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2021-01-15 騰訊網

文|秘籍君

你家娃是多大學會走路的,走之前爬過嗎?

小區裡有一家是奶奶帶娃。老一輩人帶娃都有種迷之自信,「只要我家娃比別人先學會一個本領,那就說明娃聰明,我帶得好」。秉著這種理念,這位奶奶在孩子8個月之後就開始專注一件事——讓孩子儘早學會走路。當看到孩子趴在地上笨拙地爬時,奶奶會一把將孩子拉起來「又開始爬了?地上多髒?只爬啥時候才能學會走路啊?來,扶著沙發沿一沿!」

還別說,孩子也真挺「爭氣」。自從被拉起來好幾回後,孩子再也不爬了,開始顫顫巍巍地「沿著走」,後來真的11個月就學會了走路。這下奶奶可開心了,逢人便講「你家娃多大了?會走路不?我們這個不到一歲就會走了呢!」身邊的鄰居也往往附和「這麼早就會走了?孩子真聰明!」

孩子不爬就會走,真的是聰明的表現嗎?讓育兒專家告訴你,略過爬行直接會走的孩子,到底錯過了什麼。

協調性差、運動能力弱

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曾說,爬行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對寶寶來說卻不是件易事。首先需要手腳並用,其次手腳還要能有序配合,才能以較為正確的姿勢前行。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孩子的四肢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鍊,從而增強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的強弱,在爬行過的孩子和很少爬行甚至從不爬行的孩子身上差距明顯。

拿我家孩子舉例。我娃在8個月大的時候,很可惜地沒有學會正確的爬行姿勢,再加上老人總喜歡讓娃站著,他便錯過了爬行黃金期。而我家大侄小侄則爬了足足兩三個月。

現在,年齡和我家娃只差幾個月的大侄子,明顯運動能力要強於我家娃。不管是爬高還是往下滑,大侄的手腳配合得特別棒,身姿十分靈活。同樣高的一個圍欄,大侄三兩下就爬過去了,我娃則往往被卡在半中央,還需要別人協助才能把腿邁過去。可見,爬得太少或者不爬,直接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

前庭覺得不到鍛鍊,專注力差

孩子爬行時,不僅要手腳並用,還需要微微抬頭以擴寬視野。別小看這個「微微抬頭」的動作,它能鍛鍊到孩子的前庭覺。

在腦袋後下方有個前庭神經核,就是用來促進前庭覺發育的,經常刺激這個地方,孩子的專注力、大腦信息整合能力和平衡感都會得到加強。

如果經常爬行,前庭覺就能得到有效刺激和發育,孩子將來才不至於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身體笨拙經常跌倒等情況。

育兒專家還說,寶寶至少要爬行500個小時才夠數。按7月齡到11月齡這個爬行黃金期來算,5個月爬夠500小時,平均每月要爬夠100個小時。也就是一天要爬夠3個小時。

如果你家娃很少爬行或者根本不爬,還是請家長重視起來,先教會寶寶爬行,再多創造適合寶寶爬行的環境,讓寶寶多多爬行吧。

【話題討論:你家娃小時候爬過嗎?現在運動能力如何?】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闡述:「先走後爬」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奶奶自豪地說:「你看我家寶寶多有本事,連爬都省了直接要走了。」因為之前專門研究過嬰兒大運動發展的問題,還向很多醫生朋友請教過。奶奶疑惑地問「孩子反正也要走,爬有那麼重要嗎?」在粉絲群和私信裡我也經常遇到孩子不爬就走的案例,為什麼會這樣呢?不爬就走又會對寶寶日後的發育造成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誇娃要有新說辭,學會幾招,搞定花式誇娃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能從表揚裡獲得前進的動力。但是老套的誇獎也會讓孩子厭煩,甚至會表示抗議。你真棒說起來最順嘴」 要誇孩子,要多誇孩子是現在最深入人心的育兒理念,把握住這一條的父母們把這個理念發揚到了極致。孩子吃飯吃得快,「你真棒」,孩子積木搭得好,「你真棒」,孩子當了小組長,「你真棒」。然而要是問父母到底孩子棒在什麼地方,他們可能真的說不出來。「你真棒」變成了口頭禪,只要孩子還行,父母們就順嘴而出,重質不重量。
  • 滿月酒席上,奶奶幫孫子搶排骨吃,親戚們搖頭:這孩子被養廢了
    滿月酒席上,奶奶端盤子幫孫子搶排骨吃文文4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離婚了,文文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認為這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特別溺愛文文。平時,只要孫子需要的東西,她都是150%的滿足,長此以往養成了文文唯吾獨尊的性格。
  • 3、4歲的孩子大庭廣眾下對奶奶拳打腳踢,真是觸目驚心!
    這時孩子看見一個想吃的,異常興奮,他硬是把奶奶拽到店鋪前,吵著嚷著要吃。老奶奶低頭看看孩子,有些無奈的說了些話,搖了搖頭。孩子看到奶奶搖頭,立即憤怒異常,對老奶奶拳打腳踢,嘴裡還罵個不停!旁邊的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最後是店主見影響生意,便拿出一份給了孩子。老奶奶連哄帶勸地帶著孩子走了,臨走時不斷對店主賠不是。反觀孩子則興高採烈,心滿意足在前面走著。
  • 了不起的孩子2王恆屹為什麼那麼聰明 王恆屹爺爺奶奶是幹嘛的
    ­  了不起的孩子2王恆屹為什麼那麼聰明 王恆屹爺爺奶奶是幹嘛的­  《了不起的孩子》中,有位記憶力超群、人見人愛、萌翻全場的神童。這位年僅3歲的萌娃王恆屹認識3000多個漢字,能夠在短時間內記憶古詩,聽一秒前奏便能識別歌曲,堪稱最小的「中華曲庫」。小小年紀記憶力超群,反應迅速機敏,表情動作萌動可愛,節目播出後,小屹備受大家的關注和喜愛。
  • 孩子試穿外婆買的新鞋,被奶奶冷漠拽走後淚目,網友:奶奶太自私
    都說現在的孩子最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所有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雙方家庭的寶,除了父母疼,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疼,從小都是「集萬千寵愛」在一身。不過這種寵愛很多時候是帶有「條件」的,一旦父母關係破裂,孩子除了要夾在父母之間難做,還得在祖輩之間變得很為難,最近在網上熱傳的一段視頻中,就看到了這個的心酸一幕。
  • 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哪個更聰明?很多家長都誤解了
    話少的學霸們很普遍,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話少的孩子更聰明呢?其實真實的答案和家長們想的不大一樣,也可以說,很多家長其實都誤解了。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哪個更聰明?對於話少的孩子聰明還是話多的孩子聰明這個問題,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並不意外:多數人認為話少的孩子更聰明。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那些話多、活潑好動的孩子更聰明,這是為啥?
  • 孩子鬼靈精,家長別認為是聰明,這樣的孩子長大多半沒出息
    玩了一段時間後,一個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個小男孩,四五歲,看上去虎頭虎腦的,挺可愛。每次孩子們出來玩,都會帶著自己的玩具,這個孩子卻不同,遠遠地你看見他踢著球過來了,但走到半道,他就會把球抱起來,遞給他奶奶裝進袋子裡,然後跑過來玩其他孩子的玩具。
  •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正常說話?一歲還是兩歲,看看專家怎麼說
    劉奶奶的孫子只有一歲,她會講很多詞彙。日常語言幾乎沒有問題,而且她的發音相對清晰。劉奶奶為此感到特別自豪。她經常在老朋友面前稱讚孫子,然而,有一天,劉奶奶遇到了一個老朋友,並吹噓自己的孫子。這個老朋友卻說:說話早的孩子必就是聰明。實際上,語言的發展只是大腦智力發展的一個方面,孩子說話的時間早晚與孩子聰不聰明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兩歲時不會說流利的話,那麼父母也會開始擔心,因為按照每個人的固有信念,一個孩子從大約一歲開始說話是很正常的。
  • 王詩齡跟爺爺奶奶生活,叛逆期跟李湘說話不耐煩,王嶽倫無奈搖頭
    ,只要孩子有禮貌優秀就很好。王詩齡叛逆期跟李湘說話不耐煩,王嶽倫無奈搖頭,在旁邊低著頭不說話,一直搖頭。孩子的改變源於家庭環境造就,不是給孩子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對於孩子來說,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才會造就溫和的性格
  • 奶奶親還是外婆親?孩子這3種回答,折射不同的人生
    可能在孩子多的家庭奶奶要照顧家裡老人走不開,姥姥要照顧家裡小的走不開,媽媽為了寶貝做起全職主婦。但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的事情變成了常態。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難免的總是要陪著他聊天說話,有的問題心之所至,很容易就會問,也不會考慮自己為什麼這麼問。這樣的問題你家寶貝會怎麼回答?您又希望寶貝會怎麼回答?
  • 楊冪選擇拼事業,孩子讓爺爺奶奶和劉愷威帶,她真的不愛孩子嗎?
    楊冪自從和劉愷威離婚後就一心搞事業,現在她的事業也發展得紅紅火火,不但自己的戲約不斷,資源很好,就連她旗下公司的很多藝人也順利成名出道 ,這都離不開楊冪的努力經營和謀劃。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楊冪選擇拼事業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並不是不愛孩子。
  • 不給孩子吃零食?大錯特錯!這些零食越吃越聰明!
    Jo媽個人微信:mabaobang001很多媽媽一說到給孩子吃零食,就會立馬擺手搖頭,視零食如虎狼。「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啊」「吃了零食就不好好吃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給孩子吃零食。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好,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 「不買就不走」,當孩子拿著玩具不放手時,奶奶的做法惹路人點讚
    許多寶媽通常都會有這樣尷尬的經歷,當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一走到玩具區孩子就邁不動腿了。即使家裡的玩具已經堆成山,孩子還是想要買新的玩具,拿著玩具不放手,不買就不走,有的孩子甚至會大哭大鬧,引來許多人的圍觀,這讓許多父母特別頭疼。
  • 寶寶愛搖頭是什麼原因?六個月前後搖頭原因有不同
    最近有寶媽留言諮詢:寶寶現在6個月了,睡覺的時候,我發現她老愛搖頭,有時候醒著的時候也經常搖頭,是怎麼回事呢?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嬰兒兩三個月就會出現搖頭的情況。3、寶寶溼疹,溼疹讓寶寶感覺不舒服,薄薄的控制能力差,此時就會搖頭、抓臉。4、尿了、拉粑粑了,寶寶也有可能出現搖頭,有時候還會伴隨著哭泣。
  • 8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一招就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全家點讚
    現在有很多孩子每天都沉迷於玩手機,網絡上經常有報導,某某家的孩子因玩手機荒廢了學業。現在有很多孩子整天就想著玩手機,一回到家中就玩手機,有時還偷偷摸摸把手機帶到學校玩。手機對於孩子來說危害還是很大,經常玩手機,會損傷孩子的視力,而且還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
  • 孩子聰不聰明,看睡姿!這種睡姿寶寶最聰明,你家寶寶有嗎?
    沒有不希望孩子聰明的父母,聰明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大腦也很靈活。很多父母為了擁有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幾乎從備孕時,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媽媽吃葉酸,調理身體,爸爸戒菸戒酒進行鍛鍊。這一切都是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孕育期間,媽媽還會搭配飲食營養,以確保肚中寶寶對營養的更好吸收。
  • 姥姥帶著孩子試新衣服,被奶奶一把扔掉並拽走,心酸又氣人
    孩子奶奶過來了,一把丟掉孩子提的衣服,拽著孩子走了,嘴裡還說著趕緊走,以後不準再見他們了,孩子被拽著走的時候,一直不停回頭,嘴裡還喊著姥姥姥爺。孩子姥姥姥爺兩位老人在後面提著衣服,試圖追上去把衣服給孩子。但是最終放棄了,兩人落寞地站在原地看著孩子被拽走。我忍不住好奇之心,上去和兩位老人攀談了一下。
  • 腦發育專家:兒童6歲前的發育重點在右腦,很多父母都錯過了
    很多家長看似做了很多功夫,實際上大部分都是「無用功」,甚至有的孩子還出現了「倒退」的現象。教育孩子要抓住正確的時機,比如孩子6歲前最重要的右腦發育,很多家長就錯過了。右腦發育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左腦負責理性、語言、文字等;右腦負責音樂、形象、藝術等,比如我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就是由右腦負責。實驗證實左右腦並不是獨立工作,而是共同協作的。
  • 「噓,藏好,別說話」,別用你的行為「汙染」了孩子!
    禮拜天帶著兒子去超市購物,期間遇到了一位看似50多歲的奶奶,也帶著自己的小孫女在買東西,小孫女很可愛懂事,奶奶在認真地挑選商品,她只是乖乖的站在旁邊,也不亂跑。當走到兒童的零食區時,小孫女走到糖果區,指著一袋彩虹糖對奶奶說:「奶奶,我想要一袋糖」,奶奶看了看後,說「好」,於是就拿了一袋彩虹糖放進了購物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