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諸葛亮,相信大家立馬會腦補出一襲青袍,手搖羽扇的灑脫形象。沒錯,這個羽毛扇諸葛亮一身從不離手,無論春夏秋冬,沒事拿出來搖一搖。和劉皇叔在茅廬裡聊天時搖一搖,就搖出了三分天下的大戰略。兩軍對壘的時候搖一搖,就「搖」得敵人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所以司馬懿在渭水之濱跟諸葛亮對壘時,看到諸葛亮搖了搖羽扇,不由地讚嘆:「可真謂名士也!」
很顯然,這羽毛扇輕若鴻毛,但在諸葛亮手上卻能揮斥方遒,有如萬斤!將個諸葛亮襯託得有如世外高人,超凡脫俗。一股名士範兒,不禁自流!所以這羽毛扇子的確是個好道具,裝範必備。
其次,這羽毛扇可以遮面。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身體不好。史書上說諸葛亮身瘦頭大,比例失調,面有憔悴之色而兩頰潮紅,實屬典型的陰虛內熱之狀。後來命喪五丈原的時候年紀也不大,才五十歲出頭。所以時不時地用扇子遮遮面,也是不讓敵方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作出相關對策。
當然了,關於這扇子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是黃承彥的千金,是一個非常聰明伶俐才華出眾的姑娘。山中隱士的黃承彥怕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們有眼不識金鑲玉,故意給愛女取名「阿醜」。黃月英曾就學於名師,學成下山時,師父贈他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有密密麻麻的藏有攻城略地、治國安邦之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根據能量吸引法則,當時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聽說後,就毛遂自薦想求見結交,那當然要得經過黃承彥的初審通過。諸葛亮經過一番考問對答,才華盡顯。黃承彥覺得這位後生在才貌上無可挑剔,但不知品德幾何。於是黃老話鋒一轉,爆料自己女兒其醜無比,諸葛亮如果想娶漂亮媳婦那就算了。不料諸葛亮心意已定,不願朝三暮四,黃老心裡也暗自喜悅:此後生應該是女兒的終身所託。
黃老既然能送阿醜到高人那裡學藝,那他就很開明。雖然當時婚姻是由父母做主,但黃老還是要想徵求阿醜的意見。就把馬上吩咐阿醜斟茶為名,這樣兩個年輕人都能見面了,諸葛亮贏得黃月英的芳心。聊完後,黃老讓阿醜送客。臨行前,阿醜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一把精緻的羽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
阿醜才女那肯定是問:「君可知小女為何贈此羽扇於你?」
諸葛亮回答:「是小姐禮輕情意重吧。」
阿醜答:「這是其一,君可知其二?」
諸葛亮被考住了:「那只有請教小姐了。」
阿醜便說:「先生和家父暢談天下大事,我就在旁邊觀察,發現你講到曹操和孫權的時候,你就面露難色眉頭緊鎖,這樣就表示你憂心於中。我送的這把羽扇是用來遮面的。大丈做事要沉得住氣,不能情緒波動,更不能讓人家發現,而成不了大事。」
諸葛亮受益匪淺,連連點頭稱是,非常佩服阿醜的智慧。又是心儀的人的心愛之物,那自然是愛不釋手形影不離了。又因諸葛亮名亮字孔明,也應驗「明」、「亮」二字,便成為黃承彥的乘龍快婿。
有了這把智慧的寶扇,諸葛亮愛如掌上明珠。所以諸葛亮在跟隨劉備出山後,就把羽毛扇時刻拿在手上。無論是草船借箭,或是空城計的生死存亡之際,還是最後的六出祁山的崢嶸戰爭歲月裡,他總是輕搖羽扇胸有成竹波瀾不驚。他這樣做既表達了他與夫人心有靈犀真摯不渝的感情,也熟練運用扇子上的謀略。
(轉載自本文系微信公號讀史特約作家有點兒作品)
(長按上面二維碼圖形,關注「國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