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讓媽媽上班,親身經歷告訴你,偷偷溜走真是最壞的辦法

2021-01-10 孕育島

相信很多家長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當自己要去上班的時候,孩子總會哭鬧著捨不得自己離開。這一方面讓父母感受到被依賴的幸福,另一方面也十分的糟心,真是甜蜜的負擔。網友小年就給小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孩子哭鬧不讓媽媽去上班怎麼辦?寶媽真實經歷告訴你,偷偷溜走真是最壞的辦法!

小年的女兒十分的粘人,總是喜歡待在媽媽的旁邊。因為孩子年紀小還沒有上幼兒園,平時都是家裡的婆婆再帶著。每次小年要出去上班的時候,孩子都哭鬧著拉著小年不讓走,捨不得離開媽媽。

看見孩子哭小年心都碎了,更是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樣的場景,於是每次都趁孩子不注意偷偷的離開。

可是有一天,小年晚上回家以後,寶寶卻沒有像以前一樣撲上來,而是背過身不理自己。小年上前去抱孩子,卻被女兒推開。「媽媽壞,媽媽偷偷走了,不要寶寶了。」小小的孩子眼睛裡蓄滿了眼淚。

小年看的揪心不已,才知道自己偷偷溜走真是最蠢的辦法,孩子突然看見自己不見了,找不到又不知道去哪了,她該有多著急啊。

其實面對這種情況,小編倒是有三個小建議:

1.傾聽寶寶的情緒

孩子哭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安慰寶寶,讓她明白媽媽是在乎她的,讓她明白自己是被愛的,只有這樣孩子的心情才能慢慢平復下來,也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損傷。

2.不要欺騙寶寶

很多時候為了快速解決這種情況,媽媽會選擇偷偷溜走或者騙孩子馬上回去。這樣是非常不對的做法,孩子原本都是最信任父母的,可這樣一次次的欺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相信你,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3.和孩子溝通

一定要把事情講給孩子聽,說自己為什麼出去,什麼時候回來。孩子在哭的時候雖然可能暫時沒反應,但是這些他們其實都聽得進去,心裡也明白爸爸媽媽的苦衷了,只不過還有一些小情緒要抒發而已。

養孩子是一個精細的活,單單給孩子衣食無憂是不夠的,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長大,這也是所有家長們的願望。所以為了孩子,家長們還是好好學起來吧!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鬧,哭就對了,不哭問題可能更大
    變得越發黏人,有時自己只是上個廁所,他也會在門外嚎叫;想去買個菜,剛走到門口,他就哭開了;去上班時,每次都哭得撕心裂肺,真的沒有辦法,除非偷偷溜走,可下次他看得你更緊了。」也許這就是「甜蜜的負擔」吧,一方面讓媽媽們有一種被需要的甜蜜感,另一方面,媽媽們又苦於「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
  • 入園哭鬧不止,家長選擇偷偷溜掉,殊不知細節毀掉孩子安全感
    文 | 維尼媽媽沐瀅現在每天在幼兒園門口,我都會目睹託班小小班孩子們的一場場痛哭流涕的分離。於是有的媽媽為了擺脫孩子哭鬧不止的分離焦慮,乾脆就用最簡單粗暴的一招——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掉。但如果媽媽並沒有告訴明確告訴孩子,不告而別,那麼孩子就一直處在之前未完成的狀態中,等待媽媽再次出現。心理學實驗證實,未完成事件總是更加難以忘懷。
  • 媽媽說 孩子稍不滿意就哭鬧,那是你沒有明白他
    孩子哭那真是天經地義啊。從出生開始,他們就知道餓了、困了、痛了要用哭來表達。慢慢長大,玩具找不到、東西夠不著也會哭。如果一哭,我們就緊張兮兮,孩子就會因為我們的在意和格外關注而更起勁。而且孩子一哭鬧,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第一時間想「滅火」——讓他們停止哭聲,本能的反應就是「你別哭」,「你不可以亂發脾氣」,「你得好好說」。但是你想要的結果,並不是孩子想要的,你完全沒關心孩子的著急,沒有幫忙解決他的問題,比如「媽媽,我打不開這個盒子怎麼辦?「,「我想拿桌上的水杯喝水,但我夠不著!」
  • 寶寶看不見媽媽就哭,這可能是「分離焦慮症」,3招教你解決問題
    雖然知道每次都能很快再見到媽媽,卻還是不放心的要在廁所門口一遍一遍的喊媽媽。寶寶1歲9個月的時候,姍姍父母實在帶不住孩子了,又不想請保姆、鐘點工幫忙照看寶寶或者幹點家務,沒辦法姍姍只能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 一分別就哭,怎麼破解孩子的哭鬧不放?
    贏在孩子輸在家長,三招解決娃娃哭鬧中,我們分享過如何解決孩子的哭鬧問題。今天我們詳細聊一聊~每個人都有離開家的那一刻、離開過父母的那個時刻,可是這個過程並不是容易的,想想有好多大學生離開家出去上學,也會格外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更何況那麼小的小朋友呢?以下這幾點,你千萬不要去做。
  • 當孩子不順心就哭鬧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會有責任感,對自己的孩子也如此。但是,在原則上問題的時候,說不行就是不行,孩子怎麼哭鬧也沒用。下面來說說孩子不順心就哭鬧時,我該如何處理的?哪怕妹妹有一點點小情緒,就會用手打哥哥無數次,當媽媽的也知道這種習慣非常不好,有一次我告訴哥哥,下次妹妹再打你超過三下,你就還回去。終於這個辦法還是有效的,妹妹不再打哥哥了。可是,當妹妹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妹妹居然換了一種方式,那就是抬起頭閉上眼睛看著天空哭鬧。
  • 寶寶入園哭鬧,是正式告別還是悄悄走開?
    不經歷哭鬧的肯定是少數,有些孩子頭幾天不哭,是因為還新鮮著,幾天之後會有後反勁,反應過來才開始哭。孩子要做到不哭,很難;更難的是,父母自己做到鎮定離開。孩子哭成這樣,我怎麼走?我就這樣走了,會不會太狠心?
  • 抓狂,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試試這些辦法
    「我數一二三,你現在不跟我走,就一個人待在這裡好了。一、二……」結果是就算媽媽數到一百,抱著小飛機不走的孩子還是不走。而更慘的是媽媽發了火真的走人,孩子在後面用短短的腿追著媽媽,發出一陣悽厲的哭喊,「媽媽,媽媽……」而如果媽媽嘴上講了幾次要走了,腳還是牢牢黏在地板,或者走了又回來,那麼不用幾次,孩子就會知道媽媽才不會走人――孩子會抓著玩具直到媽媽受不了。
  • 寶寶哭鬧撒潑時,媽媽不要有這兩個行為,不然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朋友家的寶寶喜歡吃零食,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卻不想吃飯,還想吃零食,朋友剛開始還好好對孩子說,但孩子不理睬,最後朋友一生氣就把零食都拿走了。這時候孩子不願意了,她開始央求媽媽說就再吃一個零食就吃飯,朋友不答應,孩子就開始哭鬧,看媽媽還不理她,孩子就直接躺在了地上打滾。
  • 我不會告訴你媽媽經歷的這些,只因為你叫我媽媽.這些媽媽的哺乳照和母乳餵養故事
    所有故事文案,均為媽媽們親子敘述。母愛沒有界限,所以這些照片,無法用尺度去定義。希望用攝影,去做更多觸動人心的事情。借用恩茵媽媽的一句話,送給所有的母親:我不會告訴你媽媽經歷的這些,只因為你叫我媽媽。脫髮對我真是福音,現在的發量我好滿意,以前多的真是太煩了好嗎?
  • 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媽媽教你用這一招,就解決
    最近有位寶媽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是煩心,而讓這位寶媽如此煩心的是,孩子經常性地會哭鬧,當遇到不開心、不順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亂發一通脾氣之後大哭不止,真是很讓人頭疼。對於這位寶媽來說,前幾天就剛剛因為孩子哭鬧不止的事搞得家裡都焦頭爛額的。
  • 孩子哭鬧讓媽媽走,又讓媽媽抱?了解下四種依戀關係,這種最糾結
    」當你真的站起來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又抱著你不讓走,有時候還會說:「媽媽,抱抱。」 這樣的場景不少寶媽都向我講述過,大部分人都覺得孩子是不是哭傻了,到底是讓走還是要抱?當寶媽們在講述孩子哭鬧時的表現時,總會在不經意之間表達出對孩子行為的不理解。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等到孩子稍大一些,我們對待孩子哭的忍耐度開始日漸降低,特別是當孩子有了語音表達能力後,有事兒不說話,一切哭表達,可真是一聽見孩子哭,腦袋就著火。情感支持就是與孩子共情,明白並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許並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情感支持,並不是為了哄孩子不哭,而是理解孩子的當下感受。比如:孩子看到一個玩具他非常喜歡,媽媽不同意他買時,他會傷心甚至哭鬧。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這個舉動,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這場控制權的角逐中,媽媽僅用一個決絕的轉身,就輕鬆贏得勝利。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在《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的育兒方式曾被網友們質疑,說她「不懂教育,溺愛孩子」。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能打罵,於是很多媽媽們採用了一個看似有效的辦法:不理會,直接走掉。孩子在家哭鬧,走開,別理他,哭累了自然停了;孩子在外面哭,走開,別理他,發現大人不見了自然就跟上來了。就像那個索要糖果的小女孩,媽媽的消失,讓她再也來不及去抓心心念念的糖果。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能打罵,於是很多媽媽們採用了一個看似有效的辦法:不理會,直接走掉。孩子在家哭鬧,走開,別理他,哭累了自然停了;孩子在外面哭,走開,別理他,發現大人不見了自然就跟上來了。就像那個索要糖果的小女孩,媽媽的消失,讓她再也來不及去抓心心念念的糖果。
  • 孩子咬指甲,要崩潰了!我以親身經歷告訴你,就這麼辦
    「哦,原來你咬指甲是在幫助你克服緊張啊!」——這就印證了孩子咬指甲是因為緊張焦慮引起的。 怎麼去解決這個緊張焦慮呢?我自己親身經歷:學會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這點太重要了。 疫情宅家後,孩子們不能去上學,保羅在家非常充實放鬆,咬指甲的問題也就悄悄就消失了,指甲悄悄就長起來了。
  • 孩子動輒哭鬧?
    這種哭鬧原因較多,在3歲孩子身上比較多發。  【典型表現】  孩子經常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鬧。如在遇到解決不了問題時、有不良情緒需要發洩時、表示疼痛與不適時、不知如何與人交往時、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不用語言來表達,而是通過哭鬧的方式。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媽媽不肯就範,孩子開始邊哭邊鬧,媽媽的說話分貝也一陣高過一陣。找到哭鬧核心原因有一位哲人說過:「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仁慈;在皮鞭下長大的孩子,只會產生仇恨。」棍棒教育只能摧殘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家長先尋找孩子發脾氣的根源,父母或帶養人是否容易脾氣暴躁?如果有的話,就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到不當著孩子的面暴躁發脾氣。二、吸引關注。寶寶比較小喜歡黏媽媽,如果媽媽要去上班或者在忙其它的事情,寶寶會覺得自己孤單沒人陪玩,就會提一些無理的要求,大人不滿足自己,就發發脾氣大哭大鬧,希望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
  • 愛粘人的孩子,多半是因為有這些特點的媽媽,進來看看你有沒有
    作為家長的你,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不要媽媽/爸爸上班,媽媽/爸爸不要走!哇——」「我不想去幼兒園,不去就是不去,去了就看不到你們了!」除了家長著上班、孩子上幼兒園這種較長時間的分開,有時候,就連媽媽上個廁所只需要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的哭聲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我的朋友小林就正在遭遇這樣的「煉獄「,她發現她的孩子總是離不開她。
  • 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新手父母毫無辦法,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需求!
    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新手父母毫無辦法,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很多家長都非常害怕孩子哭鬧,因為這是一件很難解決的事情,特別是對新手父母來說,孩子哭鬧的威力完全不亞於一場地震,孩子一哭,父母們舉手無措,因為新手爸媽們根本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其實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任何的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只有當父母們知道了孩子為何哭鬧時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