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水文專家冉啟華:長江流域會否重現1998年特大洪災?需警惕第...

2020-12-23 界面新聞

記者 | 曹林華編輯 | 趙孟1

2020年7月13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頻繁發生,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應急管理部統計,截至7月10日,今年以來洪澇災害造成貴州、安徽等27省(區、市)3385人次受災,141人死亡失蹤,農作物受災面積298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95.9億元。

儘管今年長江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值,整體受災程度在下降,但仍不能排除極端事件發生。今年3月份,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表示,今年長江流域水文氣象年景差,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可能多發。

公眾普通關心的是,極端氣象會不會導致發生類似於1998年的特大洪災?7月13日,界面新聞專訪浙江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冉啟華教授。他表示,受全球氣候影響,長江流域還會有第二輪強降雨,雖然中國河湖調蓄能力在提高,未來仍需要預防「小堤大災」。

長江流域還會有第二輪強降雨

界面新聞:自今年5月起,廣西、貴州、重慶、湖北、江西等地先後發生洪災,為什麼會這麼大範圍爆發洪災?

冉啟華: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化,因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極端氣候事件變多,在我國具體的體現就是從5月開始的江南地區降雨偏多,而且降雨帶停留在同一個地方不動,所以導致降雨量偏大,引發洪災。

界面新聞:跟長江流域生態惡化有關係麼?

冉啟華:這跟生態長江流域生態惡化沒有什麼關係,主要是氣候變化的影響。生態在這裡其實是一個被動的被影響的過程。

界面新聞:今年3月份,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表示,今年長江流域水文氣象年景差,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可能多發。據你對當下情況的研究, 你覺得最極端的情況會是什麼?

冉啟華:長江沿岸已經下了一個多月的雨,最極端的情況也許還會再下一個月的雨。如果真是如此的話,沿岸的防洪壓力就會非常大。這種極端情況發生,那就不是普通流域性大洪水,而是黑天鵝事件,非常罕見,也非常極端。目前我們還是只能說今年發生大水的機率偏大,沒有辦法預測準確的變化。

界面新聞:有分析稱,根據拉尼娜(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對比數據分析,今年夏季的洪澇才剛剛開始?

冉啟華:根據我現在看到的消息,長江流域還會有第二輪強降雨,其它流域如黃河、淮河等還說不準。

界面新聞:現在水位已經達到峰值,如果再下一個月,會是什麼局面?

冉啟華: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極端事件,整個長江沿岸的防洪能力都會受到極大的考驗,甚至有可能會被迫採取分洪這樣的非常手段。

防洪要做到統一協調

界面新聞:儘管今年長江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值,但好像受災程度在下降,為什麼?

冉啟華:是的,這是因為水利工程和我們的防洪體系在起作用。雖然今年水情超過1998年,但因為有以三峽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防洪工程措施,目前沒有感受到太強的損失,哪怕像武漢,市民生活也未受到真正的洪災影響,目前看來最多就是不能去江邊的公園。這些非常清楚說明,防洪工程在保護沿岸城市和居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界面新聞:從1998年至2020年,22年過去,我國河湖調蓄能力應該提高了不少,這是否是受災程度下降的原因?

冉啟華:水利工程多了,人為可以幹預的庫容多了,調蓄能力顯然增加。長江流域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有以三峽工程為代表的定海神針在,長江流域的防洪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同時,由於長江中下遊沿岸的堤防工程作用,長江流域整體河道防洪能力與1998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結合起來,從上遊到下遊,從水庫到堤防,最終結果就是整個長江流域的整體防洪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界面新聞:河湖調蓄能力是否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冉啟華:目前,全國的大江大河發洪水已經很少出現人員傷亡了,這從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的河湖調蓄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但這並不是說已經沒有可改進的地方。比如對水生動物的影響,長江主流和鄱陽湖、洞庭湖等河湖之間的連通關係是不是最佳,還有可調整的餘地。

對防洪來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全流域的統一規劃、統一協調。現在有些還是行政區劃,安微是安微,浙江是浙江,江西是江西,但實際上,水流是不管你行政區劃的。防洪一定要考慮上下遊的問題,如果水庫洩洪洩晚了,上遊就會被淹,洩洪洩早了或時機不對,下遊的防洪壓力就很大。所以一定需要整個流域統一規劃。現在的制度還是帶有比較重的行政區劃特點,在我個人看來,不太適合水利這種特殊防災情況。水是上下流動的,不能光看一個地方。

界面新聞:如果沒有統一的調度,是不是會人為的造成洪峰疊加?

冉啟華:有可能造成這種情況,實際上統一的調度目的就是要把洪峰儘可能消除下去。

界面新聞:長江委不就是在負責統一調度嗎?

冉啟華:理論上來講,我們國家有八個大的流域委員會,分別負責管理我國的八條大江大河。但實際操作層面來講,流域委員會並不能統一管理轄區內所有的水庫和其他防洪工程。長江委這幾年一直在致力於將更多的流域內水庫和防洪工程納入統一調度的範疇,但是還沒有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納入管理。另外,行業利益、行政區塊都可能導致統一調度難以實施。

要預防「小堤大災」

界面新聞:現在主要預防「小堤大災」,為什麼中小河流會成為防洪中最弱的一環?

冉啟華:這是因為國家優先治理大江大河。從國家層面來講,先把大江大河、主幹流防洪能力提升上去,然後再推進中小河流的治理,順序顯然是對的。實際上,水利部已經投入很大力度在推進中小河流的治理。

界面新聞:上世紀70年代,旱災比洪災大,90年代,水災比旱災厲害,21世紀,水災居高不下,旱災也在上升,現在交替並發,這是有什麼規律麼?

冉啟華:我們原來常說氣候變暖,現在學界基本不說氣候變暖或氣候變冷,我們有把握的說法是氣候變化。整體來說,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水文事件增多,也就是說極端的乾旱和極端的水災都比原來更多了。

界面新聞:雖然我國河湖調蓄能力在提高,但具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在萎縮,這是不是加劇了洪水泛濫?

冉啟華:肯定會有影響,特別是局部的防洪能力。因為湖泊的存在,本身就是調蓄能力的一部分。

界面新聞:長江河床變深的現象有沒有得到治理?河床變深對防洪有什麼影響?

冉啟華:三峽投入運行以後,下洩的清水讓下遊的河道發生衝刷,河床變深。河道刷深,增加了河道行洪能力,對減少洪災有很大的作用,實際上,2010年和2012年長江洪峰都超過1998年,但是1998年整個長江流域淹得很嚴重,而2010年和2012年基本沒有大的影響。雖然主要是三峽工程等的調峰效果,但是河床變深也對減少洪災起到了作用。

界面新聞:洪水泛濫,給我們最大的警示是什麼?

冉啟華:客觀來講,分幾個層面。大的來說,要人水和諧,應該給河流空間,社會的發展不能總是去擠壓河道。但是社會發展,人對土地的需求是增加的,怎樣達到一個平衡,這體現了管理者的智慧。

其次,儘管我國的大江大河防洪能力已經有了整體提升,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前10年沒有發生大的水災,就覺得水利工程不需要了,這個觀念不能要。我個人的觀點是,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再到個體老百姓,都有(輕視水利工程)這個苗頭。大家一定要認識到,之所以沒有發大水,就是因為水利工程和水利部門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1998年特大洪水會不會重現?
    鄱陽湖水位突破歷史極值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消息,6月1日以來,南方共出現了6次強降雨,到7月12日,整個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超過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 多地拉響防汛警報,今年是否會再現類似1998年特大洪水?專家回應
    很多人擔心,今年是否會再現1998年那樣的特大洪水?主雨帶7月向北移動從6月2日至7月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長達31天,為2010年有預警記錄以來同期最多。暴雨預警僅僅暫停了一天,7月4日和5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預警。
  • 1998年特大洪水會再現嗎?
    類似1998年的情形會重現嗎?多地降雨突破歷史極值!6月2日至7月1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我國開展暴雨預警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6月以來,75個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極值。其中,長江流域降水量最為集中,明顯偏多於常年。
  • 1998年特大洪水會不會重現?我國的防洪搶險能力如何?
    數據顯示,6月以來現在全國433條河流發生了超警戒以上的洪水,其中109條已經超了保證水位,還有33條已經是超過了歷史的最高水位,目前長江幹流監利以下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陽湖和太湖仍超警。那麼,今年洪災和1998年相比,究竟哪次更大?22年過去了,我國的防汛抗洪能力有了哪些變化?武漢洪峰過去是否就意味著安全了?
  • 今年的洪災又來臨了,建國以後長江流域有哪幾次大洪災,災情如何
    雖然現在人類憑自己的智慧也能有效控制一些災情,但有時大自然的魔力太大,還是會給人們帶來災難。這不,今年的洪災又如期而至,而且部分地區還有超過往年的勢頭。 建國以後長江流域有哪幾次比較大的洪災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 長江流域中小河流管理混亂,專家:易發生「小堤大災」
    自6月起持續受暴雨影響,多省出現洪澇災害,長江流域的累計降雨量更超過1998年降雨量。有專家提醒,中小河流沒有專門的流域管理機構,管理混亂兼涉及利益衝突,成為高風險區域,更警告要提防出現「小堤大災」。
  • 湖北梅雨已超1998年,大洪水會重現嗎?權威解讀:不確定性較大
    對於湖北人來說,這個梅雨季可真是夠長的,比如湖北省會武漢,常年梅雨期為20天左右,但根據氣象部門統計,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由於目前雨帶仍未北抬,武漢的梅雨可能要繼續,這可能是武漢近28年來最長的梅雨季。
  • 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中被救的那個7歲小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大部分七歲孩子的童年都是無憂無慮的,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可是有個孩子在七歲的時候卻因為洪災曾命懸一線,但她很聰明,通過一棵樹實現了自救。這還沒完,她等了整整九個小時才等到了援助。很多大人都沒有她這樣頑強的求生欲,可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卻做到了,那麼這個智勇雙全的小女孩後來如何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照片背後的故事——惠陽地區1979年發生特大洪災一:當年中國最大的...
    1979年9月,惠陽地區發生了一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之所以稱為罕見,一方面是因為這次水災發生在後汛期(7月至9月)。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惠陽地區的惠東、惠陽、惠州(今惠城區)、博羅、紫金、河源等地連降特大暴雨,氣象、水文部門謂之為「500年一遇的降雨量,200年一遇的洪水」。
  • 南方洪災將給中國經濟造成多大衝擊?
    而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同樣經歷了多次洪災的侵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998年特大洪水、2010年南方特大暴雨和2016年氣象災害。洪澇災害的發生,毫無疑問會給經濟運行帶來衝擊,理論上至少存在三條影響路徑:然而,洪災並非只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它還能起到刺激增長的正面效果。
  • 原來,1998年已經是20年前了!
    1998年開年大劇:水滸傳1998年1月8日《水滸傳》在中央電視臺首播這部公認的經典在98年第十六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上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
  • 2020年的災難,11年前就被預言,我要曝光這群人的朋友圈
    《中國水災年表》顯示: 近百年來,中國發生過5次堪稱「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 他們之間,又冥冥之中有著某種關聯: 1931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整個漢口被浸在水裡近4個月,南京城也被洪水吞沒。在那場洪災中,我的故鄉,河南省駐馬店受災最為嚴重。我的家族中,逝去的親人達20多位。 包括,我不到一歲的親大哥,也被巨浪從母親懷中奪走性命。 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洪災後,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
  • 中國暴雨100年,我們真的無法阻止洪災嗎?
    全國20%面積降雨量超200毫米,要知道,假如一座城市連續三天降雨量≥200毫米,大概率會發洪水。 今年6月雨量,排近10年第3強 ▼
  • 每隔22年總有大洪水?2020年會繼續驗證這個規律嗎?
    98年特大洪水,圖片來源於網絡據《中國水災年表》數據顯示,近100年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為1931年、1954年、1975、1998年。(1953年也是大洪水年)1975年洪水受災人口1075萬人,死亡2.4萬人1998年洪水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水災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特大洪水近似有太陽黑子和潮汐22年周期:1931、1954、1975、1998;
  • 專家:無明顯周期對應關係
    長江網7月21日訊(記者陳永權)21日,武漢氣象愛好者王先生稱,據《中國水災年表》數據顯示,近100年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為1931年、1954年、1975、1998年。幾乎每隔22年總有一場大洪水。
  • 潘陽湖水位漫過1998年洪水水位,江西防汛進入戰時狀態
    還記得1998年的特大洪水嗎?1998年特大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 引發1998年特大洪水的「拉尼娜」,今年或再登場,概率提升了70%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1998年一定是一個很難忘的年份,那一年,在我國長江地區,爆發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這場洪水也是我國20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特大洪水之一1998年的大洪水有多嚴重?根據當時的數據,我國29個省份都遭受到了洪澇災害,受災人口超過2億人,死亡人數超4000人,光是被洪水衝塌的房屋就多達685萬間,經濟損失達到1600億元以上。
  • 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 2020安徽淮河洪水最新消息:淮河洪災多發的原因
    從1954年至2007年,王家壩閘累計12個年份15次開閘蓄洪,為削減淮河洪峰,確保兩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滬交通大動脈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馬功勞。但不少人也為此疑惑:為何淮河容易遭受洪災,以至於頻繁需要開閘蓄洪?  行洪不暢是主因  這次是時隔13年王家壩閘再次開閘放水,也是其建成後第16次開閘蓄洪,淮河水經此流入蒙窪蓄洪區。
  • 2020年,中國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
    從全國各地的訊息來看,汛期降雨過程多,雨區集中重疊強度大,入汛以來, 截止6月中下旬已發生了22次強降水過程,是2013年以來第二多,主雨帶持續在華南至江淮之間擺動,雨帶西段集中在西南東部穩定少動,長江中下遊洪澇災害嚴重。那麼今年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嗎?早在3月的時候,氣象專家就已經預測,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