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專家提醒:別錯過0-3歲語言發育黃金期

2020-12-20 醫聯媒體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科護士長 何豔斯副主任護師

有些家長可能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朋友家或是小區裡同齡的孩子小嘴巴都可以巴拉巴拉說個沒完了,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還只是會說點兩三個字的短句,心裡不免地有些失落。

還有些家長認為,男孩子說話會相對晚一些,所以再觀察一下吧,或者抱著「貴人語遲」的僥倖心理,結果一直拖到孩子快兩歲了,還只是會叫「爸爸媽媽」或幾個簡單的詞語。

語言發育是兒童早期思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適應能力及交往能力發展程度的體現。其中,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孩子的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非常明顯。

0-3歲寶寶語言的發展有怎樣的特點呢?家長不妨來對照一下吧:

0-2個月:除了通過「哭」來表達需求,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會用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的變化來與家長交流哦,對周邊人的聲音也特別敏感,尤其是對音調高的女聲更為敏感。

2-4個月:嘴裡會嘟囔著發出「a、o、u、e」等聲音,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可以分辨出不同人的說話聲音了哦。

4-6個月:開始有了「ma-ma-ma」「da-da-da」等輔音出來,會通過聲音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對爸爸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看到熟悉的人或者喜歡的玩具時也會發出開心的聲音。

6-8個月:會發出「ba-ba 」、「ma-ma」類似雙音節的聲音,但僅是無針對性的發音,開始模仿其他人的聲音。

8-9個月:發出更多的聲音和音節,聽到熟悉的東西名字或人名或轉頭看或指向該物體或人。

12個月: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能對簡單的指令做出回應。

1-1.5歲:會用一個單詞來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1.5-2歲:能說「電報句」,如「媽媽抱」「寶寶吃」等,句子斷續,不完整,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如「尿尿」、「吃飯」等,會有平時別人呼叫他的名字稱呼自己,如「寶寶要尿尿」,開始會說3-5個字的短句,會看圖書,能說出50個左右的東西名稱和用途,也會用手指出他們認識的東西,聽完故事能說出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或者隨大人念幾句兒歌、童謠等。

2歲後:會講完整句,逐漸會用代詞你、我、他,說話符合語法習慣,會用感嘆句來表達感情,會用疑問句詢問等。需要補充的是,發音不準是這個年齡的正常現象,不過說的話也能讓人聽懂。

3歲後:會說複雜句,喜歡與外人交流、遊戲,能聽故事、複述故事,並喜歡提問。

但如果寶寶3個月了,還沒有目光交流,也沒有微笑等反應,6個月了,不會轉頭去尋找聲源,1歲了,對熟人的聲音或自己的名字仍無反應,不會模仿發音,甚至還沒有出現咿咿呀呀的發音,1.5歲了,不會說任何字, 2歲了,詞彙量少於30個,3歲了,詞彙量少於50個。

那麼,家長則需提高警惕,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如聽覺障礙、構音器官異常、智力發育遲緩、孤獨症譜系障礙等,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家長該如何抓住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更好地引導寶寶說話呢?

0-2個月:「口唇模仿」

將寶寶抱起與其面對面,跟著他做張嘴、伸舌等口唇遊戲,讓寶寶模仿,「口唇遊戲」不僅可以增加寶寶口部運動的靈活性,為發音做準備,而且還可促進寶寶的社交能力。

3-4個月:「發音練習」

同樣是與寶寶面對面,用歡快的聲音和表情發出「呀呀」「咯咯」等重複音節,每次發音後稍微停頓一下,給寶寶模仿的機會,或者也可以抱著寶寶到鏡子前,讓他看著父母的口型和自己的口型來練習模仿發音。

5-6個月:「聽兒歌」

選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如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膝蓋上,一邊念「騎大馬,騎大馬」,一邊跟著節拍動膝蓋,讓寶寶有騎馬的感覺,通過遊戲增加寶寶的詞彙量。

7-8個月:指認物體

讓寶寶指認五官或喜歡的玩具等。

9-10個月:學動物叫

父母拿著動物的圖片跟寶寶一起學習,如拿起小狗的圖片時叫「汪汪」,每次都要稍微停頓讓寶寶模仿後再繼續下一張圖片,發音正確時要及時給與鼓勵。

11-12個月:指圖作答

與寶寶一起讀完繪本後,可以問一些問題讓寶寶用手去指對應的圖畫,如講完小貓釣魚的故事後,可以問「今天講了誰的故事啊?」然後引導寶寶指著「小貓」的圖片回應,然後繼續問:「小貓去幹什麼了呀?」,寶寶會指著魚的圖片。

1-2歲:鼓勵孩子多表達

儘量能堅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與寶寶講講故事、讀讀繪本,儘量滿足孩子要求反覆講同一個故事的要求,不論孩子說得多慢或多不清楚都沒關係,家長需要表現出很大興趣耐心地去傾聽,鼓勵他多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如果孩子因為情緒困擾而產生的語言遲緩,父母首先應做的是改善家庭氛圍,再去積極發展孩子的語言。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建議接觸電子產品,應該讓孩子多些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2-3歲:和寶寶講故事

在給這個階段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多講幾遍,並簡要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在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輪流來講,家長先講一個,再輪到孩子講,如果孩子講得不錯時,應及時給與鼓勵,以提高孩子表達的自信,講故事的過程中可多向孩子拋一些問題。

另外,給孩子講完故事後,也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根據故事內容作出評論,如對其中人物的行為、品質的好壞等作出評論,以培養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此外,還可通過表演、遊戲等方式,寓教於樂,在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通訊員: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

相關焦點

  • 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語言發育是兒童早期思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適應能力及交往能力發展程度的體現。」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護師何豔斯表示,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期間,孩子的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非常明顯。
  • 孩子說話晚,父母不能不管,別讓語言發育遲緩耽誤語言黃金期
    有科學研究表明,父母的自說自話、周圍發出的聲響,可以極大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周圍人的對話內容、成長所在的語言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嬰幼兒的母語發音。家人不同的態度,會激起寶貝的好奇心和情緒變化,態度的好與壞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 3歲孩子語言能力差:說話晚、說不清!別大意,抓緊幹預!
    其實不然,孩子的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是不一樣的,語言的發展如果錯過了黃金期,那麼後期在發育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那麼孩子說話晚是智力有問題嗎?什麼情況要懷疑娃的語言發育遲緩呢?爸媽該如何正確引導娃說話呢?3大疾病導致孩子說話晚!快快自查!如果跟同齡孩子比起來,自己家的孩子說話晚,首先要考慮疾病的因素。
  • 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別再安慰自己了!
    但是,小孩子說話晚真的是好事嗎?當然不是!孩子遲遲不說話,對於自身發育造成的影響是很不好的。那麼,導致孩子遲遲不說話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有四種,分別是家庭不和睦、缺乏陪伴、家長溺愛、患有自閉症,今天我們就來對這幾種原因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 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0-3歲寶寶語言發育特點(附帶訓練方法)
    如何教寶寶說話?說話晚是不是意味著寶寶智力不行?尤其在這個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都喜歡拿周圍的寶寶和自家娃比較,一旦出現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情況,亞歷山大。這也難怪,嬰兒開口說話確實跟大腦迅速發育有關係,也是嬰兒發育的重要裡程碑之一。今天,小果就來聊聊,不同時期寶寶們說話的特點,以及訓練方法(建議轉發和收藏),一解大家心中的疑惑。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剛出生的寶寶,除了肉眼可見的身體在變化之外,其實大腦內部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早期照顧寶寶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追求讓寶寶吃飽穿暖長肉肉,很可能一不留神就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0~6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孩子到了3歲說話還是有問題,父母應該認識到以下幾個問題
    兒童語言發育有相應年齡階段,10個月-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及表達的關鍵時期,此期間也是兒童語言障礙多發年齡段。如果在孩子3歲的時候,才發現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是相當失職的。因為發現的時間有些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四處求助尋找機會,而我們語言障礙矯正師需要做的是查明真相,與時間賽跑,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迅速回歸正軌。
  • 牛頓四歲才會說話,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
    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列第二,難以置信這樣一個天才直到四歲才開口說話。其實很多智力超常的人,在童年時語言的發育速度都比較晚,也被稱作為「愛因斯坦症候群」。真的有「貴人語遲」一說嗎,寶寶說話越晚越聰明?論語所謂的貴人語遲,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會輕易發言,謹言慎行,並不是指「貴人說話晚」。所以在孩子語言的發育出現問題時,別再聽信他人這是聰明的表現,並沒有實際科學依據!
  • 孩子1歲多還不會說話,擔心發育遲緩?別著急,看看是不是些原因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寶媽抱怨,自家寶寶已經一歲多了還是不會說話,而且這些媽媽還會認為是孩子發育異常,有的甚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任何問題。 小美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聽力以及各方面都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單純的說話晚而已。但是小美覺得,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也有可能與她平常沒有對孩子進行很好的鍛鍊有關。 其實鄰居小美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1~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沒有採用正確的回應方式,那麼,部分孩子說話就會比較晚。
  • 別錯過0 3歲黃金療育期!從這些特徵判斷寶寶是否發展遲緩
    寶寶出生後,每一個階段都有應該達到的發展裡程碑,爸媽要時時注意寶寶的發展情況,若有遲緩現象就要及早做專業諮詢,才不會錯過黃金療育期!那麼,寶寶有哪些發展要注意呢?
  • 玩音樂的寶寶有多快樂就有多聰明!千萬別錯過啟蒙黃金期!
    根據教育家和腦神經專家的研究,從胚胎著床、寶寶出生一直到兩歲,這段時間是孩子接受「聲音」(如語言、音樂)影響的最佳黃金期;2歲至5歲屬於次黃金期。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錯過了這些黃金期,也別擔心,及時開始總比不開始要好,抓緊時間行動起來,任何時候開始「聽」音樂都會有好處!除了最簡單的方式——聽古典樂以外(可以貫穿孩子的成長),還有很多音樂小遊戲可以和寶寶一起玩起來哦!我來說說我和土根的音樂之旅。
  • 1歲多就說話的孩子,和2歲半還不說話的孩子對比,差的是這樣東西!
    家長和寶寶的互動比較少,因此寶寶會缺乏鍛鍊語言的機會。通常情況下,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同時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語音訓練把握住了,不僅能讓他們會說話,更能刺激大腦發育,孩子自然就會更聰明。如何鍛鍊寶寶的語言能力呢?
  • 3歲前是語言發展黃金期,把握語言發展3個階段,培養伶牙俐齒娃
    孩子3歲前就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想要培養出伶牙俐齒的聰明寶貝,要從娃娃抓起,抓住語言發展的3個階段,讓孩子不再話到嘴邊說不出口——出口成章,指日可待!0~1歲:寶寶語言發展的準備期1.寶寶會有這些表現① 0~3個月剛出去的寶寶總是習慣於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當寶寶感受到不安或是焦慮時,他們都會條件反射地用"哭"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0~3個月是寶寶開始對聲音敏感的時期,他們最喜歡的聲音是媽媽的聲音。
  • 3歲前的發育有多重要?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悔知道晚了
    看完一集(紀錄片共3集)老母親我就不淡定了,米粒已經過了0-3這個關鍵時期了,但我親愛的讀者們好在還在這個關鍵期啊!於是,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你們。 對,我要分享的這部紀錄片叫《北鼻異想世界》, BBC的又一新作。
  • 寶寶說話晚不要緊?超過這個標準,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了!
    這還沒進入人生賽道呢,光是說話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是不是咱家孩子不聰明?我能理解寶媽們的焦慮,但是說話晚和智力沒有必然關係。 天才愛因斯坦4歲才開始說話,到了9歲說話還是不利索,一度被懷疑是啞巴。 那麼,寶寶說話晚、表達不清楚,究竟是發育遲緩,還是「貴人語遲」呢?先別太著急!
  •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就會「啊、啊」地表達,完全用指手畫腳代替了原就少得可憐的言語,想出門或上廁所,就用手拉家長,脾氣還很大。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是什麼時候?0~3歲是公認的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這期間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 嬰兒護理 | 寶寶什麼都懂,就是說話晚?別急,先看看這張語言發育表
    也有的媽媽說「我家寶寶從8個月就會喊媽媽了」,這個寶寶媽媽瞬間就成了群裡的「明星」,其他家長都向她諮詢、取經,甚至買玩具、買繪本恨不得都買一樣的。很多媽媽就擔心寶寶說話晚怎麼辦?有些媽媽則一點都不擔心,認為「貴人說話遲」。那麼孩子到了說話的年齡還不會說,究竟是不是問題?這也要具體分析的。前兩天在門診碰到的一個快一歲半的寶寶,只會無意識的喊爸爸媽媽,其他都不會,也不大聽得懂話。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
  •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孩子說話晚是天才?別讓無知害了孩子!
    很多老人都認為老話常說的「貴人語遲」很有道理,自己孩子說話晚指定是日後要幹大事的人,像愛因斯坦這麼偉大的科學家還不是4歲才會說話,自己孩子長大後一定聰明又富足。可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詳解: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孩子一旦過了2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們可就要重視了,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患上了語言發育遲緩。
  • 章子怡曬8個月兒子開口叫「媽」,如何抓住語言黃金期?建議收藏
    不過這樣簡單的話語,已經能夠讓父母滿足了。儘管章子怡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相信每個孩子的第一次叫「媽」,都可以讓媽媽記住一輩子。寶寶幾歲是語言黃金期?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有較強的表達能力,這樣以後在社交生活中,才能夠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