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仰之彌高」呈現齊白石黃賓虹等20世紀國畫大家

2021-01-18 澎湃新聞

11月26日,「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此次展覽分前後兩期,共展出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作品158件(套),這些作品集合自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北京畫院、徐悲鴻紀念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天津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9家機構。其中,分別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和南京博物院的傅抱石《九歌圖冊》,首次合併亮相。

展覽現場

二十世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時代,動蕩和機遇、傳承和革新交相輝映,傳承沿襲和創新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流。美術史論家一般把二十世紀早期作為中國現代繪畫史的開端。這一時期,西方繪畫理念和技法開始傳入,開啟了中西方繪畫多元並存、融匯創變的新局面。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和李可染正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八位中國畫大家,他們的中國畫創作實踐,推進了中國畫的變革,拓展了中國畫的藝術範疇,將中國畫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二十世紀中國畫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展覽取名「仰之彌高」,意在突出八位大家如高山一般垂範後世的藝術成就以及傳承創新的精神。

徐悲鴻展區,左為《愚公移山圖》,右邊為《九方皋圖》(天津博物館藏)之一

展品中徐悲鴻於1931年創作的縱149釐米、橫375釐米的《九方皋圖》(後期展出),張大千於1947年創作的縱164釐米、橫320釐米的《潑墨荷花圖》通景屏,潘天壽於1962年創作的縱150.8釐米、橫395.6釐米的《記寫雁蕩山花圖》等,在展廳中全畫幅呈現,讓觀眾飽覽展品細節。

其中《九方皋圖》將在第二期展出,這也是徐悲鴻創作多次的題材。1928年11月15日,徐悲鴻應北平大學校長李石曾之聘,任職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然而,1929初,接二連三的風潮逼迫徐悲鴻不得不作出辭職的決定,結束了他為期三個月的院長生涯,回到南京。此後,至 1931 年冬,4 年間,徐悲鴻曾經七次畫「九方皋」題材,而第七稿就成為他藝術生涯的第一件國畫代表作。

在 徐悲鴻紀念館所藏的第七稿《九方皋圖》上,徐悲鴻作如是題款:「辛未初冬第七次寫此,並紀念廉南湖先生,感喟無極。悲鴻時授徒中央大學,居丹鳳街。」其中廉南湖先生為廉泉,是徐悲鴻早年所遇的「伯樂」之一。廉泉給予徐悲鴻幫助的細節,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徐「九方皋」概念的由來,與廉南湖密切相關。廉泉現存詩文集中,有《徐悲鴻為盧使君畫馬》四首可對應。

徐悲鴻 《愚公移山圖》 紙本 設色 縱144 釐米 橫421 釐米 1940 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同一位置第一期展出的是徐悲鴻的經典代表作《愚公移山》。這幅巨作是徐悲鴻在印度期間完成的,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候,但畫家堅信中華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艱苦奮鬥,終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徐悲鴻 《愚公移山圖》 (局部)

畫家創作此畫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他突破了傳統繪畫的格局,把眾多劇烈運動中的裸體人物引入中國畫。在畫家筆下,不同年齡的人體有著不同的美感,不論是揮動鋤頭的大肚力士的一身膘肉,還是青年男子耙地的緊繃筋鍵,還是兒童的稚嫩光滑,老者的瘦骨嶙峋,都反映出肌肉強烈的屈張美感。水墨的濃淡暈染,使每人膚色各異,產生了輕重節奏。遠看此畫令人感到氣勢磅礴,場面宏大,氣氛熱烈。近看則細部充實精到,無一懈筆。徐悲鴻突破傳統繪畫的格局,把眾多劇烈運動中的人體引入中國畫,幾乎代表了近代中國人物畫的最高水平。

潘天壽,《記寫雁蕩山花圖》

潘天壽的巨幅作品《記寫雁蕩山花圖》,可以說是他一生對雁蕩山情有獨鐘的寫照。他20多歲時就隨吳昌碩先生一起到過雁蕩山,新中國成立後又曾三遊雁蕩山,創作了許多跟雁蕩山有關的作品。1962年的《記寫雁蕩山花圖》就是他描繪雁蕩山的代表作之一。

這幅作品中,潘天壽把巖石和野花作為主體是他數十年生活經歷的集中的抒情寫照。一花一木等最平凡的東西,經他的點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藝術魅力。畫上爬在巖石上的兩隻青蛙很為別致,它們的出現加強了畫面的動感和生氣。前面那一隻還似乎若有所思呢。它們身體的青灰色與設色絢麗的山花形成對照,真實地表現了荒野山景中大自然有聲有色的戲劇,處處有景有情。

潘天壽,《記寫雁蕩山花圖》(局部)

作為「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傅抱石,此次展出的的作品之一《待細把江山圖畫》(中國美術館藏)背後也有一段故事:

1960年9月15日,傅抱石等畫家一行13人離開南京,歷時3個月,相繼走訪了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等六省十幾個大中城市,成為當時中國繪畫界一件極為轟動的大事,同時也將1950年以來中國畫寫生活動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潮。回到南京後,傅抱石反覆推敲,數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幅《待細把江山圖畫》。

傅抱石,《待細把江山圖畫》

傅抱石以辛棄疾的「待細把江山圖畫」作畫題,憑藉獨到的視角和創造力,將華山奇峭無倫、壁立千仞的雄姿呈現在人們面前。但事實上,由於體力原因,傅抱石當時未能登頂華山,只能在山下青柯坪附近觀華山之姿。因此,在畫中的山腳下,傅抱石精細刻畫了一組人物畫:行走的人、坐在場院上聊天和餵雞的人,甚至門口露出的半頭牛,以此反襯了華山的卓絕雄姿。

此外,作為傅抱石代表作品之一分別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和中國美術館,本次在南博亮相,是《九歌圖》冊第一次合璧展出。

傅抱石 《九歌圖冊》展覽現場

1953年夏天, 傅抱石擬根據郭沫若新 著《屈原賦今譯》為素材,為次年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醞釀創作。 1954年10月,傅抱石通過綜合曆代《九歌》圖像歷數月慘澹經營, 以冊頁的形式分別將《九歌》文字加以圖繪,殫精竭慮地完成了《九歌圖》冊。傅抱石賦予《九歌》中各種人物不同的鮮明性格,或熱烈 奔放,或超然物外,或堅毅剛強,其表現手法變化多端,構思意象新穎獨特,很好地契合了屈原的詩意。

傅抱石 《九歌圖冊》

傅抱石 《九歌圖冊》

由於展廳面積有限,展覽將於2020年1月10日左右,進行大規模換展,第一期展示97件套展品,第二期更新61件套展品。展廳將八位畫家的展示區域覆以八種不同的代表色,設計簡潔明快,闡釋詳盡全面。展覽還將配以語音導覽自助系統、發行圖文詳實的精美畫冊、舉辦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推出精緻多樣的文創產品,為觀眾提供多角度、沉浸式的觀展體驗。

張大千 《潑墨荷花圖》

註:展覽位於南博特展館3樓11展廳。展期自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2月28日。全價票50元,優惠票30元。本文部分內容來自《南京日報》

展覽現場

相關焦點

  • 「仰之彌高 —— 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南博開幕
    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8位宗師級巨匠的眾多代表作27日齊聚南京博物院《仰之彌高》特展,用筆墨勾勒出20世紀中國畫變革創新的史詩。  縱觀20世紀,時代風雲的激蕩和西方美術的浸染開啟了中國畫多元並存、融匯創新的新局面,上述8位畫家則代表著那個時代中國畫的最高水平。
  • 從「藏·天下」到「仰之彌高」:南博書畫展策展中的思考
    南京博物院從2013年起相繼推出了「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以南京博物院「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為例,展前的學術研究保證了展覽內容的學術性、普及性和適當的延續性,是展覽成功的基礎與保障;在展陳方式上,策展者也根據研究成果為觀眾設計了合理的參觀導引路線,突出重點展品,通過說明牌的設計、合理的布局、零距離觀展等方式加大對書畫作品的導讀,探索「全貌展陳」,收到良好的展陳效果。
  • 當齊白石黃賓虹「相遇」:西子湖畔對賞「秋蕊香」
    潘天壽曾說:「人們只知道黃賓虹的山水絕妙,花鳥更妙,妙在自由自在。」黃賓虹雖以山水馳名,其花鳥畫同樣有著較大的成就,而齊白石花鳥畫則人所共知,影響深遠。9月8日,由浙江美術館、北京畫院、浙江省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是兩位20世紀大師的首次「相遇」,一批黃賓虹罕見花鳥人物畫稿也在展覽中首次露面。
  • 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開幕 浙美浙博和北京畫院館長來了次對談
    我們希望做大家晚年的作品,我就追問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時間點。一開始準備做綜合類展覽,比如說山水、花鳥、書法等等的綜合,我又追問,是往大做,還是選擇一個點來做?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探討,最後確定以花鳥為主題。齊白石的花鳥是大家都很清楚的,而黃賓虹更重要的是山水體系。當一個展覽出現兩位大家的時候,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們的創作視角。如果沒有比較,這個方面的力量就會減弱。
  • 南京這些博物館都幫你安排好了
    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絕對是個選擇。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南京各博物館為市民準備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精品展覽和特色活動,讓大家在濃濃的文化氛圍裡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假期。六朝博物館在慶祝雲錦成功申遺十周年之際,六朝博物館聯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金文,於近日推出了「錦繡金陵——金文大師雲錦作品展」。
  • 南京博物院,道不盡的六朝風流
    如果想要領略這個城市的風俗文化,有一個地方絕對不能錯過,那就是南京博物院。相信大家對去年年初的《國家寶藏》都還有印象,在《國家寶藏》中,南博的3件國寶驚豔了全國觀眾,也讓大家對南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展覽將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66件藝術作品,創作時間從1960年代至1990年代,展品來自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的捐贈,呈現了20世紀後期多個藝術流派的風格與特徵。
  • 別光羨慕黃賓虹賣了3個億,當年是「被低估」的大師!
    這時候,大家才發現了黃賓虹的價值,」實際上,在民國時期,黃賓虹的作品市場受捧度也不高。早在1909年黃賓虹就制訂山水潤格,堂幅每尺洋三大元,屛幅減半;卷冊每尺洋兩大元,價格一般。1926年又訂立山水、花卉、書法潤格:4尺60元,5尺80元,6尺100元,條幅同例;卷冊每頁20元,扇頁每頁20元,雙款設色減半;花卉篆書減半;題跋另議,潤需先惠,約期取件。
  • 黃賓虹與汪採白幾代人的交往
    1937年北平藝專部分師生合影,前排依次左三起汪採白、黃賓虹、溥儒。談汪採白的交往首先要說的就是黃賓虹,黃賓虹不僅是汪採白兒時的老師,他們之間的交往也是貫穿一生的,汪採白對黃賓虹終身執弟子禮,二人的師生感情十分深厚。
  • 他是20世紀畫壇四大家之一,書法險峻凌冽,絕非一般「畫家字」
    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末,潘天壽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被推為20世紀畫壇四大家。他們是將傳統文人畫推向極致,同時,又極具現代創新意識的真正意義上的劃時代人物。潘天壽雖以畫顯,但於書法也頗著力。其書風格卓犖,自是一家。這又是與吳、齊、黃諸家頗為相同的。不過,如果僅從書法內部的角度來看潘天壽書法,結論無疑是頗為尷尬的。
  • 南京博物院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泱波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一場沉浸式的舞蹈秀拉開了南京博物院「博物館奇妙夜」的序幕。 泱波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現代舞+古典舞、現代流行音樂+漢唐古典舞的形式,完美展現此次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 泱波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舞蹈《紙扇書生》在南京博物院歷史館上演。
  • 他是民國的藝術大家,斥巨資買下黃賓虹推薦的書法,卻成了贗品
    錢君陶篆刻選 網絡圖片這位藝術大家名叫錢君陶,他是二十世紀的一位藝術大師,既擅長書畫、篆刻,又精通音樂、裝幀、出版,同時還是一位收藏大家。有一次,他的好友黃賓虹來到他家。黃賓虹知道他喜歡收藏各類書畫,於是向他推薦了一幅徐文長寫的對聯。錢君陶欣喜之際,立即斥巨資將這幅對聯買下,並從此開始留意徐文長的作品,並細細研究。
  • 南京博物院 -- 瓷器篇(一)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之一,是一座大型綜合性的省級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950年更名為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城東中山門內中山東路321號,佔地約13萬平方米。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年年「霸屏」拍賣季的大師都有誰
    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林風眠、李苦禪、李可染、黃胄被稱為近代十大畫家,齊白石收徒數千,其中王雪濤、李苦禪、王森然、陳玄廠,並為齊白石先生鍾愛的四大弟子。其篆刻樸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畫論也有獨到之處,李可染既是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也是黃賓虹的弟子,十大畫家中,李可染、李苦禪都是齊白石的徒弟。林風眠培養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朱德群等一大批藝術名家。
  • 黃賓虹總結出「五筆七墨」的筆墨方法並充分發揮,開創個人風格
    黃賓虹早先活躍於江南,成名於上海,最後卻在北平成就了畫藝。黃賓虹擅長山水畫,受徽派畫家的山水畫影響很大。黃賓虹與齊白石並列被稱為「南黃北齊」,南有黃賓虹,北有齊白石。黃賓虹研究出了自己獨特的筆墨方法,即「筆法五字訣」與「墨法七字訣」。
  • 書畫市場揭秘:從七萬到千萬,翻了150倍的齊白石居然還是個漏
    當時的情況是誰出名誰就賣的貴,當時齊白石是」世界和平獎「的獲得者,另外傅抱石因為畫了」江山如此多嬌「,名氣也高,所以藝術圈裡」二石「成交價格是比較貴。但是黃賓虹呢,當時成交沒有超過五萬的,就兩三萬。 中國嘉德2010年秋季拍賣會 齊白石《葫蘆》 成交價:2240萬元 其實哪張是絕筆沒有那麼重要,就像大家說黃賓虹《黃山湯口》是絕筆,但這肯定不是他最後一張畫,但是這是黃賓虹最後畫的最大的最好的一張畫,這張作品最後拍了
  • 一周觀展指南|趙孟頫的蘭石、黃賓虹的收藏與布列松的遊戲
    在上海,上海博物館的歷代繪畫展館新增書畫精品30件,包括南宋佚名《蓮社圖卷》、元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等,上海西岸美術館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之外,獨立呈現的展覽「靜默長假」也在近日展出;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館「古物影——黃賓虹書法收藏展」展出黃賓虹舊藏的歷代書法作品66件。此外,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也各有重量級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