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就不走」,當孩子拿著玩具不放手時,奶奶的做法惹路人點讚

2020-12-27 育兒悅悅老師

許多寶媽通常都會有這樣尷尬的經歷,當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一走到玩具區孩子就邁不動腿了。即使家裡的玩具已經堆成山,孩子還是想要買新的玩具,拿著玩具不放手,不買就不走,有的孩子甚至會大哭大鬧,引來許多人的圍觀,這讓許多父母特別頭疼。

「不買就不走」,當孩子拿著玩具不放手時,奶奶的做法惹路人點讚

由於父母工作忙,鵬鵬通常是由奶奶幫忙照顧,剛開始的時候,父母還覺得奶奶會不會由於」隔輩親「對鵬鵬特別溺愛,這讓鵬鵬的父母有些擔心。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鵬鵬的父母發現奶奶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

有一次奶奶帶鵬鵬去逛商場,鵬鵬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玩具車,便對奶奶說:」奶奶,這個車好酷啊,你必須給我買!「

奶奶:「這樣的車我們家裡不是有好多嗎?這個與我們家裡的有什麼區別?」

鵬鵬:「這個最好看,我就要買。」

奶奶:」可奶奶覺得我們家裡的那個變形金剛比這個更好看呀,而且家裡那個還能變身多好呀。「

鵬鵬實在找不出什麼話來反駁自己的奶奶,只能這樣說:」我不管,我就要買。「

奶奶並沒有發火,也沒有訓斥鵬鵬,只是這樣對鵬鵬說:」行吧,你可以買這個玩具,但是買同種類型的玩具只能用你自己的零花錢,但是據我所知,你的零花錢可不多了,你確定要買這個不是非常好玩的玩具嗎?「

鵬鵬一聽說要花自己的零花錢,本身他對這樣一個玩具也不是非要不可,便說:」還是不浪費這個錢了,奶奶我們去玩別的吧。「

眾人聽到了祖孫的一段對話,不免對奶奶的做法豎起大拇指,奶奶面對孫子不合理的消費,並沒有進行制止,也沒有大聲呵斥孩子,只是拿出以前的約定分析利弊,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

其實像鵬鵬的行為並不是個例,現在由於家裡的條件好了,而且孩子比較少,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通常都會有求必應,這就會養成孩子索求無度的惡習,到外面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買。

當」孩子不買就不走「時,大人或許更應該這樣做

不要當眾訓斥孩子

許多孩子由於從小就養成了嬌縱跋扈的習慣,因此當自己的要求達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當眾撒潑打滾,這時有的父母通常會用訓斥的方式來管教自己的孩子,這樣非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會讓孩子越鬧越厲害,引來眾人的圍觀,影響公共秩序。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其實當孩子在商場遇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賴著不走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柔和的方式進行化解,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行為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孩子通常都是心血來潮,這個玩具的喜愛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家長可以利用一些其他有意義的東西或者活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應,而是應該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這樣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以後就會有所顧慮,碰到自己喜歡家裡有相同類型的玩具時,孩子也會有所思考,儘量合理消費。這樣即使孩子走上社會以後,對自己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儘量不要欺騙孩子,因為父母一旦欺騙孩子,孩子對父母以後就會失去信任感,甚至會讓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這對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更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昨天在小區玩耍,一個3歲的小女孩,玩具被4歲的過路男孩給搶了,小女孩哇哇地大哭,因為是她的奶奶帶她,奶奶說讓哥哥先玩一會好不,4歲男孩的奶奶也說不哭了,要學會分享,我們玩一下就給你了。3歲的小女孩還是非常不樂意的,過了一會她的爸爸過來了,直接懟了4歲男孩子的奶奶一頓,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是我們的玩具,我們想讓你們玩就讓,不想讓就不讓,憑什麼我們連認識都不認識讓我們去給你們分享,在我看來這叫搶。
  • 孩子哭著要吃,奶奶就是不買!50元1斤的草莓該不該給孩子買?
    最近,有網友在知乎上發帖,向大家詢問家長如何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發帖內容在超市看到一個孩子哭得不行,因為孩子想吃草莓,但現在草莓是 50 元一斤,有點小貴,所以奶奶就是不肯買。孩子說好,兩個就近二十塊錢,他拿著特別開心地一路走回家,剝了之後舉到我嘴邊,媽媽,你先吃一口。老母親感動壞了好嗎?我買東西給孩子,不是說這個東西的價值越高,越能體現對孩子的愛。而是想要告訴他,媽媽愛你,我願意為你付出,但是我們的欲望是無窮的,應該懂得去克制,去變通。我想起老公和我說他買草莓時遇到的一件小事。
  • 奶奶和媽媽同樣愛孩子,結果卻大不一樣,答案很真實很扎心
    通常情況下奶奶都是粗暴式的說「怎麼不叫人呢,這麼沒禮貌,小時候還喜歡叫人,長大越長越倒退了,不懂禮貌」,或者奶奶直接說「我家孩子害羞,怕生,比較內向,不敢跟別人打招呼」,孩子在旁邊滿臉大寫的尷尬。試問,如果奶奶總是在別人面前指責孩子,令孩子顏面掃地,那孩子怎麼可能願意再跟奶奶外出玩耍呢?
  • 孩子超市不小心打碎罐頭,嚇哭自己,媽媽的做法,讓旁觀者點讚
    孩子超市不小心打碎罐頭嚇哭了,媽媽的做法讓眾人點讚4歲的佩佩很喜歡外出,無論媽媽去哪,佩佩都想跟著去,她認為外面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都是家裡沒有的,非常有趣,經常跟媽媽去逛超市,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和食材,周末這天也一樣,媽媽準備帶著佩佩去超市。
  • 宋丹丹頭髮全白現街頭,請路人吃雪糕被贊接地氣,綜藝導師變奶奶
    宋丹丹頭髮全白現街頭,請路人吃雪糕被贊接地氣,綜藝導師變奶奶某綜藝節目當導師的宋丹丹身穿黃綠色外套現身街頭,身邊同行的還有穿著綠色外套的姜妍。隨後,換了一身衣服的宋丹丹請圍觀路人吃冰棍,十分有親和力。最近在綜藝節目當導師看著狀態不錯,私底下卻變奶奶。
  • 「場景篇之玩具店」孩子提出要買玩具,你是買還是不買?
    孩子十分聽話,只是嘟起嘴角、低頭沮喪地走著,丫媽媽看出了小黃鴨的心思,於是逗他玩:「西瓜不僅可以玩,還可以切開來吃。那麼你喜歡吃嗎?」孩子回答說:「吃。」丫媽媽第一次拒絕了小黃鴨的要求。丫媽媽沒有讓小黃鴨獨立選擇玩具,而是按照自己的主張買了西瓜。
  • 李玫瑾: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 孩子發高燒奶奶摸著額頭不燙,憑自己感覺衡量孩子,容易誤傷孩子
    孩子發燒,奶奶摸著不燙有個孩子有點咳嗽流鼻涕,媽媽要上班就讓奶奶注意著孩子的情況,有發燒給她打電話。在媽媽走了後,奶奶摸了摸孩子的額頭覺得不燙,對孩子說,如果覺得不舒服就跟奶奶說。孩子正在玩玩具,很敷衍的跟奶奶說,沒事。
  • 早教乾貨 I 宜家必買不雞肋的玩具分享二
    2⃣️JATTESTOR雅特斯託毛絨玩具可愛動物大象 ¥ 129.00最初想買它當拍攝道具,還能幫助孩子認識大象,還能拍照當道具,因為青島沒有宜家,官網也不配送我所在的區域,正想著怎麼買的時候,Y爺爺送的毛絨玩具裡正好藏著這隻🐘,也太開心了。大大的能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躺著抱著都超舒服。
  • 11歲男孩偷奶奶錢,花費巨款購買玩具,威脅:不賣給我就投訴你
    近日,據媒體報導,陸女士家住四川綿陽,有兩個孩子。一天,陸女士的大兒子突然質問她,為什麼要給11歲的弟弟買這麼貴的樂高玩具,而不給自己買,這讓陸女士也感到困惑,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單獨給弟弟購買過樂高玩具。
  • 黃曉星:不缺玩具的時代,哪些玩具能讓孩子長大了,都不嫌棄?
    相較於市面上大量的已呈現具體形象的玩具,華德福幼兒園的那些娃娃、動物、天使和風景都只有一些象徵性特徵。如娃娃們的臉部只用線縫了三點,代表眼睛和嘴,這會給孩子們帶去很多想像:娃娃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醒著,也可以睡著。如果孩子拿著和真人一模一樣的玩具,孩子就很難發展出額外的想像。用天然羊毛、棉布可以製作簡單的娃娃,這種材質做成的娃娃能夠給孩子帶來滿滿的溫暖感。
  • 孩子哭鬧時,轉移注意力立馬破涕為笑?其實這個方法不可取
    鄰居家有個2歲的可愛小姑娘叫菲菲,每次晚飯後大家在小公園散步時都會逗她玩,非常喜歡她。昨天我兒子也早早地做完作業過來了,他手裡拿著個桌球拍,準備跟小夥伴打球。菲菲一看見小哥哥,就忙不迭地撲過來要拿我兒子手裡的球拍,我兒子只好給她玩了會。很快,他的小夥伴來了,兒子就跟菲菲要球拍,菲菲正玩得開心,死活不肯給。
  • 抓狂,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試試這些辦法
    「我數一二三,你現在不跟我走,就一個人待在這裡好了。一、二……」結果是就算媽媽數到一百,抱著小飛機不走的孩子還是不走。而更慘的是媽媽發了火真的走人,孩子在後面用短短的腿追著媽媽,發出一陣悽厲的哭喊,「媽媽,媽媽……」而如果媽媽嘴上講了幾次要走了,腳還是牢牢黏在地板,或者走了又回來,那麼不用幾次,孩子就會知道媽媽才不會走人――孩子會抓著玩具直到媽媽受不了。
  • 爸爸嫌玩具貴不想買,當眾撒潑打滾,兒子無奈:算了不買了
    不過有一位爸爸倒是與眾不同,因為他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似乎根本就不怕孩子撒潑打滾。最近日本綜藝的一位爸爸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因為這個爸爸帶著兒子去逛街,恰巧又路過了一家玩具店,於是孩子就興高採烈地進去挑選玩具。雖然說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很無奈,這裡面的玩具價格實在是太貴了。
  • 女兒因爸爸不買玩具,在玩具店門口慪氣不走,爸爸直接奉陪到底
    小孩子出門,眼裡只有美麗的衣服和可愛的玩具,所以出門買玩具是避免不了的。家裡玩具成山,爸爸面對依依想買玩具的想法,並不服從。於是依依在商場裡跟爸爸嘔氣乾脆不走,引來了很多行人的關注。爸爸生氣的對依依說:「家裡的玩具堆的都快沒有你地方住了,今天爸爸不可能給你買玩具。」
  • 孩子試穿外婆買的新鞋,被奶奶冷漠拽走後淚目,網友:奶奶太自私
    只見孩子奶奶走了過來,冷漠地拽起了孩子,一把丟掉了孩子提的衣服,推著孩子頭也不回地走了。孩子被奶奶往前推著走時,邊走邊含淚回頭,畫面讓人看的很心酸。孩子外公往前趕了幾步,想要追上孩子,最後又無奈地停下了腳步,外婆看著被奶奶拽走的孩子,提起了衣服跟鞋子,無措地站在接到上看著孩子遠去的身影,內心的難堪可想而知。從孩子不斷回頭的身影中,可以看出孩子對外公外婆們依依不捨,外公外婆在大冬天的寒風裡拿著新衣服鞋子等待孩子,對孩子的愛也是毋庸置疑,但是這份溫暖卻被奶奶一把推走。
  • 美國心理學家:「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未來差距很大
    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陪伴孩子,就會買很多玩具來彌補他,小樂就是這樣。小樂今年年初生下了自己第一個孩子,因為家庭負擔重,孩子父親一個人很難承受一家的支出,所以夫妻二人都需要有工作。疫情的原因小樂還在家陪伴孩子一段時間,等疫情過後就需要需要出去工作了,孩子也就只能交給奶奶照顧。
  • 8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一招就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全家點讚
    後來有一天,外婆帶著孩子在樓底下和一群大媽們聊天,奶奶說:「我家孩子喜歡玩手機,她媽媽把她送到我這裡,讓我幫她戒掉手機」,這時有一位大媽就說:「我有辦法,以前我家孩子也特別喜歡玩,現在不玩了」。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手機呢?
  • 「孫子還小不懂事,不許你教育他」話音剛落,孩子的腳向奶奶踹去
    5歲的貝貝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平時奶奶都是"寶貝寶貝"地叫,爺爺奶奶對孫子都是有求必應,寵愛得不行。有了爺爺奶奶這兩個靠山,貝貝有些得意洋洋,平時在外面欺負別的小朋友,家裡人也不會教訓,想買玩具對奶奶撒撒嬌就可以到手。這天,貝貝和媽媽、奶奶逛街時,在外面看到一款價格偏高的玩具車,就撒嬌要買。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