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明星家長來說,也不例外。
前不久,演員孫儷爆料,一向看起來吊兒郎當的鄧超,居然一本正經看起了《家長教育學》。
孫儷忍不住曬出微博,並配文道:「鄧超不知道哪裡淘了一本這個書,最近一直在看,也不知道他看進去了沒有。」
網友們看到後,也是感慨紛紛。
有人說:「是教育家長的嗎?看來超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
有人說:「講真鄧超也確實是肉眼可見有在育兒方面很用心的明星了,起碼看著有在陪著小朋友一路成長。」
還有人說:「身教重於言傳,父母要為孩子打個樣兒。」
確實,有這樣愛學習愛鑽研的家長,孩子又怎麼會不愛學習呢?
孫儷很早以前就發過微博,爆料小花妹妹特別愛學習。
小花妹妹還希望,自己每天都有課外課。
別的孩子對學習都很抗拒,不愛學,而孫儷和鄧超的孩子,卻是「我要學」。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實際上,很大的原因,不是在於孩子,而是在於父母。
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逼」孩子學習,而是早就懂得了這三個道理。
前不久,高考落幕,一封清華才女武亦姝寫給學弟學妹的信,刷屏了。
當看到那行雲流水的字體,優美精煉的語言,很多人又開始眼紅: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這麼優秀?
的確,作為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一路走來的武亦姝,表現可圈可點。
但武亦姝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和教育。
武媽媽自己揭秘說:「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比拼的是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
從小,武爸和武媽就親力親為,自己帶頭讀書學習,跟著女兒一起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等,還規定誰輸了誰洗碗。
正因為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武亦姝才會看在眼裡,最終成長為優秀的孩子。
正如教育專家尹建莉所總結的那樣:「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
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就必須自己先努力做到優秀。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就這樣寫道:
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
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誠然如此。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往往要求孩子做到。
比如,有的父母自己手機不離手,卻要求孩子不準看電視。
自己每天狂吃東西成癮,卻要求孩子不要吃零食。
自己每天一本書都不看,卻要求孩子書讀百遍。
像這樣的父母,往往養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相反,如果父母嚴格要求自己,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去年,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紛紛出爐,廣西省的高考狀元楊晨煜取得英語數學雙滿分、總分730分的破紀錄成績。
當記者採訪狀元媽媽時,這位媽媽就分享了這樣的教育方法:
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時,全部幫他打好。
監督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非常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留意他。
這個過程,家長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現在很多人那樣,把孩子丟一邊玩手機。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只有管得住自己,才有可能管得住孩子。
人們常說,教育是單程車票,教育不能等!
作為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其實也是一個自我成長和提升的過程。
懂得自律的父母,往往孩子也不會太差。
大科學家錢學森夫婦就是如此。
錢學森工作很忙,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但他和妻子只要一有空,就會在書房看書、學習、筆耕不輟,幾乎沒有一天不學習。
孩子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
雖然父母沒有要求必須好好學習,但孩子們還是會努力閱讀各種書籍,不斷提升自己。
對於家長來說,千萬不要以為當了家長,就可以不必學習、不求上進。
實際上,終身學習,是作為家長最高水平的自律。
就像《師曠勸學》中說的那樣:「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當父母們學會主動學習、終身學習,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而孩子們也會越來越自律,最終擁有更美未來。