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盾牌」——聊一聊劉備、曹操、孫權三個大佬的保鏢

2020-11-19 騰訊網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當中,尤其是各個軍閥的創業時期,他們的個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當時無論是在戰場上進行搏殺,還是防備刺客行刺,都需要有保鏢來防備。所以保鏢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劉備、曹操、孫權是漢末爭霸賽中的最終勝利者,他們經歷了非常多的危險,身邊也有一些擔任保鏢角色的人物。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三個大佬身邊的保鏢,或者帶有保鏢作用的人物。

劉備——白毦兵主將陳到

提起劉備的保鏢,可能有些人會想到趙雲。網絡上經常出現趙雲是保鏢或者警衛隊長的說法。但是結合史料的記載來看,趙雲的歷史形象更多還是一個慎重的武將的形象,只不過是做過一些類似保鏢的動作,比如在"長坂坡之戰"保護甘夫人、劉禪脫離追兵;在劉備入川的時候保護劉禪不被江東接走。不過並不能因為趙雲有這種行為就認定他是保鏢,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甘寧、凌統、呂蒙、鮑信、曹洪、甚至程畿都是保鏢了,這顯然是不客觀的。

那麼能夠被視為劉備保鏢的人物是誰呢?陳到應該是最有資格的。陳到本身是一個冷門人物,不過經過網絡的挖掘之後,也成了蜀漢的網紅人物。史料中關於陳到的筆墨比較少,在《三國志·蜀書·楊戲傳》中有一個豆腐塊大小的個人小傳。

陳到字叔至,是豫州汝南人。他跟隨劉備沒準是劉備做所謂的豫州刺史的時候。雖然當時劉備只有小沛一個立錐之地,但是地方上的世家、豪強還是比較給劉備面子,承認這個豫州刺史的地位;又或者是劉備依附袁紹後在汝南威脅曹操時期。

在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趙雲和陳到並列,陳壽又評價陳到"名位常亞趙雲",給陳到塑造出一種"小趙雲"的感覺。陳到能夠在網絡上被大吹特吹也是蹭趙雲的熱度。不過陳到後來做到永安都督,成為蜀漢四大鎮戍之一,也算是一個重要人物。

從上述的內容來看,陳到也不能說是一個純粹的保鏢的角色。他之所以帶有一些保鏢的形象,是因為他統領的白毦兵,屬於劉備的親兵。這個信息來源於諸葛亮的《與兄瑾論白帝兵書》,根據史學家的辯誤,其實是諸葛亮寫給李嚴的信。陳到作為劉備親兵的主將,無疑與劉備關係親密,且擔任保護劉備周全的責任。按《與兄瑾論白帝兵書》的內容,白毦兵在永安,可以說明陳到以及白毦兵參加了"夷陵之戰"。劉備在遭遇巨大失敗還能夠撤退到永安,陳到與白毦兵功不可沒。

曹操——"虎痴"與"古之惡來"

相對於陳到來說,典韋、許褚是比較純粹的保鏢,他們身上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護曹操的安全,而且由於有個人傳記,他們也留下保護曹操的詳細的事跡,而不是陳到這種模糊的判斷。

"虎痴"許褚

首先來說許褚。許褚是在漢末亂世中聚眾自衛的豪強,在與黃巾餘黨談判時有"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的表現,後來被曹操吸收到帳下,成為曹操的宿衛。

《許褚傳》中記載許褚保護曹操有三次:第一、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佔據下風,曹操左右徐他等人打算謀害曹操向袁紹投誠,這種弱勢一方的叛變在漢末三國時期簡直是太常見了。不過有許褚的護衛,徐他等人一直不敢動手。等到許褚休假的時候,徐他等人懷揣利刃靠近曹操。許褚在家突然一陣心悸,馬上回到曹操身邊。徐他的計劃敗露,被許褚所殺。

第二、 第三次都是發生在曹操與韓遂、馬超的"渭南之戰"中。韓遂等人陳兵潼關,曹操用聲東擊西之計吸引韓遂、馬超,然後向北渡河,曹操犯下一個錯誤,就是親自斷後,而且身邊守衛力量不足(這也是張遼把孫權打成"孫十萬"的原因)。馬超趁這個機會率領一萬騎兵突襲曹操,許褚扶曹操上船,一邊駕船一邊用馬鞍保護曹操不被箭矢射中,終於讓曹操安全過河。

而後曹操大軍橫渡蒲阪津、南渡渭水,與韓遂、馬超等人對峙。曹操和韓遂、馬超有過一次類似"單刀赴會"的談判,馬超計劃趁見面時突襲曹操,但是發現曹操身邊的許褚之後沒有動手,又讓曹操化險為夷。

"古之惡來"典韋

"古之惡來"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小編姑且這樣稱呼典韋。典韋早先有替人殺人報仇的經歷,算是一個任俠之士,後來從軍到曹操麾下。在曹操與呂布的"濮陽之戰"中,曹操在剿滅濮陽附近別營時受到呂布的突襲陷入被動,典韋拼死奮戰扭轉頹勢。因為典韋在這場戰役的表現,曹操才將典韋留在身邊,作為先登死士和繞帳宿衛兩種角色。

在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張繡迫於曹操的軍事壓力向曹操投降,雙方擺開酒宴。曹操給人行酒的時候,典韋就充當保鏢的角色,拿著大斧頭跟在後面,以防曹操被刺殺;後來因為嬸嬸被曹操納取,以及親信胡車兒被曹操拉攏,張繡再度反抗曹操,曹操沒有防備撒腿就跑,典韋帶著十幾個人留下來斷後,因為寡不敵眾戰死。

孫權——都督"五校"的陳武

就像趙雲一樣,提到孫權身邊的保鏢,可能很多人想到周泰。周泰在早期確實有保護孫權力戰數千山賊受傷十二處幾乎瀕死的經歷,但就像趙雲一樣,周泰整體的歷史形象還是一個武將,而且做過濡須這樣一個戰略要地的都督。與周泰相比,江東另外一個人物更加貼近孫權保鏢的角色,就是與周泰一同被列入"江東十二虎臣"的陳武。

陳武和周泰一樣,在孫策時期就加入江東集團,陳武還統領過廬江太守劉勳的殘餘部隊,就是所謂的"廬江上甲",並非孫策保鏢這樣一種身份(以孫策的性格大概也沒有保鏢,否則不會被許貢三個門客輕易刺殺得手)。等到孫策被刺殺,孫權成為江東集團第二代領袖之後,陳武的身份也變了,《陳武傳》記載為"轉督五校"。

這個"五校"是什麼意思沒有定論,但是比較主流的觀點是指北軍五校。北軍五校指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支軍隊,屬于禁衛部隊,皇帝出行的時候還要扈從在旁。雖然這種說法也有質疑的聲音,因為北軍五校屬於皇帝的權力,孫權直到東吳黃龍元年(即公元229年)才稱帝。但是畢竟是天高皇帝遠,保不齊孫權也搞出一個盜版北軍五校過癮也說不定。如果是這樣的話,陳武統領所謂禁兵,也可以視為孫權的保鏢。

而且陳武與典韋一樣,也是為了保護孫權戰死。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發生的比較著名的第二次"合肥之戰"中。第二次"合肥之戰"分為三個部分:孫權大軍逼近合肥遭受張遼突襲;孫權大軍頓足城下;孫權大軍撤退又遭到張遼突襲。在第一個階段中,張遼直接撕開江東軍隊的防線,殺到孫權的指揮中心,威脅孫權的安全。在這場戰鬥中,宋謙、徐盛受傷,陳武為保護孫權戰死,雖然沒有防備住張遼,但也算是用生命給孫權爭取登高避險的機會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聊一聊三國時期的幽默,哪一種能讓你忍俊不禁
    漢末三國時期,可能很多人想到戰爭、饑荒、死亡等等。"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當時的慘狀在曹操的《蒿裡行》中可見一斑。不過在以戰爭為主旋律的三國時期,也不乏一些細碎的幽默感。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幽默,哪一種能讓你忍俊不禁呢?外交之間的針鋒相對幽默是語言上的藝術,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外交上尤其能夠體現出這一點。
  • 從涿郡起兵到赤壁之戰,聊一聊劉備軍隊中的成分
    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基本上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而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才能夠在荊州站住腳跟,並且迅速地發展起來。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從涿郡起兵到''赤壁之戰'',劉備軍隊中的成分。涿郡起兵到寄身公孫瓚時期劉備是幽州涿郡涿縣人,他是以鄉勇的身份起兵,在自己的老家。最開始跟隨劉備的''軍隊'',也都是一批幽州的輕俠少年。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三國 東漢 近來,網上流傳一道非常火的歷史題,曹操、劉備、孫權和諸葛亮四人,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勢力地圖 一、三國和東漢的分界線是哪一年 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三國和東漢的分界線到底是哪一年
  • 劉恩樵 | 爺孫聊吧(9):閒聊三國
    ,我記得在「爺孫聊吧」第6期的時候,你說過,要給我講三國的,還記得嗎?□:在這些諸侯相互之間的磨磨擦擦之中,曹操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徵北戰,終於統一了北方。□:是的。接下來,在諸侯割據中,曹操成了黑社會的老大。諸侯之間又經過了若干年的拉鋸戰,漸漸地,劉備的蜀漢也建立,孫權的東吳政權也建立了。從此,後人耳熟能詳的「三國鼎立」就形成了。
  • 劉備的保鏢陳到:三國中隱藏的高手
    在很多網友的印象裡,三國時期的高手有很多,比如呂布,一桿方天畫戟舞得虎虎生威,配上赤兔馬簡直就是一尊殺神,各國猛將不敢和他正面交鋒。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黃龍二年(230年),所派將軍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
  • 聊一聊三國歷史上三個著名的陰謀論,有可能是真實歷史嗎
    陰謀論是很多歷史愛好者喜歡聊的話題,像三國時期這種大熱的歷史IP更不缺少陰謀論流行。應該如何看待陰謀論呢?小編認為既不能脫離史料,完全相信陰謀論;也不能看到陰謀論就鄙視、反對。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三國圈的三個陰謀論,哪個更可能貼近事實,那個最不靠譜。
  • 「嚴鋒勁枝,摛鍔耀芒」,聊一聊漢末三國時期常見的兵器——手戟
    戟這個兵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現在一些評書中"十八般兵器"中頭四個就是刀槍劍戟,戟能夠作為儀仗器具,也可以用來實戰。在戰場上可以刺擊,也可以勾啄。長戟可能比較熟悉,下面小編來介紹一種短戟——手戟。它既能夠直接使用,也可以用作暗器來投擲。在漢末三國時期很是常見,曹操、劉備、孫策、太史慈、董卓、典韋等重要人物都使用過這種兵器。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中的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誰是賊?
    言外之意就是漢朝與賊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只能活下來一個,想要維護帝王事業,而不是待在偏僻的地方苟且享樂,而是應該打回中原,在華夏的最中心位置建立政權。那麼問題來了,誰是漢,誰是賊?劉備的政治口號也是興復漢室,劉備出身漢室後裔,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同時一生的追求就是為了重建漢朝,雖然最終劉備稱帝,但那是在曹丕篡位之後,為了繼續漢朝的法統,劉備才稱帝了,劉備建立的國號仍然是「漢」,並且在劉備建立漢政權同時供奉了兩漢時期所有的皇帝,延續了漢朝的香火,從理論上講,劉備就是「興漢」。
  • 品《三國》,聊「識局」:看劉備能給你什麼?
    假如把三國比做三個公司,那麼這三個公司的老總:曹操、劉備、孫權,如果你是職員,你願意在到誰家去上班呢?也許可以做個網上投票,但你先不要急著回答。因為問題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試,出來後自言自語:「真吾主也。」因為他覺得曹操有實力,有前途。陳群原來在劉備手下幹活,劉備潰逃,他沒有跟去,最後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開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
  • 三國時期,曹操究竟盜取了誰的墓,可以養活軍隊三年?難怪劉備曹操恨之入骨
    在歷史上,曹操曾經組織盜墓,當時的曹操被別人稱呼為盜墓賊,可是後來,曹操對這個稱呼不滿意,想到了摸金校尉一詞。這樣的情況下摸金校尉就成為了盜墓賊的代表詞。三國時期,曹操為了籌集軍費,想到了去盜墓。在當時來說,蜀漢也缺軍餉,於是劉備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直百錢。
  • 亦敵亦友的曹操和劉備,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糾葛
    三國時期雖然有三個政權,但是曹魏和蜀漢應該是最受關注的兩個政權,而劉備和曹操這兩個開創者或者說奠基者,他們的形象也相當的豐富和鮮明。曹操和劉備可以說是一對宿敵,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們在創業前期的關係卻比較融洽。即便關係破裂成為仇敵,多少也有一些英雄相惜的味道。那麼這兩個風雲人物,在漢末三國時期的亂世中有怎樣的糾葛呢?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聊一聊真實的漢昭烈帝劉備,三國演義的定論是否有失偏頗
    《三國演義》的劇情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在這樣一本以漢為核心的小說中,前期的劇情圍繞著劉備發展,而中後期則以諸葛亮的故事為主,為了凸顯人物的性格,作者羅貫中老先生難免會給小說中的人物安排一些並不屬於他們的劇情,比如說著名的桃園結義,三英戰呂等等,這難免讓讀者對真正的三國歷史有了錯誤的判斷,那麼並不屬於三國演義世界的劉備,又是怎樣的呢?
  • 劉備的保鏢才是三國中真正的高手,其身份神秘,諸葛亮也無權指揮
    劉備的保鏢才是三國中真正的高手,其身份神秘,諸葛亮也無權指揮導語:三國時期武將雲集,這時候想要突顯自己,就得有點拿的出手的戰績。趙雲七進七出,護阿鬥周全,一戰成名,除了呂布,恐怕整個三國也沒有如此驍勇的將領了。正是因為趙雲的忠義,劉備將他培訓為自己的保鏢。其實歷史上劉備的保鏢另有其人,而這個人才是三國真正的高手,就算是諸葛亮這樣身份的人,也不敢去指揮他。
  • 三國趙子龍武藝究竟怎樣?有人說他只是保鏢,曹操14字說明真相
    三國演義中出現了無數人物,但是人氣特別高的也就那麼幾個,趙雲便是其中一個,但是對於趙雲的描述,網友們說法不一,有的說他是三國第一武將,有的卻說他只是二流戰將,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看法。三國裡曹操算是最厲害的統治者,他是最愛才的,徐州破城之時,關羽在曹操手下的待遇足以表明曹操對於高手的愛惜。趙雲最出名的要數長坂坡單騎救主了,一人一馬闖入曹操大軍之中大殺四方。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
  • 三國時期,曹操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
    三國時代,在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最有機會統一三國的就是曹操,但是曹操始終一個沒有稱帝,第二個沒有統一三國。
  • 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什麼會和劉備有關?諸葛亮也很無奈
    在三國時期要說實力最弱的那一派一定是劉備,劉備雖然身邊也是藏龍臥虎有著許多人為自己出謀劃策,他卻始終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 曹操既然認為劉備也是天下英雄,為何煮酒論英雄時不殺了劉備?
    三國時期,曹操特意青梅煮酒與劉備討論天下英雄,許多人不理解,當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曹操不殺了劉備?其實,以曹操的行事風格,當時不殺劉備肯定有諸多方面的考慮。但是,按照個人理解,當時曹操不殺劉備,是因為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也不需要殺劉備、當時殺劉備太不划算。下面聊一下個人的理解。一.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當時的劉備,儼然已成了「孤家寡人」,一無地盤,二無軍隊,並已經正式投靠了曹操,住在重兵之下的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