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性格分析:劉備曹操孫權投資性格比較

2021-02-13 微緣網絡

一、劉備投資性格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性格分析:

劉備性格多側面

劉之仁:劉備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劉琮投降後,荊州軍民不少歸附劉備。當他率軍和擁著數萬名眾向樊城撤退時,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機情況下,他也不願拋棄民眾逃走,這充分顯示了他的仁厚愛民的性格和秉性。

劉之偽:劉備遺昭託孤時,泣對孔明曰:「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毛批曰:「或問先主令孔明自取之為真話乎,為假話乎?恐知其必不敢,心不忍,而故令之聞此言,則真輔太子之心愈不得不切矣。」知子莫如父,明知兒子不才,卻如是說,實為結孔明之心,使其死心為蜀漢效力。

劉之驕:蜀稱帝後,劉備的驕傲也在漸漸地滋長,直至發展到最後,他為關羽報仇決定伐吳時,趙雲規勸他不聽,秦宓進諫,他置之獄中,孔明上諫表,他擲於地下。當他徵吳時,吳派陸遜為大將,馬良提醒他「陸遜之才不亞周郎,未可輕敵」,他卻自負地說,「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他將蜀兵四十餘營,皆移於山林密處,依溪傍澗,就水歇涼,馬良建議將各營移居之地畫成圖請教宰相,他驕傲地說:「朕亦頗知兵法,何必又問宰相?」這時的劉備與當初之劉備豈不是判若兩人乎?結果陸遜一把火,幾乎把他的全軍燒光,自在情理之中。

投資性格:

有「熱心」、有「耐心」

缺陷:跟風、懶惰、猶疑

二、曹操投資性格

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性格分析:

1、超人的領袖才能: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演義》的第一回:汝南許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問,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操聞大喜。曹操的領袖氣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行事果斷,豁達自信,知人善任。

2、任人為賢:知人善認,唯才是舉是曹操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曹操的用人政策裡才能是大於德的。

3、藝術形象的曹操的性格多面性:在曹操的身上,幾乎集中了封建統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點:籠絡人心而又嫉賢妒才,剛愎自用而又機謀權變;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聰明過人而又愚蠢顢頇;坦誠中總帶幾分虛詐,大度中常含幾成小氣。

投資模擬:

由以上對曹操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其性格的諸多方面還是比較適合投資的,但也有些不足。

投資性格:

只打能贏(有把握)的仗。

知道每一個行動的原因。

了解市場中其它人在想些什麼。

但也會出現:貪婪、想徵服市場等問題。


三、孫權投資性格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性格分析:

孫權的性格特點: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

投資模擬:

由以上對孫權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其性格特徵明顯最為適合做投資。

投資性格:

成功交易者的特徵:

1.思維清晰,視角敏銳,能早於別人發現投資機會。

2.向前看,不讓過去的習慣主宰未來的投資行為。

3.從頭再來的能力──不向失敗或打擊低頭。

4.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結果好壞。

5.保持高度自尊。

6.對成功的不懈追求。

7.積極的態度──不會消極地對待生活中的問題。

8.不靠運氣,應用一以貫之的策略。

9.相信自己的決策。

10.目標導向型的觀點。

11.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抑制任何與成功背道而馳的個人傾向或特點。

12.非常自信。

13.對與資金及金融相聯繫的數字非常敏感。

14.具有投資喜好,不是純粹為錢,投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符合興趣。

15.不輕易被他人或其他事情影響。

16.對投資充滿熱情。

相關焦點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三國 東漢 近來,網上流傳一道非常火的歷史題,曹操、劉備、孫權和諸葛亮四人,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標誌著漢朝正式滅亡,之前叫名存實亡; 蜀漢,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這是三國的第二年; 東吳,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這是三國的第10年。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
  • 三國時代找一個同時見過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人,居然這麼難找
    劉備分別見過曹操和孫權,劉備和曹操「青梅煮酒」論過英雄,劉備還專程去京口拜見過孫權,後來又娶了孫權的妹妹,這些都記載在史書裡。唯一不好確定的是曹操有沒有見過孫權。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話,這發生在濡須口之戰時。《三國志》記載:「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吳歷》進一步記載:「權行五六裡,回還作鼓吹。
  • 三國時期的「盾牌」——聊一聊劉備、曹操、孫權三個大佬的保鏢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當中,尤其是各個軍閥的創業時期,他們的個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當時無論是在戰場上進行搏殺,還是防備刺客行刺,都需要有保鏢來防備。所以保鏢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劉備、曹操、孫權是漢末爭霸賽中的最終勝利者,他們經歷了非常多的危險,身邊也有一些擔任保鏢角色的人物。
  • 曹操劉備司馬懿,誰哭得最多?三國專家譚良嘯在新書裡告訴你
    與以往嚴肅考究的三國史料不同,此次譚良嘯根據《三國志》《後漢書》《晉書》等相關資料,在書中轉向情感角度對曹操、曹丕、劉備、孫權、諸葛亮、司馬懿六位三國英雄進行生動還原,解讀六位英雄人物的落淚瞬間、死前心境、與家人的關係,試圖揭示其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複雜的性格特點,尋覓隱藏在大眾印象之外的三國「真」英雄。
  • 三國中三位霸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感人,劉備虛偽,孫權務實
    俗話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的生前無論是多麼的危險,奸詐,但是他在死之前都會吐露心聲,那麼三國時期的三位雄主曹劉孫三位在臨死之前都說了什麼遺言呢?三國中三位霸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感人,劉備虛偽,孫權務實。
  • 曹操的兒子,孫權的兒子,劉備的兒子,誰的兒子最厲害?
    來源:江湖/編輯:古風江湖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經過連年的徵戰,終於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三國的三位諸侯中,實力最強的當屬曹操,佔據了天下大半的江山,剩餘的孫權和劉備兩人實力卻相差不大。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看完了曹操的兒子,下面來看看劉備的兒子。劉備共有四個兒子,劉備的大兒子叫劉禪,即後主。劉備入蜀後又多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劉永和劉理,皆被封王。劉備還收過一個乾兒子,叫劉封。在劉備的兒子中,除了劉禪外,其他三位都是默默無聞之輩,就不用過多介紹。
  • 三國志11手機版,三大君主,劉備≥曹操>孫權?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在風雨飄零的東漢末年,政權腐敗民不聊生,後面黃巾起義爆發,董卓進京,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在董卓被天下第一「孝子」呂布殺害以後,天下群雄割據,各類豪強紛紛崛起,漢室衰微,朝綱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官渡擊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大的勢力,江東歷經孫家三代,更有長江天險固若金湯,劉備荊州義師走西川,成為漢中王,從此三國時期正式拉開序幕,而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人們一直爭辯不休,這三人誰的武力最高?
  • 三國名人的後代現狀如何?劉備後人在賣草鞋,孫權後人當了總統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是大多數喜歡三國故事的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句話
  • 曹操劉備去世後,孫權執政長達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
    而在這其中,最後脫穎而出的,毫無疑問就是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大家都知道,這三個人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梟雄。孫權佔據江東,劉備佔領西蜀,曹操一統北方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說都是十分的強勢,三分天下的格局也由此而確立。從此來看這三個人可以說是非常的強悍了,畢竟在那種亂世的情況下。這三個人打出了各自的基業,成就了一番事業。
  • 劉備是「大耳兒」,孫權是「碧眼兒」,那麼曹操是什麼呢?
    另一個原因就是呂布想讓劉備向曹操求情救自己一命,結果劉備非但不救,還向曹操提起了呂布的醜事,拐著彎說呂布是個不忠之人,害死了丁原和董卓,於是曹操就不敢收留呂布,呂布在臨死前,就對著劉備破口大罵:大耳兒,是個最不講用的人,不記得轅門射戟了嗎?於是大耳兒就成為劉備的外號,這個外號是呂布叫出來的,有些罵人的感覺。
  •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筆者還是勉為其難,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起事之初,他們能因勢利導發揮優勢。曹操、孫權、劉備等三人各有優勢。曹操的優勢是祖上有錢;孫權的優勢是祖上有地;劉備的優勢是祖上有名。曹操是宦官之後,家有萬貫。
  • 94版《三國演義》,人物性格你又了解哪些呢?
    94版三國演義曹操曹操性格暴戾、狡詐且生性多疑,刺殺董卓逃亡時在父親結拜兄弟處歇息時,主人吩咐下人殺豬招待他卻被誤會成要殺他,把主人一家老小全殺了,同行的陳宮也因為看到曹操的暴行而選擇離開94版三國演義劉備劉備仁厚、愛民、忠義的性格,在當時十分難能可貴,因此有很多英雄豪傑的追隨,打下了蜀漢江山。但劉備過於仁厚和忠義,導致錯失了一些機會,給蜀國擴張帶來了阻礙。
  • 魏蜀吳三國君主,曹操孫權一出場就是主公?劉備究竟跟了多少主公
    魏蜀吳三國的領袖中,劉備是混得最慘的,而且是從頭到尾都很慘。曹操是官三代,家大業大,還有倆龐大的家族作為支撐。孫權那就更不用說了,江山都不用自己打,還沒20歲就成了江東之主,典型的富二代,父兄給他把基業搞得結結實實,一出生就走到了別人的終點。
  • 三國時期蜀國劉備,因政治聯姻娶孫權之妹,後因政治需要又娶吳氏
    三國時期蜀國劉備,因政治聯姻娶孫權之妹,後因政治需要又娶吳氏要說歷史上的哪段時期最讓大家津津樂道,想必非三國不可了,因為在那個時期歷史逐漸變得特別明朗起來,先是孫策建立了東吳,又是曹操建立了曹魏,而劉備作為蜀漢的建立者,在一開始他還只是一個普通人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三國演義人物性格特點
    三國演義中人物性格分析:  1、諸葛亮的人物特徵:  1、足智多謀
  • 演得了警察,扮得了劉備,hold住曹操,于和偉厲害了~
    三國時期有三位霸主:曹操、劉備、孫權。
  • 西方人竟這樣看曹操劉備孫權,頓覺靈臺一片清明啊!
    西方人對曹操、劉備、孫權的理解。不同的文化,理解東西果真不一樣,看西方人評價曹操、劉備、孫權,跳出某些習慣性思維,有種靈臺清明之感啊!不幸的是,劉備拙劣的軍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君主與小領主之間到處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孫權——彷佛是聖赫倫那島上的拿破崙:高貴,為人敬重,但一無所有。這種窘迫持續到赤壁之戰,劉備得到了三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睿智的黎塞硫式的宰相——諸葛亮。
  • 三國十位頂尖謀士,曹操擁有5人,孫權袁紹各得2人,劉備得1人
    而在三國之中的謀士搶奪戰中,曹操以五位謀士高居榜首,孫權和袁紹排名第二,劉備則只得到了一位人才。曹魏的五位謀士先來看看曹魏的五位謀士。荀彧應該是曹操的首席謀臣了,荀彧在職期間不但為曹操獻出了很多的計策,還給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曹操之所以不缺人才,這完全是荀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