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暖暖媽愛分享
早上在酒店餐廳吃早飯,鄰桌有一位帶小寶寶的媽媽。寶寶是個男孩,目測1歲多。突然聽見媽媽一聲呵斥,然後就傳來寶寶的哭聲。哭聲越來越大,還夾雜著媽媽的斥責、拍打、厲聲制止、拿玩具哄,還不住的對旁人說「對不起,這孩子就這麼不聽話!」可是不管媽媽怎麼說,寶寶就是不買帳,哭聲越來越大……
相信每一個帶孩子外出的爸爸媽媽都曾遇到過著這尷尬的一幕。而且爸爸媽媽們越是用各種呵斥、嚇唬、懇求的辦法制止,寶寶鬧得越兇。其實這些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家長覺得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孩子也覺得委屈。
很多人問我,帶著暖暖去了那麼多國家和地區,坐了那麼多次飛機,難道就沒有遇到過暖暖在公共場合哭鬧不止的情況?(暖暖現在3歲半,坐了42次飛機,去過14個省8個國家。坐飛機的攻略和各國的帶寶寶旅行攻略我以前發過,關注後回復飛機或相關國家的關鍵詞就能看)其實暖暖也有在大庭廣眾下大聲哭鬧的時候。這就是寶寶的天性。我們是成年人,在寶寶大庭廣眾之下哭鬧的時候,到底是讓情況好轉,還是繼續惡化,其實就在於我們怎麼做。
Step 1:放下你不值錢的面子!
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訓斥寶寶「哭什麼哭!不許哭!」「就知道哭!吵到別人啦!」或者是因為顧及周圍人的眼光而指責孩子「他就這麼個愛哭樣!」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忍不住想上去勸勸這樣的家長。沒有人喜歡哭,每一個孩子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我們難受尚且可以流淚,你憑什麼剝奪一個孩子哭的權力?
這樣的家長其實更主要是不能接受旁人質疑的眼光。只要有人看她一眼,她就會認為別人在指責她(怎麼帶孩子的?是不是你欺負孩子啦?你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父母也不管管?)為了面對這樣的目光,只好做出一些無謂的呵斥來逃避眾人的「指責」。這樣的呵斥,看似在責罵孩子,其實從內心深處就是說給旁人聽,「你看我多有教養,我知道不該讓孩子哭鬧,是孩子自己不懂事!」可我想問問,究竟是你的面子重要還是真正對孩子的正面教育重要?哪個路人真正在乎你?哪個路人會永遠記住你?你真的願意放棄孩子的自尊只為討好那不經意的一瞥?
Step 2: 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
每一個寶寶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也許是生理上的不舒服,比如摔倒了、磕到了、肚子痛等。也許是心理上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想讓媽媽抱沒有實現、想要某個玩具媽媽不給買等。當這些原因發生的時候,孩子需要用哭泣來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找到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才是解開這個結的第一步。一味的不讓孩子哭,只會適得其反!
Step 3:擁抱是最好的解藥
一般孩子大聲哭鬧的時候,都是他自己覺得傷心委屈得不行的時候。儘管很多原因在大人看來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孩子的世界卻單純很多。這個時候不要急於勸阻,也不要急於講道理,更不能急於呵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留在他的身邊,專注而認真的安撫他的情緒,要向寶寶傳遞一種信息「我知道你很難過,媽媽在這裡陪著你」。
我常做的動作就是把哭鬧的暖暖抱在懷裡,輕輕的拍著她的後背,說「媽媽在,媽媽在」。什麼也不要講,僅僅是一個擁抱,就可以迅速讓一個大哭的孩子安靜下來。千萬不要因為對寶寶的哭鬧生氣,就把他扔在一邊,拒絕他伸手要抱抱的請求,甚至說出「誰要抱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這種會傷害孩子一生的話。
Step 4:錯誤的地方要堅定的指出
等到孩子停止哭鬧變得安靜下來,這個時候才是開始講道理和教育的時候。不可否認,有些時候孩子的哭的確有點無理取鬧,或者說不懂規矩。在他心情平復下來,知道不管怎樣,媽媽都是愛他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對錯誤的地方進行教育。通過上面的擁抱,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這個時候再進行說教也是他最聽得進去的時候。
我一般選擇的方式是先通情,再達理。「寶寶,媽媽知道你還想再玩這個玩具(通情,傳遞理解),但是玩具是大家的,你不讓別人玩是不對的(達理,說明原因),你和其他小朋友可以輪流玩(給出解決方案),而且在別的小朋友玩這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去看看有沒有更好的玩具,很棒吧?(傳遞希望)」
Step 5:千萬別用物質堵住孩子的哭泣
孩子一哭,就給零食拿玩具有的時候是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永遠不能取代精神上的滿足。不尊重孩子的內心,光用物質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會讓孩子發現一個規律,只要一哭就有好東西。久而久之,就會把哭作為一種要挾的手段。哭的頻率會越來越高。當有一天你提供的物質滿足不了孩子時,該怎麼辦?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哄,無異於飲鴆止渴。但他們其實更需要的是:安全感和愛。
我一般選擇的方式是先通情,再達理。「寶寶,媽媽知道你還想再玩這個玩具(通情,傳遞理解),但是玩具是大家的,你不讓別人玩是不對的(達理,說明原因),你和其他小朋友可以輪流玩(給出解決方案),而且在別的小朋友玩這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去看看有沒有更好的玩具,很棒吧?(傳遞希望)」
Step 6:及時對進步進行讚美
孩子停止哭泣之後會再次進入玩耍,聽懂父母的話之後,在接下來有可能會改善自己的行為。這個時候,一定要用發現的眼光去找到並肯定孩子的進步,不吝惜自己的讚美,並告知孩子讚美的原因。說教只是負激勵,鼓勵才是正面引導。
本文授權於微信公眾帳號【暖暖媽愛分享】(ID:nnmafx):北大碩士畢業,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專注於科學育兒、剁手推薦、親子旅行、科學餵養、辣媽心語。致力於用原創心得和分享讓更多媽媽少走彎路。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