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逼孩子學習的時候,為什麼不逼逼自己?

2020-12-23 教書匠話教育

朋友的孩子八年級期中考試英語考了41分,成績出來了倆口子慌了神,跑去問老師怎門辦?老師一說孩子的情況,夫妻倆一籌莫展,來求教我,我說你們一個人陪著孩子學習,倆人都說不會,那我說孩子學習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千萬不要看手機,陪伴孩子學習,你也學習和孩子一塊兒努力,陪著孩子一樣學習一個月試試,實際上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為什麼不逼逼自己?

考上研究生的母親

49歲的原夢園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宿管阿姨,她更是一位非常特別的「陪讀媽媽」——從兒子讀中學開始,她就用一起學習的方式「陪讀」,考了會計師、母嬰護理師、中級按摩師等一系列職業技能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過了英語四級……

2018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結果一擊即中,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

從「河東獅吼」到一起學習

原夢園來自河南,丈夫與她同歲。結婚以後,原夢園就鼓勵技校畢業的丈夫繼續讀書,「我覺得他就有這個能力,起初他像我一樣也沒信心,後來他先讀了電大大專、自學考本科,2002年他考取了鄭州大學碩士,2005年又考取上海交大博士。

」丈夫畢業後成為一名教師,小家庭落戶上海,兒子考上了格致中學。原本在銀行工作的原夢園辦了提前退休,為了照顧家庭,陪伴兒子。

「我也曾經『河東獅吼』過,我還打過兒子。」回憶起曾經陪兒子讀書的情景,原夢園說,「嚇到孩子了,他很怕我,可是沒效果。」

於是她決定想辦法讓兒子放下焦慮,「首先得是家長自己不焦慮,先不比較,孩子才會放下焦慮。」放下,並不是放棄。原夢園從「盯」變成了「陪」,而且是真正的陪讀,和兒子一起學習。

農村的平凡母親。

這是一個普通的初中未畢業的母親,她又三個孩子,孩子上幾年級她都珍藏有幾年級的教材,孩子練寫字她自己也寫,孩子幾年級了他就學幾年級的教材,孩子上學之後,就幫著鄰居在家做手工活賺點小錢補貼家用,給孩子做飯等孩子放學,丈夫在外打工賺錢他一個人操持家務教育孩子,三個孩子文靜大方學習成績都很好,老大上大學,老二上高中,老三在初中成績都很好。這位母親的付出時會有回報的,母親無言的教誨和陪伴,慈愛善良從不大聲說話。關注這孩子看他們默默長大。無論是農村的孩子還是城市的孩子我們的家長都忽略了榜樣的力量,陪伴的作用。

我們改變不了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拓展它的寬度;我們改變不了出身的環境,卻可以改變對待命運的態度。每個人都有他或她的天賦所在,一旦發現了這個天賦,並積極努力,人生就很可能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相關焦點

  • 郎朗感恩「殘忍」父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到了「逼迫」的地步,我們心裡很清楚:今天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把他逼迫得更苦。 不用表明的默契,我們肯定會選擇前者,寧願孩子恨自己,也不願意他長大以後埋怨自己沒有逼他。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劉星怪媽媽不逼他,如果當初逼他一把,他也許就能成為一個才藝雙全的小明星。「我小時候不愛學,那是我不懂事,難道連您也不懂事嗎?」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父母都「不懂事」,都不願意逼迫孩子,一句「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他了」解決所有麻煩。
  • 寶寶自覺性不高怎麼辦?不「逼」一把,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多優秀
    二、為什麼要"逼"孩子首先、愛玩是天性小孩子愛玩是天性,在他還沒有上學的時候,他們沒有學習的任務,他們每天都是在玩耍中度過的,但是在他們進入校園之前,家長不給他們壓力,讓他們好好學習的話,孩子在校園的狀態可能跟在家裡一樣,依舊愛玩。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把孩子的天賦扼殺在萌芽中,以為只有學習一條路可走,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有小心呵護起來的親情。可悲的是,很多媽媽不覺得自己是在逼孩子,反倒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到頭來自己很受傷,卻沒有人理解背後的心酸。02媽媽逼孩子也不全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若問媽媽為什麼逼孩子學習,媽媽都說是為了孩子好。
  • 孩子不想練琴,就逼孩子練?你不能不知的「快樂教育」
    最近,在刷2019年初的綜藝節目《歌手》的「歌王衝刺夜」比賽,我無意中看到拿到了冠軍的劉歡,在隨後的採訪中坦言:自己和太太當時奉行快樂教育,就沒有逼孩子練琴。對於自己當初沒有逼迫女兒練琴,感到後悔。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
  • 孩子,我逼你是因為我愛你
    逼一把,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提起青春,「周杰倫」一定是繞不開的三個字。自習課上的mp3裡,午休時間的校園廣播裡,一起玩耍小夥伴的口裡,時不時就會傳出周杰倫的歌,像是年少時光的背景音樂。周杰倫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當然與自身的努力和天賦有關,但也離不開媽媽當初的「逼迫」。在一檔節目中,周杰倫回憶起小時候練琴的事情。
  • 爸爸媽媽,請在我不懂事的時候幫幫我,逼逼我|堅毅品質養成記
    「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很後悔,很心痛」「每次看見你彈的時候,我就後悔了那麼多年,為什麼不像杰倫一樣聽媽媽的話?」跟別的孩子一樣,一邊痛苦地練著鋼琴(不敢不練,媽媽的藤條不饒人呀)一邊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學鋼琴」!是不是和我們的孩子一樣呀,多少父母因為孩子不願意練琴而苦惱,或詢問專家,求助希望能解決這個難題。
  • 有種「遺憾」叫劉歡女兒——狠心「逼」孩子,長大她才會感激你
    劉憲華說,「對啊,小的時候被父母逼著很煩,但現在很感激他們」。聽完後楊穎的表情落寞了,仿佛在埋怨「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不逼我呢」?劉歡只是眾多家長的一個代表,很多家長也是希望孩子快樂成長,覺得孩子不喜歡就不強迫了。或許小時候孩子過得很開心,可是等孩子長大以後,她更希望父母能對自己說「都是為你好」。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孩子一句「不喜歡」,可以甩掉不努力、不作為、不堅持。
  • 孩子害怕的時候,一定要逼ta們勇敢嗎?
    這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只見視頻中的她站在跳臺上哭了將近10分鐘,最終她沒有退縮,勇敢地從5米高的跳臺跳下。在之後接受採訪時,她說:「(從5米高的跳臺跳下)是一種很害怕的感覺。」在被問及:「跳下來之後,覺得5米臺還可怕嗎?」蔣翹楚回答:「還害怕,但是我會慢慢克服。」當孩子害怕的時候,真的要逼ta勇敢嗎?
  • 「快樂教育」的劉歡,坦言當初應該逼孩子一把,否則女兒不會太平凡
    每一個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父母崇尚暴力體罰,有的父母奉行快樂教育,彼此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往往只有通過時間和實踐才能夠知道究竟誰更正確,或者都不正確,只是在這場實驗中,孩子往往會成為犧牲品。
  • 孩子不自覺怎麼辦?你缺的是逼一把孩子的勇氣
    不要指著孩子自覺 許多家長開始給孩子扣上不自覺的帽子,這樣家長就覺得孩子不學習、犯了錯,都是孩子不自覺的情況引起的,其實,這樣的思維是大錯特錯的,你指望著孩子自覺,真的是指望不上。 你不讓孩子吃冰箱裡面的零食,孩子在你不在的時候,就會偷偷的去吃,根本不會管你的言語。
  • 鄧超狂看教育學書籍: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逼孩子學習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實際上,很大的原因,不是在於孩子,而是在於父母。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逼」孩子學習,而是早就懂得了這三個道理。但武亦姝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和教育。武媽媽自己揭秘說:「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比拼的是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從小,武爸和武媽就親力親為,自己帶頭讀書學習,跟著女兒一起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等,還規定誰輸了誰洗碗。正因為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武亦姝才會看在眼裡,最終成長為優秀的孩子。
  • 逼孩子好好讀書,他將來就會感激你嗎?
    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家有兒女》了,其中有一集裡,劉星埋怨媽媽沒給自己報興趣班:如果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鋼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號他媽媽劉梅一直是尊重孩子想法的,她回應道:小時候給你報這個班那個班,是你自己都不學啊!
  • 輕資源 | Angelababy:為什麼父母當初不逼我一把?
    Angelababy聽後感慨:「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爸媽你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啊?」生活中,有的人是「被父母逼著最後堅持下去」的劉憲華;有的人是「父母盡力支持但自己卻放棄」的王迅;還有的人是「父母沒有意識逼著自己學」的Angelababy。
  • 走近「網癮少年」: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
    近期,記者採訪了近10名有相關情況的青少年,超過一半的孩子表示,所謂的「網癮」,是他們逃避現實壓力的一種方式。  早在2005年,本報就有《部分孩子被家長「逼」進網吧》的報導。該報導援引專家當時的最新調研結果,指出不良的家庭關係模式已經成為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重要導火索。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夾擊」下,因承擔過重學習壓力,尋求心靈解脫的孩子們被「逼」進網吧,借網消愁。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當孩子不想學習時,請讀一讀這篇文章!
    或許你會覺得,如果自己有足夠多的天賦和運氣,也能做到同樣優秀。 可不努力,天資再高的人也會被埋沒。 北宋時,一位名叫方仲永的5歲孩子,連筆墨紙硯都不曾認識,卻有著指物作詩的天賦。 他的爸爸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領著仲永四處拜訪,不讓他學習。
  • 黃多多拿下5個國際一等獎:不逼孩子「72變」,誰幫他擋「81難」?
    現在這個社會,很多小孩都有學琴、學跳舞、學各種才藝,除了情緒上經歷種種猶豫、焦慮、掙扎和煎熬,還得克服很多現實困難,不容易。沙溢的兒子安吉也在學鋼琴,曾經練琴練到哭。
  • 二逼
    我叫二逼,恕我不能表露我的姓,因為怕被人肉,你可以叫我趙二逼,錢二逼,孫二逼,二逼拉登,二逼歐巴馬,二逼薩科奇,我可以被冠以世界上一切姓氏,除了徐。徐是我奶奶的姓氏,我奶奶英明神勇,不怒自威,她善嘲諷,會擠兌,是我這輩子的偶像,但是她說,她沒有我這麼二逼的孫子,所以禁止我使用她的姓。另外,自從我進了城,我就再不用「俺」這個字了,當然,「俺大」這詞兒也必須以「我父親」仨字兒來代替。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沒有什麼叛逆期,原因只有這一個
    孩子聽到家長這樣的訓斥立馬不開心了,一把丟掉手裡的玩具,生氣了。在家長的眼裡看來,孩子一點也不聽話,一點也不懂事。 然而家長不知道的事實是:孩子知道自己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但他們並不是故意的,可能事後會想著自己要把玩具收起來。可作為家長看到這樣的場景就對著孩子一頓批評,孩子想好好幹的心情瞬間消失,想不叛逆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