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狂看教育學書籍: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逼孩子學習

2020-09-11 一書一課

有句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明星家長來說,也不例外。

前不久,演員孫儷爆料,一向看起來吊兒郎當的鄧超,居然一本正經看起了《家長教育學》。

孫儷忍不住曬出微博,並配文道:「鄧超不知道哪裡淘了一本這個書,最近一直在看,也不知道他看進去了沒有。」

網友們看到後,也是感慨紛紛。

有人說:「是教育家長的嗎?看來超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

有人說:「講真鄧超也確實是肉眼可見有在育兒方面很用心的明星了,起碼看著有在陪著小朋友一路成長。」

還有人說:「身教重於言傳,父母要為孩子打個樣兒。」

確實,有這樣愛學習愛鑽研的家長,孩子又怎麼會不愛學習呢?

孫儷很早以前就發過微博,爆料小花妹妹特別愛學習。

小花妹妹還希望,自己每天都有課外課。

別的孩子對學習都很抗拒,不愛學,而孫儷和鄧超的孩子,卻是「我要學」。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實際上,很大的原因,不是在於孩子,而是在於父母。

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逼」孩子學習,而是早就懂得了這三個道理。


一、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優秀的家長

前不久,高考落幕,一封清華才女武亦姝寫給學弟學妹的信,刷屏了。

當看到那行雲流水的字體,優美精煉的語言,很多人又開始眼紅: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這麼優秀?

的確,作為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一路走來的武亦姝,表現可圈可點。

但武亦姝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和教育。

武媽媽自己揭秘說:「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比拼的是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

從小,武爸和武媽就親力親為,自己帶頭讀書學習,跟著女兒一起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等,還規定誰輸了誰洗碗。

正因為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武亦姝才會看在眼裡,最終成長為優秀的孩子。

正如教育專家尹建莉所總結的那樣:「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

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就必須自己先努力做到優秀。

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就這樣寫道:

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

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誠然如此。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往往要求孩子做到。

比如,有的父母自己手機不離手,卻要求孩子不準看電視。

自己每天狂吃東西成癮,卻要求孩子不要吃零食。

自己每天一本書都不看,卻要求孩子書讀百遍。

像這樣的父母,往往養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相反,如果父母嚴格要求自己,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去年,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紛紛出爐,廣西省的高考狀元楊晨煜取得英語數學雙滿分、總分730分的破紀錄成績。

當記者採訪狀元媽媽時,這位媽媽就分享了這樣的教育方法:

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時,全部幫他打好。


監督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非常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留意他。

這個過程,家長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現在很多人那樣,把孩子丟一邊玩手機。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只有管得住自己,才有可能管得住孩子。

四、終身學習,是父母的人生必修課

人們常說,教育是單程車票,教育不能等!

作為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其實也是一個自我成長和提升的過程。

懂得自律的父母,往往孩子也不會太差。

大科學家錢學森夫婦就是如此。

錢學森工作很忙,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但他和妻子只要一有空,就會在書房看書、學習、筆耕不輟,幾乎沒有一天不學習。

孩子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

雖然父母沒有要求必須好好學習,但孩子們還是會努力閱讀各種書籍,不斷提升自己。

對於家長來說,千萬不要以為當了家長,就可以不必學習、不求上進。

實際上,終身學習,是作為家長最高水平的自律。

就像《師曠勸學》中說的那樣:「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當父母們學會主動學習、終身學習,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而孩子們也會越來越自律,最終擁有更美未來。

相關焦點

  • 孫儷曝鄧超看《家長教育學》,明星也為孩子教育操碎了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土壤,孩子的性格是父母和諧家庭關係的縮影。鄧超與孫儷育有兩個孩子,妹妹小花性格開朗,愛好廣泛,像極了鄧超;哥哥等等溫和可愛,名副其實的「小暖男」,頗有娘娘的溫柔氣質。
  • 16歲「神童」當初被罵不孝,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現在被誇有遠見
    原來,考上北工大碩士之後,張炘煬的人生觀裡,對於成功有了自己的定義。 有北京戶口,有房,有一份穩定的好工作。 所以,他威脅父母,給他在北京買套房,不然就不參加碩士答辯,也不讀博士了。
  • 鄧超看家長教育學,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
    9月2日下午,孫儷在個人社交平臺曬出老公鄧超購買的書籍,還寫道:「鄧超不知道哪裡淘了一本這個書,最近一直在看,也不知道他看進去了沒有」,最後的「偷笑」表情很真實呀。從孫儷曬出的照片看,鄧超購買的書籍名稱叫《家長教育學
  • 黃磊女兒令人驚嘆的人生履歷,未來不可估量,是父母有遠見的功勞
    眼界淺的父母,可能會被眼前一點利益所蒙蔽,逼著孩子放棄學習,想著讓他們儘早出來幫家裡賺錢,不懂得如何為孩子籌謀規劃。而有遠見的父母,知道讀書和培養是孩子一生發展的資本,會排除萬難去用心栽培。孩子在父母的督促和教導中,自然而然會變得更加獨立、優秀,全面發展。
  • 茅盾5歲讀媽媽為他自編的歌謠,父母什麼遠見,孩子什麼命
    作為一位寶媽,我也曾因為帶娃而焦慮不安,也曾困惑自己的養育方式是否妥當,瘋狂在育兒類書籍裡求解。當我接觸到羔小羊老師的這本《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時,有深深的親切感,太接地氣了。書裡所舉到的例子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狀況,通過例子也給出了解決方法。語言質樸親切,深入淺出,沒有任何晦澀難懂的術語。
  • 鄧超看《家長教育學》遭孫儷在線吐槽:年代感極強,網友評論亮了
    如果你是一個父親,你會看什麼書?是不是想說《如何讓孩子更聽話》,《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如何懲罰孩子才有效》等等。因為我們呢看教育的書沒有別的目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或者是讓自己成長為更加優秀的父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父母。
  • 丁真爆紅之後家庭背景曝光:有遠見的父母,是孩子的「大幸」!
    而丁真的母親她從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後能夠飛黃騰達,能夠掙多少多少錢,他擔心的是兒子是否能夠健康幸福。他最擔心的事還是沒有讀過書的丁真普通話都不會說,丁真一下子去了縣城能不能適應會不會習慣。所以如果你知道丁真的父母,你就會知道,對於任何一個孩子而言,父母的見識對他的人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父親是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在黑夜中栩栩生輝,是海上燈塔,無論孩子身在何方,只要一抬頭都能看到父親為他指明方向。
  • 教育孩子、逼孩子學習的時候,為什麼不逼逼自己?
    朋友的孩子八年級期中考試英語考了41分,成績出來了倆口子慌了神,跑去問老師怎門辦?老師一說孩子的情況,夫妻倆一籌莫展,來求教我,我說你們一個人陪著孩子學習,倆人都說不會,那我說孩子學習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 「百樹雲課堂」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種苦
    有了孩子後,大多數父母總是希望把這世間的一切美好都給孩子,殊不知,泡在蜜罐裡的孩子永遠長不大,適當加點「鹽」,讓他吃點苦,才能避免被糖漿淹沒。 真正的富養,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聰明的父母,都在「逼自己和孩子吃苦」,霍啟剛夫婦這樣既愛孩子,又不溺愛孩子的教育理念,可謂是良苦用心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正如誇美紐斯所說:「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 21歲林妙可再談「奧運」: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命運的走向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命運的走向,父母將孩子禁錮在了一個本該正常發展卻無法決定自我命運的漩渦中,最終也讓林妙可在奧運記憶中偏離,不再讓人欣喜。2、錯過了接受教育的最好時光每個人都循序漸進地走向校園,學習人生技能和知識,在孩子吸收度最高的年紀,在學習最好的年紀,讓孩子進入娛樂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孩子無法和同齡人一樣用學習來改變人生,只會覺得遺憾和懊悔。
  • Angelababy後悔、董卿落淚:有遠見的父母,會逼孩子活成這種人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這樣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看到更美的風景。02《嚮往的生活》有一期中,請來了女星Angelababy和小提琴家呂思清。
  • 有遠見的父母,會成為孩子的鋪路人
    有遠見的父母孫莉和黃磊作為父母,其實在這一路上一直是作為鋪路人的角色,為了給黃多多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黃多多和家人在家都是用英文溝通,而多多從小就被孫莉帶著參加各種社交場合,如今的多多能在各種場合下和外國人用英文無障礙地溝通。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終於被父母逼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有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不斷的逼迫孩子,並且一錯再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鐘國衍原本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從不會跟父母頂嘴,他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達到父母的目標,他一直都很認真努力。
  • 奧運女孩楊沛宜和林妙可如今差距大,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
    楊沛宜如今在國外留學,偶爾會在社交平臺上更新自己的唱歌視頻,還經常跟著樂團一起出國演出,是一位非常有前景,很優秀的姑娘。楊沛宜和林妙可如今差距大,對比之後,會發現這其實與父母的教育和遠見息息相關。父母的遠見,藏著孩子的未來1.父母的遠見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北京奧運會之後,林妙可的父母把她送進了娛樂圈,開始唱歌,接戲,拍廣告,而媽媽親自作為她的經紀人。
  • 有遠見、有見識的父母,不會問「學英語有用嗎?」
    「學英語有什麼用?」你還在說「英語無用論嗎?真正有遠見、有見識的父母,從來不會問英語有用嗎?很多父母都在表達這樣的一個觀點,九年義務教育學英語,到頭來出去買菜、旅遊都用不到英語,花那麼多時間來學習英語,最後卻收穫甚微,倒不如多花點心思在數學試題上呢。看見有網友說;「學英語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拼命學習十幾年英語,除了應付一次次的考試之外,生活中幾乎都用不到,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呢?」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孩子一句「不喜歡」,可以甩掉不努力、不作為、不堅持。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當孩子不想學習時,請讀一讀這篇文章!
    或許你會覺得,如果自己有足夠多的天賦和運氣,也能做到同樣優秀。 可不努力,天資再高的人也會被埋沒。 北宋時,一位名叫方仲永的5歲孩子,連筆墨紙硯都不曾認識,卻有著指物作詩的天賦。 他的爸爸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領著仲永四處拜訪,不讓他學習。
  • 郎朗感恩「殘忍」父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最近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她想要放棄的時候,我應該怎麼辦?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的一期《幸福三重奏》,郎朗和吉娜這對小夫妻去拜訪張國立和鄧婕夫婦。
  • 學習!更合鎮這位教師,把對書籍的熱愛傳遞給女兒和學生
    學習!「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文章評論都有一手。」蘇燕利年少時對父親既佩服又好奇,經常向其請教秘訣。但父親的回答是:「哪有什麼秘訣?只是多讀書、讀好書罷了。」蘇燕利回憶,每天天沒亮父親就叫醒他們,開始集體朗讀,白天空閒時,父親也不忘督促兒女練習書法、閱讀書籍。「過去買不起書,我就只能看爸爸從學校帶回來的書刊讀物。」
  • 臺灣紀錄片揭露教育真相: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反之,如果在有家暴、或者經常被父母怒吼甚至暴力的家庭,孩子對父母的臉色就非常敏感,生怕做錯什麼事又招來事端,唯唯諾諾,努力的笑臉相迎。那麼,父母的情緒管理真的那麼影響孩子嗎?這句話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太過於刺耳。孩子不得不再一次開啟他的逃跑求生存模式,但依然掙不脫父母的「包圍」,被父母逼到了沙發一角,媽媽嘴裡還一直重複著「媽媽討厭你」。整個過程中,爸媽的情緒越來越激動,表情越來越猙獰。從責罵,到嘶吼,到摔東西……哪一個環節都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