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撒潑時,媽媽不要有這兩個行為,不然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2021-02-07 育兒妙招我知道

朋友家的寶寶喜歡吃零食,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卻不想吃飯,還想吃零食,朋友剛開始還好好對孩子說,但孩子不理睬,最後朋友一生氣就把零食都拿走了。這時候孩子不願意了,她開始央求媽媽說就再吃一個零食就吃飯,朋友不答應,孩子就開始哭鬧,看媽媽還不理她,孩子就直接躺在了地上打滾。過了一會兒,朋友看孩子還是哭鬧,於是妥協了。

在小編看來,這種場景每個當媽媽的都會經歷,孩子們想要什麼,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開始哭鬧撒潑,剛開始媽媽態度還很堅決,但最後往往「拗不過」孩子。雖然媽媽表面上態度強硬,但心裡卻並不堅定,最後大多都是以媽媽「認輸」告終。對於寶寶撒潑,很多媽媽都表示很無奈,沒有辦法,其實對於這樣的孩子也不是沒有辦法。寶寶哭鬧撒潑時,媽媽不要有這兩個行為,不然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不要立馬妥協

當寶寶用哭鬧、撒潑、摔東西的方式來威脅、拒絕媽媽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媽媽們不要立馬妥協,經常無原則的遷就孩子,孩子會得寸進尺,更加為所欲為,所以當孩子有任性行為時,媽媽們也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樣孩子就知道,不管她怎麼鬧都達不到目的,以後也就不會再那樣做了,不然當孩子有要求是他還會用這種方法來威脅家長,只會越來越任性。

不要打罵孩子

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精力的事情,即便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立刻去打罵孩子,因為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記得有一條公益廣告說的是,兒子看見媽媽在給奶奶洗腳,小小年紀的他也去接了一盆水,端來給媽媽洗腳。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媽媽經常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學習媽媽的這種方式,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也會對媽媽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這樣孩子會更加不好管教。

寶寶在撒潑的時候,媽媽不需要立刻就去哄她,可以讓她先在那哭一會兒,孩子知道這樣做並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厚,會暫時停止無理取鬧,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再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也能聽得進去,等到事情結束之後,不要忘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和鼓勵。

各位寶媽,面對哭鬧撒潑的熊孩子,你是怎麼做的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

相關焦點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家長在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的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了粗爆待人的榜樣,對孩子心理產生陰影,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一不滿足就哭鬧發脾氣,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可以先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一、環境影響。如果家長平時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況,容易暴躁發脾氣,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學會發脾氣。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影響孩子的一生
    可是近年來「哭聲免疫法」給孩子心理帶來的損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所驗證。最直接有力的證據,便是「哭聲免疫法」的教育理論依據的提出者——行為主義專家華生,他的孩子在這種冷漠的養育方式下,大兒子自殺身亡,二女兒多次自殺,小兒子一直流浪,靠他的施捨勉強度日……孩子用哭鬧來要挾媽媽,可媽媽的突然消失,何嘗不是對孩子的一種威脅?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90後夫妻佛系帶娃,寶寶撒潑趴地哭鬧,父母站一旁冷靜「圍觀」
    對此,網上也有人說這就是90後父母「佛系」帶娃,其實之所以會有這種畫面,原理是這個小孩和父母出門逛街時看到了喜歡的玩具,但是父母並沒有答應給他買,走出商場後孩子耍賴就臉朝著冰冷的水泥地上開始打滾、哭鬧。
  • 媽媽說 寶寶在大庭廣眾下哭鬧——六步法,迅速搞定!
    早上在酒店餐廳吃早飯,鄰桌有一位帶小寶寶的媽媽。寶寶是個男孩,目測1歲多。突然聽見媽媽一聲呵斥,然後就傳來寶寶的哭聲。相信每一個帶孩子外出的爸爸媽媽都曾遇到過著這尷尬的一幕。而且爸爸媽媽們越是用各種呵斥、嚇唬、懇求的辦法制止,寶寶鬧得越兇。其實這些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家長覺得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孩子也覺得委屈。
  • 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抱手淡定旁觀。面對孩子當眾撒潑,一做三不做
    除了死磕到底的冷處理,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撒潑招架不住,為了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會選擇「認輸」。 原本以為孩子滿足了之後就會乖乖聽話,結果孩子卻越來越任性,動不動就撒潑打滾,藉此達到自己的目的。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這個舉動,影響孩子的一生
    最直接有力的證據,便是「哭聲免疫法」的教育理論依據的提出者——美國行為主義專家華生,他的孩子在這種冷漠的養育方式下,大兒子自殺身亡,二女兒多次自殺,小兒子一直流浪,靠他的施捨勉強度日……孩子用哭鬧來要挾媽媽,可媽媽的突然消失,何嘗不是對孩子的一種威脅?失去媽媽的恐懼,比起孩子的哭鬧,殺傷力更大。
  • 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抱手淡定旁觀……面對孩子當眾撒潑,李玫瑾出招:一做三不做
    原本以為孩子滿足了之後就會乖乖聽話,結果孩子卻越來越任性,動不動就撒潑打滾,藉此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有一類父母,直接當場教育孩子。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7步,其中的最後一步殺手鐧就是:當眾教育孩子,讓TA出醜。
  • 孩子哭鬧任性不聽話,愚蠢的家長打罵孩子,聰明的家長說這三句話
    孩子還沒學會語言前,遇到問題時,哭往往是他們不滿情緒的表達方式。可慧慧已經四歲了,總是喜歡任性大哭大鬧來反映自己的意見。媽媽對此,有著一肚子的苦水。這天,一如既往,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幫慧慧準備好當天要穿的衣服。可今天慧慧看到了衣櫃裡冬天的一件米妮小棉襖,就非得讓媽媽幫她換上,可這時候已然是夏季了。媽媽再三強調這麼熱的天氣穿棉襖會中暑的,不可以穿。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不要選擇離開,請留下來,試試情話陪哭法
    01當遇到被孩子用哭鬧「要挾」時,父母不同的選擇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幾乎每一位父母,都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在《媽媽是超人》裡,馬雅舒就一直被女兒用哭要挾著。小姑娘不想吃飯想吃冰淇淋,哭;不肯睡覺,對媽媽又踢又打,又哭;不想上幼兒園,還哭。
  • 寶寶哭鬧不回應真的管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寶媽冷處理只有傷害
    寶寶哭鬧,新手媽媽一個頭兩個大小趙的寶寶剛滿五個月,因為是新手媽媽小趙對寶寶可以說是非常用心,生怕自己的做不好,給寶寶帶來不好的影響。可偏偏小趙的寶寶又是一個「愛哭鬼」,每天能哭個好幾回,這讓原本好脾氣的小趙,也失去了耐心。
  • 為買玩具,寶寶四肢著地式撒潑,爸爸出絕招,將其「無情」拎走
    面對孩子買玩具的哭鬧時,家長的困境其實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往往是很頭疼的。一方面家長知道孩子想要的玩具家裡一般都有,孩子現在想要更多的玩具是因為貪心,而不是真的沒有玩具。更何況哪怕是孩子哭著打滾撒潑著求著家長買的玩具,回到家裡沒玩兩天又會扔到一邊不管了,而這對於家長來說無疑是一筆沒有必要的巨大花銷。
  • 孩子太任性,一不順心就哭鬧怎麼辦?教你「一冷一熱」來處理
    有一次,小柔和孩子去外面玩耍時,孩子一直到天黑都不願意回去,小柔好說歹說,孩子還是要繼續玩耍。最後小柔萬般無奈地斥責了孩子,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卻因此開始發脾氣,坐在地上一直哭鬧,更加不願回家。小柔又只好開始哄孩子,可是這招也無濟於事,最後這件事還是孩子奶奶幫忙解決了。孩子奶奶是怎麼解決的呢?
  • 「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哭鬧原因有三,安撫嬰兒這樣做
    相對一個月時初來乍到的懵懂,兩個月的寶寶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對新的世界漸漸適應起來,也收穫了更多的安全感。那為什麼反而在第二個月娃變得更愛哭鬧了呢?原因有下面三個。2、尋求安全感很多新手媽媽都向我感嘆,還是月子裡的孩子最好帶、餵飽了換完紙尿褲放在嬰兒床上就行了。但是隨著寶寶的月齡漸長,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 孩子有以下表現時,證明已經被慣壞了
    有一次,戚薇穿了一條裙子,準備去機場。女兒特別喜歡這裙子,不讓媽媽穿,說:這是我的!戚薇說:不!是我的。就這樣吵了起來。女兒說:可是這個裙子,我很喜歡,它很美。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些也只有兩個孩子,孩子們集寵一身,如果家裡有爺爺奶奶的,孩子更容易被嬌生慣養。孩子被慣壞了,經常無理取鬧,不僅會害了孩子自己,還會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越走越難,悔不當初。
  • 孩子哭鬧讓媽媽走,又讓媽媽抱?了解下四種依戀關係,這種最糾結
    你們在帶娃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被媽媽訓斥過後哭鬧不止,嘴裡一邊喊著:「壞媽媽,媽媽走開,不要媽媽!」當你真的站起來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又抱著你不讓走,有時候還會說:「媽媽,抱抱。」 這樣的場景不少寶媽都向我講述過,大部分人都覺得孩子是不是哭傻了,到底是讓走還是要抱?當寶媽們在講述孩子哭鬧時的表現時,總會在不經意之間表達出對孩子行為的不理解。
  • 孩子撒潑打滾兒,看育兒師一招兒制服!
    熊孩子+撒潑+打滾+無理要求=神經質的媽媽+崩潰!!!這個公式不矛盾,曾有朋友調侃:自從家裡有個「熊孩子」,我就開始犯「病」了……視頻中的娃兒就是傳說中的「熊孩子」,老實說,看得我直抓狂~~~育兒師放大招兒:一塊淘氣毯輕鬆搞定淘氣毯使用說明當孩子第一次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時,媽媽警告孩子,
  • 孩子動輒哭鬧?
    這種哭鬧原因較多,在3歲孩子身上比較多發。  【典型表現】  孩子經常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鬧。如在遇到解決不了問題時、有不良情緒需要發洩時、表示疼痛與不適時、不知如何與人交往時、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不用語言來表達,而是通過哭鬧的方式。
  • 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別擔心,這是寶寶在「黃昏鬧」
    這樣怪異的行為讓麗麗既感到擔憂,又對寶寶的行為不耐煩,還感到一絲絲的委屈,她覺得自己做的挺好的啊,怎麼這孩子就是不領情呢。帶著這樣複雜的心情麗麗向婆婆請教了,婆婆聽完麗麗的描述說道"別擔心,不是你的錯,這是寶寶在黃昏鬧了"。何為"黃昏鬧"這個很簡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寶寶在黃昏時刻哭鬧不止,這是其一。
  • 寶寶哭鬧能不能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答案:抱就對了!
    很多父母面對寶寶哭泣時,都表示沒有辦法。有些家長聽到寶寶哭泣就會立刻去抱,而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哭泣,如果不是因為有需求,不能立刻去抱他,否則會養成壞習慣。那麼寶寶哭泣究竟要不要抱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娃一哭,我們就想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