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2020-12-23 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461 篇文章 -

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他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能分別在認知、人格塑造兩方面幫助我們,更好、更清楚地理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

以下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留著慢慢看。

01

小學階段

1

小學一年級

認知特徵:開始逐步形成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心理特徵:孩子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不習慣,一時可能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依賴老師。

溝通重點:此階段,以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和孩子談談他在學校感到不習慣的地方,針對性引導他做出相應的轉變,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2

小學二年級

認知特徵: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

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自控力強。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對其不良形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

3

小學三年級

認知特徵:孩子普遍會出現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等不良習慣,需高度重視及耐心糾正。

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但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有限。

溝通重點:伴隨人際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增加,他們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無能感,進而不安。

4

小學四年級

認知特徵: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處於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安,從而幹擾他的學習。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樹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5

小學五年級

認知特徵:孩子更頻繁地接觸自然和社會,有能力發現其中的問題,但仍缺少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特徵:競爭意識增強,不甘落後。更關注學習成績,對於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獨立能力增強,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強。

溝通重點:鼓勵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這個階段,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迎接更複雜的挑戰有積極的作用。

6

小學六年級

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

認知特徵:孩子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加強了,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心理特徵:孩子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但意志力仍不夠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緒容易不穩定。

溝通重點: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健康的心理發展。逐步為進入初中作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範圍和特點多了解。

02

初中階段

1

初中一年級

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

認知特徵: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心理特徵: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

向上性與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共存,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重點: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進一步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2

初中二年級

心理特徵:此階段絕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青春期煩惱。

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強。表面上好像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

於是有的孩子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進而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為。

溝通重點: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需要正確引導。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逆反心增強,和父母交流逐漸變少。

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降低「姿態」,多和孩子進行平等性的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的苗頭,及時展開心理疏導,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軌道上發展。

不僅初二,連同高二也是一樣,都處於學習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學科內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階段學習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分層,需引起高度重視並提前準備。

3

初中三年級

認知特徵: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義識記佔主導地位,思維活動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學習興趣基本穩定,學習成績亦開始相對穩定。

心理特徵:獨立性進一步獲得發展,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喜歡自己自由獨立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他們比初一、初二的學生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溝通重點:需充分利用此階段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為中考準備,與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設定目標,協商方法。

03

高中階段

1

高中一年級

認知特徵: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顯著發展。

心理特徵: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溝通重點: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其實癥結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

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應該趁發現問題時,儘快與孩子一起對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

2

高中二年級

認知特徵: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明顯地分出層次,即所謂優生和後進生。

心理特點: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導致不同心理狀態。對優生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慾和探索欲。

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

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

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到了高二,孩子對於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即歸因的內化,而不是客觀條件即歸因的外化。

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於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情感、良好習慣的養成、時間利用率的提高、學習毅力的增強等,而不是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學習環境的改善,老師的教學水平等。

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幹擾、經常幻想將來等。他們感到很緊張,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願在幻想中滿足。

溝通重點: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均衡發展。引導孩子向內化歸因轉化,促進他學習主動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幫助他們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以此減少恐懼和焦慮。

3

高中三年級

心理特徵: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紮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於基礎不紮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

考試進步時,又充滿鬥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經過努力,但成績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以致成績下滑,甚至最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溝通重點:通過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當下情況。家長在調整自己心態的同時,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切勿因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重視孩子的營養健康。

注意啦!因為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文章的更新不再按照推送時間排序,如果你不想錯過好老師的每節教師福利課,如果你時不時會想念好老師的文章,如果你不想與我們失聯的話,請這樣操作:

1.設為星標, 點擊公眾號名稱「中國教育報好老師」,再點右上角的「...」,點「設為星標」

2.在閱讀後點「在看」和「

來源 | 好教師

責任編輯 | 李孜

點分享

點點讚

相關焦點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能分別在認知、人格塑造兩方面幫助我們,更好、更清楚地理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 以下是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父母溝通重點,強烈建議收藏,留著以後慢慢看。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閱讀!
    以下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建議家長收藏,留著慢慢看。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對其不良形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
  •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技巧,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一點小技巧
    家長們,是否在平時和老師的溝通中感到不知道如何去做呢?今天我們就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教你如何和孩子的老師去溝通。1.與老師預約時間老師會定期和家長溝通,但這個時間很長,通常在一兩年。如果在這個時間之前你就有疑慮想與老師溝通,那麼請不要拖延,請儘快。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
  • 家長替背書包影響娃獨立?老師建議遭家長回懟:40斤書包該誰背
    那就是孩子的書包太重可咋辦? 一個小學生的書包重達40斤你可信?一名老師的好心建議遭到家長回懟,這是為啥呢? 伸手拿下兒子的書包,劉先生背了起來,一來二去,這事被兒子班主任老師注意到了,於是在一次家長會結束後,老師「好心」建議說:家長儘量不要替孩子背書包,這樣幫助影響孩子獨立,讓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規則制度
  • 最讓老師反感的接孩子方式,老師不會說,家長一定要自覺
    家長有家長的煩惱,老師也有老師的煩惱,雖說老師大多數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度過的,但接娃這個時間段,家長的不當舉動,足以引發老師的反感。老師最不待見的幾種接娃方式!1、經常遲到、不到當代不少家長都是上班族,身邊也沒有人幫忙帶娃,因堵車、加班在接娃時遲到是很常見的的情況,一次兩次,遲到幾十分鐘,家長提前告知讓老師幫忙,老師並不會多說什麼,畢竟孩子還小需要人照顧,多留一會兒也無妨,但如果家長經常性遲到,而且不提前知會老師,甚至乾脆忘了接孩子回家,那麼這些做法就難免讓老師感到不快
  • 那些能讓家長和老師都感覺舒服的溝通技巧
    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呵護,但是孩子在幼幼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與老師進行溝通,解決問題,說到家長和老師溝通,目標不外乎: 1、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2、讓老師了解孩子,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
  • 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早戀?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身心發展迅速。進入青春期後,對異性產生濃厚興趣,開始想吸引異性關注。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事件,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關注,那就是,在自家孩子處於青春期時,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男女關係,甚至給予必要的兩性知識教育。
  • 家長和老師溝通有技巧
    目標一致的雙方,溝通交流越順暢,越利於孩子成長。小學階段,伴隨80後家長的增多,「不敢和老師溝通」已是過去式,80後家長在和老師溝通上更積極主動。不過,「敢」不等於「會」,「護犢子」、「易衝動」等是一些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凸顯的新問題。聽不得孩子有缺點  小學高段,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重點在學生的成績和品行上,這是雙方溝通的主要話題。
  • 外教老師:家長這樣輔助3-6歲孩子學英語,效果更好性價比更高!
    資深北美外教老師針對「如何輔導3-6歲」孩子學好英語,給了家長們3點建議,筆者做了匯總,請大家一定讀完。進一步重視「聽、說」訓練據美國保爾蘭金教授的統計,人們在社會實踐的語言活動中,75%是通過聽說來完成的,其中聽佔45%,說佔30%,讀和寫分別佔16%和9%。
  • 保護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讓孩子寧為雞首
    讓孩子做雞首是保護和維護孩子自信的方式之一。本文作者郜瑩,臺灣著名節目製作人,作家和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是每次拿回成績單時,女兒都垂頭喪氣地說:「老師又批評我了,說我××科××科要加強!」讀非名校的兒子拿過女兒的成績單,看了被女兒老師批評「不夠優秀」的科目成績時,哇哇大叫道:「哇,你不好的成績分數可是我自認為考得最好的科目成績耶!」後來女兒選讀以醫農為主科的理科就讀時,幾位老師都建議女兒改科。
  • 家長如何跟老師諮詢孩子學習問題?溝通技巧掌握不好,問了也白問
    收到家長們的諮詢,作為語文老師,我常常感到無措。一方面是你需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明白家長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有可能家長並不是想問孩子的學習問題,他只想得到老師一句:我會對孩子嚴加管教。一方面大部分家長在諮詢學習問題的時候,常常找不到重點。
  • 家長必讀:與幼兒園老師溝通的5種小技巧,會助孩子一臂之力
    家長必讀:與幼兒園老師溝通的5種小技巧,會助孩子一臂之力,孩子上幼兒園的話,父母需要和老師溝通,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抱有好奇心,想知道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而且,大家想知道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家庭學校共同培養,下面這裡有五種小技巧,供家長們參考。
  • 父母正確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做一名老師敢管教的學生,才會有以後
    其實,不管孩子回來給你溝通學校的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地跟孩子一起溝通,探討,包括所有問題。但是,如果你只聽學習方面的,甚至有的家長不允許說老師的一點不是,這是不對的,這幾年老師侵犯學生的事件屢次發生,所以孩子願意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好良好的溝通環境。
  • 老師,請學會與家長交流技巧,保持與家長有效溝通,有利學生成長
    良好協作關係的形成,首先應注意思想上的溝通和理解,語言上的投機和融洽。「言為心聲」,教師準確、藝術地使用好交談中的語言,是家校協作的前提。在與家長交談中,老師的語言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02一、主動性原則老師要教育好兒童首先要接近兒童、了解兒童。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假設一個孩子的小名叫強強,學會說話後,他會這樣表達自己的需要:「強強要喝水」。當他開始說「我要喝水」的時候,這個所謂的自我意識就出現了,也就是和父母的衝突就開始了。孩子開始努力地發表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努力地證明「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這種意識到了青春期會更加強烈。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原標題: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每周一問三、多溝通尋找最佳方法。告訴學生們,無論你身在何處,家長與老師永遠是你們的堅實的後盾,有困難多與老師、家長交流,所有的困難都不是事。@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李爽:用心陪伴  學會傾聽  耐心等待幼小銜接,小升初銜接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用心陪伴孩子,你的陪伴是對孩子情緒最好的安撫和最有力的支持。
  • 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扎小辮,寶媽看後有些心疼,卻被老師建議剪短髮
    對於這位新老師,妞妞媽媽十分有意見,每天看著幼兒園老師給女兒扎的小辮有些心疼,多次與老師進行溝通,終於有一次老師急眼了,對妞妞媽媽說「這麼矯情建議剪短髮」。3)家長與老師溝通老師梳辮疼這件事並非是什麼大事,父母在與老師溝通時建議態度好一些,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語音或當面溝通,讓老師明白家長的態度,並非是訓斥而是合理溝通。
  • 孩子愛咬人,老師希望孩子退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涵涵上了幼兒園沒多久,就被老師告知希望涵涵在家學習。因為涵涵有一個愛咬人的習慣,在家裡也咬人,在學校也經常因為脾氣暴躁咬人,又一次直接把同學的手臂咬出血了,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夠正常學習,家長希望涵涵能夠在家學習。
  • 您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可能有問題!
    孩子出問題,是您的教育方式不適合孩子,而最根本原因就是溝通。如果您一說話孩子就煩,那還談何教育?有些孩子非常樂於跟父母溝通,我認識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起,每天回家都事無巨細把今日見聞,講給自己的媽媽聽,而她的母親,也非常認真,不但耐心聽孩子講,還幫孩子把每天的見聞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