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3歲說話還是有問題,父母應該認識到以下幾個問題

2020-12-24 陽光語言矯正

兒童語言發育有相應年齡階段,10個月-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及表達的關鍵時期,此期間也是兒童語言障礙多發年齡段。

如果在孩子3歲的時候,才發現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是相當失職的。因為發現的時間有些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四處求助尋找機會,而我們語言障礙矯正師需要做的是查明真相,與時間賽跑,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迅速回歸正軌。

一、別讓寶寶把語言問題帶到成年

隨著年齡增加,不僅局限於語障,這些兒童在接受學前教育時將與同齡兒童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如讀寫困難、注意力下降、明顯拼寫和標點的缺陷等,他們將表現出更多的心智、交往學習和行為問題,社會適應困難,和精神問題的危險性更大,甚至影響至成人生活

二、語言發育問題

為什麼說3歲孩子不會說話,這個問題發現的晚?因為從0-4個月就應該警惕孩子的聽力問題,沒有聽力語言發育會受到阻斷。6個月的時候可以發聲,這個階段可以觀察孩子的語音模仿能力是否正常,11個月可以觀察孩子的發音問題,早期的語言發音器官是否正常問題。1歲半左右可以從幼兒的詞彙量是否猛增,發現智力和認知問題。

因此,父母可以在幼兒2歲的時期,可以初步觀察是否語言出現落後,發育是否遲緩的跡象,雖然這些並不等於蓋棺論定,但基本可以為預防和幹預提供一些必要支持。

早發現,早幹預,是幼兒語言發育的不二法則,語言發育只有一次,時間不會給孩子第二次機會。

三、語言發育障礙原因

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一般六七個月或七八個月就會叫第一聲爸爸媽媽了,一周歲左右就開始嘗試說話了。即使是語言能力發育較晚的寶寶,兩周歲左右也差不多學會說一些簡單的的話了。即使是能說出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幾組疊詞都是不需要擔心的,說明寶寶的語言能力正常。

但是如果快到三周歲了,寶寶依然不會說話,建議家長最好是帶寶寶去專業的地方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結果找出寶寶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

1、從醫學上來說,快三周歲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只會偶爾開口叫爸爸媽媽,有可能是寶寶的智力發育遲緩,語言功能發育不全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寶寶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或者是寶寶患有自閉症或寶寶的舌系帶過短、舌尖不會上翹等等,這些病理性原因都可能是導致寶寶不會說話的根源。因此建議家長最好是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排查寶寶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從而對症下藥。

2、大多數寶寶快三周歲了還不會說話,很可能是由於成長環境導致的。比如帶寶寶的人跟寶寶互動太少?或者寶寶的成長環境過於安靜,沒有激起寶寶學習說話的興趣?總之,寶寶不會說話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學習說話的練習。

四、家長避免犯這些錯誤

家長並未認識到語言發育遲緩的不良後果及早期幹預的重要性:

家長認為兒童說話遲可以等等再說的佔47.12%;

家長認為兒童說話早晚無所謂,以老是生病或工作太忙或子女放在老家照養、不便帶回等說辭而推遲就診的佔34.62%;

家長認為兒童說話遲只是由於遺傳因素所致,不會有其他問題的佔12.50%;

另外曾去查過聽力或去口腔科查過舌系帶,家長認為只要聽力與舌系帶正常就不會其他有問題的佔5.77%。

以上這些表現因反映了家長的兒童認知發展知識的缺乏。

五、語言障礙矯正師一點心裡話

語言是不同發育問題的一個敏感指標,一些發育性疾病、遺傳代謝病、聽力異常等早期就表現為語言發育落後,其中部分問題通過早期診斷和幹預可以明顯改善預後。

3歲前大腦可塑性強,是腦發育及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但研究顯示語言發育落合本研究

2歲前輕度語言遲緩兒童主要以表達異常為主,很多父母最容易忽視,往往認為是年齡太小,發育限制。

2歲後理解及表達異常可以被評估,有些推測可以提醒預防早期的語言能力滯後。

16~18月齡語言發育爆發期需要父母引導和重視,給寶寶以足夠的語言環境刺激。

語言障礙的幹預時機直接影響未來父母的期望值,錯過或縮短了幹預最佳時期的結果,一是影響寶寶發育,二是增加家庭的精神及經濟負擔。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媽媽們聚在一起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從他們丫丫學語階段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小學上初中,只要關於孩子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侃侃而談。只是讓媽媽們最為擔心的往往是孩子的發育問題,例如:說話這件事情。有不少媽媽反映,自家孩子到了兩歲了還不能說一句完整的句子,甚至只會喊爸爸媽媽。
  • 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不會說話,這些問題你應該先了解一下
    別人家的孩子好像總能在各方面都壓自己孩子一頭,無論是學習、體格還是性格。兩個孩子明明在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父母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寶貝比自家這個不爭氣的傢伙要更聰明。可問題是希望寶貝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你,事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了嗎?
  • 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嗎?孩子到這年齡還不說話,父母要注意了
    朋友小周最近有點擔心她的女兒,快三歲了還不能流利地說話。只會蹦出兩三個字,學了很久會一些簡單的名詞比如『爸爸』和『媽媽』等。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缺失」症,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普通孩子慢2-3倍。婆婆一直嫌棄兒媳學歷低,覺得是她的原因影響了孫女的智商,導致說話比較晚。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媽媽咋教都不會?問題出在哪父母要清楚
    都是2歲孩子,一個出口成章,一個口齒不清小傑和閨蜜的孩子都是2歲,因為兩家住的也近,所以沒事兩人就帶著孩子一起玩,不過別看兩人的孩子是同歲,但是差距還是很大的。閨蜜的兒子現在說話嘴閒不住,每天24小時,恨不得25小時都在說話,閨蜜現在只要看到兒子醒了腦袋就大。
  • 孩子有喘息,父母要知道的10個問題
    這個情節設置的還是挺專業的,因為它透露了三個信息:1、哮喘治療需要激素(吸入);2、兒童哮喘也可以用吸入激素,而且是頂級醫生(Dr House)推薦;3、患兒父母不了解激素,不願意孩子使用激素。Dr House是高人,他可以隨意言語患者及家屬,但我們不能,我們仍需苦口婆心教導患兒父母。
  • 孩子一天趕3個補習班,成績還是提不上去,父母該反思以下問題了
    身邊有很多家長,一見面都是問:「你都給你家孩子報了什麼班?為啥我家孩子語、數、外全報了,考試還是一塌糊塗呢?不知道還要不要再繼續給孩子報班了。」另一個會說:「哎,報吧,不報連考及格都難。」很奇怪,為什麼孩子明明在上學,可是學習成績硬是提不上去。反而要依靠輔導班,才能勉強「考及格」,這種現象真是讓很多家長很納悶。
  • 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商有關?如果這個年齡還不會說,可能有問題
    朋友小周最近有點擔心她的女兒,快三歲了還不能流利地說話。只會蹦出兩三個字,學了很久會一些簡單的名詞比如『爸爸』和『媽媽』等。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缺失」症,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普通孩子慢2-3倍。婆婆一直嫌棄兒媳學歷低,覺得是她的原因影響了孫女的智商,導致說話比較晚。孩子開口說話早晚和智商掛鈎嗎?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一般有以下幾點:1、家長對於寶寶說話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導致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非常害怕出錯,久而久之形成結巴。2、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模仿了身邊有結巴習慣的人的說話方式。3、有的結巴是有家族基因的影響的。那麼當我們遇到小孩子說話,有結巴現象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去幫助孩子糾正他的說話方式,恢復正常的說話方式呢?要怎麼樣去正確引導孩子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呢?
  • 孩子發音吐字有問題,原來是大舌頭從中作梗
    絕大多數孩子的語言或許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一點小問題,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說話發音。可是大舌頭的存在卻讓有些孩子無法準確、清晰地說出他想要表達的話,如果大舌頭的問題長期存在於孩子的身上,那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受到嚴重的幹擾。先來認識一下大舌頭到底是什麼?
  • 不會說話就有自閉問題嗎?標籤別亂貼,越早了解孩子越早健康
    小區育兒群的多多媽和旦旦媽網絡閒聊,多多媽說:「剛在樓下看到有個孩子目光呆滯,一直不說話,行動和別的小孩不一樣,怕是有自閉問題。」旦旦媽說:「別亂說,有些孩子不一定是呢?孩子的自閉問題有真有假呢?」。隨後,旦旦媽給多多媽發了一份她收集的表格,內容是初步判定孩子是否有自閉問題的篩查表。
  • 孩子有這3個小「問題」,父母覺得太淘氣,但專家卻說智商高
    在外面,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孩子乖巧可愛,一副彬彬有禮的模樣;而有的孩子喜歡調皮搗蛋,不聽父母的管教,即使回到家也會上躥下跳,讓父母一刻也不得安寧。 其實,有的孩子看似不聽話,有很多問題和毛病,特別不討人喜歡,但這樣的孩子卻非常難得,因為這是智商高的表現。
  • 《季春奶奶》:拯救「問題少女」3步走,父母都應該知道
    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潛能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培養孩子的潛能,父母要做到以下三點:1、細心觀察木村久一說:家長要善於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支言片語中去發現孩子的求知慾。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阿澤的爸爸就是通過觀察到兒子有下棋方面的潛能,著重培養他,最後阿澤成為了世界聞名的象棋選手。家長觀察不只是表面,還要通過各種細節之處來發現孩子的特別。
  • 您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可能有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表現:1、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反應激烈;2、和父母唱反調、頂嘴,不理睬父母,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3、如果家長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甚至發脾氣;4、破壞性行為過多,比如生氣就撕書,摔東西;5、跟其他孩子經常發生衝突,容易動手。
  • 3歲孩子特別愛插嘴,不讓我和別人聊天,是心理有問題嗎?
    從娃2、3歲開始,寶媽帶著他出門和閨蜜朋友約會,就有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 孩子兩歲了還不會說話,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應該怎樣解決?
    孩子現在兩歲多了,但是不經常說話,醫生也說孩子沒什麼問題,那為什麼孩子說話這麼晚呢?其實這說明了,孩子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家長們沒有給予正確的指導,沒有幫助孩子學習說話,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長大後自然會說話,不用特意教,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
  • 五歲孩子不會認數說話不清楚,是智力問題嗎
    可以說,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是單獨發展起來的,因為它的發展和學習脫離不了母語的支持,所以還是從孩子的綜合語言能力來考量。5歲的孩子不認數,是不是智力問題呢?這個真的不可以輕易下結論,還是需要父母帶孩子去更專業的地方檢測、評估一下,如果智力真的出現問題,可能還要提供很多依據,包括家族病史,孕檢結果,出生後的日常檢查等等,甚至還需要神經方面的檢測,總之檢測智力不是憑空想像那麼隨便。
  • 孩子3歲前,父母要陪他一起做7件事
    孩子3歲後,大腦已發育將近80%漸漸定型,若父母在3歲前能為孩子打下學習的基礎,陪著孩子一起進行7大練習與學習的活動,除了可增進親子關係外,更能促進孩子多元能力的發展。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不管3歲還是4歲,這幾個方面要考慮
    鄰居家的小孩今年3歲,正準備上幼兒園,本來考慮到讓孩子再大一點再放到幼兒園裡,可一看身邊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都放到幼兒園了,就覺著沒必要再等了。但是這孩子生性內向,不愛在外面玩,在家很喜歡粘著父母,家長的想法是進入幼兒園能夠鍛鍊下孩子。
  • 父母很有必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做好性教育
    為什麼我們要讓孩子學習性教育的知識?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1)孩子性別的敏感期孩子到了一個年紀,就有一個性別的敏感期,他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對他人的身體感到好奇。他會想要知道男孩與女孩有什麼不同?並且,孩子差不多4歲或者還更早的時候,就會喜歡問媽媽一個問題,「媽媽,我是怎麼來的?」這些都是對性別、對自己身體萌芽的一個時期。所以,做父母的我們,要給孩子解惑,普及正確的性教育知識。
  • 3歲寶寶什麼都懂就是不說話,應該如何分析原因
    如果你的寶寶3歲了除了幾聲「爸爸媽媽」,其他什麼都不會說,怎麼逗都不開口,你會怎樣想?如果你看到鄰居家的3歲寶寶天生就是個「小話癆」,教什麼一學就會,你會怎樣想?在我們矯正語言障礙的經歷中,確實遇到有些孩子直到3歲了,什麼都不會說話,父母從耐心等待,到心急如焚,從靜待花開到希望落空,最後孩子被耽擱,錯過了最佳的預防、發現時機,更給後期的康復矯正帶來不少難題。對於這樣語言表達嚴重落後的孩子,我們需要哪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