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以三國演義為前提。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大耳兒」,這是呂布臨死前叫出來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劉備的耳朵本來就長得大,大耳招風,顯得劉備特別另類,這一突出的特徵也成為劉備的代名詞。
另一個原因就是呂布想讓劉備向曹操求情救自己一命,結果劉備非但不救,還向曹操提起了呂布的醜事,拐著彎說呂布是個不忠之人,害死了丁原和董卓,於是曹操就不敢收留呂布,呂布在臨死前,就對著劉備破口大罵:大耳兒,是個最不講用的人,不記得轅門射戟了嗎?
於是大耳兒就成為劉備的外號,這個外號是呂布叫出來的,有些罵人的感覺。
孫權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碧眼兒」,也是因為孫權的外貌是:碧眼紫髯。也就是說孫權長著一雙碧綠色的眼睛和紫黃色的鬍鬚,這種特徵看上去就像一個混血兒一樣,至於孫權為什麼會長成這樣,估計也是三國演義作者想像的吧,三國時期哪來的混血兒,漢人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不可能會有碧綠色的,至少鬍鬚,有可能會有黃的,但不可能是紫黃色的。
所以孫權因為這個外貌特徵被人稱為「碧眼兒」,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也有人說碧眼紫髯是一種誇張的寫法,就是想形容孫權有一種威風凜凜的感覺,襯託出孫權獨特的形象,畢竟貴為一方之主,「碧眼兒」其實是一種稱讚的說法,因為古人對相貌奇異者有一種天生的崇拜感。
既然劉備的特徵是大耳朵,孫權的特徵是碧眼紫髯,那麼曹操的特徵是什麼?
兩個字:長髯(rán)。
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外貌描寫有兩次,一次是第一回中對於曹操的介紹:
《三國演義》: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這裡對曹操外貌的描述就是:細眼長髯。細眼表示眼睛很小,長髯表示有長長的鬍子,古人以長髯為美,比如關羽被諸葛亮稱「美髯公」,關羽聽到這個稱呼就非常高興,還把諸葛亮誇他的信拿給賓客看,所以曹操有長長的鬍子也不奇怪。
三國演義還有一次也描述了曹操的外貌,就是曹操被馬超打得割須棄袍那一次,西涼兵發現了曹操的兩大特徵,一是穿著紅袍,二是有長長的鬍鬚,西涼兵先是追穿紅袍的人,曹操嚇得脫了紅袍繼續逃,接著西涼兵又追長長鬍鬚的曹操,嚇得曹操用刀割斷了鬍鬚才逃走。
《三國演義》: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 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
所以,長髯是曹操的一大特徵,也就是說曹操一直留著長長的鬍子,如果一定要給曹操取一個關於外貌方面的外號,那用「長髯兒」來形容曹操最好不過了,而且這個「長髯兒」算是褒義詞,因為這是曹操唯一的特徵了,並且三國時期以長長的鬍鬚為美,所以是褒義詞。
曹操的外貌與劉備和孫權比起來的話,並不突出,至少長長鬍鬚的人,在三國人肯定很多了,古人不像我們現在人,古人其實是不理髮,也不刮鬍須的,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從來就不會無緣無故剪掉,所以會一直留著。你可以想像,當時一定有很多長長鬍鬚的人,肯定不止曹操一個人。
曹操的鬍鬚到底有多長呢?三國演義也沒有記載,所以也不知道有多長,但是,三國演義中記載有「長髯」特徵的就只有曹操一人,也就是說曹操的鬍鬚絕對比一般人長,三國演義中記載了關羽的身長是九尺,髯長是二尺,按照漢尺,關羽的身高是207.9釐米,鬍鬚是46.2釐米長。
而曹操的身高是七尺,也就是161.7釐米,如果曹操的鬍鬚最長的話,至少也有50釐米左右,而曹操的身高不高,所以鬍鬚就顯得特別長,看起來比一般人長,所以三國演義中就記載了曹操是「長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