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K媽
「兒子一不滿意就哭,我讓他好好說,他就是不肯,帶著哭腔嘰歪的樣子真太讓我煩躁了!」好朋友雪兩禮拜前和我抱怨,實在是受不了男孩子這樣,你說他幹嘛不好好表達非得這樣,怎麼才能讓他好好說?
是啊,似乎每個寶寶都會有這麼一陣子。「你好好說!」如果我們這樣規勸孩子,百分百無效,因為說這話的時候,你想的是快點終結哭的現狀,卻沒有明白他啊……
孩子為什麼會哭鬧?
孩子哭那真是天經地義啊。從出生開始,他們就知道餓了、困了、痛了要用哭來表達。慢慢長大,玩具找不到、東西夠不著也會哭。如果一哭,我們就緊張兮兮,孩子就會因為我們的在意和格外關注而更起勁。
而且孩子一哭鬧,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第一時間想「滅火」——讓他們停止哭聲,本能的反應就是「你別哭」,「你不可以亂發脾氣」,「你得好好說」。但是你想要的結果,並不是孩子想要的,你完全沒關心孩子的著急,沒有幫忙解決他的問題,比如「媽媽,我打不開這個盒子怎麼辦?「,「我想拿桌上的水杯喝水,但我夠不著!」
孩子眼中,我們「一廂情願」想收拾現狀,卻又完全不顧他的需求,他幹嘛要聽你的話停止哭鬧呢?其實孩子很簡單,你找到原因,能幫他解決問題,一切OK。
平靜處理是王道,等孩子平靜是必要環節
如果孩子哭,我們一驚一乍,他只會更起勁。但不理不睬,任他哭泣,也是絕對不行的。因為3歲之前,寶寶對我們關心或是漠視的態度非常敏感,如果他哭了沒人搭理,不安情緒就會陡增。
所以如果哭鬧的時候要給予回應,但一定要保持平靜(即便內心是抓狂的)。請記得,即便你已經猜測到原因,也先等他平靜下來後,再幫他解決問題了。如果著急著想當好人,那只會讓他以為,哭能見效,下次還這樣。
你可以蹲下來,看著他,慢慢和他說,「寶寶,不著急,媽媽在呢。「如果他不哭了,我們就可以肯定他,「恩,現在你沒有哭,很棒。」然後可以抱抱他。
一般感受被關心和安慰了,我兒子基本都能平靜。但是也偶爾會有很難纏的時候,你剛安慰好,他又開始哭。
如果說2歲之前,轉移注意力能讓寶寶平靜的話。2歲以後,這個方法就完全不頂用了。這個時候,我就抱著他(讓他知道,媽媽還是關心他的,千萬不要這個時候說,你怎麼又哭了,媽媽不理你了),平和地看著他,但什麼也不說,或者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喝口水什麼的。這個時候,千萬別囉嗦什麼「寶寶,你別哭了,好好說」,原因還沒找,囉嗦就是挑戰寶寶的極限。
有一次印象特別深,兒子在吃飯,他沒夠著前面的湯碗。大概大家都管自己吃飯,沒注意到,他一著急就哭了。一見我抬頭看他,剛帶著哭腔的臉立馬正常了,以為我會知道原因。見我一下子也沒明白,刷得立馬又哭起來。每個大人都有看到過孩子神奇的「一秒變臉」吧:)
幫助表達很重要
孩子終於冷靜了,我們就可以問了,「你剛才怎麼了?」寶寶不一定會說或者也未必說得很清楚。但你腦子裡大致有了幾個答案,可以問問他是不是這樣的原因啊,幫著他表達出來。要知道,讓孩子學會表達對於他的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小男孩,在這方便就需要更多的引導。
「你剛才是因為車門打不開是嗎?」我們要努力引導他們說一些。「是想找媽媽幫忙嗎?」他肯定會點頭或者說是的。原來到這個步驟,我總是會應著他要求幫他打開車門。
但後來我的死黨,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教授告訴我,因為要儘可能希望孩子多表達,所以不要直接幫他解決問題。最好再有個交流,比如「你剛才是怎麼拉車門的?」
不要忽略事後復盤
做完了這些,孩子們通常會心情轉好。通常這個時候我們也就長舒一口氣,心想終於搞定咯。但我們卻忘記了最後一個環節,那就是孩子如果按照你說的做到了,比如「不哭了」,「開始表達了」,我們就該給孩子鼓勵,比如親親他,告訴他你今天的哪些哪些表現真的很棒,媽媽為你感到自豪。
然後記得趁孩子心情好,趕緊跟他回顧一下整個過程。我們在面對孩子哭鬧之後,容易忘記去回顧,但恰恰很重要,能加深記憶哦。在經歷過同樣的情幾次之後,寶寶就能完全明白,我哭是沒有用處的,還不如好好說。
對了,如果前一陣他還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或者難纏,然後抱著你非要這樣那樣,明明他會的,也突然要你幫忙,各種懊惱、像發洩,那多半是他對你的不陪伴已經到忍耐極限了。這回當然是你的錯,你得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專心地陪上他一會兒。
本文授權轉載於OK媽主創的媽咪OK(ID:mami-ok):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深受高知媽媽歡迎的原創育兒號。由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專注0-6歲寶寶的大腦科學、智商情商,分享睡眠、餵養、疾病等用得上、可對照的育兒知識。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