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時,轉移注意力立馬破涕為笑?其實這個方法不可取

2020-12-23 輕煙說育兒

鄰居家有個2歲的可愛小姑娘叫菲菲,每次晚飯後大家在小公園散步時都會逗她玩,非常喜歡她。昨天我兒子也早早地做完作業過來了,他手裡拿著個桌球拍,準備跟小夥伴打球。菲菲一看見小哥哥,就忙不迭地撲過來要拿我兒子手裡的球拍,我兒子只好給她玩了會。很快,他的小夥伴來了,兒子就跟菲菲要球拍,菲菲正玩得開心,死活不肯給。

兩孩子僵在那裡了,菲菲媽媽不好意思,一把奪過女兒手裡的拍子給了我兒子。不出所料,菲菲大哭起來,怎麼哄也哄不住,眼淚鼻涕把一張漂亮的小臉蛋搞得髒兮兮的,弄得我也挺不好意思的。

菲菲奶奶聽見哭聲尋過來,倒是沒有責怪,而是接過孩子柔聲哄道:「菲菲,走,奶奶帶你去玩滑滑梯,好不好?奶奶這還有根棒棒糖,菲菲想不想吃?」小姑娘一聽奶奶這麼說,立馬破涕為笑,拿著棒棒朝著滑滑梯跑去。看著孩子沒事,我也放鬆下來,聊了幾句就回家了。

小孩子注意力時間短,只要在他們哭鬧的時候,找一件其他事情來做,就能讓他們很快忘掉剛才的不愉快。這招,我兒子小的時候我也經常用。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哄孩子,是正確的。今天在家讀到這本《有邊界才有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才明白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短期有效,但長期來看並不可取。

《有邊界才有自由》是美國資深父母教練、兒童教育專家珍妮特·蘭斯伯裡的代表作,這本育兒書主要是寫給家有1到3歲孩子的父母來看的。學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主意識後,就會給父母出各種難題,比如不好好吃飯、亂扔東西、哭鬧、頂嘴、咬人、打人等等,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迴避和斥責,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引領孩子,並給他們制定清晰而明確的規則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現在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為什麼哄孩子時「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應該摒棄?珍妮特·蘭斯伯裡在書中給出如下5個理由:

虛假

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會感到很生氣。如果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去哄孩子,那麼孩子就無法感受到父母誠實的回應。也許家長能夠忍住不發脾氣,但完全不必裝作什麼事情也沒有。我們要做的只是保持平靜,並給出簡單的糾正辦法和真正的選擇。孩子可能會感到心煩,但對他來說,表露自己的感想是件好事,對我們來說,承認他們的觀點和感想也是件好事。彼此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

浪費了從衝突中學習的機會

孩子需要練習怎樣來處理與我們以及與同伴產生的安全的分歧。當學步期的孩子在跟其他孩子玩耍時爭搶玩具,如果家長馬上介入,「來,寶寶,我們不玩那個小汽車,我們來玩這個蹺蹺板吧……」雖然是讓孩子遠離了哭泣與紛爭,但也在無形中剝奪了他們寶貴的學習機會,他原本可以從中學會如何處理衝突,如何與他人協作。現在不少孩子入學後,與同學關係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幼年時缺乏這種練習。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大人不管,很快就能和好,他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家長要相信孩子們有自己處理衝突的能力

沒有引導

當我們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開,而不是告訴他這件事是不可做的時候,孩子就無法從中學到什麼。學步期的兒童需要家長幫他們了解家裡和社會的規則,並最終內化於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得可教育的機會白白流失。

比如跟孩子說過去超市只能買一樣玩具,結果他撒潑打滾非要一大堆,如果你此時用其他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他就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下次還會再鬧騰。

低估並妨礙了專注於意識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意味著讓他們「切換一下開關」,忘記剛才發生的事情。這種行為容易破壞孩子日後的專注力,在他入學後會遇到重重困難。學霸和學渣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專注力的高低,這種能力將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尊重

分散注意力是一種低估孩子智商的欺騙手法,我們大人太低估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應該將他們當作成人來尊重。全心全意地信任他們,相信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該做什麼,而不是粗暴幹涉。

好了,說完上面5個理由,那麼孩子哭鬧時,家長到底該用什麼方式來代替「分散注意力」呢?珍妮特·蘭斯伯裡給出4個方法。

首先觀察。

停下來,默默觀察,看看孩子到底要幹什麼,在孩子將要犯錯的時候,我們要迅速且儘可能輕柔地控制住他的雙手,然後深呼吸保持好情緒不發火。

其次保持平靜、和藹、富有同理心,但要堅決。

如果是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沒有對錯,不要隨便怪罪哪個孩子,只需要客觀描述當時的情形即可。允許他們彼此糾結,但不允許相互動手傷害對方。

再次承認孩子的感覺與觀點。

當雙方的對抗結束,某一方拿到了玩具,另一方會感到難受,此時我們可以去安慰那個孩子一下,運用同理心幫助孩子表達內心的痛苦,之後再尋求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最後表揚成績和鼓勵好奇心。

孩子開始專注地玩別的遊戲後,家長一定要給予表揚,如果他們發現什麼新的更有趣的玩法,則要充分鼓勵這份好奇心。

孩子哭鬧不可怕,家長正好借著這樣的機會來給他們一些學習社會規則的機會,在與周圍人的互動中,孩子處理情緒和與人協作的能力將會逐步提高和完善。

在這本《有邊界才有自由》珍妮特·蘭斯伯裡還有不少關於如何幫助學步期兒童樹立規則規範行為的建議,如果你家裡正好有個1到3歲特別會鬧騰的小寶貝,那麼這本育兒書一定要看看。

點擊下方商品卡,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濫用這招「轉移注意力」才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幕後推手!
    當大人面對小娃子們的各種哭鬧時,常常會用到的一招,就是轉移注意力。比如:不想給寶寶買冰淇淋,就轉移他的注意力說,咦,前面有遊樂場,走,奶奶帶你去遊樂場看看。不想讓寶寶在沙發上亂寫亂畫,就轉移注意力說,寶寶快來,媽媽這有張特別好玩的紙,我們來畫個小丑人。寶寶不讓媽媽去上班,姥姥抱著說,走走走,我們去看金魚。
  • 只會用「轉移注意力」這招哄孩子?濫用真的會害了他!
    當大人面對小娃子們的各種哭鬧時,常常會用到的一招,就是轉移注意力。看到寶寶要伸手去摸插排了,趕緊轉移注意力,說,寶寶快來,小烏龜爬出來了哇?轉移注意力,幾乎成了我們處理寶寶不良或哭鬧行為的常用戰術。而且效果無疑是非常顯著的。因為它完全給孩子開始了另一項更有趣的活動,而不是正面的解決當下這個被限制的活動。
  • 寶寶哭了別著急,分年齡用對方法,安撫的同時還能促進情緒發展
    也許你已經發現了,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差,管不住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也正因為如此,他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當他哭鬧時,你只需要用一招就可以讓他破涕為笑,這個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兒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實驗,他們發現學步期的孩子正常狀態下的心跳大約為120次/分鐘。當他們發脾氣、哭鬧時,心跳會迅速上升到170-180次/分鐘。但當家長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另一件事情上,比如小狗、玩具、糖果等,只需要半分鐘的時間,孩子的心跳又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 孩子動輒哭鬧?
    這種哭鬧原因較多,在3歲孩子身上比較多發。  【典型表現】  孩子經常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鬧。如在遇到解決不了問題時、有不良情緒需要發洩時、表示疼痛與不適時、不知如何與人交往時、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不用語言來表達,而是通過哭鬧的方式。
  • 孩子不順心時選擇哭鬧,該咋辦?家長學會3招有效解決
    但是詢問原因又喜歡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其實這就是因為孩子想要借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再可愛乖萌的寶寶也都會覺得他變成了惡魔。哄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也成為了家長最煩惱的一件事情。家長又應該如何去解決呢?
  • 孩子哭鬧只會勸「別哭」?懂得3個止哭小技巧,孩子頃刻大雨轉晴
    /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哭鬧現場」!而有些家長,遇到孩子哭鬧,一時之間,就不知道該如何做,只會嚴肅的要求孩子「不要哭」,不過呢,往往沒有什麼效果,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委屈。
  • 3歲孩子玩手機,不給就哭鬧,家長應該怎麼辦
    這時爸爸媽媽們可能會給孩子個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會表達,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的階段,恐怕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不會妥協的。麗麗說,等自己忙完事情,想把孩子的手機拿過來時,孩子就不願意了,即使你告訴他,對眼睛不好,看時間長了刺激眼睛,他根本不會理會。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 2歲寶寶愛哭鬧,打罵解決不了問題,3個小方法讓你輕鬆帶娃
    過來的媽媽都知道,寶寶最難帶的階段其實是2歲前後,這個時候寶寶大腦發育到了一定程度,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表達,有有了自己一定的思維意識,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完全處在一種「無他」境界,一定要以「滿足自己」為前提,而且他們根本不會替別人想,一切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 孩子哭鬧無理怎麼辦?四個妙招請收好
    孩子喜歡各種各樣的汽車,家裡的玩具堆成山了,每次出門看到了還要買,不給買輕則躺在地上撒潑打滾,有時候甚至哭鬧著打人……看著孩子脾氣暴躁越來越沒規矩,雪蓮感到深深的擔憂。其實孩子脾氣暴躁,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夫妻經常鬧矛盾,互相打罵。或者有長輩性情暴躁、獨斷專行,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容易脾氣暴躁、心胸狹窄。再比如長輩溺愛孩子,孩子的行為舉止沒有規矩約束。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用對訓練方法是關鍵!
    分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在哪個領域出了問題,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才更高效。比如:和孩子讀書時,當孩子分心,我們可以增加玩偶和孩子一起讀。比如:孩子讀書過程不想多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彩色的記號筆把重點的語句畫出來吸引孩子的注意。總之,想各種各樣的方法,刺激孩子的視覺,引起他們的注意。
  •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糾正呢?
    ,很多父母會特別焦慮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導致孩子融合教育無法良好的進行。 注意力穩定性是指對選擇的對象注意能穩定地保持多長時間的心理品質特性。比如,我們的小學課堂一般是40分鐘,正常孩子的注意力時長會達到20分鐘、30分鐘,但是自閉症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時長相對會比較短,這也是自閉症孩子能不能進入普校就讀的一個重要指標。
  •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哭鬧,理智家長是這麼處理的
    很多孩子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會哭鬧,家長有時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在幼兒園門口哄了半天也不行,孩子就是哭。我們家長看到孩子這麼哭,也會不忍心,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多帶孩子熟悉幼兒園寶寶有時候是因為不適應新環境才哭的,所以在把寶寶送到幼兒園之前,應該先帶寶寶去參觀幼兒園,或者經常帶寶寶到公共場合和其他的小寶寶一起玩耍,讓寶寶完成心理上的過渡,這樣寶寶上幼兒園後,才不會因為不適應而哭鬧。
  • 媽媽說 孩子稍不滿意就哭鬧,那是你沒有明白他
    如果我們這樣規勸孩子,百分百無效,因為說這話的時候,你想的是快點終結哭的現狀,卻沒有明白他啊……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孩子哭那真是天經地義啊。從出生開始,他們就知道餓了、困了、痛了要用哭來表達。慢慢長大,玩具找不到、東西夠不著也會哭。
  • 一分別就哭,怎麼破解孩子的哭鬧不放?
    贏在孩子輸在家長,三招解決娃娃哭鬧中,我們分享過如何解決孩子的哭鬧問題。今天我們詳細聊一聊~每個人都有離開家的那一刻、離開過父母的那個時刻,可是這個過程並不是容易的,想想有好多大學生離開家出去上學,也會格外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更何況那麼小的小朋友呢?以下這幾點,你千萬不要去做。
  • 萌娃大哭鄭爽冷處理引爭議,孩子哭鬧不肯睡午覺該怎麼辦?
    部分人覺得「小孩子就不能慣著,容易養成壞習慣;也有人覺得「孩子就是得哄」。明顯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那麼父母在遇到孩子哭鬧不肯睡覺時到底該怎麼做呢?小玖因為不想睡午覺想繼續玩兒沒被同意而哭鬧的行為,其實是這階段孩子的通病,玩兒的正高興,或是正被什麼有趣的新鮮的事物吸引,突然被通知要去睡午覺,心裡肯定是不願意,不高興的,如果這個時候直接以強硬的態度跟孩子說,不行!
  • 寶寶哭鬧不回應真的管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寶媽冷處理只有傷害
    最近小趙聽別人說,寶寶哭鬧不要著急回應,先讓寶寶哭一會,這樣再哄寶寶就比較容易,如果寶寶哭就去哄,以後會越來越難哄。聽到這樣的建議,小趙也打算狠心試一試,可每次聽見寶寶歇斯底裡的哭聲,小趙都很難忍心,真不知道這樣的方法真的正確嗎?
  • 孩子沉迷手機?不打不罵,用這幾招立馬解決!
    其實對於這種做法,大家應該經常遇到,因為老一輩人對於孩子非常疼愛,所以看到孩子哭鬧時,老一輩人就會想著趕緊滿足孩子,不過這些老人並沒有考慮到這種方法,並不是對孩子好,而是給孩子帶來一種不好的影響。可如果違背老人的意願,老人也會感覺不開心,到時候孩子和老人一起鬧,年輕人就會感覺特別苦惱,這件事情究竟該怎麼解決呢?想要解決這件事情並不是很困難,看到孩子玩手機上癮時,家長應該試試這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可以達到的效果是大家不能想像的,如果大家能好好運用,那麼不打罵孩子,孩子也能戒掉手機。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特別好奇了,這種方法究竟是什麼呢?會適用於所有孩子嗎?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因為孩子深信,如果受了傷,如果別人拒絕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爸爸媽媽會愛他、支持他。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都在一瞬間,更何況是孩子。對於思想還未成熟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利用哭鬧來達成目的,這是家長過度縱容溺愛的結果。
  • 孩子滿足不了需求就哭鬧?6歲前堅決說不|小五色時間管理法
    有朋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孩子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怎麼辦?孩子愛哭,確實是個令家長們頭疼的問題。有的孩子一點點小事也嗷嗷的哭,甚至有時候連眼淚都沒有就開始乾嚎,而且嗓門之大,時間之大,讓人難以想像。這個過程不會很長,人都有過分宣洩的天性,很多時候他哭了2分鐘,只有開頭那2秒是撕心裂肺近乎失控完全聽不進話的,哭開了之後就完全可以邊哭邊聽邊觀察了,不過這並不代表孩子情緒平復了。孩子是察言觀色的主。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採用自己的辦法讓孩子止住哭:暴力、斥罵、放棄原則哄。
  • 視覺統合的4個維度及訓練方法,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附資料
    可以說,我們要想通過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就必然要經過視覺系統訓練這一關。視覺系統的訓練在《什麼是注意力》一章中,我們介紹了注意力的4大品質屬性:注意力的廣度、注意力的穩定性、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轉移。其中任何一個品質要發揮作用,都離不開視覺的配合。所以,相對應的,視覺系統的訓練也與這四大品質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