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哭鬧原因有三,安撫嬰兒這樣做

2020-12-23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185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一位朋友在微信中向我「求救」,原來是她家中的2個月小嬰兒,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開始半夜頻繁大哭,而且哭的撕心裂肺。餵過奶、換過紙尿褲還是哼哼唧唧的扭動身體。

孩子媽一晚上起來五六次,睡眠嚴重不足。並且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照顧孩子的方式不對,才導致月子裡的「天使寶寶」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在我護理過的孩子中,這樣在60天左右,突然從天使寶寶「黑化」成為小惡魔的並不在少數老輩人也有:「一月睡,二月哭」的說法。那麼,寶寶在兩個月左右,為啥會突然變得愛哭愛鬧呢?新手媽媽該如何安撫寶貝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護理「二月寶寶」那些事兒。

小嬰兒為啥會「二月哭」?

相對一個月時初來乍到的懵懂,兩個月的寶寶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對新的世界漸漸適應起來,也收穫了更多的安全感。那為什麼反而在第二個月娃變得更愛哭鬧了呢?原因有下面三個。

1、感官更加敏感

生產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一場「大考」,媽媽需要坐月子休養生息,頭一個月對於娃來說也是在休息。等到了第二個月,吃好睡夠的小傢伙們,開始關注自身所處的環境了。再加上感官日趨敏感,環境過冷過熱、衣服摺痕不舒服,一點小小的不適或許都會引起他們的「大聲抗議」。

2、尋求安全感

很多新手媽媽都向我感嘆,還是月子裡的孩子最好帶、餵飽了換完紙尿褲放在嬰兒床上就行了。但是隨著寶寶的月齡漸長,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剛出生的寶寶或許一醒過來我們就抱著不想撒手,但是這樣就會給嬰兒養成「抱著才有安全感」的習慣。自然醒來之後會尋找媽媽的懷抱,出現只要放下就哇哇大哭的狀況。

3、腸絞痛的可能

隨著日漸長大,寶寶的神經系統會變得之前更敏感。這個時候腸絞痛帶來的痛感也很清楚了。文章開頭朋友家的小寶寶,很大概率就是因為腸絞痛被頻繁痛醒,哭聲比之前更激烈,來回扭動身體也說明了這點。那麼面對哭鬧的寶寶,爸爸媽媽又該如何安撫呢?

如何安撫哭鬧的嬰兒?

剛當媽媽,看到寶寶大哭,自然是心裡慌慌。但新媽媽們要想安撫寶寶,首先要穩住自己的心態。相信這都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表現,並且孩子越「事兒」越敏感,說明他的神經發育越好

★、排除法找到原因

西爾斯《育兒百科》中寫道:新生兒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反射動作。餓了或難受時他就自動會哭。他的行動先於思考。

在做育兒師的那些年裡,我經常會給新媽媽和新爸爸列出一個「新生兒哭鬧清單」供手忙腳亂的照顧者一一排除,整理思路。這其中有一些原因很明顯,也容易排除,比如困了餓了紙尿褲溼了等等。

也有一些需要藉助儀器來評估,比如乾濕度和溫度,如果睡眠的環境過於乾燥,嬰兒或許會因為鼻腔不適而哭鬧。家長排除了上面的這些因素,寶寶還哭鬧不止的話,就需要考慮,是否因為需要安全感或是否腸絞痛了。

Tips:注意觀察寶寶的哭泣方式,如果很突然且劇烈很可能是腸絞痛,如果是斷斷續續的小聲哼哼,或許他只是想媽媽來抱抱。

★、製造一個安全的空間

很多媽媽即便家裡有嬰兒床,還是習慣將孩子放在大床上,和自己一起睡。因為這樣半夜起來哺乳會很方便。但對於小嬰兒來說,十個月生活在狹小空間(媽媽的子宮)中,突然在大床這種廣闊的地方醒來,寶寶也會焦慮不安。就像我們突然在一個200平米的床上醒過來。

所以,建議在讓新生寶寶睡在嬰兒床裡,既減少窒息的風險,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能減少孩子夜醒的哭鬧。不過家長要隨時查看,或者把嬰兒床放在貼近大床的位置。

★、應對腸絞痛

美國兒科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20%的嬰兒在三個月之前,都有程度不同的腸絞痛問題。

因為新生兒的消化系統發育並不完全,加上有時候按需餵養會導致孩子腸胃負擔加重引起腸絞痛。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晚上6點以後到半夜,讓大人孩子都休息不好。

安撫腸絞痛的孩子,讓很多照顧者覺得束手無策。我的二寶大概兩個月左右,也有那麼一段時間,從晚上8點開始,間歇性的哭到半夜2點左右。這期間我會先給他做幾分鐘排氣操,再背著他在客廳轉悠一陣,最後放回小床。

一般而言,育嬰師會推薦新手媽媽用飛機抱的方式來讓娃舒服點。但是這樣其實特別累,推薦大家在需要長期抱娃的情況下,使用背巾緩解手臂的壓力。

Tips:在寶寶醒著的時候,也可以積極的給他做排氣操,防微杜漸讓娃更舒服。

枕邊育兒寄語:

兩個月的孩子,比上個月會和爸爸媽媽有更多的互動,你會發現寶寶更黏人了,也有了很多自己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哭鬧確實也讓人憂心。所以在安撫寶寶的時候,如果我們都很焦慮,心情煩躁,那其實是會影響到他的。所以想要迅速地搞定哭鬧的娃,掌握方法是一方面,而媽媽們及時調整心態,也同樣重要。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寶寶哭鬧時,媽媽要怎麼做?找準需求好應對,唯獨這個動作不可以

寶寶哭鬧到底要不要抱起來?不及時抱起,易造成孩子安全缺失

寶寶哭鬧不肯睡,哄睡方法得用對,不然苦果只能自己咽

相關焦點

  • 「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哭鬧不要慌,父母可以嘗試這樣安撫
    於是她開始自我反省,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事出有因,是不是因為自己錯誤的育兒方式,才導致寶寶身體出現了問題呢?其實我們經常從老一輩嘴裡聽到這樣一句:一月睡,二月哭,當寶寶進入他們出生後的第二個月,哭鬧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標配,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呢?
  • 小嬰兒「一月睡,二月哭」?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根據過來人的經驗,我們不難理解老人常說的寶寶「一月睡,二月哭」的狀況,具體是為什麼呢?「一月睡,二月哭」的原因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當媽媽之前,無論書中、電視上還是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會了解一些關於新生兒的事情。一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寶寶;二是為了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二月寶寶愛哭鬧,真實原因父母要知道
    老一輩常說「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寶寶出生後的發展規律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說法是針對大部分的孩子而言,並不具有普適性,所以我們可以參考,但是一定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要結合自己的孩子的特點來綜合判斷。
  • 家有新寶寶,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嬰兒發育口訣你記住了嗎?
    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當年自己的父母是多麼不容易,寶寶出生以後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但同時又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寶寶一天一個樣,如雨後春筍一般「嗖嗖」生長,這些讓我們驚喜。俗話說寶寶的發育過程會經歷「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的階段,又會把我們折騰得神經衰弱。
  • 都說寶寶「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到底在哭什麼?原來是這樣
    嬰兒一般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因為嬰兒寶寶剛出生後會有些不適應外界的環境,所以在出生的頭一個月裡,都是閉著眼睛睡覺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寶寶逐漸發育的過程。所以寶寶每天都是吃飽了就睡,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古代育兒順口溜有沒有科學道理?
    中國歷史悠久,智慧的先人們也總結了不少的育兒經驗,像這個順口溜:「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就把新生兒從出生到百天,這三個月的生長發育特徵,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講清楚了,可以說是最簡短的育兒說明書。我們先說說「一月睡」。
  • 「一睡,二哭,三認人」,寶寶在第二個月性情大變,是有原因的
    「一月睡,二月哭,三認人,四翻身,五出牙,六輔食,七月坐,八月爬,九斷夜奶,十叫爸媽,十一站,十二走」,這是典型的寶寶發育規律口訣。但是相較於其他月份,人們卻很少提及二月的寶寶,為什麼呢?而哭,就是寶寶身體發育的最好證明。面對「二月哭」,寶爸寶媽該怎麼做?
  • 為什麼說寶寶「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一月睡二月鬧三月攢肚」這句老話也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這句話體現的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變化過程。 一月哭 寶寶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每天要睡16-20個小時,每次睡眠時間比較短,一般一兩個小時就要餵奶一次。
  • 老人說:一月睡二月哭,新生兒晚上愛哭鬧,多半是這3種原因
    「一月睡二月哭」作為一句俗語,充分反映了寶寶在一兩個月時的發育特徵。它是指剛出生一個月,由於大腦發育和神經系統不健全,孩子大多時間處於睡眠狀態,隨著身體機能逐漸發育,在2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減少睡眠,能感知外界事物,通過哭喊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
  • 小嬰兒很好帶,吃飽了就睡覺?第二個月才是嬰兒哭鬧的開始
    聽我這麼一說,表妹立馬坐了起來,忙著詢問原因。 我笑著說:「你抓緊時間好好享受這一個月的安靜,把月子坐好,身體養好,然後才能迎接寶寶接下來的情況。」 根據過來人的經驗,我們不難理解老人常說的寶寶「一月睡,二月哭」的狀況,具體是為什麼呢?
  • 寶寶「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題主提到的「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要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二是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表現出的哭鬧、睡眠不踏實這是因為小寶寶睡眠分深、淺睡眠,小寶寶則以淺睡眠居多,在淺睡時,寶寶可能會有各種奇怪的動作出現,像您說的,孩子或使勁、擰巴,而有時是吸吮動作,有時面露微笑,有時像是在做鬼臉,有時撅嘴,有時還有大的舞蹈樣肢體運動,身體像伸懶腰,有時突然發生一陣陣顫抖,偶爾還會發聲,呼吸不規則,眼球在閉合或半閉合的眼瞼下活動等
  • 寶寶一過滿月就哭鬧暴躁?「二月哭」說來就來,應對方法都在這了
    媽媽們也是因為新手才會如此,因為有經驗的寶媽一定聽說過「二月哭」。「二月哭」就是寶寶出生進入第二個月的時候,就會經常不定時的哭鬧,而且還不容易安撫。多數時候是因為寶寶在經歷腸絞痛!第一次應對寶寶「腸絞痛」的新手媽媽們肯定拍著腦袋不知所措。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出生前3個月,新生兒護理要注意啥
    寶寶出生的前三個月,在護理上,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今天糖媽就著「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的這三點,來分享一下經驗:一月睡:月子娃護理重點就是睡眠新生兒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新手媽媽要抓緊寶寶的清醒時間,給寶寶餵奶、換尿布,給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幫助寶寶擁有良好的睡眠。新生兒出生後第2-4周:及時餵奶、換尿布、哄睡。月子娃有自己的成長節奏,還處於按需餵養的階段。新手媽媽的護理的過程中,主要是做好配合。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聽聽專家的解答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是老一輩人對養育孩子的經驗總結,大概意思就是出生後一個月內的孩子總愛睡覺,平時不吵不鬧,出生後兩個月的孩子總愛哭鬧,出生後三個月的孩子開始長肉,因為其內臟器官功能會變的越來越發達。 對於「一月哭二月鬧三月攢肚」這句話,雖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但是大部分孩子還是一樣的。所以,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老人的育兒順口溜,是否科學?
    中國人都喜歡根據一些經驗編出順口溜,關於育兒的順口溜,很多老人都會這麼一句:「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一月睡意思是說,剛出生的寶寶,第一個月主要喜歡睡覺,一天有可能有十六七個小時在睡覺;二月哭,指的是寶寶兩個月大的時候,喜歡哭鬧,白天哭晚上哭半夜也哭,弄得爸爸媽媽苦不堪言;三月攢肚,是說寶寶可能好幾天都不會拉臭臭。01:老人的育兒順口溜,是否科學?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記住這條新生兒發育口訣,寶寶更健康
    其實可可夫婦的表現也是許多年輕父母的表現,由於缺乏經驗,這些父母在寶寶啼哭時都有點束手無措,所以他們非常需要了解寶寶在出生後的發育規律,這樣才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去照顧寶寶,那麼寶寶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的發育規律是什麼呢?
  • 嬰兒哭鬧不止,利用「5S法」,立馬可以讓關閉哭鬧鍵
    可以說,對於新生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用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到來。可以說哭是嬰幼兒的「專利」,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無聊了哭,生病了哭,餓了哭,尿了也哭……俗話說「一月睡、二月哭」,經歷生產的媽媽好不容易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恢復點身體,到第二個月的時候就要面對足以讓全家人人仰馬翻,幾乎無時無刻都要哭鬧的寶寶,幾乎要把自己逼上絕境。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老人的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很多年輕夫妻都有這樣的感悟,就是沒當父母之前不知道父母這麼辛苦,當了父母之後才知道,原來養育一個寶寶會這麼難。尤其是在寶寶才出生的時候,作為新手爸媽完全不知道寶寶的一舉一動代表什麼,一天下來,被寶寶折磨得懷疑自己。
  • 寶寶哭鬧常見的5大原因,學會這些安撫方法「鬧人精」秒變乖寶寶!
    「小康君,最近寶寶特別愛鬧人,動不動就哭鬧,餵奶也不吃,哄哄也不睡。真是讓人很心煩,恨不得把小傢伙還塞回肚子裡去~」嬰兒哭鬧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正常需求和願望的表現。可很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著實讓家長頭痛不已。
  • 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家有新寶寶,發育口訣你知多少
    但家有新寶寶,孩子1月哭,2月鬧,3月不睡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這個嬰兒發育口訣新手父母也都應該記牢。不少寶媽會發現此時的寶寶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安撫都無法停止哭鬧,他們抱著也哭,躺著也哭,因此弄得家人手足無措。但過上一個小時左右,寶寶又會恢復到正常狀態,其實這都是典型的腸痙攣,若因為這個原因,寶媽們可以經常給孩子的腹部進行按摩,或者使用飛機抱,基本上都能得到很好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