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當中,尤其是各個軍閥的創業時期,他們的個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當時無論是在戰場上進行搏殺,還是防備刺客行刺,都需要有保鏢來防備。所以保鏢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劉備、曹操、孫權是漢末爭霸賽中的最終勝利者,他們經歷了非常多的危險,身邊也有一些擔任保鏢角色的人物。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三個大佬身邊的保鏢,或者帶有保鏢作用的人物。
劉備——白毦兵主將陳到
提起劉備的保鏢,可能有些人會想到趙雲。網絡上經常出現趙雲是保鏢或者警衛隊長的說法。但是結合史料的記載來看,趙雲的歷史形象更多還是一個慎重的武將的形象,只不過是做過一些類似保鏢的動作,比如在"長坂坡之戰"保護甘夫人、劉禪脫離追兵;在劉備入川的時候保護劉禪不被江東接走。不過並不能因為趙雲有這種行為就認定他是保鏢,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甘寧、凌統、呂蒙、鮑信、曹洪、甚至程畿都是保鏢了,這顯然是不客觀的。
那麼能夠被視為劉備保鏢的人物是誰呢?陳到應該是最有資格的。陳到本身是一個冷門人物,不過經過網絡的挖掘之後,也成了蜀漢的網紅人物。史料中關於陳到的筆墨比較少,在《三國志·蜀書·楊戲傳》中有一個豆腐塊大小的個人小傳。
陳到字叔至,是豫州汝南人。他跟隨劉備沒準是劉備做所謂的豫州刺史的時候。雖然當時劉備只有小沛一個立錐之地,但是地方上的世家、豪強還是比較給劉備面子,承認這個豫州刺史的地位;又或者是劉備依附袁紹後在汝南威脅曹操時期。
在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趙雲和陳到並列,陳壽又評價陳到"名位常亞趙雲",給陳到塑造出一種"小趙雲"的感覺。陳到能夠在網絡上被大吹特吹也是蹭趙雲的熱度。不過陳到後來做到永安都督,成為蜀漢四大鎮戍之一,也算是一個重要人物。
從上述的內容來看,陳到也不能說是一個純粹的保鏢的角色。他之所以帶有一些保鏢的形象,是因為他統領的白毦兵,屬於劉備的親兵。這個信息來源於諸葛亮的《與兄瑾論白帝兵書》,根據史學家的辯誤,其實是諸葛亮寫給李嚴的信。陳到作為劉備親兵的主將,無疑與劉備關係親密,且擔任保護劉備周全的責任。按《與兄瑾論白帝兵書》的內容,白毦兵在永安,可以說明陳到以及白毦兵參加了"夷陵之戰"。劉備在遭遇巨大失敗還能夠撤退到永安,陳到與白毦兵功不可沒。
曹操——"虎痴"與"古之惡來"
相對於陳到來說,典韋、許褚是比較純粹的保鏢,他們身上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護曹操的安全,而且由於有個人傳記,他們也留下保護曹操的詳細的事跡,而不是陳到這種模糊的判斷。
"虎痴"許褚
首先來說許褚。許褚是在漢末亂世中聚眾自衛的豪強,在與黃巾餘黨談判時有"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的表現,後來被曹操吸收到帳下,成為曹操的宿衛。
《許褚傳》中記載許褚保護曹操有三次:第一、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佔據下風,曹操左右徐他等人打算謀害曹操向袁紹投誠,這種弱勢一方的叛變在漢末三國時期簡直是太常見了。不過有許褚的護衛,徐他等人一直不敢動手。等到許褚休假的時候,徐他等人懷揣利刃靠近曹操。許褚在家突然一陣心悸,馬上回到曹操身邊。徐他的計劃敗露,被許褚所殺。
第二、 第三次都是發生在曹操與韓遂、馬超的"渭南之戰"中。韓遂等人陳兵潼關,曹操用聲東擊西之計吸引韓遂、馬超,然後向北渡河,曹操犯下一個錯誤,就是親自斷後,而且身邊守衛力量不足(這也是張遼把孫權打成"孫十萬"的原因)。馬超趁這個機會率領一萬騎兵突襲曹操,許褚扶曹操上船,一邊駕船一邊用馬鞍保護曹操不被箭矢射中,終於讓曹操安全過河。
而後曹操大軍橫渡蒲阪津、南渡渭水,與韓遂、馬超等人對峙。曹操和韓遂、馬超有過一次類似"單刀赴會"的談判,馬超計劃趁見面時突襲曹操,但是發現曹操身邊的許褚之後沒有動手,又讓曹操化險為夷。
"古之惡來"典韋
"古之惡來"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小編姑且這樣稱呼典韋。典韋早先有替人殺人報仇的經歷,算是一個任俠之士,後來從軍到曹操麾下。在曹操與呂布的"濮陽之戰"中,曹操在剿滅濮陽附近別營時受到呂布的突襲陷入被動,典韋拼死奮戰扭轉頹勢。因為典韋在這場戰役的表現,曹操才將典韋留在身邊,作為先登死士和繞帳宿衛兩種角色。
在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張繡迫於曹操的軍事壓力向曹操投降,雙方擺開酒宴。曹操給人行酒的時候,典韋就充當保鏢的角色,拿著大斧頭跟在後面,以防曹操被刺殺;後來因為嬸嬸被曹操納取,以及親信胡車兒被曹操拉攏,張繡再度反抗曹操,曹操沒有防備撒腿就跑,典韋帶著十幾個人留下來斷後,因為寡不敵眾戰死。
孫權——都督"五校"的陳武
就像趙雲一樣,提到孫權身邊的保鏢,可能很多人想到周泰。周泰在早期確實有保護孫權力戰數千山賊受傷十二處幾乎瀕死的經歷,但就像趙雲一樣,周泰整體的歷史形象還是一個武將,而且做過濡須這樣一個戰略要地的都督。與周泰相比,江東另外一個人物更加貼近孫權保鏢的角色,就是與周泰一同被列入"江東十二虎臣"的陳武。
陳武和周泰一樣,在孫策時期就加入江東集團,陳武還統領過廬江太守劉勳的殘餘部隊,就是所謂的"廬江上甲",並非孫策保鏢這樣一種身份(以孫策的性格大概也沒有保鏢,否則不會被許貢三個門客輕易刺殺得手)。等到孫策被刺殺,孫權成為江東集團第二代領袖之後,陳武的身份也變了,《陳武傳》記載為"轉督五校"。
這個"五校"是什麼意思沒有定論,但是比較主流的觀點是指北軍五校。北軍五校指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支軍隊,屬于禁衛部隊,皇帝出行的時候還要扈從在旁。雖然這種說法也有質疑的聲音,因為北軍五校屬於皇帝的權力,孫權直到東吳黃龍元年(即公元229年)才稱帝。但是畢竟是天高皇帝遠,保不齊孫權也搞出一個盜版北軍五校過癮也說不定。如果是這樣的話,陳武統領所謂禁兵,也可以視為孫權的保鏢。
而且陳武與典韋一樣,也是為了保護孫權戰死。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發生的比較著名的第二次"合肥之戰"中。第二次"合肥之戰"分為三個部分:孫權大軍逼近合肥遭受張遼突襲;孫權大軍頓足城下;孫權大軍撤退又遭到張遼突襲。在第一個階段中,張遼直接撕開江東軍隊的防線,殺到孫權的指揮中心,威脅孫權的安全。在這場戰鬥中,宋謙、徐盛受傷,陳武為保護孫權戰死,雖然沒有防備住張遼,但也算是用生命給孫權爭取登高避險的機會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