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言發育有相應年齡階段,10個月-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及表達的關鍵時期,此期間也是兒童語言障礙多發年齡段。
如果在孩子3歲的時候,才發現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是相當失職的。因為發現的時間有些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四處求助尋找機會,而我們語言障礙矯正師需要做的是查明真相,與時間賽跑,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迅速回歸正軌。
一、別讓寶寶把語言問題帶到成年
隨著年齡增加,不僅局限於語障,這些兒童在接受學前教育時將與同齡兒童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如讀寫困難、注意力下降、明顯拼寫和標點的缺陷等,他們將表現出更多的心智、交往學習和行為問題,社會適應困難,和精神問題的危險性更大,甚至影響至成人生活
二、語言發育問題
為什麼說3歲孩子不會說話,這個問題發現的晚?因為從0-4個月就應該警惕孩子的聽力問題,沒有聽力語言發育會受到阻斷。6個月的時候可以發聲,這個階段可以觀察孩子的語音模仿能力是否正常,11個月可以觀察孩子的發音問題,早期的語言發音器官是否正常問題。1歲半左右可以從幼兒的詞彙量是否猛增,發現智力和認知問題。
因此,父母可以在幼兒2歲的時期,可以初步觀察是否語言出現落後,發育是否遲緩的跡象,雖然這些並不等於蓋棺論定,但基本可以為預防和幹預提供一些必要支持。
早發現,早幹預,是幼兒語言發育的不二法則,語言發育只有一次,時間不會給孩子第二次機會。
三、語言發育障礙原因
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一般六七個月或七八個月就會叫第一聲爸爸媽媽了,一周歲左右就開始嘗試說話了。即使是語言能力發育較晚的寶寶,兩周歲左右也差不多學會說一些簡單的的話了。即使是能說出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幾組疊詞都是不需要擔心的,說明寶寶的語言能力正常。
但是如果快到三周歲了,寶寶依然不會說話,建議家長最好是帶寶寶去專業的地方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結果找出寶寶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
1、從醫學上來說,快三周歲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只會偶爾開口叫爸爸媽媽,有可能是寶寶的智力發育遲緩,語言功能發育不全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寶寶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或者是寶寶患有自閉症或寶寶的舌系帶過短、舌尖不會上翹等等,這些病理性原因都可能是導致寶寶不會說話的根源。因此建議家長最好是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排查寶寶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從而對症下藥。
2、大多數寶寶快三周歲了還不會說話,很可能是由於成長環境導致的。比如帶寶寶的人跟寶寶互動太少?或者寶寶的成長環境過於安靜,沒有激起寶寶學習說話的興趣?總之,寶寶不會說話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學習說話的練習。
四、家長避免犯這些錯誤
家長並未認識到語言發育遲緩的不良後果及早期幹預的重要性:
家長認為兒童說話遲可以等等再說的佔47.12%;
家長認為兒童說話早晚無所謂,以老是生病或工作太忙或子女放在老家照養、不便帶回等說辭而推遲就診的佔34.62%;
家長認為兒童說話遲只是由於遺傳因素所致,不會有其他問題的佔12.50%;
另外曾去查過聽力或去口腔科查過舌系帶,家長認為只要聽力與舌系帶正常就不會其他有問題的佔5.77%。
以上這些表現因反映了家長的兒童認知發展知識的缺乏。
五、語言障礙矯正師一點心裡話
語言是不同發育問題的一個敏感指標,一些發育性疾病、遺傳代謝病、聽力異常等早期就表現為語言發育落後,其中部分問題通過早期診斷和幹預可以明顯改善預後。
3歲前大腦可塑性強,是腦發育及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但研究顯示語言發育落合本研究
2歲前輕度語言遲緩兒童主要以表達異常為主,很多父母最容易忽視,往往認為是年齡太小,發育限制。
2歲後理解及表達異常可以被評估,有些推測可以提醒預防早期的語言能力滯後。
16~18月齡語言發育爆發期需要父母引導和重視,給寶寶以足夠的語言環境刺激。
語言障礙的幹預時機直接影響未來父母的期望值,錯過或縮短了幹預最佳時期的結果,一是影響寶寶發育,二是增加家庭的精神及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