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與孫權,什麼樣的創始人值得追隨?

2021-02-15 創業家


1月12日晚,創業真人秀《我是創始人》11期登陸浙江衛視、騰訊視頻。考驗創始人的「村長之爭」,戲劇性地演化成了三國爭霸。

密室之中,有智謀、有談判、有孤注一擲、有丹心如故、更有爾虞我詐。15位創始人分別以李海川、嚴炎、毛靖翔為首形成三大陣營,宛若曹魏、蜀漢與東吳三強對抗。

遊戲規則:

①根據往期獲勝資源排行榜,「後浪隊」15位創業者被賦予不同身份,劍指6個晉級決賽的名額。其中,李海川、嚴炎、毛靖翔、張博、孫濤勇、黃歡6位創業者成為「村長候選人」,另外9位創業者成為「村民」。

②每位「村長候選人」手上有30張創業資源卡,可任意分配給「村民」拉票。得票最多者,成為村長,晉級決賽。

③在任務進行到第30分鐘、第60分鐘時,分別有一次民意調查,獲得支持最多的「村長候選人」,額外獲得3張創業資源卡。

④獲得創業資源卡最多的3位「村民」,晉級決賽。

⑤所有投票結果不存在共同優勝,平票者票數作廢,非平票的「村長候選人」晉級。若全體「村長候選人」平票,則全部恢復為普通「村民」,其中獲得有效資源卡最多的前四位晉級。

⑥獲勝「村長」有權選出3位「村民」進入生死PK,並最終決出2人晉級。如果沒有選出「村長」,則由全體投票選出。

(向下滑動上面文本框,查看完整遊戲規則)


一改往期簡單戶外遊戲的劇情真人秀形式,本期節目開啟商業陣營演練模式。遊戲設定看似簡單,卻實際上折射了創始人尋找原始股東、緊密合作夥伴,分配期權,兌現利益,共同盈利的過程,考驗著創始人領導力、決策力、親和力、甄別力,耐人尋味。

隨著黃歡、孫濤勇、張博的先後退選,「村長」爭奪戰的形勢逐漸明朗,以李海川、嚴炎、毛靖翔為首的三大陣營浮出水面。

商戰版「三國絕殺」拉開大幕。

東漢末年,曹操佔據黃河中下遊,「挾天子以令諸侯」,與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決戰。官渡對峙,曹操以2萬人迎敵、大敗10萬袁軍,為一統北方打下根基。

追隨曹操者,惺惺相惜也。

曹操在職業生涯中愛財如命,卻沒有跟任何人結拜過兄弟。他有智慧、有思想、有抱負、有人品,天下豪傑環其左右、為其賣命,大多是因為認可曹操的能力。其手下不乏張遼、許褚、典韋、賈詡、司馬懿一批精兵猛將、軍師謀士。

而曹操籠絡人才的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利益和規矩。他唯才是舉、賞罰分明,曾三次要殺曹洪,卻因曹洪在危難關頭,救其性命,非但沒有殺他,反而重重獎賞。按易中天的說法,曹操是一個好老闆。

這樣的曹操,相當重視中央集權。他生前對世族並無太多妥協,而是力求天下一統。這些舉措,不但鞏固了搖搖欲墜的漢末中央政權,而且使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為其死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終三國歸晉天下一統奠定了基礎。


遊戲中,李海川身上就有曹操的基因。在節目前30分鐘,「村民」姜華、王自如、王思明便以他為核心,形成隱秘死黨聯盟。

王自如稱,之所以死忠於李海川,是因為認定他在6位「村長候選人」中最有能力和素質帶領大家晉級,非常值得尊敬。而王自如本人,堪稱李海川的軍師。他頭腦清晰,謀略過人。作為節目中最好的「偽裝者」,他先是成功爭取到了毛靖翔的5張創業資源卡,後又被嚴炎隊的魏志成誤判成毛靖翔的支持者試圖拉攏,並通過魏志成打探到毛靖翔支持者中會有半數會倒戈的重要情報。

李海川不僅如曹操般籠絡到了王自如這般的謀臣,還自帶曹操賞罰分明的風格。他在嚴炎宣布「暫不發卡,尚待觀察」之時,不由分說地將資源卡遞到在場張衛華、許單單兩位「村民」手中,當面籠絡人才,爭奪支持者。

節目中,李海川採取的同樣是曹操式的中央集權制。第一輪民意調查,李海川勝出,當時他手裡實際上有33張票。過程中,他只發出去2張。而王自如、姜華和王思明拉來的6票,也全部上交給了李海川。所以,李海川最終手上握有37張效資源卡。

劉備者,偏重人情也。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的他,結拜兄弟共打天下,善於用人情來拉攏人。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論謀略、論英勇各個不輸劉備,卻死心塌地臣服於他,為何?

唯有真誠。

《三國志》記載,臨危之際劉備掏著心窩子對半生相知相伴的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其真誠,可見一斑。


從用人之道來看,嚴炎身上有劉備的影子。許單單在遊戲一開始便表態,不想玩得太複雜,選擇嚴炎就是看中了他的人品。的確,無論是分別拿出10張資源卡給魏志成、孫濤勇、張博以獲取支持,還是去遊說其他「村民」,嚴炎都是流露出滿臉真誠,動之以情。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太願意相信感情能留人,才給了他勇氣坦誠地告知許單單自己已將資源卡用完,雖然沒有分給他,但還是希望許單單支持自己。致使曾在民意調查環節連投嚴炎兩票的許單單因被「遺棄」而百感交集,在猶豫不決之時,抓住了李海川拋來的救命稻草。

嚴炎因此失去了重要的一票。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毛婧翔)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記載,建安十八年(211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濡須,孫權親自率軍抵抗,打了一個多月,不分勝負,曹操遠望孫權軍,見軍容威嚴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25個兒子中,不乏驚採絕豔、文韜武略之人,卻依然對孫權褒讚有佳,可見其謀略過人。

「不論親疏,以功過定賞罰。」是孫權的用人之道。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建大功,孫權立即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從此,對他的功勳念念不忘。瑜病死,孫權流涕說:「公瑾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後孫權稱帝,對公卿說:」孤非周公謹,不帝矣!」

孫權的產業繼承自其兄孫策,其用人之道也與孫策不無關係。孫策臨終囑託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從表面上看,這句話只涉及到「外事」、「內事」的類別問題,但實質上也是人力資源的配置問題。



論謀略,明顯毛靖翔更像孫權。遊戲中,圍在他身邊的真假「村民」是最多的,有的人是過來試探他的誠意、有的人是來騙取資源卡、有的人搖擺不定。

毛靖翔嘗試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先平均給到金星、張博、孫濤勇各5票「初始股權」,來確定原始股東;再通過提出「績效管理」來緊密事業合作夥伴,給出一個變量,讓人人都背上KPI。誰拉來的票數越多,誰將獲得的資源卡就越多,從而以此判斷自己力保的成員,並激活團隊戰鬥力。

之所以在一開始選擇平均給出5票,他解釋,張博、孫濤勇放棄競選村長來支持自己,這裡面有議價成本的,應當按照大股東來處理。作為心腹的金星,自然應當在一開始便得到大股東的禮遇。隨著遊戲的推進,毛靖翔又將資源卡分別給了王自如、張衛華各5張,黃歡4張,姜華1張,以爭取更多的選票。並最終將在第二輪民調環節獲得的3張創業資源卡,獎勵給了心腹金星,力保其晉級。

其中,張博和孫濤勇由於他的「績效管理」未能給出優勢票數,產生了質疑和不滿,跳槽到嚴炎陣營。毛靖翔因此失去了兩位實力盟友,措施良機。


絕殺三國,曹操、劉備、孫權,雖皆有得失,但旗鼓相當,各霸一方。在遊戲的結尾,李海川、嚴炎、毛靖翔也以每人5票,迎來了三分天下,難分勝負。

由於不存在共同優勝,遊戲依據創業資源卡數量,評選出李海川(37票。落選「村長」後,李海川成為普通「村民」。時間原因,他收集上來的票沒來得及下分給團隊。但資源卡均來自「村長候選人」,所以仍然有效。)、張博(15票)、孫濤勇(15票)、魏志成(10票)4位創業者直接晉級決賽。姜華、王自如、毛靖翔被投票選入生死PK環節。最終,姜華、毛靖翔獲勝,獲得晉級決賽的最後2個名額。



全新布景棚內,隱藏機位將最真實的創業生態還原。

然而,真正的商戰遠比遊戲殘酷。

商場如戰場,每天都是生死局。血雨腥風中,這些創始人聰明、大膽、驕傲、篤定,夠拼、夠狠、「不擇手段」,但他們確實也曾敵友難辨、遭逢背叛。

創業維艱。生存的叢林中,「達爾文主義」蔓延。贏的方式有很多種,能讓一群不服輸的創始人心悅誠服的勝出者,一定不是陰謀家。同樣,任何底線之內的方法和策略也都不應該上升到道德層面。而失敗企業最慘痛的教訓就是,只有老大,沒有合伙人。

創業有道,生死局中撥雲見日者,謂之大成。

每周四晚21:40,鎖定浙江衛視、騰訊視頻,在《我是創始人》中找尋值得你追隨的創始人!

*關於創業實驗室

2016年初,創業黑馬大膽提出創業實驗室的概念,打算打造一個中國版的YC(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

創業實驗室幫助創業者在企業家與投資人的肩膀上成長,通過3至6個月的時間,讓創業者們和導師在一起,提煉和梳理商業體系,讓一代創業家的創業思想在後來者中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創業者的陽光雨露,加速孵化成長。

創業實驗室提出後,迅速得到響應,周鴻禕、劉巖、吳世春、夏華、李豐、朱嘯虎等知名創業家和投資家陸續開設了創業實驗室,招募創業者進行創業實驗。

剛榮獲2016年度創業家特別獎的美圖秀秀公司創始人蔡文勝和2016年度創業家致敬獎的連尚網絡創始人陳大年,以及2016十大「年度創業家」獎獲得者——映客創始人奉佑生、快手創始人宿華、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掌閱創始人成湘均、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51信用卡創始人孫海濤、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榮泰創始人林琪、INK(銀客)集團創始人林恩民....他們已經在黑馬學吧開通創業實驗室在線報名通道,目前已吸引數千名創業者報名。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學吧創業實驗室

相關焦點

  • 三國時代找一個同時見過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人,居然這麼難找
    劉備分別見過曹操和孫權,劉備和曹操「青梅煮酒」論過英雄,劉備還專程去京口拜見過孫權,後來又娶了孫權的妹妹,這些都記載在史書裡。唯一不好確定的是曹操有沒有見過孫權。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話,這發生在濡須口之戰時。《三國志》記載:「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吳歷》進一步記載:「權行五六裡,回還作鼓吹。
  •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筆者還是勉為其難,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起事之初,他們能因勢利導發揮優勢。曹操、孫權、劉備等三人各有優勢。曹操的優勢是祖上有錢;孫權的優勢是祖上有地;劉備的優勢是祖上有名。曹操是宦官之後,家有萬貫。
  • 劉備是「大耳兒」,孫權是「碧眼兒」,那麼曹操是什麼呢?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大耳兒」,這是呂布臨死前叫出來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劉備的耳朵本來就長得大,大耳招風,顯得劉備特別另類,這一突出的特徵也成為劉備的代名詞。另一個原因就是呂布想讓劉備向曹操求情救自己一命,結果劉備非但不救,還向曹操提起了呂布的醜事,拐著彎說呂布是個不忠之人,害死了丁原和董卓,於是曹操就不敢收留呂布,呂布在臨死前,就對著劉備破口大罵:大耳兒,是個最不講用的人,不記得轅門射戟了嗎?於是大耳兒就成為劉備的外號,這個外號是呂布叫出來的,有些罵人的感覺。
  • 劉備是「大耳兒」,孫權是「碧眼兒」,那麼曹操又是什麼呢?
    有貶義的,如大耳兒劉備、碧眼兒孫權、三姓家奴呂布、環眼賊張飛、諸葛村夫、老賊曹操等等。這裡重點說一說三巨頭的綽號。劉備的「大耳兒」,是呂布給起的,之所以叫「大耳兒」,是因為劉備耳朵出奇的大。當年,呂布被曹、劉聯合捉住了,呂布本想讓劉備說句話,放他一馬,當曹操問劉備,要不要留下呂布之時,劉備來了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這句話像是尖刀似的,一下子刺中了要害。呂布臨死之前,大罵劉備「大耳兒,最無信」,其實這不能怪劉備,誰讓你幾次三番地搶劉備地盤,害得劉備如喪家之犬一樣呢?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
  • 三國志11手機版,三大君主,劉備≥曹操>孫權?
    首先是《三國演義》中關、張二人面對天下第一猛將呂布久戰不勝,玄德持雙劍加入戰局,呂布以一敵三隨後退入陣中,別的不說就單單是敢於面對呂布的這份魄力就遠遠超過曹操獻刀刺董時害怕董卓力氣大而不能制服時的猶豫,以及孫權面對張遼時被嚇的連動都不敢動
  • 曹操的兒子,孫權的兒子,劉備的兒子,誰的兒子最厲害?
    在三國的三位諸侯中,實力最強的當屬曹操,佔據了天下大半的江山,剩餘的孫權和劉備兩人實力卻相差不大。三個國家間經常會發生軍事摩擦,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劉備、孫權和曹操三人至死都沒能完成統一大業,只能將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 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有沒有與劉備和孫權這兩人見過面?
    而這三個政權的開創者則分別是曹操(雖然稱帝的是他兒子曹丕,但這個基業完全是曹操打下來的)、劉備、孫權,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絕對主角。那他們三個互相見過面嗎?其實曹操和劉備很早之前就見過面了,畢竟曾經同在漢獻帝一朝共事。話說當年劉備救陶謙,被表徐州牧,成為一方諸侯。而後卻引狼入室,被三姓家奴呂布鳩佔鵲巢。最終不得已,投奔了曹操。
  • 孫權逼死了陸遜,曹操逼死了荀彧,劉備逼死的人太厲害!
    《三國演義》中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瑜與黃蓋的願打願挨、關雲長的單刀走千騎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則是孫權逼死了陸遜,曹操逼死了荀彧的事情,在這裡設一個小疑問劉備逼死了誰呢?我們一一來看。
  • 《三國演義》中劉備才是大人物,如有曹操孫權家底,歷史將被改寫
    年輕時讀《三國演義》,對劉備嗤之以鼻,總認為演義裡是尊劉貶曹,認為劉備是虛偽的代表,沒有什麼真本事,整天哭哭泣泣,靠著一眾兄弟賣命才守得蜀地,後來隨著人生閱歷豐富之後,對劉備從厭惡到喜歡,直到認為劉備才是三國中最值得我敬佩的人物,如果有曹操、孫權這樣的家底,歷史將被改寫。先來看看劉備一生的遭遇,可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 劉備如果真心投靠曹操,會有什麼樣的地位?
    事實上,孫權投降曹操後,立即被封為輕騎將軍,任荊州牧,封南昌侯,曹丕稱帝後,又封孫權為吳王,任膠州牧、荊州牧的大將軍。這不是表面功夫,曹丕是真的考慮如何消化孫權的勢力,當時曹魏佔據揚州和荊州的江北,孫權佔據江南,所以曹丕把荊州的江北改名為郢州。並將荊州和揚州的南部合併為荊州,從而站在曹魏的角度承認了孫權統治的合法性,唯一的要求是孫權交出長子孫登作為人質。
  •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被殺死,劉備和孫權統一的機率會增加嗎?
    大家可能會認為是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其實這只是其一,還有其二。這其二嗎,便是在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周瑜在赤壁打敗曹操後,令數萬鐵騎只追不殺,把曹操漸漸的趕到了劉備的地盤,曹操自己也知道,這周瑜想借劉備之手殺他,然後劉備就會招來復仇大軍,周瑜便可坐山觀虎鬥,收漁翁之利。
  • 曹操失去郭嘉,劉備失去龐統,孫權失去周瑜,哪個影響更大?
    直到諸葛亮加盟劉備之後,劉備開始逆襲,僅僅十幾年時間就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值得一提的是,軍師能力雖然很強但生命非常脆弱,曹操早期失去了郭嘉、孫權中期失去了周瑜,劉備晚期失去了龐統。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周瑜的離世。在說周瑜之前先來看下郭嘉和龐統的離世對曹操和劉備的影響。先說郭嘉,他是汝南的青年才俊,也是曹操主要謀臣荀彧的至交好友。
  • 西方人竟這樣看曹操劉備孫權,頓覺靈臺一片清明啊!
    西方人對曹操、劉備、孫權的理解。不同的文化,理解東西果真不一樣,看西方人評價曹操、劉備、孫權,跳出某些習慣性思維,有種靈臺清明之感啊!不幸的是,劉備拙劣的軍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君主與小領主之間到處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孫權——彷佛是聖赫倫那島上的拿破崙:高貴,為人敬重,但一無所有。這種窘迫持續到赤壁之戰,劉備得到了三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睿智的黎塞硫式的宰相——諸葛亮。
  • 劉備奪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為何曹操和孫權都沒有阻止?
    周瑜建議孫權除掉劉備、諸葛亮,但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威脅巨大,沒有採納。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建議,將荊州部分地盤借給了劉備暫以立足。周瑜幾次謀取劉備佔據的荊州,並提出西徵益州的計劃,但因其病逝,暫且擱淺。在戰略上,孫權還是堅持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劉備也以取得益州之後,再歸還荊州為藉口,以求得孫權的容納。因此,孫權也就沒有逼人太急,沒有把戰略重點放在劉備身上。
  • 諸葛亮不選曹操和孫權,為何偏選劉備?從龐統的經歷可以看出端倪
    很多三國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諸葛亮出山時,為什麼選擇落魄的劉備?為什麼不選擇實力更強的孫權和曹操?以諸葛亮的智力,加上孫權或曹操的實力,前景一定很美。至於諸葛亮為何對孫權和曹操不屑一顧?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原因如下:第一:諸葛亮出山時,已經無法在孫權或曹操那找到位置諸葛亮準備出山時,孫權和曹操手下的文臣勢力已經成形,孫權那邊是江東四大家為首,曹操那邊是以潁川集團為首,官職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位置早就被佔光了。
  • 三國人物性格分析:劉備曹操孫權投資性格比較
    性格分析:劉備性格多側面劉之仁:劉備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劉琮投降後,荊州軍民不少歸附劉備。當他率軍和擁著數萬名眾向樊城撤退時,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機情況下,他也不願拋棄民眾逃走,這充分顯示了他的仁厚愛民的性格和秉性。
  • 劉備錯失的6個名人,5人被曹操所得,孫權也獲得了一頂級猛將
    劉備身邊聚集了很多頂級人才,如五虎上將、魏延、姜維,以及諸葛亮、龐統、劉巴、法正等,但劉備錯過的人才也不少,三國時期留有大名的人才,劉備就錯過了6位,其中5人被曹操得到,孫權也得到了一員猛將。
  • 赤壁之戰後,孫權奪取荊州南郡,他為何將其借給劉備?
    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組成的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活了30年,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這裡就對曹操和劉備死後,孫權的所做所為,以及他的心裡想法做一個陳述總結。說說孫權晚年的那點事。公元219年,孫權幹了一件確定了三國鼎立的大事——偷襲荊州。說他成功,是因為孫權在多次謀求淮南合肥失利後,他的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與曹魏的實力差距是巨大的。東吳不應該跟曹魏死磕了,而是拿下荊州,徐圖自保。於是,在此之後,他派兵偷襲荊州,重錘了劉備的上升勢頭。並且他不再以謀求曹魏的土地為自己的第一訴求,而是以劫掠人口、財貨為主要目標,力圖縮小自己與曹操的差距。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孫權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