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2020關門八件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這就是保險

2021-01-09 天天基金網

  跌宕起伏的2020年,亦是保險業調整轉型之元年。

  這一年,壽險業轉型疊加新冠肺炎疫情,保費增長滑落至個位數,壽險人力也出現負增長;信保業務頻頻「踩雷」、車險啟動綜合改革,產險業再度突破承保虧損紅線。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對保險行業而言,緊日子已經真真正正地到來。展望2021年,形勢將更嚴峻。

  明天系的明天被接管

  明天系保險公司被接管,是2020年保險業的大事。

  7月17日,銀保監會依法對6家機構實施接管,其中有4家為保險公司,包括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接管期限為一年。2020年2月22日,銀保監會結束了對安邦保險集團的接管。

  上述被接管機構的風險表現和風險隱患有所不同,但都有著來源於公司治理機制失靈的共性。公司治理問題,是保險行業諸多亂象的源頭。2020年,對於這個「牛鼻子」,監管部門抓得越來越緊。

  今年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表署名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8月28日,銀保監會又印發《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此外,銀保監會今年開始首次向社會公開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這些做法,都讓保險業高度重視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在對有公司治理問題的機構之風險處置上,監管已經取得一些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個別銀行保險機構治理失靈導致嚴重後果的前車之鑑,以及健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被提到如此高度,保險市場主體對於發展理念和監管機構強調的公司治理監管理念,會在調整中逐漸進步和完善。

  假黃金真刺傷了財險

  今年金融機構「踩雷」聲此起彼伏,其中刺耳的一聲巨響,當屬武漢金凰假黃金案。2020年1月以來就引發關注的武漢金凰假黃金質押融資案件,涉案金額300多億,人保財險等財險公司以及十多家信託公司牽涉其中。目前該案還沒有定論,但已震驚四座。

  震驚的原因,除了金額之大,也還有案情之荒唐。財險公司承保質押黃金的財產險保單,居然通過特別約定清單等形式讓保單有了兜底嫌疑,而約定清單上的內容超過了財產保險承保的風險範圍,是信用保證保險才有的特徵。為此,保單的受益人信託公司,與承保的保險公司激烈地相互「撕扯」,而案件的關鍵角色——被保險人武漢金凰,卻默不作聲。

  就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保險業、信託業都普遍關注到了這一案件,除了認定責任在對方的觀點外,還有理性人士在反思——何以在風控最嚴的金融機構,且是多家機構參與的業務中,出現如此滑稽的風險漏洞?

  一家大型保險公司法務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稱,過去為了拉業務、收保費,一些保險公司不惜降低承保門檻、突破底線承保,出現承保條款設置不當、業務不合規等問題,這種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在於違規,更在於其風險的不可控性。一家財險公司一單操作不當的業務,可能把整個財險業賠進去,這並不是兒戲。該人士認為,除了公司治理,保險公司的業務治理也很關鍵,特別是財險業務,風控合規的重要性亟需提升。

  銀保監會今年7月也就假黃金事件發聲,指出假黃金事件牽涉多家銀行、保險和信託機構,除了企業本身的原因外,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形同虛設,需引起高度重視。

  值得關注的是,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責任保險業務監管辦法》,針對責任保險邊界不斷擴大,一方面嚴格責任保險承保範圍,明確責任保險應當承保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不得承保故意行為、罰金罰款、履約信用風險、確定損失、投機風險等風險或損失;另一方面要求保險公司釐清責任保險與財產損失保險、保證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險種的關係,合理確定承保險種。

  人身險前景美如畫

  2020年,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人身險行業走進低谷。前10月,人身險公司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1.12萬億元,同比下降1.24%。這一方面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另一方面也是行業在危機面前尋求發展新機會的理性調整。

  儘管2020年的數據不好看,但作為一項經營周期長的業務,人身險的發展從來不止看一年,而是看未來10年、30年、50年甚至百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去年突破1萬美元,但中國保險市場的深度、密度在全球範圍看仍然處於後半段。瑞再研究院預測,到2035年前後,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保險市場。這為中國人身險發展提供了最大的機會,也是這個行業被認為有前景的基本面。

  一個短期的好消息是,人身險發展迎來了政策紅利。今年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銀保監會關於人身保險發展的專題匯報,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國常會提到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等內容,這也給行業主體注入了信心。

  其實,今年疫情讓國人更加關注自己的人身保障,這已經給予了商業健康險的發展動力。今年前11月,健康險保費7642億,超過去年全年,依舊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同時,最快到明年可能突破1萬億,到2025年的目標是2萬億。

  當然,市場機遇不會自動落下來,更需要市場主體能「接住」。經歷了理性調整的中國人身保險業,將在2021年後,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重疾險江湖誰做主?

  2020年是重疾險的重要分水嶺。11月,重疾險疾病定義大修、重疾經驗發生率表(2020)完成版本更新,這兩個標準是保險公司設計重疾險產品的基礎,其修訂勢必影響今後若干年的重疾險產品形態。

  相比舊版重大疾病條款,重疾新定義的主要變化有三個:病種範圍擴大,由25種變28種;細化重疾所需要達到的狀態指標;增加輕症概念,對輕症賠付減少,以平衡費率,讓賠款賠給真正患上大病的人群。

  在2013年第一版重疾發生率表的基礎上,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版的使用,將更符合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醫學診療技術不斷革新之下,疾病譜及重疾發生率的最新情況,也更能滿足保險行業發展和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從價格上看,對於主流重疾險產品,在相同保障責任的前提條件下,價格會略有下降;對於定期重疾險產品,部分年齡段的價格會有明顯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新重疾發生率表首次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版,為保險公司設計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提供了數據支持。目前,珠海橫琴人壽已率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重疾險,分A/B兩款上市銷售。

  隨著舊版重疾在2021年1月底前相繼下架,新版重疾險由誰來贏得江湖?這個懸念將在2021年揭曉。

  車險綜改拳拳到肉

  2020年產險經營的兩大主題詞,是車險綜改和非車險增長。

  今年9月,產險業啟動了被稱為史上最大力度的車險綜合改革。改革實施以來,車險經營出現重大調整。一方面,車險綜合改革初步達到了「降價、增保、提質」;另一方面,規模保費下降現象已有所顯現,產險行業保費增速已連續兩個月下滑。

  根據全球其他區域車險改革歷程來看,車險綜合改革後一定時期內,可能出現如保費規模下降、行業性承保虧損、中小財險公司經營困難等情況。

  車險經營挑戰加劇,非車險經營也不容易。以曾經的盈利黑馬信用保證保險為例,該險種在2020年出現巨額虧損。今年前10月,產險公司信用保證保險承保虧損達到112.77億元,較去年同期承保虧損12.82億元大幅增加。

  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是產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產險公司面臨的現實處境是,一方面,車險綜合改革推動車險經營由「價格戰」轉向「能力戰」,從成本控制中要利潤成為財險經營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車險規模保費的下降使得非車險業務經營日趨重要,而非車險業務對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能力的要求很高。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財產險公司承保虧損32.26億元,承保利潤同比減少78.60億元,承保利潤率-0.32%。產險業三年裡兩度跨過承保利潤紅線,顯示產險行業經營形勢之嚴峻。

  總而言之,產險經營已經從粗放式「價格至上」時期轉入精耕細作、「能力為王」階段。例如,保證保險雖然出現行業性巨虧,但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仍有少數保險公司實現了利潤增長。

  當然,中國產險市場的發展前景依然是廣闊的。資深業內人士預測,明年車險保費會出現行業性負增長,但未來還是會獲得恢復性增長,中國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車險市場。

  與個人客戶零距離接觸

  2020年11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21.2萬億元,令保險機構成為資本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基金市場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2020年7月,保險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開始實施差異化監管,對於償付能力強、資產負債匹配好的公司,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上限從過去季末總資產的30%上升至45%。新規拓寬了險資入市自主決策空間,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提供更多資本性資金,引導保險資金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審慎投資。

  這一年,對接資管新規的保險資管「1+3」框架全面落地,成為保險資管行業發展的裡程碑事件。3月,銀保監會公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這個「母辦法」,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可以面向合格個人投資者銷售,既可以自行銷售產品,也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機構代理銷售。這意味著,保險資管機構服務高淨值客戶業務開閘。未來,保險資管將更多地走向主動管理業務,走向大資管前臺,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

  9月,保險資管「母辦法」配套的3項細則發布實施,將保險資管產品類型劃分為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與組合類產品,明確了登記機制、投資範圍、風險管理和監督管理等要求。

  「1+3」框架在統一保險資管產品規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彌補監管空白、補齊監管短板。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保險資管產品投資範圍的擴大和銷售門檻的降低,保險資金的配置方式將不斷豐富。

  外資保險走進春天裡

  今年1月16日,安聯中國控股在上海開業,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亦是中國金融業近年來對外開放的標誌性成果。短短7個月後,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成功改建為友邦人壽,這是我國徹底放開外資保險持股壽險公司的股權比例上限後,外資獨資壽險落地的第一單。

  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陸續出臺了34條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同時,監管流程也不斷完善,審批速度大大加快。2020年,保險業開放措施全面落地實施,外資險企布局正在向縱深發展。

  近日,中信信託擬轉讓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持有中德安聯人壽51%股權的安聯中國控股有意接手。一旦交易成功,中德安聯人壽將成為我國第二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

  此外,今年外資保險巨頭安達集團也獲批對華泰保險集團持股比例增至46.2%,並正在推進控股華泰保險集團,也使華泰保險集團有望成為首家從中資變為中外合資、再變為外資控股的保險集團。

  一個個案例,均顯示了保險業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目前還有一些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外資機構正在開展市場調研,有的已明確了擴大在華業務的計劃,有的已遞交了開設機構的初步申請。

  今年前10月,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000.87億元,市場份額7.58%,同比上升0.79個百分點。在北京、上海、深圳、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1.39%、20.66%、10.48%、11.29%。

  雖然目前外資險企在國內保險市場所佔體量總體偏小,但已經展現出與中資保險迥異的發展路徑。隨著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更多外資保險機構將加大布局中國市場的力度,中國保險業有望呈現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發展生態。

  奔跑吧!養老第二支柱

  如果說2019年是年金爆發前夜,伴隨著職業年金制度受託和投管全面落地,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代表的第二支柱養老金在2020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職業年金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第二支柱的新生力量,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2019年2月底,全國首筆職業年金基金劃撥至受託人,標誌著我國職業年金基金運營正式起航。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至今年上半年末,職業年金基金規模已近8000億元,今年底有望突破萬億元。

  在職業年金的促進下,一度進入發展瓶頸期的企業年金也開始「擴面」提速。

  有專業養老金機構人士表示,企業年金基金實現第一個萬億規模用了10年時間,從2016年破萬億元到實現第二個萬億元用了約4年時間。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估算,預計實現第三個萬億元僅需3年時間。

  有專業養老金機構人士預估,至2030年,整個年金基金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15萬億元。年金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年金投資範圍預期將進一步打開。近日,人社部發布《關於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的通知》,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從30%提高到40%,並允許年金基金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以及永續債、資產支持證券等金融產品。

  平安養老險首席年金受託專家李連仁認為,我國年金市場將呈現八大趨勢: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待遇、更廣的投資、更長的配置、更多的選擇、更靈的系統、更嚴的管理、更好的服務。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2020保險公司排名最新公布!買保險哪家保險公司最可靠?
    看到某款保險產品,絕大多人第一反應:這是哪家保險公司的?這公司沒聽過,有沒有大公司產品?顯然,我們判斷保險公司大小的依據往往是「知名度」,也就是:聽過則大,沒聽過則小。但是,大小是相對的,且角度不同,大小不同。
  • 信美相互保險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三等獎」
    12月18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2020中國保險業信息技術年會」在海口舉行。大會現場公布了「2020保險業信息化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其中,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保險」)"整體可回溯管理解決方案」 憑藉靈活的接入方案、完善的系統設計等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三等獎」。
  • 上海保險業打造進博會綜合保險方案3.0版
    原標題:上海保險業打造進博會綜合保險方案3.0版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第三屆進博會」)即將在上海召開。
  • 2020年保險業關鍵詞:從嚴監管
    12月14日,《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發布,隨著這一綱領性文件的出爐,網際網路保險領域合規經營有了全新依據。具體來看,此舉旨在打擊打「擦邊球」的保險機構,將防範化解風險放在首位,新規在突出「機構持牌,人員持證」,加強網際網路保險市場主體資質管理的同時,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水平作為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萬峰:預估保險業資產未來五年...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李鵬濤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將於2020年12月11-12日在三亞舉行,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萬峰出席並發表演講。萬峰表示,未來保險業的變局,特別是人壽保險業,可能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將提速發展。第二,保險業資產總量將快速增長。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都是長期積累性業務,伴隨著我國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業務的發展,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量也將快速發展。萬峰表示,預估保險業資產未來五年可以達到30萬億,十年或超過40萬億。
  • 保險業首個純保障型節日誕生 大家保險啟動「靠譜節」
    保險業首個純保障型節日誕生 大家保險啟動「靠譜節」 2020-12-03 11:37:26  首開「靠譜」主題活動 推動保險回歸保障  「保險姓保」是近年來中國保險業發展的主旋律,2020年遍及全球的突發疫情使得保險的保障功能越發為廣大公眾所重視,銀保監會對即將到來的年底營銷節日也提出要回歸風險保障本源。
  • 為什麼我建議你春節後來保險經紀公司上班,今天告訴你3句大實話
    如果你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創造自己的事業,來保險經紀公司 ,做主管!做經理!做總監!做專家顧問!加入我們,才是您最明智的選擇!我討厭了賣貨,送貨,囤貨上業績,賠了錢還傷害了人脈,我在保險公司:只做一件事就是分享保險理念給身邊的朋友,幫他們解決未來的種種擔憂和顧慮,再也不用擔心親朋好友躲著我了。
  • 給農民朋友提個醒:2020年即將結束,這2件事別忘記做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陽曆的2020年即將結束,馬上又到陰曆冬月,距離年關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由於當下農村正處於農閒時節,再加上平時天氣比較寒冷,所以平時經常在家的農民朋友們,大都沒有什麼事可幹了,就等著過年了。
  • 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發布《深圳保險業清廉自律公約》
    近日,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面向行業發布了《深圳保險業廉潔自律公約》,旨在推進深圳保險業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樹立行業清廉風尚,維護保險市場健康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監督制約作用。在深圳銀保監局的指導下,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召開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工作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研究制定了《深圳保險業清廉自律公約》,修訂了《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並獲得了理事會審議通過。該《公約》對保險公司及保險從業人員在廉潔自律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
  • 後疫情時代保險業逆勢擴招 大家保險「直播搶人」健養產業戰略曝光
    華夏時報記者 帥可聰 陳鋒 北京報導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2020年重創了全球經濟,同時讓各國就業環境迎來挑戰。不過,面對旺盛的保險需求和市場,保險企業逆勢擴招人才的現象頻頻出現。
  • 2020年保險業十大變革性事件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2020年保險行業發展,那就是「求變」。這一年監管針對財險、人身險以及網際網路保險均做出了政策上的規範與調整,力爭營造更加健康的行業環境,為保險業創新發展注入動力。北青金融盤點2020年保險業十大變革性事件,與大家一起回顧魔幻的2020年,行業裡的「驚濤駭浪」!
  • 2020 保險業信息化案例發布 安國保閣App獲實力認證
    12月18日-19日,由《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報》主辦的 2020 中國保險業信息技術年會在海口舉行,「2020 保險業信息化案例徵集」活動評選結果同期發布。上海安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智能展業系統保閣App」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三等獎。
  • 英國保誠到底做不做保險?
    上周,有一篇名為《英國保誠在歐美不做保險幾十年,如何忽悠中國人》的造謠文章出現了。作為一個香港保險業尚算資深的從業者,港哥看完哭笑不得。如今被動了奶酪的人,謾罵的姿態都已經如此不堪了嗎?以下是原文的截圖。短短一段話已經有太多個槽點。讓港哥懷疑起這篇造謠文章的作者到底是什麼身份。看了看這個公眾號,號稱自己是中立對比保險的第三方。
  • 2020全球保險科技大會圓滿落幕
    線上雲峰會由「主旨演講+《2020全球保險科技應用報告》發布+科技路演+雲籤約」構成,於2020年12月22日-24日落下帷幕;線下高峰會由「主旨演講+燕梳獎頒獎典禮」構成,於12月26日落下帷幕。「2020全球保險科技大會暨首屆燕梳獎頒獎典禮」的勝利閉幕,標誌著「2020全球保險科技大會」完成全部會議日程,勝利圓滿閉幕。
  • 柴田和子:徵服世界的保險女王
    這些年,母親為了她,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讓母親過上好日子,是她理所應當做的。正當她準備三處求職時,表妹找上門來,給她介紹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就是推銷人壽保險。當時表妹怕她不答應,就騙說是做事務員,只需打打字,算算帳,就可以拿到10萬日元的月薪。這個數字對她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無異於雪中送炭。她對表妹感激涕零,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 航空航旅保險怎麼搞
    、中國人壽財險協辦的2020國際航空航旅保險海南峰會在海口舉行。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也對國際航空保險業造成沉重打擊,並將導致2020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損失最嚴重的年度之一。因此,保險公司進入航空保險市場的門檻也高。   這也間接造成了目前我國航空保險承保能力較之於國際成熟市場仍顯不足的現狀。
  • 深晚報導|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發布《深圳保險業清廉自律公約》
    日前,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面向行業發布了《深圳保險業廉潔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旨在推進深圳保險業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樹立行業清廉風尚,維護保險市場健康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監督制約作用。
  • 原來,保險就是這麼簡單
    9月23日,河南省保險行業協會組織本報在內的河南省主流媒體走進保險業,深入基層一線,體驗了保險帶來的方便與貼心。    讓農民在家門口享受保險    61歲的老顧是焦作孟州的一位農民。如今,他養成了一個新習慣——有事沒事就到村口的中國人保駐村代表家裡轉轉。「前年8月我跌個跟頭,把膝蓋摔傷了。保險駐村代表把580元賠付金送到家,沒讓我跑一步路!」
  • 全球保險業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史帶保險緊跟時代發展
    史帶保險表示,我們不能僅僅關注經濟的短期波動,更要看重長期趨勢,而中國龐大的保險市場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據悉,史帶集團(STARR COMPANIES)是史帶國際(Starr International Company,Inc.)在世界範圍內的營銷品牌。
  • 信泰保險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壽險公司」
    2020年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盛大開幕。本屆年會周覆蓋多個行業,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助推各行各業在變量之中尋找新的契機,突破商業邊界,激蕩創新思維,求索未來發展之道!  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