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樂的寶寶有多快樂就有多聰明!千萬別錯過啟蒙黃金期!

2021-02-19 神奇麻麻在哪裡

瓜媽說:


今天一開始先有一個好消息,這個周六,我們將和噹噹聯手推出一場我們號專屬的特惠圖書場。因為之前分享了不少對繪本的解讀,噹噹圖書端負責人偶爾看到,表示很喜歡,所以希望我和他們一起推薦好的繪本和媽媽自我成長的書。

更重要的是,當當網還會給到我們號的媽媽們專享優惠。圖書專場,大家除了可以享受當當網全平臺的618大促外,還能有噹噹給我們的額外優惠能疊加。大家到時候記得關注喲

今天的文章是關於音樂啟蒙的事情,前段時間帶瓜瓜去學鋼琴,發現小傢伙對於節奏感的掌握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媽媽也想了解下,怎麼給寶寶做音樂啟蒙,Cindy專門寫了一篇她給土根的音樂啟蒙方法,媽媽們可以參考哦


Cindy說:

前段時間,土根從幼兒園回來,忽然嘴裡哼哼著音樂做了一整套動作:摸摸鬍子、拍拍腦袋、前後搖擺身體好像在騎馬。他以前跳舞都是即興發揮,但這套動作按順序做了好幾遍,我馬上想到,是不是幼兒園教了什麼舞蹈。

果然,後來我問老師,老師說是教了美國牛仔舞,牛仔雪利佛長著小鬍子,帶著牛仔帽,騎著馬兒跑……哈哈哈原來土根模仿得超級到位啊……雖然嘴裡唱的完全瞎編來著,但這個2歲的娃已經能按著記憶跳完整的舞蹈了。


土根有沒有真正的音樂天賦還不好判斷,但他對音樂是有天生的熱忱的:每天一醒來就開始哼自己編的小曲兒;飯後就喜歡拿著勺子叉子敲著碗唱著歌,有時候甚至會搶我的筷子當小提琴拉;旅行的時候在街頭聽到音樂就在馬路上跳起來……總之對一切聲音有蜜汁好奇。

有研究發現,寶寶天生就具有隨音樂律動的本能。音樂對於寶寶的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都有很大的好處。

我沒有刻意去培養土根的音樂才能,但是會利用很多機會去讓土根接觸聲音和音樂,比如孕期開車的時候就常常放些古典樂,土根出生後,古典樂和兒歌也常常會當背景聲音;讓土根接觸有聲音的繪本;去參加過一些早教班的音樂課程;家裡也買了好幾種玩具樂器讓土根玩(中國和義大利的家各有一臺小鋼琴;還有非洲鼓、吉他)。

我以前和大家聊過藝術對人生的影響(詳見:關乎孩子一生,這件事真的比學區房更重要!),是為了有更多人生的體驗、不會虛度時光,以及獲得幸福的能力。音樂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必帶著功利的心去讓寶寶接觸音樂,讓他們成為音樂家,而是音樂本身,能夠帶來足夠的快樂和情緒的體驗,這就足夠了!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每個階段的寶寶,可以如何進行音樂啟蒙?


根據教育家和腦神經專家的研究,從胚胎著床、寶寶出生一直到兩歲,這段時間是孩子接受「聲音」(如語言、音樂)影響的最佳黃金期2歲至5歲屬於次黃金期。

雖然在整個黃金期裡,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較弱,唱歌時也不易唱準音調,但是他們對鮮明歡快的節奏、音像、律動有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是寶寶發展音樂感覺和聽覺能力的關鍵時期。


音樂啟蒙對娃的好處太多了:


1.提升專注力、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很早以前跟大家分享過古典音樂與寶寶大腦發育的關係(詳見:這個能開發寶寶大腦潛能的方法,知道具體怎麼做太重要!),每天堅持給寶寶聽古典音樂,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專注力、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上都有驚人的進步。

土根在玩各種樂器的時候也是全神貫注的,那架勢感覺真的在投入創作。


2.長大擁有更好的聽力和鑑賞能力

這是有研究支持的:多聽不同風格的音樂,寶寶長大以後擁有良好的聽力和鑑賞能力,特別是古典音樂,能促進新生兒大腦中神經通路的發育,改善思維過程,並能刺激產生與平靜感有關的阿爾法腦波。孩子的內心會變得更加快樂、平和。


土根的音樂涉獵也是很廣啊,從街頭吉普賽音樂到經典弦樂到傳統民族樂器,他都能津津有味聽很久

3.更高的感知情緒的能力

芝加哥的研究者還發現,經過長期音樂訓練的孩子,能夠以極快的速度感知情緒線索的細微變化。這也意味著,他們更善於感知他人的情緒,也能快速分辨自己體驗的是什麼情緒,這種「共情」的能力會讓孩子有更高的情商,以及更多幸福的可能。

當然,我們不是非得讓孩子進行專業的音樂訓練,但是讓他的生活裡常常有音樂,就是多了一種優勢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錯過了這些黃金期,也別擔心,及時開始總比不開始要好,抓緊時間行動起來,任何時候開始「聽」音樂都會有好處!

除了最簡單的方式——聽古典樂以外(可以貫穿孩子的成長),還有很多音樂小遊戲可以和寶寶一起玩起來哦!我來說說我和土根的音樂之旅。

1-5個月

寶寶幾周的時候,就對聲音有明顯的感覺了,會對響亮或柔和的聲音做出回應。一些柔和的音樂,會讓他明顯平靜放鬆下來。研究顯示,音樂能夠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使他平靜入睡,還能消除焦慮。

同時,他開始把聲音和世界、人的活動聯繫起來,比如聽到浴室的水流聲,就知道要洗澡了。讓寶寶的生活充滿聲音和音樂,他會變得靈敏,對身邊的事充滿興趣並與其保持同步。

我們可以做的有:

1.媽媽多和寶寶說話,他能認出你的聲音哦,因為他在肚子裡的時候,就習慣你的聲音啦,他喜歡聽你說話,這讓他感覺安全。我沒事兒就跟土根叨叨,土根慢慢會咿咿呀呀回應我。

2.搖一搖手鈴,寶寶會對他聽到的不同聲音感興趣。或者揉紙時聽到的沙沙聲,也有利於他感覺系統的發育。土根還有一個音樂小海馬,每天睡覺前喜歡抱著啃,就給他當助眠音樂了。

3.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趟在爸媽的臂彎裡跳舞。找一首歌曲,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擺,時而輕柔舒緩,時而動感十足,當你和他跳舞時,他一定會興奮地笑起來。寶寶會將這首歌曲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歡樂時光聯繫起來,當你不在身邊的時候,寶寶聽到音樂就會感到快樂。

可以引入的玩具:手鈴、音樂床鈴、音樂安撫娃娃、發聲布書

6-9個月

6個月的寶寶會坐啦,明顯感覺土根對音樂的敏感度在增強,舒緩的音樂可以讓他安靜下來,聽到歡快的音樂就手舞足蹈。

聽音樂和自己製造的聲響,有助於寶寶感官協調能力和記憶力的發育;看有聲音的繪本,唱兒歌都有助於他語言的發育。

這時候可以引入玩具樂器了,對寶寶的手指精細動作大有幫助,玩具電子琴、木琴、手鼓、吉他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極容易敲擊或彈奏,又能發出悅耳、有趣的聲音。或者用塑料瓶裝進沙子或小石頭等物品,晃動起來讓寶寶聽一聽聲音有什麼不同。


我們可以做的有:

1.家裡的任何能弄出聲響的東西,都可能被寶寶拿來當作樂器,比如平底鍋、塑料碗、水壺……在安全的條件下讓寶寶自己創作音樂哦!也可以參加一些早教班的音樂課程了,我帶土根參加過幾次,和別的小寶寶一起唱歌跳舞,也是滿熱鬧的。

土根拿水壺即興創作

2.選擇有音準的小樂器,比如我在土根8個月以後,陸續買了小鋼琴、吉他、非洲鼓,雖然土根啪啪啪亂敲一氣,但是讓他聽到不同材質發出的不同聲音,有助於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這裡要注意,儘量選擇音準好的樂器哦,無論孩子將來是不是準備正兒八經學一門樂器,音準對娃都很重要(唱歌跑調也是滿尷尬的一件事),爸媽第一步就是給寶寶選擇音準的樂器來磨耳朵。


3.還可以鼓勵寶寶跳舞,隨著音樂節奏扭動,培養他的韻律感,身體的協調性和感知能力。我常常握著土根的小手一起坐著跳舞,有時候土根會故意在床上、或音樂毯上摔倒,笑得特別開心。


土根躺在他的音樂毯上睡著了

寶寶天生具有隨音樂律動的本能的,在一項120名5個月-2歲的嬰幼兒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相對於說話,寶寶對音樂的反應更強烈——揮舞胳膊和小手,瞪著腿和小腳丫,晃動腦袋和身體回應聽到的音樂。

可以引入的玩具:各種小樂器、音樂爬行毯、聲音繪本、早教機



10個月-1歲+

很多寶寶在這個階段會站啦,他的活動範圍更廣了,從聲音和表情辨認人們情感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我記得有一次我對土根兇,土根盡然用諂媚的笑來討好我不要生氣……

土根在這個時候簡直成了音樂小能手,聽到旋律就開始跳舞。會走路以後更激動,聽到音樂就能自嗨起來跳個不停,攔都攔不住。


給大家表演唱歌

我們可以做的有:

1.可以讓寶寶扶著小床的欄杆,在床上跳舞,萬一站不穩,摔了也沒事。屈膝彈跳促使他學習走路的一個步驟,還有助於加強他的腿部力量。


那會兒土根常常扶著欄杆扭屁股

2.可以多去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比如風聲、流水聲、雨聲、鳥叫聲、海浪聲、雷聲等;各種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比如汽車聲、火車聲、飛機聲、輪船聲等;讓他聽一聽不同人說話的不同聲音,比如老人、年輕人和小朋友,讓他學會通過聲音辨別人們想要表達的情感,比如高興、憤怒等。

3.寶寶可能對樂器的興趣更濃厚了,甚至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土根在1歲半的時候彈鋼琴那種投入的程度簡直以為他真的在創作;我帶他去聖馬可廣場看過一次小提琴演奏,回家後他竟然拿筷子裝摸作樣拉起來……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和外公一起聽小提琴演奏

自己拉奏小提琴

可以引入的玩具:寶寶的記憶力越來越好啦!發揮各種樂器、繪本、早教機更大的作用吧!


土根帶著發聲繪本去野生動物園

瓜媽最後說:

前陣子帶瓜瓜去早教班,看到隔壁的琴行正在報名招生,隨便進去看了看,和老師聊了會天,瓜瓜就坐到鋼琴上開始亂彈。我問瓜瓜,你想學彈琴嗎?瓜瓜說想啊!我說,真的要學琴很苦的哦,每天要練習,你能堅持嗎?瓜瓜不吭聲了,他說媽媽我要想一想。我說,好吧,那你再想想吧!

其實,瓜瓜想不想學琴並不重要(人生中有很多的選擇和愛好),重要的是他不排斥音樂、喜歡音樂。我給他也買過很多玩具樂器,他玩得不亦樂乎;幼兒園裡老師教唱歌,他也總是唱得最響的那個,回來還常常唱給我們聽,音樂帶給他快樂,這就夠了。至於他將來選擇什麼特長,可以再觀望,而我們可以做的,是給寶寶足夠多的機會和啟蒙。

就像給寶寶讀繪本一樣,所有的投入,相信都能潛移默化成寶寶最寶貴的經驗。

相關焦點

  • 孩子聰不聰明,看睡姿!這種睡姿寶寶最聰明,你家寶寶有嗎?
    沒有不希望孩子聰明的父母,聰明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大腦也很靈活。很多父母為了擁有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幾乎從備孕時,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媽媽吃葉酸,調理身體,爸爸戒菸戒酒進行鍛鍊。這一切都是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孕育期間,媽媽還會搭配飲食營養,以確保肚中寶寶對營養的更好吸收。
  • 產後恢復:別錯過這幾個黃金期
    身邊有很多媽媽,生孩子之前,是精緻的豬豬女孩:打扮得體、認真護膚、每天化著精緻的妝容。但是一旦生完孩子,整個人的氣質就變了,不僅是穿著打扮變得隨意了,體型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腹突出、胯部變寬、胸部下垂......
  • 寶寶聽到音樂就跳舞?別錯過音樂啟蒙的最佳時期!
    美國音樂教育之父戈登教授有這樣一個理論,在孩子 3 個月大的時候,音樂智能就形成了,在 9 歲後步入穩定[1]。錯過 0~9 歲的發展期,也可以學得比較好,只不過很難達到自身的音樂天賦所允許的最好的水平[2]。難怪像是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把音樂啟蒙納入幼兒園的必修課了。
  • 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文|秘籍君 你家娃是多大學會走路的,走之前爬過嗎? 小區裡有一家是奶奶帶娃。老一輩人帶娃都有種迷之自信,「只要我家娃比別人先學會一個本領,那就說明娃聰明,我帶得好」。秉著這種理念,這位奶奶在孩子8個月之後就開始專注一件事——讓孩子儘早學會走路。
  • 還在給寶寶看《小豬佩奇》?聰明的媽媽已經開始帶著寶寶看這幾部啟蒙動畫片了!
    這些寓教於樂的動畫片,讓你在家也能帶寶寶啟蒙~先給大家看看片單~親子雜誌(Childand Parenting magazines)父母最佳選擇獎啟發寶寶的語感以及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這是一部資歷非常老的啟蒙動畫片了,目前國內還沒有網站有購買過資源,但是可以進入官網去看,不用翻牆~小小愛因斯坦系列產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 音樂對寶寶大腦好處多,但音樂啟蒙可不是聽聽兒歌那麼簡單
    音樂天賦和遺傳基因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後天的環境薰陶也很重要。雖然不是每個寶寶都有周董那樣音樂天才的爹,但可以有用心打造音樂啟蒙環境的好爸媽,比如,點開了這篇文章的你。音樂啟蒙何時開始?如何做?是後臺常常有媽媽向我問起的話題。今天聊聊音樂啟蒙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實用方法指南。音樂對寶寶有這些好處你造嗎?音樂對寶寶大腦是一種良性刺激,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9個月的寶寶常聽音樂,能促進大腦語言學習能力的發育。
  • 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專家提醒:別錯過0-3歲語言發育黃金期
    其中,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孩子的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非常明顯。0-3歲寶寶語言的發展有怎樣的特點呢?那麼,家長則需提高警惕,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如聽覺障礙、構音器官異常、智力發育遲緩、孤獨症譜系障礙等,越早幹預,效果越好。家長該如何抓住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更好地引導寶寶說話呢?
  • 兒童節的盛宴:少兒英語啟蒙黃金期在線訪談即將上線,芬蘭姆明英語...
    >兒童節的盛宴:少兒英語啟蒙黃金期在線訪談即將上線,芬蘭姆明英語帶給中國教育思考2020-05-29 16:19:2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日,樂學教育集團即將集結多位少兒教育領域的專家大咖為全中國家長帶來一場關於少兒英語啟蒙教育的重磅直播。
  • 寶寶繪畫啟蒙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
    中國有句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可見的3歲到7歲有多關鍵,當然了,2到9歲也是一樣的,因為這個是寶寶啟蒙的黃金時期!繪畫不在於孩子畫得有多厲害,也不在於是否培養未來的美術家,而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等,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寶寶繪畫啟蒙最佳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來,孩子,今天我們學習以c開頭的單詞,別磨磨蹭蹭,快過來!2~6歲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黃金期,學習第二語言要趁早相關的腦科學研究表明:0~6歲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最強,過了這個階段之後,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在3歲之前學習第二語言,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有可能達到母語程度。
  • 掌握寶寶英語啟蒙「4個避免」,讓磨耳朵、講繪本的效果明顯提升
    關於寶寶的英語啟蒙,你一定聽到過這些說法:0-3歲是語言啟蒙的黃金期,過了就學不好英語了!學英語就要像母語那樣全英文的浸潤式環境,不能說中文,要No Chinese!隨時把英語播放著,家裡放、車裡放……這叫磨耳朵!選書要選自然拼讀的,孩子進步大!那麼,對於這些「經驗」,你有沒有覺得焦慮呢?
  • 玩音樂的人到底有多窮?31支樂隊卻有20種隱藏職業:音樂是這群中年人的刺
    那麼搖滾樂的黃金時代,是有多輝煌?說到這,不得不提「魔巖三傑」竇唯、何勇和張楚。當問到他們為什麼來參加這個節目時,有人說為了重溫玩音樂的快樂,有人說想要傳遞搖滾的精神。當然也有人只是因為窮。居裡有個朋友,自從看了這個節目後就喜歡上了新褲子樂隊,感覺玩音樂的人都一副大爺的樣子,又酷又瀟灑。
  • 寶寶上火套路多,這5個「暗號」,千萬別錯過!
    聰明的寶媽會通過識別這些「信號」,來判斷小寶寶到底上火了沒~上火按原因分,也分為不同的種類,只有準確識別上火原因,才能做出有效護理。所以,重點來啦,家玥月嫂今天特意做了一期「上火暗號識別大賽」,邀請寶媽們都來挑戰一下,查漏補缺,讓輕鬆護理上火寶寶,不再只是夢想。
  • 零基礎寶媽給寶寶英語啟蒙的秘籍大公開!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孩子每次用嘴嘗一嘗新東西,就會在腦子裡建立新的神經連接,建立的越多孩子越聰明。父母要抓住口的敏感期,做到這幾點,寶寶更聰明。1、堅持母乳餵養。讀書越多的人也越聰明,閱讀可以鍛鍊左右腦的協同協作,同時能夠改變大腦靜息狀態,讀書的時候,會有代入感,深處其中的感覺。對大腦的生物性有持久影響,有閱讀習慣的人記憶力也更好!想要自己家的孩子變聰明,就要抓住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 3歲寶寶五個月英語啟蒙,聽力詞彙500,說說啟蒙路上的那些坑
    希望給想做英語啟蒙一個參考。01英語啟蒙年齡重要嗎?現在很多早教機構販賣焦慮,孩子幾個月是語言敏感期,錯過會如何如何,仿佛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你的孩子不開始學習就怎樣……其實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優勢——漢語不強勢,可以接受簡單的詞彙,學習過程中可以接受簡單低幼的原版動畫,喜歡簡單的兒歌,走一條伴隨年齡成長的,從易到難的學習路。
  • 英語啟蒙|「磨耳朵」有多重要?別等孩子到小學才發現
    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一直以來都是爸爸媽媽們關注的重點,尤其在2-6歲這個黃金學習期間,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越來越多的媽媽在進行英語啟蒙時,用磨耳朵的方法。於是,不少媽媽下載了一首又一首英文童謠。帶著孩子看了一部又一部動畫片。但問問孩子英語學得如何了?媽媽一臉無奈。
  • 寶寶手部敏感期,早教啟蒙怎麼做?三種親子遊戲簡單易行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這麼做效果也不一定就有多好。因為送早教機構時間是有限的,陪伴寶寶時間最長的是父母,我認為父母就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早教啟蒙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神秘,其實,生活中一些很常見的親子互動,就是最好的早教方案。下面分享幾種簡單易行的早教親子活動。
  • 寶寶3到8歲這個階段有多重要!錯過後悔一生....
    一旁的弟弟見狀立刻挺身而出,用一口流利英語充當翻譯,隨後還和外國友人熱聊起了蜥蜴和足球等各領域,兩人足足聊有半個多小時,而僅學2年英文的「威廉弟弟」英語流利程度不僅驚呆了老外,更是驚呆無數網友。很多網友紛紛慚愧留言:「人世間最痛苦的莫過於,辛辛苦苦學了十幾年英語,考了四級六級八級證書,但最後卻還不如一個小朋友的英語水平。」
  • 錯過挽回黃金期的你該何去何從?
    或許你到了分開的時候,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曾經的你們可以「有情飲水飽」,而當你們分開的時候,對方居然和你多說一句話都不願意。在一起需要兩個人同意,而分開只要一個人同意,他的冷漠,讓你感到好陌生。分開的頭幾天你或許還在克制自己找他的衝動,可是過了幾天,你就崩了,開始各種發微信、打電話,對方起初還會禮貌性的回覆你幾句,可你煩擾他多了,對方就會開始屏蔽、拉黑、刪除你,你圖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