬相如也這麼幹。

    可惜,梁王幾年後去世了,相如回了老家。大約他工作時沒攢下錢,老家也變窮了。相如這樣的文人,沒有其他的謀生技能,成了待業在家的窮人。否極泰來,在相如最潦倒時,他迎來愛情和金錢的轉機。

    在成都的邊上有個臨邛縣(即今邛崍),縣令王吉是相如的好朋友。他看相如一直沒工作,便邀相如來作客。當時臨邛有不少富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卓王孫。卓王孫在家,與幾個富豪設宴,請縣令來赴宴。中午時候去請相如,相如託病不來。縣令親自去迎接相如,這一舉動自然讓人重視起相如。

    在席間,縣令稱讚相如擅彈琴,一再請相如彈琴。相如彈了一兩曲。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剛剛守寡,她是個熱愛音樂的女子。相如與縣令得知這個信息,便合謀讓卓文君聽到了相如彈琴,司馬遷用了「以琴心挑之」來描述,這是說道具是古琴,行為是「挑」,也就是今天流行的「撩」啦……

    怎麼挑呢?相如到達卓家時,坐豪車,排場大,氣度雍容,彈琴時,琴聲美,琴人外形氣質佳,這些都讓卓文君一見鍾情。宴會結束後,相如感到撩到了,就讓手下賄賂卓文君的隨從,與卓文君進行了私下的交流……

    於是卓文君趁著夜色掩護,偷偷跑去找相如,兩人立即駕車狂奔回成都。卓王孫認為卓文君不爭氣,跟著窮小子私奔,身為父親又不可能殺了她,只能斷絕她的經濟來源。愛情不能沒有麵包,面對家徒四壁的現狀,卓文君感嘆相如寧願窮困也不給親戚借錢,便又和相如回到臨邛。

    二人回到臨邛,賣了馬車,買了一個酒家,釀酒、賣酒。相如穿著勞動的短褲,與工人一起勞作,文君當壚,親自賣酒。卓王孫因為女兒賣酒,感到羞恥,閉門不出。親戚朋友都來勸卓王孫,倆人都結婚了,相如也算有才華、受縣令重視,還是接受這門婚事吧。於是卓王孫給了文君嫁妝,有百名僕從、百萬錢和其他衣服財物。文君拿著這筆財產和相如回到成都,購置地產,成為富人。

    相如中年以後,他的《子虛賦》被愛好文學的漢武帝賞識,從此仕途開始變得康莊。其間他出使西南地區,到蜀地,蜀郡太守親自去迎接,蜀人對他作為天子使臣、衣錦還鄉而感到臉上有光。卓王孫也趕緊來送禮、拜訪,並按照兒子的規格又分了一些財產給卓文君……

    司馬遷仿佛親臨其境,詳細地記錄了以上故事。不知各位看官,有沒有感到這是言情劇那熟悉的配方?才華橫溢的窮小子相如,和官一代朋友合謀策劃一出愛情偶遇劇。白富美、音樂發燒友文君一見鍾情鬧私奔,為了愛情自食其力、不怕丟面子。富一代爸爸為了面子勉強接濟窮女婿。窮女婿一朝得志,富爸爸上門巴結……

    在《史記》和《西京雜記》中,並沒有記錄相如撩卓文君時,彈的是什麼曲子。到了南朝的《玉臺新詠》裡,記錄了兩首司馬相如的琴歌,說是相如撩文君所作。這就把相如推到了唱作歌手的新高度……

    到了明代的琴譜《西麓堂琴統》裡,把這兩首相如琴歌題作《鳳求凰》。明清的琴譜又出現了另一種歌詞的《鳳求凰》,歌詞是「有美人兮,見之不忘……」,這就是老汪初習琴所學,也是現今最流行的《鳳求凰》琴歌版。

    而《西麓堂琴統》的《鳳求凰》,今有無錫琴友若遺兄整理的版本,歌詞即《玉臺新詠》的相如琴歌二首,文辭更古雅,比較少見,收入琴歌集《卿雲歌》中,現錄歌詞與音頻於下,以供欣賞。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予悲。

相關焦點

  •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 《鳳求凰》司馬相如
    《鳳求凰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如君美貌非凡,更兼文採,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如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如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如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 一曲《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今天給大家介紹《鳳求凰》,傳說是漢代的漢族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太和正音譜》中記載:是曲漢司馬相如所也。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聼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果遂夜往而成配。
  • 名家名曲 |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鳳求凰》,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被後世廣為傳誦。其中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文君的典故廣為流傳,成為我國古代愛情故事的經典。
  • 七夕 | 賞一曲《鳳求凰》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葛勇打譜《鳳求凰》賞析那是一場震撼古今的千古一愛。司馬相如一曲琴歌《鳳求凰》,文辭華美,宛如天籟,同樣才華橫溢精通音律的富家千金卓文君,連夜收拾了衣服追隨他私奔而去。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他的心他的琴,她都聽懂了。
  • 線上琴課 | 古琴曲《鳳求凰》精講慢學(直播+無限回看)
    △ 琴曲《鳳求凰》賞析漢朝蜀郡臨邛(今四川邛崍)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17歲成了寡婦,精通音樂和文學,最愛讀司馬相如的文章,乃孀居閨中的佳人一枚。一天,司馬相如去卓王孫家作客,在卓家宴席上即興彈唱古琴曲《鳳求凰》,向卓文君表達愛慕之情: 鳳兮鳳兮歸故鄉,遊翱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
  • 【覓詩記】司馬相如: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上)
    雕像對面的街景關於相如在現場彈奏了何曲,《史記》中沒有記載,但《玉臺新詠》中卻收錄有相如彈奏的《琴歌二首》: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這段小序上的字句全部本自《史記》,然而對於這兩首琴歌,蹤凡先生在其所編的《司馬相如資料彙編》中則稱:「西漢初年尚無完整的七言詩出現,此二詩應為後人偽託,但產生年代不詳。」這樣的考證雖然有著科學精神,但想來也太過煞風景。不但如此,蹤凡先生的彙編中還收有相如跟卓文君之間的通信,其中卓文君給相如的回信也寫得很漂亮: 群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
  • 一曲《鳳求凰》不是窈窕淑女也非君子好逑是司馬相如別有用心
    《鳳求凰》是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所作的一首古琴曲,大多數人都認為此曲演義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書生也認為所謂的古琴曲,其實就是司馬相如寫給卓文君的情書,只是這封情書用詞太美也很大膽,當然司馬相如除了有才估計還很帥。一切從《鳳求凰》開始,愛情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 《三國演義》中的琴歌——《臥龍吟》
    《臥龍吟》歌詞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半生遇知己,蟄人感興深明朝攜劍隨君去,羽扇綸巾赴徵塵龍兮龍兮風雲會,長嘯一聲抒懷襟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 有鳳求凰,還有龍鳳呈祥,傳統文化裡鳳跟龍是一對還是跟凰一對
    鳳凰鳳凰,鳳求凰。在古代傳說中,鳳是雄鳥,凰是雌鳥,「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然天地間的鳥類眾多,除了鳳之外,沒有任何一種鳥能與凰匹對成雙……既然鳳與凰如此恩愛,為什麼人們還常說「龍鳳呈祥」,這明擺著是說——龍和鳳是一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