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歷史形象和性格特點

2021-02-23 三國文化

曹操其人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兩方面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有時很難分清這是他的英雄本色,還是奸雄的特性使然。

一、「亂世之奸雄方面。表現在多疑、陰險、毒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小時候就是一個很有心計的機靈鬼,請看這一段:「操有叔父,見操遊蕩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後叔父但言操過,嵩並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一個小孩竟有這樣的鬼點子,當令人刮目相看。 還有,當縣令陳宮抓住刺殺董卓未遂的曹操後,看到他有匡扶社稷的宏圖大志,以為他是一位忠義之士,便棄官隨他而去,後來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而且不知悔改,還說出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人生信條!這使陳宮大為震驚,於是棄他而去。還有曹操的夢裡殺人的拙劣伎倆,以及借押糧官人頭來穩定軍心等等,無不顯示了他性格中的多疑、陰險、冷酷和狠毒。  

二、治世之能臣方面。

1 、行事果斷,豁達自信。曹操遇事能夠當機立斷,是由其性格直接決定的,這一點是領袖必備素質。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聰明幹練、機智勇敢,敢作敢為、老練成熟。操初入仕途時,完全沒有紈絝子弟的享樂習氣,一心革除弊政,厲行法治。當時宦官弄權,朝政混亂,而他能不畏權貴,表現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從早期曹操與袁紹等人推舉義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個具有旺盛企圖心及使命感的領袖人物,想使當時極度混亂的社會現狀,重新恢復安定秩序,解決百姓切身痛。通過在鎮壓黃巾起義中衝鋒陷陣,建立了功勳,謀取了功名,並在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地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當董卓倒行逆施、魚肉百姓時,他不像王允之流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流淚傷感,他設計毅然持刀刺殺董卓,此計不成,便回到故鄉組織聯絡十八路諸侯軍聯合徵討董卓。

2 、任人為賢、知人善任。知人善認,唯才是舉是曹操的一個顯著特點。手下能臣可是多不勝數,英才輩出。曹操曾三次發布求賢令:不論門第高低,只要有「治國之道,用兵之術」,就可以做官。他的用人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說明他對人才的渴求。不僅鄭重推出「唯才是舉「的主張,還大步流星地將這一主張貫徹到無條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舉「成為優先於其他所有原則之上的首選原則。唐突聖賢、藐視禮法的雄心魄力,則在曹操不憚其煩舉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顯示。曹操明白告訴世人:無論你是否過「汙辱之名「、「見笑之恥「,或即使你有過如「貪將吳起「那種「殺妻取信「、「母死不歸「的大惡行徑,只要你確有能力,仍會得到我的重用。他知人善任,敢於啟用雖然毫無知名度、也無職稱、職位和文憑,但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關羽去溫酒斬華雄。他看人不分門第,用人唯才是舉,而且在用人上胸懷寬廣、不計前嫌,如他敢於啟用曾通敵有叛逆意向(官度之戰後)的將領,敢於任用起草過檄文,措辭激烈大罵過他祖宗八輩的謀士陳琳。想當年,劉備的結拜兄弟關雲長被曹操抓獲。曹操並沒有將他殺害,而是以禮相待,想盡千方百計要留住這個人才。關雲長雖被感動卻不願為他效勞,曹操就把他放了。這些都是他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一個方面,也是曹操這個人物形象的光彩照人的一面,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曹操作為「治世之能臣」的具體表現。

3、能謀善斷,功績卓著。在擔任洛陽北部尉時,曹操不畏權貴豪強,對違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驚,豪強斂跡,沒人敢再犯禁令。在擔任濟南相時,他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撤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曹操重視經濟。他鼓勵農耕,大興屯田,使流民生活穩定,從而收買了民心,讓百姓們都盡心盡力的耕作,盡心盡力的為他服務。此外,他還注意興修水利,保護農桑,使黃河兩岸長期無洪災現象,這是他為百姓辦的一件大好事。在曹操的統治下,北方出現了「家家豐足,倉庫盈溢」的景象。

曹操的身上,幾乎集中了封建統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點:籠絡人心而又嫉賢妒才,剛愎自用而又機謀權變;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聰明過人而又愚蠢顢頇;坦誠中總帶幾分虛詐,大度中常含幾成小氣。正是由於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極其鮮明的,不可替代的藝術獨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複雜的性格組合基調:奸而能、真而偽、寬而猛。 
    三、性格複雜矛盾,具有多面性。

1、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多疑夢中殺人

2、奸詐。奸詐當中有真誠,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個特徵。曹操這個人是奸詐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坦誠的一面,甚至有可愛的一面。先說曹操的奸詐。

3、溫情。曹操也是一個溫情的人。曹操是慣於由大怒轉為大笑,大笑轉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戰後,從華容道逃歸,在南郡安歇時,對著眾謀士,突然大哭起來。謀士們問他為什麼哭,曹操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4、狠毒。翻臉就不認識人。殘忍,赤壁失敗後讓老弱病殘當屍體墊路。

5、寬容。海納百川,曹操殺了於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留下陳琳張遼等人不殺。

6、報復心強。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復的。

7、果斷(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婆婆媽媽)。

8、堅韌。失敗許多次但重起,赤壁死的那麼慘依然多次出徵。總之,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曹操既有奸詐、自私、殘忍、多疑的性格側面,又有眼光遠大、謀略出眾、善於用人的雄才大略的一面。正是因為曹操性格的複雜性、多面性,使得這一人物形象比較真實可信,豐滿而有立體感。不像劉備使人覺得假仁假義,很虛偽,也不像諸葛亮使人覺得太神聖、太誇飾,他的神機妙算被誇張到了極致,簡直就像一個能呼風喚雨的神話。曹操在性格上的繁複、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使我們不禁被曹操這複雜的、模糊的人性特徵所吸引。

相關焦點

  • 《曹操》歷史顧問易中天| 曹操是個性格複雜的英雄
    文| 易中天天意影視大型電視劇《曹操》歷史顧問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客氣的說法叫奸雄
  • 三國人物性格分析:劉備曹操孫權投資性格比較
    性格分析:劉備性格多側面劉之仁:劉備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劉琮投降後,荊州軍民不少歸附劉備。當他率軍和擁著數萬名眾向樊城撤退時,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機情況下,他也不願拋棄民眾逃走,這充分顯示了他的仁厚愛民的性格和秉性。
  • 于和偉:我愛曹操的雙面性格
    劇中飾演曹操的于和偉展示出了他霸氣、權謀、父親的一面,還突出了曹操詩人的一面。       殺伐決斷之外亦有兒女情長,于和偉說「我愛曹操的雙面性格」。       可以說,在《軍師聯盟》上半場曹丕曹植的儲位之爭裡,這齣智鬥博弈的幕後操盤手當是權衡朝堂漢臣、又考驗自己兩子的曹操。
  • 歷史的巧合?曹操與織田信長
    不過玩家不難發現,《三國志》裡的曹操和《信長之野望》的織田信長形象竟然出奇得相似,縱觀中日兩國的歷史,曹操和信長確有其相像的地方。這樣相似的歷史背景下,統一無疑是這個時代的主題。曾經有人把戰國日本的統一比作一塊大餅,而織田信長就是那個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是收穫麥子的人,德川家康是拿麥子去做餅的人,換言之,和曹操一樣,織田信長也是奠定亂世重歸統一的關鍵人物。在這個崇尚武力、權利統一的時代,曹操和織田信長都野心勃勃,志在一統天下。
  • 曹操的性格缺陷(三國演義與三國志)
    曹操的性格缺陷首先是多疑,這個是肯定的,《三國演義》裡面已經說得很明確了,在這裡不再贅述,我說的是另外的問題。作為史書,《三國志》很少對一個人的性格進行刻畫,說的都是他的事跡,刻畫人物性格是文學的功能,所以今天我在談曹操性格缺陷的時候,主要的依據是《三國演義》,也就是說,我聊的是《三國演義》裡面曹操這個藝術形象,各位注意區分。
  •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曹操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曹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曹操的性格就是妒忌、缺乏安全感等等,這使他疑心和殘忍。曹操的多疑本性,在殺死楊修的情況下最為犀利。
  • 司馬懿與曹操歷史上年齡實際相差24歲!《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終於給拍出來了!
    不得不說,這部大戲的編劇還是十分強悍的,儘管歷史上、《三國演義》中的司馬防從未參與過董承之亂,儘管歷史上司馬懿與曹操第一次見面乃在官渡之戰之後,儘管歷史上司馬懿與楊修從未有過交手,然而本戲在整體人物性格、特點的把握上十分到位的:曹操強力且狡詐,司馬懿隱忍且多智,楊修聰慧且高傲,都十分準確。最為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是曹操與司馬懿的年齡差。
  • 歷史大劇《曹操》9月7日開播!來先睹為快!
    這部劇講述的是「曹操」少年立志傳,區別於《三國演義》的小說性取材,據胡玫導演透露,劇中她將著重於曹操藝術形象的歷史化處理,為觀眾展現的是一個全新的曹操,一個不為觀眾所知的成為一代梟雄之前的曹操,他有著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身上有的熱血與衝動,他也有著他特有的乖張和與眾不同,觀眾可以從中深入的了解和看到一代梟雄是怎樣成長的故事。這是一部在大歷史背景下的青春偶像劇。
  • 織田信長是日本版的曹操?像曹操,但不如曹操!
    導語:風雲變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個歷史節點都會湧現出一批豪雄俊傑,不同國土的歷史總會有著出奇的相似。當我們深入了解日本戰國時代的英雄人物——織田信長時,他的深知酌慮不禁會讓我們聯想起同樣是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曹操。
  • 第1154期【語文學人·孫紹振專輯4】《三國演義》真、善和美的錯位 ——曹操、周瑜和劉備性格的內在矛盾(中)
    關於偽和美的錯位《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的傑出,就在於作者還寫出了他與多疑相反的一面,那就是他的自信和不疑。他的自信,甚至自戀,最突出的是對待劉備。當時劉備勢單力薄,沒有自己的部隊,老婆孩子還被人俘虜了好幾次。五易其主,實在走投無路,投靠了曹操。
  • 織田信長是日本版的曹操?像曹操,但遠不如曹操!
    導語:風雲變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個歷史節點都會湧現出一批豪雄俊傑,不同國土的歷史總會有著出奇的相似。當我們深入了解日本戰國時代的英雄人物——織田信長時,他的深知酌慮不禁會讓我們聯想起同樣是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曹操。
  • 趣談:蓋世英雄曹操的「可愛」與「奸詐殘忍」
    當然曹操留給我們國人的印象,就如《三國演義》裡的那個奸詐陰險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近年來有「挺曹」和「黑曹」兩派,我呢,偏向於「挺曹」一類的吧!或許最早的黑曹派就是羅貫中吧!呵呵!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嘛,國人應該抱著一種公正客觀的心態去了解,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價歷史人物!也就是「莫以現代人之心,去度古代人之腹」!進入正題吧!
  • 歷史上的《軍師聯盟》:曹操的自卑和司馬懿的裝病
    在不違背主體歷史背景的基礎上,導演了一出充滿新意的權謀大戲。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無論主演還是配角都奉獻了教科書版的演技,將一代梟雄曹操和司馬懿、荀彧等歷史名人的形象塑造的深入人心。人們總是習慣於從他人的行為來推斷其性格特質和價值取向。這就是對應推論。司馬懿前一次的拒絕,讓曹操不由自主地得出了一個結論:司馬懿很可能是因為看不起自己才這樣做的。曹操之所以會這樣想,和他內心深深隱藏的自卑感大有干係。很多人都以為,曹操是一個超級自信的人,不可能和自卑扯上什麼關係。但其實不然。東漢末年,非常講究門第出身和親緣血統。
  • 衝著吳秀波去的 卻被于和偉的曹操徵服!
    而于和偉飾演的曹操更像是這盤棋局中穩穩噹噹的操盤手。在劇播前五集的時候,大家就看到了一個氣吞山河城府極深又囂張跋扈的千面曹操形象。曹操這個角色不好演,因為人物性格很複雜。歷史上的曹操因為經歷比較坎坷,性格上也有過幾次巨大轉變。從孤高士子,到求生立命的積極保王派士人,再到雄霸一方的霸主。
  • 閒談三國之真正歷史上的周瑜形象
    閒談三國之真正歷史上的周瑜根據《三國志》對周瑜的描述來看,周瑜是一個極其有能力的形象。年輕有為、寬宏大度、才智過人、家庭美滿,為孫吳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也對三足鼎立之形勢的最終確立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羅貫中對周瑜的形象進行了重大的改造。
  • 文史知識 | ​張習孔​:歷史上的曹操與舞臺上的曹操
    人們一提起曹操,就會想到戲劇舞臺上的那個大白花臉,把他當作奸臣的代表。但藝術的形象與歷史的真實並不是一回事,需要區分開來。
  • 關羽和曹操為什麼決裂:關羽喜歡一個女子,卻被曹操強納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關羽在華容道堵住了赤壁戰敗後逃跑的曹操一行人,又念及曹操往日待己不薄,放了他一馬。這個情節當然是演義杜撰的,子虛烏有。歷史上,關羽和曹操的關係比微妙。
  • 《軍師聯盟》收官了,但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曹操……
    此外,作為劇中時刻「虐狗」的好男人,司馬懿和妻子的感情讓觀眾十分羨慕。歷史上的張春華,是司馬懿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一生為司馬懿育有三子和一女,為司馬懿付出很多,但二人的感情並非天長地久。  曹操是一個複雜矛盾的人物,用于和偉的話說就是,「他有殺伐決斷,也有兒女情長;有粗狂,也有細膩;有威嚴,也有潑皮無賴」。
  • 司馬懿、諸葛亮和曹操的三種不同人生
    在以前的三國形象中,司馬懿的角色幾乎都帶有反面性,一開始出場就對著曹操下跪,和諸葛亮對陣敗多勝少,在魏國宗室的監視下隱忍陰鷙,演員的選擇也多為非光明類為主。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並非如此。首先我們來和曹操比較一下一、從職位和功業上來看,兩人相仿。
  • 拋開文學作品,周瑜實際上的歷史形象是這樣的
    曹操曾經有詩形容三國,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滿地的蒼涼白骨沒有任何人來認領和安葬,方圓千裡之內,因為常年的戰爭都沒有一點生氣。然而就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卻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曹操、諸葛亮、周瑜、劉備等。通過文學作品和戲劇的演說,我們記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我們記住的是三氣周瑜的故事。這些都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事情,然而歷史形象上的周瑜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