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 孩子稍不滿意就哭鬧,那是你沒有明白他

2021-02-06 崔玉濤的育學園

作者:OK媽

「兒子一不滿意就哭,我讓他好好說,他就是不肯,帶著哭腔嘰歪的樣子真太讓我煩躁了!」好朋友雪兩禮拜前和我抱怨,實在是受不了男孩子這樣,你說他幹嘛不好好表達非得這樣,怎麼才能讓他好好說?

是啊,似乎每個寶寶都會有這麼一陣子。「你好好說!」如果我們這樣規勸孩子,百分百無效,因為說這話的時候,你想的是快點終結哭的現狀,卻沒有明白他啊……

孩子為什麼會哭鬧?

孩子哭那真是天經地義啊。從出生開始,他們就知道餓了、困了、痛了要用哭來表達。慢慢長大,玩具找不到、東西夠不著也會哭。如果一哭,我們就緊張兮兮,孩子就會因為我們的在意和格外關注而更起勁。

而且孩子一哭鬧,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第一時間想「滅火」——讓他們停止哭聲,本能的反應就是「你別哭」,「你不可以亂發脾氣」,「你得好好說」。但是你想要的結果,並不是孩子想要的,你完全沒關心孩子的著急,沒有幫忙解決他的問題,比如「媽媽,我打不開這個盒子怎麼辦?「,「我想拿桌上的水杯喝水,但我夠不著!」

孩子眼中,我們「一廂情願」想收拾現狀,卻又完全不顧他的需求,他幹嘛要聽你的話停止哭鬧呢?其實孩子很簡單,你找到原因,能幫他解決問題,一切OK。


平靜處理是王道,等孩子平靜是必要環節

如果孩子哭,我們一驚一乍,他只會更起勁。但不理不睬,任他哭泣,也是絕對不行的。因為3歲之前,寶寶對我們關心或是漠視的態度非常敏感,如果他哭了沒人搭理,不安情緒就會陡增。

所以如果哭鬧的時候要給予回應,但一定要保持平靜(即便內心是抓狂的)。請記得,即便你已經猜測到原因,也先等他平靜下來後,再幫他解決問題了。如果著急著想當好人,那只會讓他以為,哭能見效,下次還這樣。

你可以蹲下來,看著他,慢慢和他說,「寶寶,不著急,媽媽在呢。「如果他不哭了,我們就可以肯定他,「恩,現在你沒有哭,很棒。」然後可以抱抱他。

一般感受被關心和安慰了,我兒子基本都能平靜。但是也偶爾會有很難纏的時候,你剛安慰好,他又開始哭。

如果說2歲之前,轉移注意力能讓寶寶平靜的話。2歲以後,這個方法就完全不頂用了。這個時候,我就抱著他(讓他知道,媽媽還是關心他的,千萬不要這個時候說,你怎麼又哭了,媽媽不理你了),平和地看著他,但什麼也不說,或者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喝口水什麼的。這個時候,千萬別囉嗦什麼「寶寶,你別哭了,好好說」,原因還沒找,囉嗦就是挑戰寶寶的極限


有一次印象特別深,兒子在吃飯,他沒夠著前面的湯碗。大概大家都管自己吃飯,沒注意到,他一著急就哭了。一見我抬頭看他,剛帶著哭腔的臉立馬正常了,以為我會知道原因。見我一下子也沒明白,刷得立馬又哭起來。每個大人都有看到過孩子神奇的「一秒變臉」吧:)


幫助表達很重要

孩子終於冷靜了,我們就可以問了,「你剛才怎麼了?」寶寶不一定會說或者也未必說得很清楚。但你腦子裡大致有了幾個答案,可以問問他是不是這樣的原因啊,幫著他表達出來。要知道,讓孩子學會表達對於他的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小男孩,在這方便就需要更多的引導。

「你剛才是因為車門打不開是嗎?」我們要努力引導他們說一些。「是想找媽媽幫忙嗎?」他肯定會點頭或者說是的。原來到這個步驟,我總是會應著他要求幫他打開車門。

但後來我的死黨,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教授告訴我,因為要儘可能希望孩子多表達,所以不要直接幫他解決問題。最好再有個交流,比如「你剛才是怎麼拉車門的?」


不要忽略事後復盤

做完了這些,孩子們通常會心情轉好。通常這個時候我們也就長舒一口氣,心想終於搞定咯。但我們卻忘記了最後一個環節,那就是孩子如果按照你說的做到了,比如「不哭了」,「開始表達了」,我們就該給孩子鼓勵,比如親親他,告訴他你今天的哪些哪些表現真的很棒,媽媽為你感到自豪。

然後記得趁孩子心情好,趕緊跟他回顧一下整個過程。我們在面對孩子哭鬧之後,容易忘記去回顧,但恰恰很重要,能加深記憶哦。在經歷過同樣的情幾次之後,寶寶就能完全明白,我哭是沒有用處的,還不如好好說。

 

對了,如果前一陣他還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或者難纏,然後抱著你非要這樣那樣,明明他會的,也突然要你幫忙,各種懊惱、像發洩,那多半是他對你的不陪伴已經到忍耐極限了。這回當然是你的錯,你得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專心地陪上他一會兒。

本文授權轉載於OK媽主創的媽咪OK(ID:mami-ok):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深受高知媽媽歡迎的原創育兒號。由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專注0-6歲寶寶的大腦科學、智商情商,分享睡眠、餵養、疾病等用得上、可對照的育兒知識。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相關焦點

  • 3歲寶寶稍不順心就哭鬧不止,原因竟然是……
    為什麼有的媽媽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依然是個動不動就吼叫的媽? 那或許是因為她正好有一個3歲的娃吧。 那個3歲的娃,稍不順心就大肆哭鬧。不管父母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3歲左右的娃表現出來任性、執拗,正是因為他進入了「執拗敏感期」,換句話說,就是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叛逆期。 孩子在2歲半左右自我的意識逐漸強烈,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開始表現出更多的自主性,喜歡說「不」,到3歲左右,內心對世界的認識有了自己認定的秩序,希望外部世界都按照自己心中的秩序運行。
  • 孩子哭鬧不讓媽媽上班,親身經歷告訴你,偷偷溜走真是最壞的辦法
    相信很多家長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當自己要去上班的時候,孩子總會哭鬧著捨不得自己離開。這一方面讓父母感受到被依賴的幸福,另一方面也十分的糟心,真是甜蜜的負擔。網友小年就給小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孩子哭鬧不讓媽媽去上班怎麼辦?寶媽真實經歷告訴你,偷偷溜走真是最壞的辦法!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這個舉動,影響孩子的一生
    李玫瑾教授說,對待哭鬧的孩子,「四個不要做只做一件事」: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罵,會給孩子不好的示範;不要說,孩子正鬧情緒,聽不進去,說的多會讓孩子以為你在求在哄他;不要走開,因為走開就成了單獨禁閉,那叫懲罰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能打罵,於是很多媽媽們採用了一個看似有效的辦法:不理會,直接走掉。孩子在家哭鬧,走開,別理他,哭累了自然停了;孩子在外面哭,走開,別理他,發現大人不見了自然就跟上來了。就像那個索要糖果的小女孩,媽媽的消失,讓她再也來不及去抓心心念念的糖果。
  • 孩子動輒哭鬧?
    【多發情形】  這種行為在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更加多發。如父母帶孩子去商店,孩子想要某個玩具,但媽媽不給買,他就會很生氣,或坐在地上哭鬧不止。  有些孩子不懂如何發洩不良情緒,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所以在受到批評、被同伴拒絕等情況下也更加多發。
  • 孩子遇到問題就哭鬧怎麼辦呢?
    生活中簡直每一件事都可以讓他崩潰,稍不滿意就是哇哇大哭。初為人母,在他小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遇到這樣的小孩該怎麼辦,開始基本就是各种放任,只要能讓他不哭,儘快去滿足他的要求.直到上幼兒園,老師每天都要跟我匯報他出現的問題,愛哭,愛生氣,出現問題不會溝通;以前我認為,小孩子愛哭不是什麼大問題,長大就好了,現在我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哭本身,而且孩子表達問題的方式,是什麼導致我的孩子,只能用哭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呢?是我之前我採取的放任態度,採取的無為而治,使孩子覺得哭就是遇到問題的解決方式。
  • 孩子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鼓勵溝通
    「我這個兒子,打不得罵不得,說他一句就哭上了。有時候事情不順著他的意,他也會嗷嗷大哭。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希望各位寶媽能夠教教我,這孩子到底該怎麼治?」寶媽的問題一經發出,其他寶媽紛紛幫他出招。有人說等孩子哭累了,自然就消停了;還有人說給孩子關禁閉,讓他自己呆一段時間就治好了……大家紛紛出言獻策,給這位寶媽提供了很多方法。雖然這位寶媽很感謝其他媽媽們的分享,但是卻不忍心用這些招數對待孩子……只能說,愛哭鬧的孩子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呀!
  • 孩子咳嗽還要吃蠶豆哭鬧不止,媽媽怎麼辦
    請看智慧媽媽俊教科書級別的分享。四歲的小寶拿了一包蠶豆,是那種油炸性質的,說要吃。我說「不可以」,因為他的感冒咳嗽還沒好,「等不咳嗽再吃哈。」兒子不肯,撒著嬌變著法子要吃。那什麼是不含敵意的堅決?就是指父母在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特別是孩子哭鬧時,不能用一種充滿敵意的方式去表達。比如上面中的例子;媽媽說:「你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啦,就不要你啦。」
  • 愛哭鬧,分離焦慮,膽小怕生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哭鬧只是孩子的一種比較激烈的表達方式,當他們有情緒,不舒服,又沒辦法做到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就會哭鬧,你可以把哭鬧理解為孩子的一種特殊的「語言」。所以是不是愛哭鬧,可能只是因為有些孩子「話多」,有些孩子「話少」而已。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情感支持就是與孩子共情,明白並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許並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情感支持,並不是為了哄孩子不哭,而是理解孩子的當下感受。比如:孩子看到一個玩具他非常喜歡,媽媽不同意他買時,他會傷心甚至哭鬧。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今天沒有計劃購買,我知道你很傷心,如果想哭你就哭一會吧,媽媽在這陪著你,因為超市不是一個哭鬧的地方。等你哭好了我們可以繼續購物。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大道理,因為頭髮著火的時候是沒辦法學習的,也聽不進去你的這些所謂「大道理」。
  • 媽媽說 寶寶在大庭廣眾下哭鬧——六步法,迅速搞定!
    這樣的呵斥,看似在責罵孩子,其實從內心深處就是說給旁人聽,「你看我多有教養,我知道不該讓孩子哭鬧,是孩子自己不懂事!」可我想問問,究竟是你的面子重要還是真正對孩子的正面教育重要?哪個路人真正在乎你?哪個路人會永遠記住你?你真的願意放棄孩子的自尊只為討好那不經意的一瞥?
  • 「孩子哭鬧時別理他,讓他哭夠就好了」別把對孩子的冷暴力當教育
    前幾天出門碰到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孩子想要買玩具,但是媽媽不允許,於是孩子開始大哭大鬧。看到孩子開始無理哭鬧,這位年輕媽媽對孩子說:「你想哭,就哭吧。哭夠了我們再走。」說完立刻走開,站到一邊冷漠地看著孩子哭。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果然,不一會兒因為媽媽給她拿錯了書,她就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媽媽也很生氣:「就這麼點小事兒至於嗎?重新拿一本不就好了。」但是桃子並沒有停下來,媽媽也沒有安慰她,而是憤怒地說:「你要哭就哭個夠好了!」或許有的父母會覺得,如果孩子在哭,我訓斥他,他哭的會更厲害。如果我哄他,他就會學會用「哭」來要挾我。那置之不理難道不是更好的做法嗎?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那個例子中,小姑娘桃子進門臉色就不對,我猜她可能午睡還沒醒,就被叫起來上課,或許弄丟了心愛的玩具,總之心情很不明亮。
  • 哭鬧是孩子的本能,面對不按意願就嗷嗷叫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
    1、不要在孩子鬧騰的時候滿足TA當我們面對孩子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嗷嗷直叫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變得焦慮,甚至是大聲呵斥孩子,有的時候我們呵斥他或許能夠得到短暫的奏效回應,也有可能讓孩子很長時間都不敢在這樣去做,但這樣做的情況是不樂觀也不被提倡的,在爸爸媽媽強制管教下的壓制孩子心靈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
  • 孩子哭鬧、耍賴,懂得孩子心理的家長,只用4招輕鬆化解
    所以,無條件地接納,並不是無原則的縱容孩子。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想要得到某樣玩具,在超市或商場裡,眾目睽睽之下,孩子大聲哭鬧、耍賴,他的家長很氣憤地站在一旁,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 家長可能會氣急敗壞地對孩子說:「丟死人了,你還不快給我起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教!
  • 孩子哭鬧讓媽媽走,又讓媽媽抱?了解下四種依戀關係,這種最糾結
    你們在帶娃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被媽媽訓斥過後哭鬧不止,嘴裡一邊喊著:「壞媽媽,媽媽走開,不要媽媽!」當你真的站起來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又抱著你不讓走,有時候還會說:「媽媽,抱抱。」 這樣的場景不少寶媽都向我講述過,大部分人都覺得孩子是不是哭傻了,到底是讓走還是要抱?當寶媽們在講述孩子哭鬧時的表現時,總會在不經意之間表達出對孩子行為的不理解。
  • 孩子愛哭怎麼辦,三招教你輕鬆搞定,孩子總算不愛哭鼻子了
    鄰居家的孩子經常愛哭鼻子,只要稍有不開心不滿意就哭,大家都給他取外號叫「愛哭鬼」,久而久之,鄰居也看不下去了,覺得是該管管這孩子了,於是孩子只要一哭鬧就他不問緣由就先制止孩子,孩子受委屈了也不敢說,慢慢地性格也變內向了,鄰居發現問題時,孩子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時候鄰居再後悔孩子也已經受到了傷害
  • 當孩子不順心就哭鬧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會有責任感,對自己的孩子也如此。但是,在原則上問題的時候,說不行就是不行,孩子怎麼哭鬧也沒用。下面來說說孩子不順心就哭鬧時,我該如何處理的?哪怕妹妹有一點點小情緒,就會用手打哥哥無數次,當媽媽的也知道這種習慣非常不好,有一次我告訴哥哥,下次妹妹再打你超過三下,你就還回去。終於這個辦法還是有效的,妹妹不再打哥哥了。可是,當妹妹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妹妹居然換了一種方式,那就是抬起頭閉上眼睛看著天空哭鬧。
  • 抓狂,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試試這些辦法
    知道他對什麼有興趣,並且這樣東西不在你的預算計劃之內,便不要帶他到那貨架附近,就算不慎經過也最好設法擋住他的視線,倘若就是那麼不巧讓孩子看到了死纏活賴,最好以其他有趣的東西或食物吸引他。當孩子問:「媽媽不是沒錢買玩具嗎,為什麼會有錢自己買新衣服?」或自動自發的說:「等過生日才能買是不是?」時,你會驚訝他的學習能力之強。
  • 寶寶哭鬧撒潑時,媽媽不要有這兩個行為,不然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朋友家的寶寶喜歡吃零食,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卻不想吃飯,還想吃零食,朋友剛開始還好好對孩子說,但孩子不理睬,最後朋友一生氣就把零食都拿走了。這時候孩子不願意了,她開始央求媽媽說就再吃一個零食就吃飯,朋友不答應,孩子就開始哭鬧,看媽媽還不理她,孩子就直接躺在了地上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