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少年被母親逼跳樓?您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可能有問題!

2021-02-08 學堂灣父母課堂

01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是獲得第55屆臺北金馬影展提名的劇情片《誰先愛上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要數母親劉三蓮。

丈夫去世後,她整日愁眉苦臉,苦口婆心整日嘮叨,要兒子好好讀書,卻適得其反。怕兒子睹物思人,藏起丈夫生前遺物,氣得兒子要跳樓。

兒子心裡母親的形象是這樣的(左邊的惡魔):

兒子內心OS:我媽真的應該提名奧斯卡。

苦口婆心一萬遍,孩子認為你愛演。

悲哀,但卻是事實。

02

你是否也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但孩子卻調皮搗蛋?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表現:

1、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反應激烈;

2、和父母唱反調、頂嘴,不理睬父母,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

3、如果家長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甚至發脾氣;

4、破壞性行為過多,比如生氣就撕書,摔東西;

5、跟其他孩子經常發生衝突,容易動手。

那麼您真的有必要反思一下。

孩子出問題,是您的教育方式不適合孩子,而最根本原因就是溝通。如果您一說話孩子就煩,那還談何教育?

有些孩子非常樂於跟父母溝通,我認識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起,每天回家都事無巨細把今日見聞,講給自己的媽媽聽,而她的母親,也非常認真,不但耐心聽孩子講,還幫孩子把每天的見聞記錄下來。



但我認識的大部分家長都表示,孩子不太願意跟自己交流。

怎樣才能讓孩子與您儘可能多的溝通?怎樣說話才能抓住孩子的心?

這些問題,您也許無法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標準答案。

03

「以為到了高中才會叛逆,沒想到現在就不聽話。」這是我多次聽到的家長抱怨。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如果您在這些時期,沒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溝通引導,那麼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比如,公共場合批評孩子,只會增加彼此矛盾。

其實很多家長只是注重了口頭講道理,根本忽略掉了行動,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樣孩子才能明白原來這樣做是不對的,原來爸爸媽媽是為我好。

孩子打也不行,罵也不行,講道理也不聽。

作為父母要如何才能和孩子進行和諧有效的溝通呢?

這一次,我們請來了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慧娟老師給大家帶來《不吼不叫,就讓孩子聽你的》親子溝通系列九節課。

掃描二維碼立即聽課

三個調皮可愛男孩子的媽媽

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

學校心理諮詢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沙盤遊戲中級治療師

薩提亞中級家庭治療師

韓老師深入到幼兒園、學校,給家長和老師進行過上百場講座,多次組織家長工作坊,熟知0-15歲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各個階段家長教養的難點,可以說是家長們的知心朋友。而且韓老師的研究成果還在心理學權威期刊發表。

Al Dueck & 中科院心理所頒發短期交流證書

專業的學術知識,豐富的教育經驗,由韓慧娟老師教給你溝通的1大原則+3大技巧+4個步驟。讓每個家長通過一套簡單實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挖掘孩子的潛力,改善親子關係。

會溝通的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

● 0-15歲的孩子家長

● 覺得孩子難管教的你

● 想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你

● 想解決親子溝通難題的你

● 對孩子發脾氣後,總會愧疚的你

● 想不吼不叫讓孩子「聽話」的你

課程一:跟孩子沒辦法溝通?

◇ 1句話扭轉觀念: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 親子溝通的2個雷區,你可別踩

課程二:3個技巧做積極溝通的父母

◇ 使用正面語言,讓指令更清晰

◇ 管理好情緒,讓溝通更溫和

◇ 情緒好時再溝通,孩子更容易聽你的

課程三:溝通4步走贏得孩子(1)

◇ Step1:正確理解孩子的感受

◇ Step2:同理孩子,拉近孩子跟你的距離

課程四:溝通4步走贏得孩子(2)

◇ Step3:運用「我信息」,表達你的感受

◇ Step4:關註解決問題,把溝通落到實處

課程五: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該「堵」還是「疏」

◇ 孩子為什麼會對電子產品上癮?

◇ 遠離電子產品,能否得救?

◇ 陪伴孩子,培養他的自制力

課程六:孩子拖拉磨蹭,如何解決

◇ 拖拉真的是孩子的性格所致?

◇ 3步贏得孩子合作,告別拖拉

◇ 2個法寶讓孩子積極主動

課程七:興趣班堅持不下去了!

◇ 關於興趣班的三個誤區

◇ 孩子堅持不了,多是父母不堅持

◇ 如何堅持下去?培養自信和保護內驅力更重要

課程八:青春期,對叛逆說「不」)

◇ 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叛逆?

◇ 你得牢記: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課程九:青春期,對叛逆說「不」的5 個工具

◇ 頭腦風暴,讓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

◇ 共情傾聽,讓對話順利進行

◇ 正向回應,看到孩子的積極意願

◇ 表達感受,你真的會嗎?

◇ 啟發式提問,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方法

◇ 家長問題答疑專場第1場

◇ 家長問題答疑專場第2場

◇ 家長問題答疑專場第3場

 限時福利  

99元

共包含9節課

課程永久保存,隨時回放

相關焦點

  • 14歲男生跳樓身亡,父母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這名男生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打了兩耳光,之後乘人不備跳樓,因傷勢嚴重被宣告不治。這一悲劇再次引發了輿論場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探討,孩子母親的做法也受到了輿論的廣泛批評。但平心而論,此時此刻恐怕沒有人比這位母親更加痛苦、悔恨。除了扼腕嘆息和痛斥批評之餘,我們更需要一種建設性的探討:處於過渡期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是怎樣的?
  •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墜亡,讓我想起了那個在EVA中的少年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之後跳樓墜亡近日,又有這樣一則新聞讓人心痛「湖北一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之後跳樓,後經搶救無效身亡。」白髮人送黑髮人也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心疼的悲傷,我們也無法想像那位14歲的少年在選擇跳下之時內心到底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 14歲男孩被母親扇耳光跳樓:媽,除了去死,我別無選擇
    就在前幾天,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個初中學校裡,14歲男孩張某銳從5樓跳下,不治身亡。這幾天,我不斷在微博刷到這個視頻,還看到了整個過程的完整版,真的讓人窒息。根據官方消息,「男孩因為在教室內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學校配合工作,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閱讀!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安,從而幹擾他的學習。
  • 母親的兩記耳光,男孩跳樓去世,留給所有家長的沉痛深思是什麼?
    當家長們遇到孩子犯了錯,需要冷靜片刻,想好怎麼處理的辦法,再去循循善誘的教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打罵。家長朋友,試想一下,錯誤已經發生打罵有用嗎?孩子這個時候可能也準備好了父母打罵,甚至作好其它的想法。
  • 走近「網癮少年」: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
    網絡成癮的孩子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家長和社會習慣從成年人的角度去評判猜度,卻很少傾聽「網癮少年」的真實想法。  近期,記者採訪了近10名有相關情況的青少年,超過一半的孩子表示,所謂的「網癮」,是他們逃避現實壓力的一種方式。  早在2005年,本報就有《部分孩子被家長「逼」進網吧》的報導。該報導援引專家當時的最新調研結果,指出不良的家庭關係模式已經成為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重要導火索。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夾擊」下,因承擔過重學習壓力,尋求心靈解脫的孩子們被「逼」進網吧,借網消愁。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安,從而幹擾他的學習。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樹立信心。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安,從而幹擾他的學習。
  • 教育孩子、逼孩子學習的時候,為什麼不逼逼自己?
    千萬不要看手機,陪伴孩子學習,你也學習和孩子一塊兒努力,陪著孩子一樣學習一個月試試,實際上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為什麼不逼逼自己?考上研究生的母親49歲的原夢園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宿管阿姨,她更是一位非常特別的「陪讀媽媽」——從兒子讀中學開始,她就用一起學習的方式「陪讀」,考了會計師、母嬰護理師、中級按摩師等一系列職業技能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過了英語四級……2018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
  • 父親嚴厲訓斥女兒視頻看哭朋友圈,別讓您的壞情緒毀了孩子的一生
    但如果我們能夠轉變一種方式,那效果可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可以對孩子這樣說:「孩子,你比爸媽小時候聰明多了,你都會寫那麼多字,如果能把這些字記住就更好了。」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母親,她的兒子特別多動。開家長會時,老師告訴她,你兒子特別好動,幾乎就不在板凳上坐。媽媽回家告訴兒子:老師今天誇你了,說你都能在板凳上坐十幾分鐘了。
  • 通過「校長逼女生寫不雅檢討」事件,說說青春期少年的教育問題
    >第二,孩子得不到正面的幫助,反而給孩子身體上造成傷害,更嚴重的問題是給孩子一生留下忘不了的心理陰影; 第三,校長本意是為了維護學校和自身的聲譽,但是採用粗暴且過激的處理方式,反而造成自己被停職待查。
  • 家裡有問題少年咋整?找陳警官呀
    「您來啦!小魏在房間裡做作業,您自己進去吧!」應門的是老魏,見陳梁順上門絲毫不覺意外。 陳梁順熟門熟路地走進了小魏的房間,與孩子交流起長假這幾日的安排。 陳梁順與小魏一家相識於今年2月15日。
  • 14歲男孩被母親掌摑後跳樓身亡:批評孩子是門藝術,你真的會嗎
    一個14歲的少年,就這樣走了。母親嚴格管教孩子是必要的,只是方法上需要考量。一個正在青春期的孩子,在自己的同齡人面前被羞辱,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碾壓他自尊心的一個過程,像把他放在溫火上慢烤,在同學目光裡將他一遍遍凌遲。
  • 傷心的母親含淚跳樓結束了...
    母親含淚跳樓結束痛苦一生 但是,兒子卻沒有絲毫愧疚的意思,反而變本加厲,對母親更加嚴厲,母親傷心欲絕,終於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痛心的話:「兒子,我真沒錢了,你這是逼我去跳樓啊。」
  • 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溝通?對常見問題給出三個小秘方
    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小麗發現和孩子溝通很難,孩子有心事也不和母親說,母親說話時孩子就像聽不見一樣。母親變得越來越焦慮,母親要麼被氣得大怒後痛哭,要麼兩個人持續冷戰。 其實,這是很多進入青春期後的親子現狀。但是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似乎矛盾會更突出。
  • 孩子突然喊「媽」而不是「媽媽」,意味著什麼?可能是心理有問題
    4、心理有問題還有些孩子比較內向,不會和父母說心裡話,當孩子與母親產生矛盾時,不會哭也不會鬧,而是選擇隱忍,時間久了,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也會產生心理壓力,而孩子會通過對母親稱呼的改變,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壓力。母親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 「女兒夜不歸宿,往死裡打」: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兒子小海曾經向母親求助,並希望母親能夠理解他:「如果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會怎麼想?」  評論區裡,有人覺得孩子實在太任性,但是更多的是不認同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  「不要在公共場所教育孩子。」  其實,這些年裡,不給孩子留面子,當眾教子,甚至把孩子逼上絕路的悲劇屢屢發生:  湖北武漢,江夏一中一名14歲男孩跳樓身亡。  當天,他因為課堂紀律不好,被叫了家長。
  • 40歲媽媽二胎懷男孩,女兒跳樓逼母墮胎稱「你敢生我就敢死」!
    近日,有一母親在網上發帖稱:自己的獨生女在得知她懷了男胎後逼她墮胎,並威脅說「你敢生我就敢死」!該母親抱怨道:「獨生子女到底怎麼了?是獨還是毒?到底是「父母為要二胎逼到女兒自殺」還是「女兒自殺逼母親打胎」 眾說紛紜沒有結果。讓我們看看這位母親的敘述。
  • 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
    講的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句話該怎麼說,才能引導孩子行為正向發展。千萬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不僅無效,還可能激怒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常會因為父母一句話做出過激的行為,因為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孩子一怒離家出走,或跳樓的事件,屢見不鮮。前段時間,也有位家長向我諮詢,為什麼13歲的孩子不願與她溝通,還說跟她說話太費勁,這讓她很苦惱。
  • 13歲女孩跳樓:青少年問題頻出,父母需反思,將人生遙控器給孩子
    這樣換位思考,更能夠理解孩子的苦楚。我們的孩子現在出現很多問題,比如:1。毫不感恩,不親父母很多父母有這種感覺:我什麼好的都給他,願意為他花錢花時間,可是他卻從不買帳。沒有感恩之心?其實,父母自認為的好,只是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